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中国高校通识课程设置现状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以首批进入"985工程"建设的9所高等学校为样本,对其通识课程设置现状进行调查研究.调查发现存在不少问题:学生选择自由度过小;应用性、工具性课程偏多;各高校课程高度相似,但特色发挥不足;当下对通识教育理解的狭隘化影响到通识课程的设置.为此,高校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做起:一要依据一定人才观,重塑通识教育理念,合理划分课程领域;二要处理好应用性与人文性、必修与必需、必修课与选修课、一致性与差异性的关系;三要加强通识课程实施的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2.
倪肠 《高教研究》2007,23(4):22-26
通识教育既是大学的一种理念,也是一种“全人”的培养模式。大学英语作为大学生的一门必修的基础课程,其学科性质、教学目标以及教育内容决定了它是一门易于承担通识教育的课程,在实施通识教育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在介绍通识教育理念和通识课程设置的基础上,分析了大学英语在教学模式、教学方法、课程内容及教学评估等方面的改革是如何体现通识教育理念的,进而提出未来发展思考。  相似文献   

3.
焦炜 《当代教育科学》2012,(3):17-19,56
现代通识教育(general education)是高等教育领域针对专业主义教育和职业主义教育而产生的教育理念与教育模式。推行通识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核心内容。本文基于我国通识教育发展现状的分析,以比较的视角,探讨了兰州大学通识教育课程设置与实施中存在的通识课程数量少、所占学分比例低、课程知识领域分布狭窄、通识选修课供需矛盾突出、课程结构不合理等问题,提出了我国高等教育通识教育课程设置与实施的基本对策。  相似文献   

4.
通识教育是克服专业教育的狭隘性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重要措施。在通识教育发展过程中,我国高等医学院校通识教育课程设置存在如下问题:通识教育重要性认识不足,通识教育设置理念陈旧;盲目模仿他国通识教育模式,忽视不同教育环境差异;通识教育课程设置存在误区,通识教育效果不明显。立足于我国现实的教育环境,通识教育课程设置的理念和思路为:重视通识教育,更新教育理念;理性思考通识教育模式,因地制宜推行通识教育;科学设置通识教育课程,提升通识教育实施效果。  相似文献   

5.
通识教育又称为自由教育和博雅教育,是将受教育者作为一个具有主体性的、完整的人而施以全面的教育,通识选修课是通识教育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高校通识教育选修课设置存在结构不合理、内容肤浅、划分不规范等现象,本文提出应该从课程设置理念、课程设置思路等四个方面对通识教育选修课进行改进。  相似文献   

6.
普林斯顿大学通识教育课程包括分类必修领域、写作和外语.基于“让每位学生都能获得真正的博雅教育”的理念,分别为文学学士和工程学士设置个性化的通识课程.通识教育采用分类必修模式,超越专业界限,注重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实施严格的考核制度,建立完备的质量保障体系,对我国通识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具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7.
从通识教育课程理念认识的必要性、通识教育课程概述、我国高校通识教育课程体系存在的问题、国外高校通识教育实践经验及国内高校通识教育课程设置与管理新对策五个方面阐述如何通过认识、比较、发现问题及提出对策的过程与手段,以期为高校本科学生创新教育管理方法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比中美两国高校通识教育课程设置状况,我们从中发现:中国高校通识教育更重视素质教育、课内教育,以及“公共必修”,人文通识课程以概论课为主;而美国高校通识教育更注重能力教育、课外教育,以及“分类必修”,人文通识课程以研读经典为主。中国大学要在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的基础上,借鉴美国等国外高校的成功经验,采用适应时代脉搏的新策略:教学目的指向学识、能力、人格;课程设置兼顾民族与世界、传统与当代四元素;课程开展注重“三结合”;教育手段灵活、多样、现代。唯有如此,才能科学高效地实施通识教育,培养出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  相似文献   

9.
作为贯彻通识教育理念的关键载体和实质支撑,核心课程在培养学生具备合理的能力结构和基本的公民素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香港科技大学鼓励教学与研究的创新,力求使学生获得全面的学习体验、开阔的视野,培养学生独立的思考能力、探求精神以及公民意识。通过核心课程项目的开展,香港科技大学的通识教育在教学理念、组织机构、课程设置、课程实施与管理等方面积累了富有特色的实践经验,对内地高校通识教育的实施及课程改革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通识教育既是大学的一种理念,也是一种"全人"的培养模式。大学英语作为大学生的一门必修的基础课程,其学科性质、教学目标以及教育内容决定了它是一门易于承担通识教育的课程,在实施通识教育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在介绍通识教育理念和通识课程设置的基础上,分析了大学英语在教学模式、教学方法、课程内容及教学评估等方面的改革是如何体现通识教育理念的,进而提出未来发展思考。  相似文献   

