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今天,我们要纪念五四或者检讨五四,评论其成败得失,还是期望能产生一场新的启蒙,这种启蒙应该有很多内容,语言文字在其中应该是最重要的,因为它是文化传达的载体。”  相似文献   

2.
张梅 《中国出版》2017,(16):71-71
自晚清以来,仁人志士就积极探索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型。具体到儿童文学,清末民初孙毓修在编著《童话》丛书时改编了不少中国传统故事。这时期的儿童读物《蒙学报》《启蒙画报》等也随处可见对圣人贤哲故事的现代抒写,随后胡适、周作人等五四文人也积极从事对传统儿歌的搜集、整理和研究。当下语境中,如何创造性继承传统文化仍是儿童文学面临的重要课题,此举措既能有效对抗外来童书的大规模进逼,也是本土儿童文学长足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3.
陈思和先生曾说过,作为现代中国的知识分子,应该通体透明地把握和了解著述、出版、教育这三位一体的文化载体。同时,他在另一篇文章里指出,知识分子面对虚妄的“广场”要想实践自己的人文理想,使中华文化得以传承,就必须立足于自己的“岗位”,而这一“岗位”从某种意义上讲即教育和出版。在他看来,作为出版工作者,其某种行为亦是一种人文理想的社会实践。对于这一点,我们只要回首现代中国文学史即可找到有力的佐证,然而由于长期以来不少人对这一问题缺乏明确的认识,所以很多人将市场经济下编辑出版者仅仅看做是贩卖文化的商人。当然,出现这样的误解还有出版自身的原因,即我们编辑出版者虽然很严肃地看待自己从事的工作,但却迫于生存的压力,在很多时候并没有将知识分子的启蒙精神融入到自己的血液中,并成为一种自觉的意识,而是外化为经济的孪生兄弟。所以,我们必须强调编辑出版者的自觉的岗位意识。本文拟对编辑的岗位意识做出一些实质性的检讨,以期得到人们的关注。全球背景下的民族文化自觉经济全球化作为当今世界发展的一个趋势,不仅深刻地影响着世界的经济政策和经济运行,而且还深刻地影响着世界各国的文化政策、文化运动和文化产业的发展走向,影响国际文化秩序的变动和文化力...  相似文献   

4.
今年是“五四”运动85周年,本文从启蒙主义视角观照和分析“前五四”、“五四”、“后五四”三个时期中国新闻传播的主流话语。认为“前五四”时期新闻传播的对象是“国民”,新闻传播的主要任务是为建立现代民族国家服务;“五四”时期新闻传播的对象变为“公民”或“公众”,主要任务是培育现代公民社会;“后五四”时期,“人民”、“大众”、“群众”成为新闻传播的主要对象,新闻传播的主要责任是动员民众投身于“抗日”、“救亡”的民族大业。“五四”时期新闻传播中“人的发现”和“立人”的启蒙使命并未完成,直至今天仍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如何使面向大众的图书不仅吸引眼球,更能打动心灵;不仅有轻松娱乐,也有理智思考?这都是值得编辑出版者认真思考的问题。“大众化”不等于迎合大众消费文化的浅俗品位,更不是放弃图书应有的文字深度。  相似文献   

6.
在我国近现代新闻史上,韬奋是做出了杰出成就的编辑工作者。早在“五四”时期,他就参加了上海《学生联合会日刊》的编辑工作。大学毕业后,他又在中华职业教育社担任编辑股主任,主编《教育与职业》月刊和“职业教育丛书”。1926年10月接办《生活》周刊以后,他正式从事新闻出版工作,自此直到1941年12月8日香港《大众生活》停刊,被迫停止编辑工作。这期间,除了有两年一个月的时间流亡国外从事记者采写活动,有8个月时间被关在苏州监狱外,其余的时间他都是埋头在编辑出版工作之中,先后主编了《生活》、《大  相似文献   

7.
金倬名 《出版参考》2016,(11):38-39
在文化传播和传承中,编辑充当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在新时期出版业高速发展和转型的背景下,编辑在出版中的主体作用变得更加丰富和重要,正所谓“立业先立德,做文先做人”,编辑良好的修为是能否从事好编辑工作的前提,也是编辑“做文”“做人”的基础.党的十七大强调“切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转化为人民的自觉追求”.由此可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而出版业在其中的角色至关重要.这为编辑的出版工作指明了目标和方向,也为编辑提高自我修养提出了新的要求和任务.因此,在出版工作中,何为编辑修为,如何进一步提升编辑的个人修为,积极发挥编辑的主体能动性,使所编辑、出版的作品成为佳品、精品,是一个关系到社会主义优秀文化生产和传播的重要论题.  相似文献   

8.
一、文化传承者 无论是哪个国家,何种名族,其文化的灵魂和精髓的来源,都表现在对自身传统文化的继承,这是文化的核心信息.新闻编辑的活动自然也就离不开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因为“辑”本身就有“收集”的含义.也就是说新闻编辑在具体的过程中,总是按照一定的编辑原则、方针去对社会文化信息产品去粗存精,而不仅仅是被动的接受者,且这些文化信息并不总是现代的、最新的,还包括那些传统的文化.  相似文献   

9.
在多元文化背景下,作为文化产品把关人的编辑,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引领人们正确看待现代化和传统文化,正确处理本民族文化和外来文化的关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从文化视角切入,以文献法、内容分析法探讨了编辑文化自觉的内涵:自觉深化对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理解和认知,自觉地以理性、客观、辩证的态度看待外来文化,自觉地以精英文化提升大众文化品位,自觉完善编辑文化.在此基础上从提高国家软实力、建设文化强国、实现“中国梦”的客观要求,加强文化建设的内在需要,编辑个体发展的内在需求三个方面阐明了强化编辑文化自觉意识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0.
对文化的传播与继承始终是人类精神生活的重要内容,是人类进步的推动力量。纵观历史,它经历了从自发到自觉的演变,从个别人的行为发展到今天以出版业为主的庞大的文化事业。这其间,有一群人付出了艰辛而有益的劳动,他们就是“编辑”。  相似文献   

