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徐珊珊 《科教文汇》2008,(28):287-288
本研究以某监狱的青年男服刑人员为研究对象,采用人际信任量(Interpersonal Trust Scales)(简称ITS量表)、艾森克个性量表(Eysenck Personalicy Questionnaire)(简称EPQ量表)对其人格特征、人际信任及两者的相关性进行研究和讨论。结果表明:(1)青年男服刑人员人际信任水平较低。(2)青年男服刑人员存在一定的人格特征差异。(3)EPQ和ITS的相关研究结果为:EPQ量表中L(掩饰性)维度与ITS量表维度呈显著负相关、EPQ量表中N(情绪稳定性)和P(精神质)维度与ITS量表维度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2.
通过调查大学生网络欺负的现状,分析大学生人格特征和网络欺负行为关系。采用问卷调查法,以大学生网络欺负量表和大五人格量表为测量工具,对1160名在校大学生的网络欺负行为和人格特征做了调查研究。数据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进行收录、处理和分析。(1)网络欺负行为和人格特征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人格特征中的利他性、道德感与网络欺负行为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2)利他性和道德感可以反向预测网络欺负行为的发生,而适应性则与网络欺负行为中的直接欺负存在负相关。  相似文献   

3.
严玲 《科教文汇》2009,(21):40-40,51
目的:研究高职学生在网络失范行为中表现出的人格异化特征及其相互关系。方法:采用网络行为问卷和卡特尔16PF人格量表,对587名职业院校学生进行调查。结果:(1)网络行为失范倾向的发生率为44.1%~51.6%;(2)在稳定性和紧张性上表现出最明显的人格异化;(3)在有显著变异的八个人格因素中,紧张性和恃强性对于所分析的人格异化更有预测作用和效果。结论:有网络失范行为的学生较易在紧张性和稳定性上产生显著的变异,网络人格异化与紧张性和恃强性相关。  相似文献   

4.
陈郑 《科教文汇》2013,(18):175-176
目的:研究大学生感戴与心理健康、主观幸福感的状况及三者的关系。方法:采用董霞修订的大学生感戴问卷,段建华修订的总体幸福感量表以及Kessler10中文版量表,对武汉市380名大学生进行调查,回收有效问卷353份。结果:(1)大学生的感戴水平存在性别差异(F=3.483,p〈0.05),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存在专业类型差异(F=5.793,p〈0.05);(2)大学生感戴与主观幸福感存在正相关,与心理健康存在负相关,三者之间存在线性关系,分层回归分析表明大学生感戴和心理健康可以解释主观幸福感43.3%的变异。结论:女大学生感戴水平高于男大学生,文科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低于理工科大学生;大学生的感戴状况和心理健康水平可以显著预测主观幸福感,感戴水平和心理健康水平越高,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越强。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当代大学生就医行为及其影响因素,为大学生的健康教育提供参考。方法采用自制调查表,随机抽取在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利用SPSS11.50软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男女大学生在感不适后。在医疗机构选择上.男大学生首选医疗机构是私人诊所。占31.7%.女大学生首选的是综合医院,占32.3%。医学与非医学专业大学生.不适后选择处理方式不同.两者比较存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医学与非医学专业大学生,医疗费用来源比较存在差异性,大学生医疗自费比例较高。  相似文献   

6.
鄢呈玥  田俊  邓军  周鄂生 《中国科技信息》2006,(24):197-197,207
目的:了解大学生防治禽流感知识(K, Knowledge)、态度(A, Attitude)、行为(P,Practice)现状,为开展学校健康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取整群抽样方式,对某大学在校学生,以无记名方式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57.8%大学生明确人禽流感的传染源、传播途径和防控措施,65.3%大学生平和面对人禽流感疫情。不同年级、专业和来自不同地区的同学对人禽流感KAP存在差异。结论:大学生对人禽流感行为态度选择趋于理性、学校积极的预防教育可以显著提高学生预防人禽流感知识水平,应对不同的学生群体开展针对性地卫生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7.
范敏 《科教文汇》2012,(1):200-201
目的:了解服装设计专业女大学生饮食行为习惯和营养状况,为学校开展食品营养教育、指导学生合理膳食提供帮助。方法:选取湖南女大148名服装设计专业女大学生,采用自编饮食情况调查表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服装设计专业女大学生营养不良率为27.59%,女大学生中存在不良饮食行为习惯、食品营养知识缺乏,膳食搭配不合理等状况。结论:服装设计专业女大学生应加强食品营养教育和膳食指导,以提高本专业女大学生的营养状况。  相似文献   

