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研究型大学教育学科教师长期存在"单兵作战"科研传统。但随着学科知识交叉渗透、问题日益复杂、技术手段加速更替,只有通过合作才能创新。本文以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师为样本,描述研究型大学教育学科教师科研合作和科研生产力现状,并分析科研合作对科研生产力的影响效应及其内在逻辑。研究发现,合作对教师科研生产力的积极影响主要体现在产出质量维度;尽管合作已成相对普遍选择,但合作范围多限于二级学科内部,跨学科、跨机构、跨地区合作仍然不多,事实上,跨越更广边界的合作更有利于科研创新;分教师特征看,年轻教师群体科研产出质量优势明显、合作内在动机更强、合作对质量的影响效应更明显,需有针对性支持教师学术发展、避免人力资本浪费。研究结论为提升研究型大学教师科研生产力提供新的视角和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2.
论大学教师教学与科研的学术责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大学教师承担着教学与科研为主的学术责任,在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和大学管理制度深入发展的现实面前,由于学术观的理念认同、大学运行逻辑、学术责任保障机制等因素的负向影响,大学教师在教学与科研上的学术责任已存在各自内部结构、彼此关系定位失衡的弊端,为此有必要通过进一步厘清学术责任观、以学术自觉实现学术自律、制度上设计教学学术性操作、管理运行环境改革等解困措施,有力促进大学教师学术责任的协调与整合。  相似文献   

3.
提高博士后科研创新能力是助力博士后突破“科研围城”的内生路径。研究针对“双一流”建设高校博士后展开问卷调查,探究个体特征、组织制度和学术环境对科研创新能力的影响效应及运作机制。结果显示,性别、学科类型、聘任类型、毕业院校与工作单位的同一性、科研投入时间、参加学术交流和科研项目对博士后科研创新能力存在不同程度的影响;控制个体特征变量后,学术评价、管理制度、组织支持和科研效能感对科研创新能力仍产生显著正向影响;各类变量对中低分位值博士后科研创新能力的提升效益更高;科研效能感对解释博士后科研创新思维、科研创新实践和科研创新特质差异的贡献率最高;博士后科研创新能力的影响机制表现出从宏观到微观、从环境到个体的逐级传递效应。基于此,建议在以下三方面采取措施以激发科研创新能力:因材施策、因人而异,分层分类提供支持性资源;净化学术生态环境,重构学术系统的文化氛围和评价规则;改善博士后管理制度与组织支持,优化科研经费资助体系和职业晋升机制。  相似文献   

4.
薪酬对劳动生产率和工作绩效的激励作用被广泛认同,但高校教师薪酬水平对其科研生产率的激励效应缺乏实证检验。调查结果显示:薪酬水平对高校教师科研生产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薪酬购买力地区差异影响薪酬对科研生产率的激励水平;年龄、职称和博士学位比薪酬水平更能影响科研生产率;薪酬水平越高的群体其薪酬差距越大。高校应努力提高教师薪酬待遇水平,在薪酬制度设计中引入反映货币购买力地区差异的指标,重视学术氛围等非经济性激励因素的建设,合理处理薪酬中保障与激励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大学原始创新能力的提升取决于教师的主动性创新行为,而科研评价制度在激励和引导教师的主动性创新行为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以自我效能理论为指导,对29所一流大学建设高校自然、工程、社会和人文学科领域1659名教师进行问卷调查,探究科研评价制度对大学教师主动性创新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评价程序民主、评价主客体互动公平和形成性评价通过增强创新自我效能感激发了主动性创新行为;同行评价方法和质量或创新标准尽管通过增强创新自我效能感激发了主动性创新行为,但其自身存在的诸多问题对主动性创新行为也起着阻碍作用,正负效果抵消的遮掩效应导致其对主动性创新行为影响不显著;科研评价制度对不同学科、不同年龄和不同学校层次教师主动性创新行为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研究建议:加强增值评价,完善小同行遴选和监督制度,根据学科领域和水平分类制定评价标准,推进学术委员会权限范围和委员产生方式改革,包容和鼓励失败研究。  相似文献   

6.
教学和科研是现代大学最为基本的一对概念,关于两者关系的探讨一直存在争议。在新管理主义思潮的影响下,大学系统日益强调绩效产出评价,这导致了“重科研轻教学”现象在大学中扩散。在此背景下,为厘清教学和科研的关系,文章以大学教师时间投入的视角,基于第三次国际学术职业调查(APIKS)中国大陆数据,实证分析大学教师在教学和科研上投入的时间对科研论文产出的影响。结果显示,大学教师倾向在科研上投入更多的时间,且随着在科研上投入更多的时间,科研论文产出也更多,但是在教学和科研上投入时间的失衡,会带来科研时间投入对科研产出影响的边际效率递减。最后,基于实证分析的结果,提出教学提升科研之路和完善大学教师评价制度的政策建议,为改善大学教学和科研失衡的局面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7.
当前高等教育存在的突出问题是高校教学和科研缺乏有效整合以共同服务于人才培养。这种现象源自教师"为科研而科研"的行为偏好,教师的行为偏好是管理主义绩效评价制度塑造的。改变科教分离状况,公共政策要做战略性调整:一是改变科教分离体制,创新科研评价机制;二是增强教育自信,建立大学评估的中国标准;三是破除"双一流"建设的学科定势,推动学科专业一体化;四是尊重学术职业特性,重视同行评价和定性评价;五是摒弃学科本位思想,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  相似文献   

