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余苗  黄莉莉 《中国出版》2023,(19):33-39
近几年国外NFT市场发展迅猛,国内数字藏品也逐渐开启中国化探索。2021年是数字藏品元年,国内外各大平台开始布局赛道,新闻媒体也开启了探索NFT市场的“媒介实践”。NFT利用区块链技术和去中心化的记录方式,为新闻媒体数字化资产的创造和流通提供动力支持。数字新闻藏品作为媒体领域的新型产业,给传统媒体机构带来新的创收途径。文章从市场探索、NFT技术赋能、媒体融合出版动态方面分析国外NFT赋能数字藏品的发展现状,继而思考国内媒体未来在数字藏品领域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
[目的/意义]数字藏品是非同质化凭证(NFT)中国化的本土概念,也是元宇宙的重要切入场景,对其展开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学术价值与实践意义。[方法/过程]在对NFT与数字藏品的发展脉络进行简要梳理的基础上,对比分析NFT与数字藏品的区别,对数字藏品的概念界定、类型划分、运行机理与技术逻辑进行探索,总结归纳出中国特色数字藏品的4种研究模式,并对其未来研究趋势进行分析。[结果/结论 ]研究认为:区块链是NFT与数字藏品的技术基础,元宇宙是NFT与数字藏品的应用环境,NFT是数字藏品的产权凭证,数字藏品是NFT中国化的重要成果与最典型应用;中国特色数字藏品研究主要包括文化赋能、精神传播、情感维系、数字赋能等4种研究模式。  相似文献   

3.
文章首先介绍数字藏品的含义,描述区块链技术在数字藏品版权保护与交易中的应用,其次从开展NFT数字藏品版权保护研究的重要性方面论述NFT数字藏品版权保护存在的问题,最后从政策层面和数字藏品IP价值评估层面给出做好数字藏品版权管理的合理建议,并结合具体的数字藏品侵权案例,介绍法院的侵权判别标准和理论探索,有效探索数字藏品版权保护领域存在的空白。  相似文献   

4.
在公共文化服务领域,展览馆、图书馆、档案馆、博物馆(GLAM)等文化记忆机构在数字化转型和升级的进程中存在原始文化资源体量庞大、结构复杂、互操作性弱等问题。为了充分挖掘文化大数据的潜在价值,文化记忆机构开始开放和共享数据,并借助公众智慧实现价值共创和协同创新。本文首先对价值共创的概念演化进行溯源,并对GLAM价值共创的概念进行界定;其次,从资源整合、机构融合、用户服务三个层面,系统梳理数字人文视域下GLAM机构价值共创研究的相关主题;再次,探索当前文化记忆机构价值共创的主要实践模式,包括数据驱动型、平台驱动型、社区驱动型三种;最后,从GLAM价值共创模型的情境化构建、数字人文视域下价值共创的赋能探索以及评价体系构建三个方面对未来研究进行展望,以期为未来数字人文视域下的价值共创相关理论研究与实践创新提供参考。图5。表2。参考文献97。  相似文献   

5.
黄玉烨  潘滨 《编辑之友》2022,(9):104-111
NFT数字藏品是具有唯一性特征的数字化凭证,其法律属性与交易行为存在争议,阻碍了后续开发前景,亟待法律制度的有效回应。NFT数字藏品在技术本质上是一组指向作品复制件的元数据;在经济价值上是提升版权效率的工具;在法律属性上应被界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127条规定下的网络虚拟财产。文章认为,在否定网络虚拟财产“物权说”与“债权说”的基础上,应当肯定NFT数字藏品的效用和价值,并通过合同法或侵权法的行为法路径对NFT数字藏品交易行为进行规制。  相似文献   

6.
NFT技术在数字出版领域中的应用,对我国数字经济建设进程与数字文化产业发展起到了极为重要的推动作用,也为我国著作权法律规范在数字网络空间中的适用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在认可我国“NFT第一案”判决之标志性意义之余,其对于NFT数字藏品交易行为属性之认定仍有待商榷。基于对NFT数字藏品交易之行为模式及技术原理的考察,认为其突破了传统作品发行中有形载体要件的存在基础,实现了特定数字作品复制件之所有权转移的法律效果,为数字网络空间下发行权的扩张适用提供了充分的技术性土壤与合法性空间。基于此,未来司法裁判应当明确以发行权作为NFT数字藏品交易的规范路径,并认可发行权用尽规则在数字藏品后续流转中的适用,为未来数字藏品市场的健康运行与数字文化产业的创新发展提供充分的法律保障。  相似文献   

