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写作是主体由内而外的倾吐、创造。心灵世界的自我观照在作文教学中具有重要意义,它是以大千世界为观照对象,综合写作主体知、情、意等心理体验的一种内化过程。这个过程由观察而表象而感受三个阶段组成,具有情感性、意象性、顿悟性等特质。文章从铸塑人格精神、敏锐感触神经、活化想象思维、浑厚文化底蕴诸方面探析了激活写作主体自我观照的策略。  相似文献   

2.
写作是主体由内而外的倾吐,创造,心灵世界的自我观照在作教学中具有重要意义,它是以大千世界为观照对象,综合写作主体知、情、意等心理体验的一种内化过程,这个过程由观察而表象而感受三个阶段组成,具有情感性,意象性,顿悟性等特质,章从铸塑人格精神,敏锐感触神经,活化想象思维,浑厚化底蕴诸方面探析了激活写作主体自我观照的策略。  相似文献   

3.
论写作主体心灵世界的自我观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写作是主体由内而外的倾吐、创造.心灵世界的自我观照在作文教学中具有重要意义,它是以大千世界为观照对象,综合写作主体知、情、意等心理体验的一种内化过程.这个过程由观察而表象而感受三个阶段组成,具有情感性、意象性、顿悟性等特质.本文从铸塑人格精神、敏锐感触神经、活化想象思维、浑厚文化底蕴诸方面探析了激活写作主体自我观照的策略.  相似文献   

4.
习作是主体由内而外的倾吐、创造,是个体生命以大千世界为观照对象,经由心灵世界的自我观照(内觉),从而得以发现并独创的“精神”产品的制作。写作的目的在于解放人、解放人的精神和心灵;把写作主体潜在着的想象力、表现力和创造力。鲜活的强悍的“生命力”,都尽情地释放出来。所以,写作主体心灵世界  相似文献   

5.
在写作主体的概念意义上,呈现的是写作者的功能特征,有其超越经验的本质定性,而关于写作者的丰富的内涵,只有在文化的和个体的解释性语境中才能获的更为深度化的展开。关于写作主体的理论释义,我们已经将写作主体给予了基本主体(文化综合体)和形式主体(作为个体的写作者)的区分,写作主体的塑造便沿着这两个方向运行。  相似文献   

6.
中学语文教学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重要阵地.笔者有感于当前语文教学中普遍存在的弊端,即以教师的审美代替学生的审美,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故草就此文呼吁以学生为主体的审美教育观,让学生自己发现美、体验美,以达到观照自我,提高自我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中国古代论注重观照审美主体在艺创作中的作用,并从主体情感特征和艺术修养、主客体的辩证关系及艺术转化等方面开掘主体精神。无论形而下层面的感兴而作、“神与物游”,还是形而上层面寻求“观道”、追求“天人合一”,这种对主体精神的外化和超越显示出异于西方论的民族特色和审美特质。  相似文献   

8.
新课改以来,以倡导自由表达为核心的还习作以"自由"的作文教学理念(即"自由习作")逐渐成为作文教改的一种主流。然而,由于对"自由习作"内涵的解读各有不同,以致实践过程中的具体实施方式及教学效果也各不一样。试以"自由习作"有关课题实验的实践体会,从"心灵层面"观照、探析自由习作的本质内涵及教学意义。以谋求在学生习作过程中能够真切、辩证地改进指导策略,消除人为束缚,还学生表达以自由。  相似文献   

9.
苏满桂 《广东教育》2006,(10):60-60
十三四岁的中学生,其内心世界丰富多彩,容纳着许多的梦想与渴望,承载着无数的心酸和眼泪。随着一篇篇随笔走进他们的心灵,你会发现世界上没有一道风景比得上它的美丽,海洋上没有一场风暴比得上它的强烈。面对如此巨大而丰富的精神世界,我们老师应该怎样来耕耘这片沃土呢?现在我  相似文献   

10.
当代“写作主体建构论”的核心是:写作不仅是对客观外在世界的反映,更重要的是对自我心灵的投射、复制,写作就是在文章中复制“自我”,表现“自我”。这个理论是对古代“性灵”写作传统的一个接续,是对上世纪七十年代以来盛行至今的把写作行为机械为“文体技法”论与“物-意-文”的线性、稳态模型的一个颠覆,近年来为写作教学所力导。  相似文献   

