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莫怨编辑     
以往,每当收发员送报至秦,我总是先睹为快,急匆匆从字里行间寻找自己的名于,如果拙作突然映入眼帘,免不得一阵惊喜:感谢编辑慧眼识“宝”,“送我上青云”。如果大名未见报端,心中不免惆怅凄然,顿感羞色。时间一长,细细揣度,作为一个普通报道员,虽然每晚青灯之下蹙眉凝思;休息时间奋力爬格,掬辛勤和汗水装进信封,再贴上一枚希望的邮票,盼望变为铅字见诸报端,实无可非议,谁不想把播种的艰辛变为硕果?但倘若一段时间,或更长的时间不见自己的“大作”,则属正常现象,大可不必会头丧气仰天长叹。或埋怨编辑“狠心”“偏爱”…  相似文献   

2.
在新闻媒体的编辑部里,似乎总有着两种编辑:一种编辑整日里“等米下锅”,就稿编稿,因各种原因(如节日放假、所处地域写稿人少等)时不时还闹点儿“稿荒”;一种编辑总是策划多多,来稿如潮,版面上时时是佳作迭出亮点不断。这两种编辑可分别称之为穷编辑和富编辑。 那么,富编辑有哪些财富呢?或者说,穷编辑缺少哪些财富呢? 第一种财富是大量的稿件。这包括两方面:一是从记者与通讯员的来稿中,富编辑总能编出大批可用的稿件,有的稿件似乎只能枪毙了,富编辑却妙笔一挥,重拟标题、重选角度,使其起死回生;一是配合形势、时亨、版…  相似文献   

3.
何申 《中国编辑》2004,(4):49-50
常有认识与不认识的作者打电话来,说他写了部长篇或中篇请我给看看。说得都非常客气,而且也是真心实意地要听意见,但却把我弄得神经很紧张。推辞到最后,我往往拿出撒手锏——请原谅,我从来没有做过编辑,实在是看不好稿子啊。也怪,一般说到这儿,对方也就不再坚持了。于是,我如释重负。  相似文献   

4.
改革开放,使人们开扩了眼界,拓宽了工作思路;走向市场经济,使人们转变观念,寻求生存和发展的新路。在这一新的形势下,“策划编辑”与编辑策划便成了出版界议论的热门话题之一。 国外有些出版业实行“策划编辑”制。“策划编辑”负责选题策划和组稿,“文字编辑”只管对稿子进行编辑加工,这已成为行之有效的一种工作模式。然而我国的出版业则很难普遍推行“策划编辑”制,原因  相似文献   

5.
“文责自负”,顾名思义,因文章内容而产生的一系列影响或法律后果,其责任由写文章的人来承担,与出版单位无关.乍听起来,做编辑很简单,责任范围划定,清晰明确,你投稿,我刊登,双方合作,多么轻松明白的一件事!  相似文献   

6.
基层是部队的“脊梁”,也是新闻报道的“源头”.现在有不少基层报道员埋怨中队天地小,工作平淡,发生不了新闻,没什么可写.其实,这是一种偏见,我以前学新闻写作也曾持此态度.后来,一篇报道使我改变了这种看法.春节刚过,在一次下部队采访中,我听到有关湖南籍战士李红卫在入伍前曾获得1992年度衡阳市青少年组乒乓球单打冠军和湖南省青少年乒乓球单打季军两项头衔的“小道消息”.我怀着敬仰之情,找到了正在厨房值班的李红卫,立即对他进行现场采访.了解到他为了当兵,亲朋好友和他闹得不愉快,他还婉言谢绝外地教练高薪聘他继续深造的好意,毅然报国从军,当了一名普通的武警战士.后来,由于工作需要,他下到炊事班,干上了一名既脏又累的“火头军”.这就是李红卫的成长历程和人生价值的闪光点.当时,我心头一热,一股从未有过的暖流遍及周身,多好的战士,多么高尚的情操!我抑制不住内心的兴奋和激动,对李红卫进行了“全身搜索”,一气呵成地采写一篇长达1300字左右  相似文献   

7.
按照一般的理解,所谓“编辑把关”主要是指出版社对书稿进行政治审定的一种责任编辑制度,这个制度是同我国出版社的社会主义性质相联系的,也是由出版社在国家意识形态中的地位决定的,因而是无可非议的。而按照通常的认识,所谓“文责自负”是指著作人对其作品负政治上、道义上和社会效果的一切责任,从法律的角度讲,它是  相似文献   

8.
民国初年,人称大收藏家张伯驹、少帅张学良、袁世凯的次子袁寒云、溥仪的族弟溥侗(红豆馆主)为北平城里的“四大公子”.其时,军阀混战、群雄争霸,外贼乘虚而入.一时间,一批批堪称国宝的极为珍贵的文物古董和名人字画纷纷流向海外.为了国宝的失而复得,作为大收藏家的张伯驹,曾不惜倾家荡产,置生死于度外,同形形色色的魑魅魍魉作过惊心动魄的争斗,展现了一个爱国知识分子所特有的威武不屈、功成不居、蒙冤不颓的宝贵品格.然而,解放以后,依然有人惦记着他,惦记着他手里的古董.  相似文献   