7.
随着“元宇宙”概念和区块链技术的发展,人机关系思想迭代、时空边界模糊性增强,感官延伸性和媒介使用沉浸性提高,传媒行业数字化程度不断加深,新闻媒体迎来新的发展机遇。新闻数字藏品依托区块链NFT(是一种可在区块链上记录和处理的数据对象)技术而生,是新闻机构发行的特殊产品,合理利用新闻数字藏品能激活传统新闻的生命力,为传统媒体转型和数字化发展提供关注度和价值沉淀。但新闻媒体在抓住风口的同时,也要注意挑战,赋能实体、规避风险、回归内容,实现自身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王旗  孙贤  郭誉聪 《出版广角》2022,(18):24-32
随着科技的发展,“元宇宙”一词越来越多地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2021年更被称为“元宇宙元年”,Web3.0、NFT、数字藏品等相关概念也被反复提及。在当前阶段,解答元宇宙愿景将如何落实这一问题需要对其概念及应用场景进行拆分理解。从概念诞生到应用落地,元宇宙的发展历程随着技术革新分阶段逐步推进和完善。当前,数字藏品是其重要的切入场景,为实现数字藏品行业的长远发展,业界需要克服稀缺性问题、价值性问题、版权风险问题、资产安全风险问题及流通性问题。  相似文献   

9.
数字人文不仅革新了人文研究的范式,还意味着全新的知识生产方式和知识交流模式。联合各领域的研究者和研究机构,包括各类美术馆、图书馆、档案馆、博物馆(GLAM)等文化记忆机构建设数字人文基础设施,以支撑新的研究范式、知识生产方式和知识交流模式,已经成为共同的呼声。探讨如何建设数字人文基础设施,厘清各种责任主体尤其是GLAM机构在数字人文基础设施建设中扮演何种角色、承担何种任务、做出何种贡献,有利于帮助图书馆找准角色定位,发挥自身优势,成为整个数字人文基础设施建设中不可或缺的有机构成单位。利用文献调研、需求分析、案例调研、实践验证等方法,将"数据基础设施"从"研究基础设施"中剥离出来并作出定义;分析面向人文研究的"数据基础设施"的一般性功能需求和技术规范,包括跨机构的共建共享、跨网域的开放获取、跨领域的知识融通、跨时空的版本迭代四个方面。以上海图书馆的数字人文实践为例,从原理和实践两个层面论证图书馆的书目控制、规范控制、知识组织、文献循证方法和关联数据、知识图谱、大数据等技术结合起来,有望为"数据基础设施"的建设提供一定的方法论贡献。联合各类机构加强新技术的应用,推进数据开放互联和知识融通,建设公共性、开放性、持续性的"数据基础设施",是GLAM机构在数字人文大潮中应尽而可尽的责任。图2。参考文献28。  相似文献   

10.
元宇宙作为人类未来媒介和虚拟社会的形态,为出版业带来继数字化之后的又一转型升级机遇和价值增容空间。当前的互联网环境中,数字出版遭遇侵权、盗版等行业“顽疾”,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最新应用NFT能够为数字出版物确定其唯一性与稀缺性,并通过智能合约自动履行规则更好地解决数字出版商品在流通中的版权保护、交易、利益分配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凸显其版权价值。在促进数字出版产业链健康发展的基础上,NFT有望将数字出版带向更加广阔的元宇宙未来。  相似文献   

11.
数字藏品(NFT)作为元宇宙发展的关键,得益于元宇宙的火爆而发展迅速,国外市场规模大、相对成熟,而国内市场处于早期阶段但发展速度快。数字藏品的新价值体现在作为元宇宙新型经济系统的关键、促进文化数字化转型、赋能实体经济等方面,而其风险则体现为政策风险、技术风险和市场风险。其未来在短期内聚焦于文旅产业,中期内体现在虚拟世界中的虚拟物品确权,长期内则恢复其金融属性,全面助力元宇宙落地发展。  相似文献   

12.
元宇宙、Web3.0、区块链等技术的兴起带动了国内文博数字藏品市场的持续升温,推动博物馆数字文创产业跃迁升级,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注入新力量。文博数字藏品是历史、科技、文化、经济四位一体加乘赋值的博物馆虚拟文化创意作品IP的数字资产凭证与新模式新业态,其IP赋能价值的发行逻辑实现了实物资产、数字资产与产业价值的深度绑定。当前,文博数字藏品在知识产权、资产属性、市场模式、平台技术等层面存在风险,亟须立足边发展边治理的前瞻性思维,推动文博数字藏品善治机制的建立与完善,为文博数字藏品行业共创、共享、共建、共治提供新思路:既要以优质的IP创意内容为核心,积极利用区块链、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等数智技术为用户打造文博藏品数字资产的高参与式、强体验化场景;也要平衡好技术与文化融合的尺度,坚守文博数字藏品精神价值体系的初衷,加强对行业失范行为的政策引导与法律监管,打造守正创新、清朗安全的文博数字藏品行业生态。  相似文献   