11.
当21世纪行将来临之际,我国出版界培养跨世纪的编辑的任务迫在眉睫,而培养编辑首先要掌握编辑人才成长的规律。笔者认为,继承与创新是编辑人才成长过程中两个最基本的要素,阐明这二者的本质联系,就是对编辑人才成长规律的揭示。继承与创新的辩证关系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我们的报纸及其他宣传媒体,谈到人才成长,总是特别强调创新,似乎要人们一夜之间就创造出一个价值连城的发明出来。笔者认为,没有很好的基础,单单强调创新是片面的,是拔苗助长,是不可能实现的。孔子说过:“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如果我们把他说的“学”理解为继承,“…  相似文献   

12.
何海涛 《传媒观察》2003,(10):60-61
在各行各业,从事任何工作的人都承担有一定的角色,都要求具有一定的角色意识,即对自己所承担角色的专注、热爱、敏感等。同样,一个从事编辑工作的同志必须要有自觉的编辑意识,才能够做到敬业爱岗,甘做“人梯”,为繁荣社会主义文化而全身心地投入工作。  相似文献   

13.
为扩大新文化运动的影响,五四时期的副刊编辑寻求编辑方式的创新,通过设立一些编读互动栏目,为读者构筑活跃的话语空间。这些副刊往往抓住关系时代走向的重大议题,凭着理想为时代发出声音,充当文化启蒙的社会角色,在传播新文学、建构国人现代文化观念方面发挥了重要  相似文献   

14.
构建中国特色新闻传播自主性知识体系,必须有文化自觉、理论自觉、主体自觉。这里所说的文化自觉,就是在中西古今的面向中“重返有生机的传统”,深入挖掘中华民族新闻传播文化,并在将其与全球性新闻传播文化对照比较中实现“自知之明”,进而从中汲取宝贵的思想滋养。所谓理论自觉,是指要努力走出“价值中立”的迷思,弄清“理论建设背后的逻辑”,明确理论是什么,理论干什么,理论为什么,从而坚守理论建设的基本立场与价值取向。而所谓学科主体自觉,则是要在新文科建设中保持学科的独立性、主体性,防止新闻传播学科“迷失自我”。做到这三个自觉,构建中国特色新闻传播学自主知识体系才有明确的方向,可靠的基础。  相似文献   

15.
侃侃“编辑”这一族老卡【盐城】编辑者,整理加工别人稿件之人也。对“别人”,他们常有评判。这里,我这个寄、送了几十年“方格”的“别人”,不妨也斗胆“犯上”,侃侃“编辑”,望诸君能耐心一阅。平心而论,“不才”能走上写作“歧”途,真亏了一位老编辑的启蒙、引...  相似文献   

16.
费孝通:大师的中国荣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身为五四之子的费孝通先生曾有着大创造的机运和才华,他也抓住了这种历史机遇。晚年的费孝通先生以“文化自觉”来做文化自卑或自大的解毒剂,但我们仍可体察他内心“慢慢地着急”的焦灼洞明和达观世故。  相似文献   

17.
近日,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秋季招生简章上,新增“新闻评论方向班”.招收20人。据悉,这是我国首个面向高考招生,旨在培养评论员、评论编辑、评论主持人、深度报道记的特色班。这是该校新闻教育培养特殊新闻人才的一个探索和创新。  相似文献   

18.
目前,“走转改”活动在全国新闻界如火如荣开展.作为山东新闻综合门户网站,大众网于9月16日在全省新闻两站中率先启动这一活动,首批10名编辑记者前往德州市陵县五李社区和芦坊社区展开蹲点采访,在6天的时间里,年轻的编辑记者走街串巷、钻大棚进鸡圈,共计采写发表来自最基层的新闻稿件72篇,照片近500张,视频声像十余次.活动期间,大众网注重蹲点与文化下乡相结合,为两个社区的图书室捐赠1000册科普实用图书,并挂牌成立了大众网记者基层实践基地.按照计划,大众网还将在青岛、泰安等地包村蹲点.“走转改”活动得到了大众网编辑记者的热情响应,十一黄金周期间,采访中心和编辑中心共同开展“大众网编辑记者国庆走基层活动”,发表一大批面向基层、面向普通人的新闻报道,采编团队体现出了良好的工作作风和精神风貌.  相似文献   

19.
编辑宏观意识指编辑在观察事实、分析事实、选择事实、表现事实的各个环节所体现的一种从社会全面、社会整体认识问题的思想自觉和能力素质.中国正处于转型时代,呈现发展成就巨大和矛盾问题突出的特征.而互联网的兴起和普及,使这一特征更加明显.作为文化传播“把关人”的编辑,必须具备宏观意识才能更好地担当使命.  相似文献   

20.
人们习惯地把编辑称为“把关人”,这是缘于编辑的工作性质。如果说记者从事采访,同新闻来源直接发生关系,可以叫做“第一把关人”,那么编辑从事新闻产品的最后加工和定稿,则可以叫做“最后把关人”。经过编辑的手,新闻报道是正确的还是错误的、是完善的还是不足的,就最终决定了,所以编辑的这种“最后把关”就要求编辑应当具备很高的综合素养。“把关”能力的强和弱,编辑工作的好和差,总的说来,要看修养的程度。编辑的修养,主要包括政治修养、思想修养、道德修养和业务修养。政治上,党的新闻工作者要与党和人民同心同德,自觉贯彻执行党的路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