8.
教师作为高校科研评价制度的目标群体,他们认同与否直接影响评价制度的实施成效。通过访谈研究发现,现行科研评价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高校教师的认同,但与教师期望的评价制度之间尚有很大差距。现行评价制度是管理主义的,基于"经济人"假设;理想的评价制度是人本主义的,基于"学术人"假设。我国高校科研评价制度改革应以形成性评价为主、终结性评价为辅,以同行专家为主的多元评价主体,尊重并鼓励评价客体参与评价活动,以创新质量和实际贡献为标准导向,分类设计评价指标,实施基于计量指标的代表作同行评价,评价过程更加民主、透明,评价周期更加灵活。  相似文献   

9.
作为一种不断发展的“高影响力教育实践”,本科生科研逐渐成为越来越多大学生的学术经历。通过对参与科研活动的979名工科大学生的问卷调查发现:学长指导在教师指导与本科生科研投入关系中发挥了重要中介作用;科研任务认知挑战度对此中介模型起到调节作用,且科研任务认知挑战度越高,教师指导的直接影响效应越大而间接影响效应越小。研究表明,为了进一步提高本科生科研育人质量,高校须挖掘优秀同辈教育资源,提升学长指导专业化水平;培育多元化指导团队,合理规划教师和学长指导的重点。  相似文献   

10.
基于“双一流”建设高校博士后的实证调查数据,采用OLS回归、夏普里值分解和中介效应模型探究高校组织支持体系对博士后科研创造力的影响。研究发现,合作导师指导与科研交流平台的供给相对丰富,但科研经费资助短缺、心理疏解机制欠缺、出站考核要求较高、留任晋升难度过大是组织支持要素的“短板”;组织支持有助于激发博士后科研创造力,其中成果奖励、导师指导对科研创造性思维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导师指导、出站要求也能正向影响科研创造性人格;在组织支持要素中,导师指导对博士后科研创造性思维与人格差异的贡献度最高;科研投入在组织支持影响科研创造性思维、科研创造性人格的过程中均发挥部分中介作用。因此,建议完善博士后科研经费资助体系,动态调整课题资助比例;疏通博士后留任与晋升渠道,构建“牵线搭桥”职业保障机制;搭建学术指导系统,提升科研参与内生动力。  相似文献   

11.
苏洋 《复旦教育论坛》2023,21(4):114-121
高校教师学术创业对科研产出的影响一直是国内外争论的焦点。通过收集我国四所“双一流”大学教师学术创业的数据,运用倾向值匹配法探究高校教师学术创业与科研产出之间的因果关系。研究得出如下结论:高校教师参与学术创业后,科研产出数量不会发生变化,但科研产出质量会有所下降;不同学科教师学术创业对科研产出的影响效应存在异质性,工科类教师学术创业对科研产出数量和质量均无显著影响,而理科类教师学术创业对科研产出质量存在显著的负向影响。基于此,为了减少冲突,实现“研创”共生,建议建立“支撑保障”与“边界限制”并行的学术创业管理体制,并根据不同学科的特点进行分类管理。  相似文献   

12.
科研评价制度对高校教师的科研行为具有引导和激励作用,高校教师对科研评价制度的认同,直接关系着科研评价制度功能的实现。在对18所高校医学院本部教师进行问卷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高校医学院本部教师对科研评价制度的认同现状和影响因素。研究发现:高校医学院本部现实中的科研评价制度与教师最认同的科研评价制度有较大差异,高校医学院本部教师对科研评价制度的认同存在显著的职称和学科差异,生存需求、关系需求和成长需求是影响高校医学院本部教师科研评价制度认同的重要因素。在此基础上,研究建议:充分发挥高校医学院本部教师在评价制度制定和执行过程中的主体性,充分尊重高校医学院本部教师的胜任力及其对真理的不懈追求,给予高校医学院本部教师更多包容和鼓励,为高校医学院本部教师提供有竞争力的薪资待遇。  相似文献   

13.
我国高校教师的教学科研偏好存在着院校类别的差异,院校层次越高,教师更偏重于研究;男性教师更偏向于研究,女性教师则偏向于教学;45岁以下的教师更偏好研究;随着学历层次的提高,高校教师的教学偏好下降,而科研偏好则呈上升趋势;高级职称的教师比低级职称的教师更偏向于研究;理工学科教师比人文社科类教师更偏好研究。同时,教学科研偏好的不同对高校教师的工作投入和学术产出方面有较大影响,即偏好教学的教师在教学上投入更多,偏好科研的教师投入科研更多,学术产出也更多。  相似文献   

