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雷万鹏 《教育研究》2023,(10):15-21
教育学一流学科建设是促进教育学知识创新,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服务教育强国建设的重要支撑。作为大学学科建设的基本组织单元,基层学院既面临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的多重压力,也面临借学科发展之势提升学院治理能力的重大机遇。学科是系统化的知识体系,也是社会化建构的过程。学院治理是学科建设的根基,不能脱离学院治理谈学科建设。有效的学院治理有助于化解矛盾、凝聚共识,有利于构建包容性学科发展格局。教育学一流学科建设应超越“对标对表”发展模式,以服务国家战略需求、推动教育学自主知识体系创新的贡献度为导向,牵引学院治理体系变革,释放治理效能。为推动中国特色世界一流教育学科发展,学院治理应包容个体化学术探索,推动融入实践、面向世界的教育学知识创新。  相似文献   

2.
学科建设水平标志着大学的办学水平、办学特色和学术地位。新的历史条件下,民族高等学校要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抓好学科建设,构建新的办学优势。加强学科建设,必须方向明确,重点突出;充分发挥学科带头人的作用;正确处理教学与科研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学科建设是高等学校的重要支撑。坚持高等教育规律,结合我国开放大学办学特点,加强开放大学学科建设,对于提升开放大学的科研水平和办学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开放大学学科建设的途径在于:落实办学自主权,为学科建设奠定基础;制定规划,有序推进学科建设;整合现有学科资源,构筑新的学科发展基础;打造优势特色学科,突出学科发展特色;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优化学术发展环境。  相似文献   

4.
论大学学科建设与学、研、产协调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学科建设是大学一切工作的核心,是学、研、产发展的基础,学、研、产的发展必须以加强学科建设为依托;学、研、产是高等学校在新时期的三项主要职能,也是加强学科建设的三条重要途径,学、研、产的健康发展有助于学科水平的提升;通过学科建设带动学、研、产协调发展,通过学、研、产协调发展促进学科水平提升,是当前我国高校提高办学水平和效益的一条捷径。  相似文献   

5.
大学学科的知识生产经历了从学科自治下的知识生产模式1向“三维螺旋”与“行政主导”下的知识生产模式2再向多元主体与多方共治下的知识生产模式3的转变。伴随着大学知识生产向模式3的转型,我国大学学科行政主导的治理方式面临着制约多元主体作用发挥、难以适应学科要素发展、影响学科文化体系重塑等现实困境。基于此,在我国大学学科治理方式改革中,应积极呼应知识生产模式3的现实需要,优化多元主体参与学科治理的顶层设计、构筑差异化和个性化的学科治理方式、打造传统与创新并存的学科文化体系,为一流学科建设提供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6.
一、高水平学科与高效益学科 学科建设是学校各项工作的龙头,这是因为学科的水平代表了学校的水平。任何一所世界一流大学,都是因为它有世界一流的学科。我校和一些老牌重点院校相比,和省属重点大学的要求相比,和上级领导的希望相比,差距主要在学科水平上。我校要上水平、上质量、上层次,要增强办学实力,要质量强校,都要落实在学科建设上。所以学科建设是我们的  相似文献   

7.
新一轮“双一流”建设不再对建设高校进行身份区分,学科以及学科发展建设正式成为“双一流”的主导。文章对“一流大学”与“一流学科”的关系进行分析,指出“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之间的关系是具有逻辑性、层次性、统一性的关系。文章认为,学科建设的微观实践就是院系的发展问题,学科建设的宏观设计就是大学的发展问题,学科建设的本质就是大学治理与学院治理的统一。从“大学办学院”到“学院办大学”改变了大学治理与学院治理之间的关系。文章还结合第二轮“双一流”建设背景对学院的内涵重新进行阐释,并以此重新审视学院治理问题。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是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特征之一的标志性学科,是高校是否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一个风向标,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过程中发挥了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重要作用,具有引领示范高校构建全方位、全领域、全要素哲学社会科学体系的优势和条件。党的十九大明确指出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应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和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发挥马克思主义学科在扎根中国大地办社会主义大学,在创建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在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体系,以及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内部均衡发展中发挥引领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9.
"双一流"战略对中国高等教育发展格局产生重要影响,也是新时期提升高校学科建设水平的重要方式。地方高校需要抓住"双一流"建设带来的机遇,积极应对各种可能的挑战,摆脱新形势下学科建设与发展面临的困境,通过优化治理结构、完善绩效考核机制等措施为学科建设形成良好的氛围。在此基础上,运用大数据理念与技术进一步优化学科建设的运行机制,在突出特色、精准把握学科发展方向、精确瞄准经济与社会发展需求的进程中不断提升地方高校学科层次和人才培养水平。  相似文献   

10.
学科交叉融合是世界一流学科形态迭代发展的时代趋势,也是衡量现代大学学术活力的重要标志,更是实现一流大学学科建设目标的根本路径。梳理当前学科交叉融合面临的诸多困境,其重要原因在于学科功利性的膨胀和学科公共性的衰退。因此,迫切需要在学科制度上恢复和重塑公共价值基准,回归学科的公共本质属性,构建以“公共性-共享性-公益性”为逻辑链的大学学科治理体系。  相似文献   

