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资优生的培养与竞赛辅导活动的开展,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方面,是教育个性化的具体体现.一所学校的数学竞赛成绩如何,已经成为反映这所学校数学教学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是数学学科师资实力的一种象征.如何做好初中数学竞赛辅导,是值得我们探讨的课题.  相似文献   

2.
资优生的培养与竞赛辅导活动的开展,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方面,是教育个性化的具体体现。一所学校的数学竞赛成绩如何,已经成为反映这所学校数学教学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是数学学科师资实力的一种象征。如何做好初中数学竞赛辅导,是值得我们探讨的课题。  相似文献   

3.
学科竞赛是基础学科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渠道。为响应国家对拔尖创新人才的需求,结合教育发展的实际,进一步探究在新形势下以学科竞赛为载体,深化竞赛教学课程体系改革,打造基础学科拔尖人才培养的新模式,让学科竞赛发挥自身优势而回归教育本真,在促进学科竞赛健康持续发展的同时使其在基础学科拔尖人才培养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俄罗斯在数学竞赛方面有着诸多经验值得中国学习,其命制的竞赛试题也有着人文特色.研究主要对俄罗斯中学生数学奥林匹克决赛试题中的数学文化进行了研究,统计并分析了其中的数学文化类题目在年份变化、内容分布、知识领域分布和不同年级分布间的特点,从中得到了有关数学竞赛命题以及数学资优生培养的相关启示:以知识源流为切点,架初等高等数学桥梁;思各知识领域特色,精心编排展文化之魅;展现数学内在之美,培养资优生臻美能力;融合文化多元特性,提升资优生国际视野.  相似文献   

5.
资优生教育是创新人才培养的新路径,而我国育人实践中缺少对资优生群体的关注和支持,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以下简称OECD)在资优生教育的政策和实践中开展了多样化的探索,可以为我国提供多元视角与启示。基于OECD国家政策报告的解读,该研究分析政策出台的背景及导向,梳理资优生内涵及培养模式的演进,并从政策顶层设计、支持体系的能力建设、促进资优生融入的学校干预措施和资优生教育计划的监测与评价四个方面介绍了政策的实施路径。建议我国因材施教选育拔尖人才,再认识资优生教育的政策价值导向;推进教师职前职后差异化教学能力的建设;发挥学校核心主体地位,多方协同推进资优生教育;以研究为驱动,引导资优生教育政策治理。  相似文献   

6.
在有关数学资优教育的研究中,涉及较多的是对数学资优生的界定、特征、评估及培养途径,许多国家都形成了数学资优生的教育模式。其中的许多成果及实践经验对我国的数学资优教育都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围绕“强基计划”人才培养目标,借鉴国内外高校拔尖人才培养方案成功的经验,制定“强基计划”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基本特点是:将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机结合,融入基础学科拔尖人才培养;强化核心课程,夯实学科基础;开设学科概述和学科前沿课程,开阔学生视野;依托学科优势,加强数学学科的工程衔接;强化实践环节,着重培养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创新教学方法。平衡好学生的自我定位与项目的外部定位,是确保“强基计划”顺利实施并发挥最大效用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我国中学教学竞赛活动起始于1986年.经过四十多年的发展,数学奥林匹克竞赛活动已经被广泛地每年在全国各省市教育所属部门的中学举行;被参加的学生由中学生发展到小学生.由全国初中、高中数学联赛发展到各种不同的形式竞赛.受数学奥林匹克活动的影响,其它学科也相继举办了奥林匹克竞赛活动.奥林匹克活动已经远远超出了一门学科竞赛的意义,它已经在竞赛的基础上逐渐形成了自己特有的人才培养模式;形成了一套较为完整的竞赛考试、评估机制.通过举办全国初中数学竞赛活动,将有力推动我国中学生数学能力的大力提高与发展;更加能尽早、及时地培养…  相似文献   

9.
我国数学竞赛之所以出现争议纷呈的局面,其根本原因在于人们对"数学竞赛的教育性质是什么?"这个问题的认识存在分歧.数学竞赛不是"基础教育",更不能搞成"普及教育".数学竞赛应该针对极少数的数学英才,是一种英才教育.这种认识对于把握我国数学竞赛的发展方向和指导中小学数学竞赛的健康发展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随着“拔尖计划2.0”的实施,数学拔尖人才培养已成为当前中国高校教育改革和人才培养的重要任务。在高等学校拔尖人才培养实践中,导师制被普遍采用且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许多高校结合数学学科的特点和人才培养需要,在形式、内涵等各方面都在与时俱进地推进导师制改革创新。文章对数学拔尖人才的特征与导师制在拔尖计划实施高校中的运用进行了深入分析,探讨了中南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实施的“三导师制”的理念、框架与实效,旨在促进导师制成效的提升与优化,从而为高校数学拔尖人才培养提供新思路、新方法。  相似文献   