8.
高原 《科教文汇》2011,(7):166-166,208
本文总结了大学生性别角色双性化与人格和心理健康水平间的关系。发现情绪稳定、自信心强、对环境持开放态度、有和谐的人际关系等品质在双性化人格的大学生身上有所体现.它是大学生的理想人格模式。在心理健康方面.双性化者的心理健康水平比女性化和未分化者更为理想而与男性化者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索投射测验视角下大学生的人格特征与网络成瘾的关系。方法:利用房树人测验的人格评估体系和中文网络成瘾量表(修订版)对大学生的人格和网络成瘾进行数据统计并分析。结果:大学生网络依赖和成瘾合计占比43.23%;人格的随意性与网络成瘾总分、强迫上网及戒断反应因子、人际与健康问题因子呈显著的负相关;自卑性与强迫上网及戒断反应因子呈显著的负相关;网络使用正常、依赖和成瘾三类群体在随意性上差异显著。结论:大学生网络依赖和成瘾给学生个人发展带来挑战;具有认真严谨和自信人格特征的人群更易依赖网络但成瘾可能性低;大学生网络成瘾没有绝对的人格基础,可能只是他们当前内心冲突的体现。  相似文献   

10.
何农  单盈 《科教文汇》2009,(21):4-5
现代大学生对新生事物具有较强的接纳能力,其认知观点无疑会对社会主流意识产生深远影响。获取并分析这一群体对安乐死的认识态度等讯息,对于推动安乐死在国内的研究以及未来的立法和实施将产生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熊淑萍 《科教文汇》2013,(11):185-186,188
目的:对民办高校与普通高校大学生的自尊、社会支持与心理健康水平进行对比。方法:以江西省某民办高校450名大学生,某普通高校430名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自尊量表(SES)、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ASLEC)、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康奈尔健康量表(CMI)进行测评。结果:民办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显著高于普通高校大学生;在主观支持和对支持的利用度上,民办高校大学生显著高于普通高校大学生;普通高校大学生自尊水平显著高于民办高校大学生;大学生社会支持与心理健康显著相关。结论:民办高校与普通高校大学生自尊、社会支持与心理健康水平有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2.
大学生思想道德发展状况直接影响大学生全面和谐发展。调查显示当代大学生政治态度正确,理想信念坚定,积极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发展状况,人生态度积极向上,积极参与志愿者服务,乐于助人。但是部分学生忽视个人修养,社会责任感缺乏,整体道德素质有所下降,对个别问题有认识误区,存在一定程度的心理问题,艰苦奋斗思想淡化,劳动意识淡薄。要通过推进形成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网络体系,推动“两课”教育创新,深入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营造和谐文明的社会主义校园(社区)文化,切实加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大学生道德修养和法制观念。  相似文献   

