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重铸是二语习得领域尤其是课堂教学中使用频率最高的一种反馈形式.本文回顾分析了2005年至2014年近10年来发表于国内学报与核心期刊上有关重铸式反馈的研究成果.分析结果发现,目前国内学界在重铸问题上仍存在很大争议.争议主要包括:重铸的定义;影响重铸的有效性因素;重铸是隐性反馈还是显性反馈三大类.本文在此基础上指出10年来有关重铸的实证性研究的不足,旨在为今后有关重铸方面的研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2.
纠正性反馈是课堂互动中的重要一环。本研究旨在介绍纠正性反馈的概念与类型,根据最新国内外研究厘清语言交互活动中何种反馈方式更有利于口语纠错,分析影响纠正性反馈有效性的各种因素,指明其在国内外语教学和研究中的方向。研究发现,不同纠正性反馈方式的对比效果仍存在分歧,主要体现在重铸与提示反馈的对比效果上。影响纠正性反馈有效性的因素主要有环境因素,学习者因素,目标语言形式和重铸本身。  相似文献   

3.
作为二语课堂过程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教师反馈研究能为我们了解和研究二语课堂教学的真实情况提供一个理想的视角。国外有关二语课堂教师纠正性反馈有效性问题的探讨,尤其是重铸式反馈有效性问题的研究,对于中国外语课堂教师反馈的质与量的系统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参考价值。本研究拟就国外二语交互性课堂中,有关教师重铸式反馈的分布频率及其有效性的描述性和实验性研究成果做一综合的介绍,旨在引起国内外语课堂过程研究者们的兴趣和关注,并为他们进一步探究中国环境下的外语课堂教师认知反馈研究提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从我国的小学英语教学出发,立足于重铸,引入纠错式重铸和组合式重铸,探究重铸对中国小学生一般现在时习得的有效性以及两种反馈方式对不同类型的学生作用的差异性.研究问题如下:①重铸是否能有效纠正学生一般现在时使用中出现的语法错误?②两种不同形式的反馈方式对不同类型的学生纠正语法错误的效果是否相同?本研究得出以下两个结论:①重铸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反馈方式.②不同反馈类型对不同学生的作用存在差异性.  相似文献   

5.
学术界普遍认为纠正性反馈对二语习得是有积极作用的。重铸已经被证明为使用频率最高的纠正性反馈方法,它的作用在二语习得研究方面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我们对重铸的特征及其有效性的认识不断扩展,目前普遍认为,重铸的有效性受制于多种变量。本文通过文献研究,尝试探究有效重铸的特征并就如何进行有效反馈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主要探讨重铸、元语言反馈和要求澄清三种修正性反馈方式对中国中学生英语冠词习得的不同作用,并检测男女生不同性别是否会对这三种反馈方式产生不同效果。本研究经过约8周的实验,结果显示,重铸和元语言反馈在即时后测和延时后测中表现显著有效性,而要求澄清的效果不明显,不接受任何反馈的控制组的前后检测结果无显著差异。与元语言反馈相比,重铸在中国中学生英语冠词学习中表现出稳定且持久的效果。本研究还表明女生对这三种负向反馈方式的效果均要好于男生。  相似文献   

7.
重铸作为一种常见的反馈方式被广泛应用于外语教学之中,重铸的效果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文章通过分析重铸的定义,重铸的方式,以及影响重铸效果的因素,强调教师在重铸过程中的重要性,并对从教师角度提高重铸效果,促进学生学习外语等方面提出了建设性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8.
对中国二语学习者进行交互式反馈实证研究的目的是在以语法测试和图片描述为任务的活动中,探讨两种颇具代表性的交互式反馈——重铸和重复,对中国英语学习者学习动词第三人称单数形式的影响,进而找出对学习者最有效的反馈方式。21名受试者被随机分为3组:重铸组接受一个错误动词的重铸;重复组接受一个错误动词的重复;控制组不接受任何形式的反馈。3组在4轮任务型诊断之后都进行了后测,结果表明,重铸组和重复组进步显著。其中,重铸组进步最为明显。这说明,中国英语学习者在动词第三人称单数形式的习得中,重铸比重复有效。  相似文献   

9.
冉彤 《海外英语》2012,(4):240-241
该文回顾了近年来国外重要的二语习得期刊上发表的有关二语交互活动中重铸和提示的研究成果,包括重铸与提示的有效性对比,衡量重铸和提示对二语发展的作用。在此基础上,文章分析了重铸与提示的对比研究有待探讨的课题,从而为今后的研究指明方向。  相似文献   

10.
重铸是一种含蓄的否定反馈方式。国外研究表明,重铸有助于学生纠正错误。但重铸自身有一些缺点。实验结果表明,三个重铸实验组的效果均优于控制组,对于不同成绩水平的学生,三种重铸的效果有所差异。因此可以对重铸进行改造,对于不同学生类型采取不同的重铸组合类型。  相似文献   