11.
我国数学资优教育领域的研究起步较晚,针对资优生思维特征的课程与教学研究还不够成熟.结合数学资优教育理论与中学数学教学实践,通过教学案例,研究面向高中数学资优生教学的课堂要素.根据数学资优生思维的缜密性、跳跃性、抽象性、系统性和元认知特征开展关键环节的设计,探索能够让学生领悟并理解数学、提升数学学习的痴迷度与专注度和发展学生高阶思维的数学资优生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12.
<正>初中资优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当前教育的重要问题之一,其包含心理健康的共性和特殊性,针对资优生心理健康教育问题进行讨论,社会各界人士对于初中资优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进行深入探究,数学教师不断地给我国提供高端人才,因此,初中阶段对于学生来说十分重要,教师对于众多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一定要非常重视.一、分析造成当前我国初中资优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通过相关社会调查发现,引起初中资优生心理变化的原  相似文献   

13.
小学数学学科的主要内容是现实世界最简单的空间形式和最基本的数量关系。它是基础教育的一门重要学科,是学习其他学科的基础和工具。小学数学教育对于培养学生能力、发展智力和各种非智力因素,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小学数学学科在素质教育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一、...  相似文献   

14.
学科资优生培养是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强基计划”反映出了国家对于学科资优生培养的重视。本文以“测不透明管道内流量”为例,说明了实施S-3PBL科创教育模式的教学方法,以期提高物理资优生的创新意识和对真实复杂物理问题的解决能力。  相似文献   

15.
作文在人们的印象中似乎是语文老师的专利。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进行,新的教育理念激荡着传统的数学教育。我们将数学和作文联姻,打破了长期形成的学科壁垒,加强了学科之间的整合,体现了不同学科相互沟通、相互汲取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教育理念。小学数学作文的意义数学作文是学生以数学活动为内容的写作活动,是数学教学与语文教学整合的一种尝试。数学作文作为小学数学教学的一种新颖的辅助教学形式,对实现小学数学的教育目标具有重要作用。1.数学作文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翻开小学生数学作业大多以填空、计算、解答应用题…  相似文献   

16.
基础教育对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具有特殊意义,制度创新是建立拔尖创新人才基础教育体系的根本对策。建立我国拔尖创新人才基础教育体系应着眼于以下几方面:一是创新宏观规范制度,制定《国家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法》和适合各省市特点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地方教育法规与政策;二是创新基础教育培养模式,整合优质教育资源,建立以优质教育为依托的涵盖城乡,惠及社会所有阶层各个人群的全面、完整的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基础教育新模式;三是创新运行机制,理顺科研单位、学校和教育行政管理机构的协调联动运行。  相似文献   

17.
美国的一些重点学校非常重视资优生的培养,并确实做到了因材施教.由于中美中小学教师从不同的视角进行教学,中美数学教育的研究方向和焦点及教师的教学方法有很多不同的地方.中国的教育应该思索和继承中华民族好的教学传统,同时学习和吸收发达国家培养优秀人才的经验,以保证和提升基础教育在世界的领先地位,同时,要在中学阶段因材施教,充分重视数学资优生的培养.不能以美国有多少诺贝尔奖获得者来抨击中国的中小学教育.  相似文献   

18.
唐盛昌 《上海教育》2012,(11):28-29
我国在由人力资源大国走向人力资源强国、由教育大国走向教育强国的过程中,需要认真思考拔尖创新人才的早期培育问题。当前基础教育如何开展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育的实验,探求具有我国特点的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育基本规律,成为一个艰巨而紧迫的课题。上海中学在十余年的资优生教育探索以及于2008年在上海市中学中率先开展"创新素养培育实验项目"的基础上,形成了一些高中阶段推进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育的基本规  相似文献   

19.
数学是基础教育的主要学科,学生的数学素质直接影响着其他学科的学习和创造能力的发展。因此,数学学科的素质教育是基础教育阶段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实施数学教育的前提是更新观念,开拓创新。在现行新课标下没有数学教育观的转变,没有创新,就不可能进行新的数学教育。本文就三个方面谈了新课标下对数学素质教育的思考。  相似文献   

20.
核心素养是当前信息时代对人体的自我实现、工作时间和社会生活的新挑战而诞生的新概念。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核心素养观"成为了当前我国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理念之一,为我国基础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精神动力。数学,是当前我国基础课程的重要学科之一,在数学学科的教学过程中,充分融入"核心素养观",有利于促进小学数学的教学改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