14.
文章基于一所“一流大学”建设高校934名学术型硕士毕业生的就学体验调查,运用结构方程模型,探查导师支持影响学术型硕士生科研获得感的作用机制。结果发现,导师支持可以显著促进学术型硕士研究生科研获得感,科研效价和科研投入在导师支持对学术型硕士研究生科研获得感的影响中起中介作用,导师支持对硕士研究生科研获得感的促进作用有近一半是通过提升学生对科研效价和科研情感投入实现的。研究结果有助于加深教育者对导师支持影响学生科研获得感这一过程“黑箱”的理解。为进一步提升科研育人成效,应努力提升导师指导水平,促进学生对科研的情感投入,提高学生科研效价。  相似文献   

15.
科技创新与高校教师科研素质关系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科技创新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导力量,而科技创新的关键在人才,要培养大批具有创新精神的优秀人才,教师的科研素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教师作为科技创新的生力军,积极投身科学研究,必定能促进其科研素质的发展.因此高校应加大投入,提高认识,强化服务,着力建构有利于教师创新和提高教师科研素质的制度.  相似文献   

16.
使用6所高校88个重大科研项目子团队554名研究生的问卷调查数据,验证科研训练环境对研究生学术志趣的影响机制模型。结果表明:科研训练环境正向显著预测研究生学术志趣;学术自我效能(M1)、学术角色认同(M2)和学术结果期待(M3)在科研训练环境与研究生学术志趣的关系中起到多重中介作用;中介作用效应量从大到小依次为M2>M1>M3;存在角色认同路径、自我效能路径两条路径,结果期待只有与它们联合才能产生中介作用。高校重大科研项目团队通过改善科研训练环境提升研究生的学术志趣,需要遵循角色认同和自我效能两个心理机制,巧用结果期待机制,即注意激励的时间、内容和方式。  相似文献   

17.
科研投入是评估研究生教育质量的过程性指标,受外部环境和个人内部特征的影响。已有研究较少从多元性外部组织环境和个体内部特征共同深入探讨科研投入如何被影响。本研究运用偏最小二乘法,通过多维度分析高校科研工作的整体性组织变量——学术氛围,对研究生科研投入的影响,并引入研究生个人内部特征变量——自我控制、认知需求,具体分析研究生自我控制在学术氛围和科研投入二者之间的中介作用以及研究生认知需求在中介路径中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学术氛围三维度中的教师支持、自主机会对研究生的科研投入有正向预测作用。自我控制在教师支持、自主机会与科研投入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在同伴支持与科研投入之间起完全中介作用。与低认知需求的研究生相比,高认知需求研究生的自我控制对科研投入影响更积极。认知需求在学术氛围三维度与科研投入之间的调节作用也存在差异。为有效提高研究生的科研投入水平,应分主次营造积极的学术氛围、培养研究生自我控制能力、根据认知需求特征有针对性实施培养策略。  相似文献   

18.
学术投入对于学术产出具有显著影响,但是当前基于学术时间投入影响效应的研究并不丰富。文章基于2017年"首都高校学生发展质量监测"调查数据,分析了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在课程学习、科研活动和自主学习方面的时间投入,以及学生的时间投入量和时间投入偏好对其期刊文章发表量的影响,探讨了时间投入的累积效应和分配效应。研究发现:(1)学术型硕士研究生的时间投入及偏好类型在不同院校层次、性别、就学学科专业和就学年级间存在差异;(2)学术型硕士研究生的科研时间投入与期刊论文发表间存在非线性关系;(3)时间投入不仅具有累积效应,还要重视其分配效应,配置得当也会给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带来积极的产出结果。  相似文献   

19.
为了考察高校科研评价制度对教师科研行为的影响,对8所学校446名高校教师进行调查,以教师满意度为中介变量,从评价理念、评价主体、评价指标、评价方法、评价程序和评价结果应用6个维度运用相关、回归及结构方程分析高校科研评价制度对教师科研行为的影响。发现:(1)高校科研评价制度与教师满意度、科研行为均呈显著的正相关。(2)评价理念对教师满意度有显著正向影响,评价理念、评价指标和评价结果应用对高校教师科研行为有显著正向影响。(3)评价理念、评价指标与评价结果应用3个变量以教师满意度为中介间接影响科研行为,教师满意度在高校教师科研评价制度和科研行为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基于研究结论,从评价理念、评价指标、评价结果应用与评价外部环境4个维度对高校教师科研评价制度改革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研究型大学是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作为知识创新的主力军、技术创新的生力军,是研究型大学科研工作的主体力量。教师的科研能力将直接影响研究型大学的发展以及国家的科技创新工作。因而有必要通过对研究型大学科研过程、科研特点的分析,在能力的结构理论基础之上分析研究型大学教师科研能力的结构要素,继而提出研究型大学教师科研能力结构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