11.
人所置身的物质世界由三个不同的世界所构成。一是权力的世界,它所遵循的原则是权力,并由此建构起自己的价值观念;二是经济世界,它所通行的是金钱原则,并由此形成自己的价值准则;三是两性世界,爱情原则是它的价值准则。精神价值并不否定权力价值、金钱价值、爱情价值,但精神世界的存在和坚守,为避免物质世界里权力原则、金钱原则和爱情原则的互换所必须,从而承载起社会发展和灵魂拯救的历史重任。精神的力量则通常经由话语的力量而进入现实的世界。  相似文献   

12.
李密的<陈情表>在表达缠绵悱恻的亲情的同时,隐含着更为隐秘的目的.解读这篇文章需要对文章的内涵进行深入的剖析,才能探知作者内心的隐秘.尤其对涉世不深的中学生讲读这篇文章,更需要抓住作者的思路,引导学生深入作者的内心世界.  相似文献   

13.
人的独特性表现在具有物质世界与精神世界,即物性与心性的双重属性,人的精神属性是其本质属性;大学世界的主体构成是师生两类人,由此决定了大学世界的“属人”性,既然大学世界是一个有别于自然世界的属人世界,那么便可推断出大学世界的根本属性,即大学世界的精神属性,因此,大学的精神世界在大学世界中就具有了根本性、决定性的意义。大学世界是人的世界、精神世界,人的精神属性决定了大学精神世界的构成;大学中人之为人的精神是大学精神世界的根本构成,大学科学(求真)精神与人文(求善求美)精神为大学精神世界的支柱,对大学精神的坚守应是大学发展的永恒主题;大学精神教育便在相应的三个层面上展开,一是精心构筑净化大学精神世界的人为环境,二是突显大学中人之为人的精神教育,三是强化大学的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教育。  相似文献   

14.
在现代工业社会的重压下,许多人不堪重负,茫然失措,只得凭借幻想来获得心灵慰藉.美国当代戏剧以关注人物内心世界为着眼点,着力塑造了这样的一批女性形象.<进入黑夜的漫长旅程>中的玛丽,<欲望号街车>中的布兰琪和<谁害怕弗吉尼亚·沃尔夫?>中的玛莎是极具代表性的三位女性,通过分析她们虚幻世界形成的原因,对现代美国人精神危机的现状进行了批判和反思.  相似文献   

15.
说话者自称视点的选择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关注说话者自称时视点的选择情况。着重分析了利用说话者角色来调节人际关系时,说话者自称视点的三种选择类型,并探讨了自称视点选择的规律性及其支配原则。  相似文献   

16.
Decades of theorisation and research on the teaching and learning of second-language writing have hardly created coherent theoretically profound and practically relevant understandings of writing instruction. This article discusses the possibilities and insights created by bringing personal meaningfulness into the realm of writing pedagogy. Briefly revisiting the mainstream landscape of second-language writing theory and, more specifically, addressing aspects of (im)personal academic writing and publishing, we present an overview of the notion of wor(l)d writing, which implies the intimate interconnection of writing and the writer’s individual and social identity. Recognising the role of linguistic forms, cognitive processes and socio-political situatedness of writing practices, such a perspective underscores the importance of balancing these elements and going beyond them by bringing the self of the writer into the writing practice. On this basis, we argue that language and literacy education may be enhanced by acknowledging the little-explored wonders of writing and understanding it as an act of composing and narrating the word-world of the self-other.  相似文献   

17.
当代大学生的思想具有多元化特征,主流是积极、健康、向上的,但也存在政治热情减退、功利主义色彩严重等问题,其主要原因是国际国内环境的影响,信息渠道增多,就业竞争激烈等。必须有针对性地加强政治思想教育和道德建设。  相似文献   

18.
对自我参照效应在高职英语教学领域的应用进行了实践探索,结合研究结果提出了一些语言教学的技巧和策略,并提出自我参照效应与学生的特征与动机融合;改善教学内容与学习者职业发展的匹配度;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创造性,保障学习材料多元化等建议。  相似文献   

19.
“五四”以后,陈独秀由“伦理觉悟”转向“社会革命”很有象征意义,它预示着一个革命斗争时代的来临。在集体取代个体、救亡压倒启蒙的时代背景下,知识分子开始了从个体走向大众的角色转换。当革命搅和着青春激情,引导知识分子奔向革命的彼岸时,透过集体、大众等革命标识,我们看到,他们的心灵世界却充满了疑惑与彷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