11.
重述通常被认为是一种隐性纠错反馈。然而,大量的课堂和实验研究发现,重述式纠错反馈经常受到某些因素的制约而凸显其隐蔽性和显著性。本文回顾了与重述有关的隐性反馈和显性反馈的研究成果,总结了制约重述两种反馈互相转换的因素及如何提高重述的有效性,并尝试探究重述这一复合特性在语言习得中表现出的交际功能和教导功能。  相似文献   

12.
反馈在二语教学互动研究中占核心位置,是近些年课堂教学研究的热点之一。但由于反馈的实证性研究匮乏,相关研究的结论不一,一线教师无法从这些研究中获得开展课堂反馈的指导原则。利用课堂日记和录音转写对英语课堂反馈与过渡语认知发展的关系所进行的实验研究发现,负反馈更有助于学生的过渡语认知发展。其中,启发式和元语言反馈的修正性效果最好;重复性反馈、重铸和外显性负反馈的效果并不理想。研究结果表明,教师直接提供的修正性反馈对学生过渡语认知发展的作用不明显。研究还揭示了影响教师选择反馈方式和学生对教师反馈的感知的一些因素。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旨在通过实验发现重铸式纠错是否能改进外语学习者在名词的数的使用上的准确性。研究选取中国某一高中高一的10名学生为研究对象,分为实验组和控制组,进行了8次口语活动,实验组通过重铸纠正学习者在名词的数上犯的错误,控制组不予纠错。通过对学习者在前测、后测和延时测试中的语言产出进行分析,重铸式纠错在提高学习者在口语中名词的数的准确性上作用明显。  相似文献   

14.
近二十年来,纠正性反馈一直是二语习得研究领域的一个热门而有争议的话题,研究考察了两种纠正性反馈(元语言反馈和重铸反馈)对于小学生习得现在进行时的影响。采用"前测—后侧—延迟后侧"的研究设计,为期两个月的实验结果显示,元语言反馈能引起小学生注意,并能广泛接受,因而有效促进了进行时习得。  相似文献   

15.
近几十年,写作反馈模式研究受到国内外语言教学研究者的关注,研究集中于反馈在二语写作教学中的有效性与影响力。文章通过写作教学实践对机评、互评、师评三种反馈模式进行对比分析,探讨不同反馈模式的有效性并探索更适合英语写作教学的反馈机制。结果显示,“以同伴反馈和教师反馈为主、以机器反馈为辅的‘机评—互评—师评’”层级式反馈体系或许是一条值得尝试的写作反馈模式。  相似文献   

16.
袁华 《考试周刊》2014,(60):82-84
本实验研究探讨了融教师反馈、同级反馈、会谈式反馈为一体的整合反馈模式在英语写作教学中的有效性。研究表明:整合反馈模式能提高学生写作的主观能动性,能提供多角度的即时反馈,能提高反馈利用率。因此,其比单一教师反馈更能促进学生在作文语言形式和语篇层面能力的提升,其中在语篇层面表现得更为突出。本研究能为教师从单一反馈方式朝多角度多次反馈模式转变的教学改革提供实验支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7.
以问卷和访谈的方式调查了266名非英语专业大学生对教师课堂重铸所持的态度并分析影响他们积极接纳重铸的因素。结果表明:非英语专业大学生基本认同教师进行课堂重铸;他们对重铸的态度与他们所学的专业无关,但与他们所处的年级和英语水平高低有关;重铸的隐性特点、重铸的错误类型、学生自身语言能力差和大班教学环境是影响非英语专业大学生积极接纳重铸的四大因素。最后,对如何提高教师课堂重铸的功效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8.
国外二语课堂反馈研究回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纠错反馈一直是二语习得领域备受关注的焦点,而关于纠错反馈的实证研究在我国刚刚兴起,在口语教学中反馈的实证研究更是罕见。基于互动教学与二语习得认知理论,回顾近些年国外纠错反馈的实证研究,阐述反馈、注意与二语习得的关系,反馈的分类及其理论框架,以及影响反馈有效性的因素,着重分析在课堂及实验室进行的不同类型反馈有效性的实证研究,强调了在我国实施反馈实证研究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9.
周杰 《怀化学院学报》2012,(12):119-122
近些年来,二语课堂的师生互动研究在二语习得领域中备受关注。其中,修正性反馈是最为核心的部分。主要通过实证探讨大学英语课堂中教师修正性反馈与学习者接纳之间的关系。实验结果表明,引起学习者最多接纳的反馈是元语言反馈,其次是引导和要求澄清,再次是明确纠错和重复,最后是重铸。此外,学习者语言水平对修正性反馈的效果、接纳和修正错误都有影响。  相似文献   

20.
二语写作中教师反馈的有效性一直是二语习得研究中颇具争议的研究热点。研究者们主要是通过学生的初稿和修改稿的对比来衡量教师反馈在二语写作中的有效性,没有深入讨论具体写作环节来揭示教师反馈究竟如何通过注意这一因素对修改过程和结果产生影响。本研究拟通过"有声思维",从学生对两种不同的教师反馈的注意来分析直接反馈和间接反馈的有效性,同时揭示学生在接受反馈时的思维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