9.
“人类编辑活动”与“文化缔构编辑观”是王振铎在《编辑学通论》中提出的两个范畴。从提出者对它们的解释和论述来看,前者实际上是指作者、学者、编辑者、读者及其他一些不同职业、不同地位的人共同具有的“编辑活动”,后者实际上是把“编辑学”看作“是一门研究人类文化缔构的科学”。对此,王振铎近几年来的论述又有所发展。笔者不敢苟同,故作此文。 (一) 阅读王振铎关于“人类编辑活动”与“文化缔构编辑观”的论述文字,人们就常会面对逻辑上的矛盾与混乱。 例如什么是他所说的“文化”呢?在“文化的构成”这部分中,王振铎指出:“广义的文化,有三层含义:一是自然的文化,……二是社会的文化,……三是精神的文化,即人类思考世界、美化世界、完善自身心智,建构共同的心理状态与文化结构。”而其“在本书中所用的文化一词,通常是指狭义的精神文化,而不是包罗一切的‘大文化’概念”。这很明确,王振铎所说的“文化缔构编辑观”中的“文化”是指“精神文化”,而且“精神”前面没有任何修饰语、限定语。他又说:“英国科学哲学家波普,曾把世界划分为三大部分。一是客观物质世界,二是主观精神世界,三是人类文化世界。我们借用这个划分方法,而着重从其中的第三世界,即人类文化世界来考察编辑现象。”这  相似文献   

10.
11.
(一) 编辑书稿的过程,既是学习的过程,也是积累、增长、开发知识的过程。久而久之,日积月累,编辑工作人员在某些方面, 必然会成为一个见识较多、较广的人,这样的人大概可称为“杂家”。编辑工作这个知识密集型行业本身,为杂家创造了积累知识的条件,杂家又为增长知识、提高书稿质量提供了可能。因此说杂家与编辑是息息相关的。战国末年和汉朝初年,折衷糅合各学派思想的一些杂家——吕  相似文献   

12.
“编辑”与“编撰”这两个概念的相异之处是非常明显的,但它们的词义也曾有过大致相同的内涵,而当这一相同点趋于消失之时,还有一种混用的情况值得引起注意。下面,我们先来设定一个理论模式,以作为分析研究上述种种现象的参照。在现代出版观念之中,编辑概念由编辑主体、编辑客体、编辑程序这三个要素构成。它们所具有的特点分别是:(1)编辑主体以职业编辑为主,以非职业编辑(社外编辑、特约编辑等)为辅,因而具有独立的属性。同时,它又分为个体  相似文献   

13.
编辑工作是整个出版工作的中心环节,编辑的能力和素养直接影响着编辑工作的质量。那么,怎样才能成为一个合格的编辑?这是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汉语的"编辑"是一个多义词,既可以是名词指编辑人员(editor),也可作为动词指编辑活动(edit).从目前能查到的文献来看,"编辑"一词在中国较早出现于六世纪中期的<魏书>.  相似文献   

15.
编辑“三不”邓雷仓泛读博览,看到了一则马克思写作坚持“三不”的记载,深有感触,由此想到:办报编刊出书也应坚持“三不”的做法。马克思对写作极端严肃认真,坚持做到:不引证一件自己还未十分确信的事实;不出版一本没经过认真加工和仔细琢磨过的书;不把没有最后校...  相似文献   

16.
编辑人员要精通业务编辑工作是出版社的中心工作,也是提高出版物质量的重要环节。作为一个编辑,首先要有清苦醒的政治头脑。就当前来说,要在深入揭批“四人邦”的斗争中搞清路线是非思想是非和理论是非,在出版物中完整地准确地体现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其次,要熟悉编辑出版业务。在组织稿件、联系作者、征询  相似文献   

17.
编辑,历来干的是“吃力不讨好”的工作。过去有人引用古诗形容是“苦恨年年压岁钱,为他人作嫁衣裳”,颇有点凄凄惨惨的味  相似文献   

18.
新闻编辑的“放”与“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闻编辑工作是对新闻传播活动的“集大成”和“总把关”,担负着宏观策划、微观指导,对新闻信息进行“再认识”、“再创作”的任务。本文试就新闻编辑的“放”与“收”谈一点浅见。  相似文献   

19.
《出版广角》的记者约我谈谈图书编辑工作经验,虽然在出版社呆了二十年,一时却不知从何谈起。琢磨了好一阵,写了如下一些零碎文字,算是“交差”罢。一、可改可不改的内容、文字一律不改,可删可不删的内容、文字一律删去可改可不改,就是说,不改无碍于事,改了也并不会增色,可能还改得更差,何必劳你大驾动手动脑呢。可删可不可删的内容、文字,删了不但无伤原作,反而更为精简,不删则徒使篇幅拉长而已。某些编辑总喜欢在可改可不改的地方作些改动,说得不客气一点,恐怕一是职业习惯的缘故,二是想表示一下自己的水平。关于删汰内容或文字,唐浩明先  相似文献   

20.
谈谈编辑的“博”与“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对编辑的要求是侧重于"博"还是侧重于"专",这是长期以来出版界和编辑学界争论的重要问题之一。有的论者比较强调编辑的"专",主张培养"学者型编辑",而另外一些论者则认为,编辑所承担的稿件五花八门,涉及不同学科,因此不能过分强调编辑的"专",编辑应更强调其"博"和"杂"。由于出版单位转企改制和出版的数字化转型,这个问题再次被提了出来。在出版企业直接面向市场的情况下,在出版内容提供与数字出版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