13.
赵彤  邝敏琪  杜雨蔓 《传媒》2023,(24):32-35
在深入实施数字经济战略的道路上,数字藏品作为数字经济时代的重要产物不断出圈。而广电媒体作为数字经济发展和文化传播的重要力量,也纷纷积极布局数字藏品市场,将数字藏品作为文化传播的创新途径,设计并推出了大量融合中国优秀文化的精美藏品。在数字经济迅猛发展的背景下,广电媒体开拓数字藏品新领域既促进了中华文化的全民共享,也实现了传统文化产业数字化转型。本研究基于广电媒体涉足数字藏品的背景,对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以及地方广电数字藏品的发展现状进行梳理,并分析推出数字藏品对于助力文化传播的意义,以期为广电媒体数字藏品未来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王翔 《河南图书馆学刊》2023,(5):111-113+136
元宇宙中虚拟环境和数字资产的发展为图书馆数字馆藏建设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NFT已成为代表数字资产的一种流行手段,其对图书馆馆藏数字化的应用具有巨大潜力。文章探讨了在元宇宙环境中利用NFT作为图书馆数字馆藏中心的潜在好处,以及需要解决的挑战。  相似文献   

15.
唐洁  丁丹 《出版广角》2022,(21):91-94
近年来,元宇宙备受学界和业界关注,已在多个领域发挥巨大价值,带动社会生态发生深刻变化。数字藏品作为数字经济时代的新产物,是元宇宙世界里虚拟事物数字化、资产化的体现,为元宇宙数字资产的创建、流通、转换提供技术底层。现阶段,中国数字藏品的发行价值主要体现在数字赋能、文化传承、情感维系、对外传播等方面,在开放共享的前提下扩大传播面、提升影响力、保障安全性,是数字藏品市场未来实现“以虚促实、以虚强实”价值导向的必然策略。  相似文献   

16.
在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的背景下,图书馆的数字化转型对数字特藏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系统阐释数字特藏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按内容和形式将数字特藏划分为七种类型:实体特藏数字版本、数字灰色文献、多媒体资源、公开的互联网内容、个人社交网络文书、科学数据、NFT数字藏品。在调研国内外实体特藏数字化和原生数字特藏建设现状的基础上,总结图书馆数字特藏建设的不足:对数字特藏的整体重视程度和认识不够,没有形成图书馆行业完整、规范、普遍的数字特藏管理与服务模式,缺乏长期可持续的入藏计划和技术保障。建议:图书馆应以“当下即历史”的理念,以专题形式收集互联网内容、多媒体文献、科学数据和个人社交网络文档等未来可能成为特藏的原生数字内容;应制订完善的数字特藏建设规划,研发采集系统和管理平台,研制收集、整理和服务标准体系;重点要树立特藏观念、进行方法革新,依托特藏进行服务创新,加强数字特藏的版权控制与隐私保护等。图1。参考文献22。  相似文献   

17.
季冬梅 《新闻界》2023,(1):66-77
区块链技术的发展催生了文化产业的新业态与新模式,但也带来了版权领域的风险与挑战。以NFT技术为基础的数字藏品在传媒领域获得创新应用的同时,也带来了版权治理上的负面效应。为推动技术合理使用,围绕数字藏品制造、交易、使用等环节,版权权利内容的边界与范围亟需厘清,科技创新下也需要自由达成的契约的适当介入,权利用尽原则与公共利益因素也应对版权保护边界展开适当限制,从而实现利益平衡与冲突协调。传媒类数字藏品的版权风险治理呼吁回归技术理性,完善相关制度措施,明确平台责任,推动行业自律,增强社会共治。  相似文献   

18.
档案数字藏品开发是挖掘档案资源文化内涵、充分发挥档案馆文化属性的有效途径之一,探讨其优势、方式与策略,有望为档案资源开发利用实践和后续深入研究提供参考。文章分析了档案数字藏品开发在馆藏资源、数字档案馆建设、经验借鉴方面的优势,并基于元宇宙的关键技术——人工智能、三维重建以及人机交互提出三种开发方式。此外,面向档案馆、第三方技术机构和相关监管部门分别提出相应的开发策略,认为档案馆牵头、多方主体携手合作有利于推动未来的档案数字藏品开发实践。  相似文献   

19.
互联网、社交媒体、移动技术、大数据以及其他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融合,数字环境重塑人们对信息、知识的组织、挖掘和体验方式。本文在定义了GLAM Labs的基础上,列举和分析了国外图书馆典型GLAM Labs案例,探索高校GLAM Labs的融合、创新扩展的启示和展望。  相似文献   

20.
NFT数字作品交易作为区块链技术与智能合约技术衍生出的一种新型商业模式,在丰富数字经济样态、促进文创产业发展等方面展现出独特价值。然而,如何界定NFT的法律属性,怎样有效规制未经著作权人授权而擅自将其作品非同质代币化并进行出售的行为,成为著作权法领域亟待回应的问题。对此,应当将NFT视作访问作品的网络链接和法律上的访问权利凭证,出售擅自铸造的NFT数字作品的行为构成对信息网络传播权的间接侵权。与此同时,应在立法层面坚持发行权“作品载体所有权转移”之要件,在司法层面正确适用“向公众传播作品”要件和著作权侵权主观要件,以更好地治理NFT数字作品交易市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