13.
苑彩霞  雷忻 《大众科技》2013,(5):228-229
通过对选修过和没选修过《环境与健康》课程的延安大学校本部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其环境健康的知识、态度和行为(knowledge-attitude-practice,KAP)情况,以期为提升大学生环保素质提供参考。调查分析得出:当前我国大学健康环保素质教育的开展还比较薄弱,《环境与健康》课程对大学生环境健康知识、态度和行为KAP水平的提高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14.
马志芳 《科教文汇》2011,(26):191-193
本研究采用自编问卷《初中生理财现状及需求量表》对438名初中生进行调查,目的是了解初中生理财情感态度价值观、知识技能、过程方法、理财需求与性别、父母职业、父母学历、地区等方面的关系。结果发现:(1)男女生在理财现状和需求方面均没有显著性差异。(2)理财情感态度价值观、过程方法与年级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理财知识技能、需求与年级之间存在非常显著性差异,且各个维度随着年级的升高均有所增强。(3)从理财需求这一维度上看,初中生理财需求与父母学历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4)家庭排行与初中生理财过程和方法存在显著性差异。理财情感态度价值与学生每月零花钱数量之间存在极其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复试研究生心理健康与个性成熟度的状况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大学生心理健康调查问卷(UPI:University Personalit Inventory)与个性成熟度测试表对来我院复试的研究生进行调查。结果:个性成熟度中,男生成熟人数高于女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57,p=0.015)。民族、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UPI中,心理不健康的女生人数高于男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390,p=0.005)。≤25岁的心理不健康的人数高于25岁以上,(t=-9.739,p=0.0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民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招生复试中进行心理健康及个性成熟度调查,有利于了解影响复试研究生心理健康水平及个性成熟度的因素,有针对性的提供及时的帮助和必要的治疗,以保证研究生学业顺利完成。  相似文献   

16.
贾天雨  井西学 《科教文汇》2012,(10):158-160
目的:为了解考研学生在备考过程中焦虑、抑郁的总体状况及其在可能影响因素上的差异。方法:本研究采用了含有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和5项相关因素的调查问卷,调查了哈尔滨市两所本科院校的两百名考研学生,用SPSS16.0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相关分析。结果:(1)有25%左右的人出现严重的焦虑和抑郁问题;50%左右的考研学生出现了中等程度及以上的焦虑和抑郁症状;同时仅有5%左右的人,基本上无焦虑和抑郁症状。(2)焦虑程度在家庭经济状况、报考专业相关因素内部各水平间存在显著的差异(P〈0.05)。(3)抑郁程度在考研原因相关因素内部各水平间存在显著的差异(P〈0.05)。  相似文献   

17.
李敏 《科教文汇》2014,(9):138-139
目的:院通过研究高中生生活事件以及应对方式,深入探讨影响心理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过程院使用测量工具《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ASLEC)和《应对方式问卷》(SCR)对180名高中生的生活事件以及应对方式进行调查。结果院影响高中生的生活事件主要是学习压力、人际交往丧失和健康适应等,在解决方式上男生的“解决问题”因子明显高于女生(p〈0.01),在求助因子上男生与女生之间比较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院高中生的生活事件多种多样,大部分高中生能够采用多种方式正确应对。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查大学生应对方式与学业情绪的关系。方法:采用《大学生一般学业情绪问卷》和《应付方式问卷》对天津某大学270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1)应付方式问卷的各维度得分与学业情绪各分问卷得分存在显著相关;(2)应对方式对学业情绪有预测作用,其中解决问题能预测积极学业情绪和消极低唤醒情绪;自责和幻想能正向预测消极学业情绪;合理化能预测部分消极情绪(焦虑、失望、厌烦)和部分积极情绪(愉快、希望)。结果说明,应对方式是影响学业情绪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9.
李雪果  易仲怡 《科教文汇》2014,(27):193-196
目的:探讨网络成瘾与无聊倾向性的相关关系,以了解当下大学生网络成瘾的现状及相关因素。方法:采用网络游戏成瘾量表和大学生无聊倾向性问卷,对广州某高校800名同学随机派发,并进行差异检验和相关分析。结果:①大学生网络游戏成瘾均分为36.07,低于中分,处于中等偏下水平,在性别和专业类型上大学生网络游戏成瘾现象差异显著;②大学生无聊倾向性在性别和专业上没有显著差异,但在其部分维度上存在显著差异;③网络游戏成瘾组的无聊倾向性显著高于非网络游戏成瘾组;④大学生网络游戏成瘾与无聊倾向性呈显著正相关。结论:大学生网络游戏成瘾与无聊倾向性相关,无聊倾向性对网络游戏成瘾有显著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