11.
美国大学核心课程是在美国大学通识教育理念指导下的一种课程理论和实践,是美国大学几百年来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历史结晶。特别是哈佛大学的核心课程,已成为美国乃至世界的各个大学学习效仿的榜样。本文致力从“中介”和“平衡”的角度来理论分析美国大学核心课程的理念:作为“中介”的核心课程,它既是通识教育理念的反映,同时表现为通识教育得以实践的形式和途径,使通识教育具有了可操作性和得以实现的可能;作为“平衡器”的核心课程,它致力于维护社会发展的需要、知识的时代特征、学生的需要三方面的平衡,体现了“以人为本、立足知识、服务社会”的宗旨。  相似文献   

12.
为了解“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实施现状,选取了3所“985工程”大学,通过对其第一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本科专业课程体系的统计与分析发现,卓越工程师的培养存在通识课程设置不合理;企业学习时间尤其是直接的实践技能培养时间不足;专门的伦理课程缺失等问题.与普通专业课程体系的比较发现,“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的特色在实践教学方面表现得较为明显,但在通识教育部分以及课程结构上,“卓越计划”专业并没有表现出明显的差异性.为进一步完善该计划,加强其特色,建议完善通识课程;保证实践教学时间并细化各实践课程(环节)的学时和实施场域;设置专门的工程伦理课程.  相似文献   

13.
在共同的文化背景下,海峡两岸的职业院校在通识课程发展方面呈现出不同的特色,对通识教育的理解、课程的设置与实施、课程具体内容方面都存在着一定差异识,通过比较汲取台湾职业院校通识教育的优势,为大陆高职院校通识课程发展提供必要的借鉴。当前,大陆高职院校亟需从通识教育理念、校本化研究、职业迁移能力等方面着手推进。  相似文献   

14.
香港高校通识教育既秉承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人文精髓,又仿效了西方以“博雅教育”为核心的实践模式,在教育理念、组织机构、课程设置、课程实施与管理等方面积累了富有特色的实践经验,对目前大陆高校通识教育改革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高职院校通识教育存在的问题和原因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分析高职院校实施通识教育中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对实施通识教育提出了几点建议:提高对通识教育理念的认识;注重通识教育课程建设;加强通识师资队伍建设;编写通识课程大纲及通识教材;设置通识教育专门组织机构;创新学生管理制度。  相似文献   

16.
香港高校通识教育:经验与借鉴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香港高校通识教育既秉承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人文精髓,又仿效了西方以“博雅教育”为核心的实践模式,在教育理念、组织机构、课程设置、课程实施与管理等方面积累了富有特色的实践经验,对目前大陆高校通识教育改革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中美大学通识教育课程对比研究及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在分析美国大学通识教育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国高等教育实际.提出高校通识教育要实施以通识课程改革为“一体”,以“师资力量、管理体制”改革为“双翼”的“一体双翼”改革模式。这种模式坚持“以学生为本”的课程理念,为学生提供弹性的学习框架,以达到促进学生发展、提升教育质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本文在对试点院校通识课程设置情况抽样调研的基础上,对数据进行描述和分析,指出在通识课程设置上存在的问题;从全人教育的理念出发,结合远程教育自身的特点,对通识课程改革的观念和做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9.
针对我国目前“通识教育”、“博雅教育”概念上的模糊,以及相应在课程设置方面理解上的混乱,论文从课程社会学角度,运用比较分析法,横向比较了美国大学和我国大学在课程设置方面人文、自然和社会科学的学科比重,指出美国大学“通识教育”课程中数理自然科学的绝对重要地位,而且这种地位既是传统的延续,又有追求知识整体性的考虑;“通识”之“通”和“博雅”之“博”,即是基于知识整体性而论。同时,论文通过对中、美两所大学“通识课程”的具体比较,对我国目前“博雅教育”中的“精英”意识提出了不同的看法。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华中师范大学与湖北第二师范学院两所大学通识选修课相关政策的对比分析,发现两所学校通识选修课在开设目的、开课模块与考核方式等方面相同,在管理机构、开课条件、学分要求与设置、政策支持等方面不同。指出湖北二师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真正实现通识教育的目标应从加强对通识选修课理念的理解,设置通识选修课程实体性机构,优化课程结构、课程内容、上课时间,加强通识选修课程师资力量建设等方面着手改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