11.
学高为师,德高为范。佳木斯大学通过师资队伍建设,深化了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了教育教学质量,办学水平和办学效益进一步提高,培养了一批又一批地应用型人才;形成立足边疆办学,充分利用综合性优势为区域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的办学特色,现已成为黑龙江省省属院校中规模较大、学科齐全,综合实力较强的省属重点建设综合性大学,成为东北边陲新崛起的高校璀璨之星。  相似文献   

12.
综合性大学医学教育学科深度融合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学科整合、学科磨合和学科融合的三个不同阶段对合并院校学科建设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探讨综合性大学医学教育深度融合的发展趋势,提出学科融合是合并院校深度融合的关键,是提升办学水平的原动力,是创建一流大学的高地。  相似文献   

13.
学科建设理论上具有促进大学全面履行其职能,整体提升办学水平的功能;实践中不同高校需要根据自身的办学基础与定位,探寻实现学科建设功能的路径。转型发展背景下,地方本科院校需要突破研究型大学学科建设的思路,着力于服务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走应用型学科建设之路。即,坚定应用创新定位,科学规划发展;面向产教融合,凝练学科方向;支撑专业为重点,优化学科结构;学术能力与实践背景兼顾,汇聚学科队伍;政产学研合作,共筑学科平台;强化应用导向,完善学科制度;科学与人文结合,培育学科文化。  相似文献   

14.
于肇贤  于岩  鲁雷 《文教资料》2013,(19):137-139
学科建设的状况从根本上体现了一所高校的办学水平、办学特色、学术地位和核心竞争力。对大学的发展具有全局性的影响。本文结合具体事例从凝练学科方向、汇聚学科队伍和构建学科基地三个方面阐述了学科建设应遵循的原则。  相似文献   

15.
论学科文化培养在学科建设中的基础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学科建设是大学建设的核心,是大学办学水平和办学质量的集中体现和标志.学科水平决定一所大学的水平,各高校都十分重视学科建设,但学科建设的基本内容往往主要集中在学科梯队建设、基地建设和项目建设等三大硬指标建设方面,而忽视了学科文化培养.本文以学科文化的特征为切入点,主要分析了学科文化培养在学科建设中的作用,以期促使学科建设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6.
以创新思维思考省属综合大学教师资源能力建设问题,必须深刻认识省属综合大学教师资源能力建设的多元整合性、动态互补性、市场配置性、可持续发展性的基本特征;必须在实践中构建“学科带头人+创新团队”、“学科建设+教师资源能力要素”、“科学研究能力+教学能力互补”的教师资源能力建设模式,这是省属综合大学不断发展和创新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7.
高等学校要提升办学水平,彰显办学特色,主要依靠高质量学科建设,这是高校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也是地方本科高校高质量发展的内生动力和必然选择。高校学科建设主要包括凝练学科方向、创建学科平台、汇聚学科队伍、争创学科立项、营造学术氛围和获得社会认可六个方面。地方高校学科建设要从单纯的学术取向发展模式转变为构建应用型学科体系发展模式,促进应用型学科引领应用型专业,开创具有应用型区域特色和区位优势的学科专业一体化建设新途径。  相似文献   

18.
知识取向和组织取向是学科建设的两种模式。伴随学科内外部制度环境的变革,现代大学学科建设呈现从知识取向到组织取向的演变趋势。在“双一流”背景下,我国大学学科建设呈现出在知识取向和组织取向之间的复杂样态,具体表现为“学科驱动”的运动式建设、“科研导向”的功利化竞争、“泛行政化”的院系治理体系和“趋向封闭”的学科建设场域。为更好地顺应知识演化趋势,服务国家高等教育现代化发展战略需求,我国大学学科建设需通过顶层设计和基层探索的有效统一,逐步转向组织取向的模式。其关键在于转变大学学科理念、重塑大学学科制度、优化学科建设评价机制、改革院系治理结构和创新基层学科组织模式。  相似文献   

19.
学科建设是大学发展建设的龙头,核心竞争力是衡量大学办学水平的关键指标。局部和单项指标的突破并不代表核心竞争力整体水平的提升。要以强化顶层设计为重点,优化学科结构,突出学科特色;以创新机制为保障,完善评价机制,提升管理效能,走内涵式发展道路,推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和管理水平实现跨越式发展,在整体水平上提升大学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20.
中华民国北洋政府时期的私立大学虽享有较高办学自主权,但常面临诸多办学困境。本文以教 育部立案认可私立大学为中心,考察、分析了民初私立大学的办学概况、生存困境及其成因。面对困境,民 初私立大学游走于政府与社会之间,采取诸种措施化解办学困境,例如:面向政府,争取同等待遇与谋求办 学资源;面向社会,争取社会力量的参与和支持;面向自身,设置应用性学科与延聘优质师资。对此问题的 探讨,一方面有助于“同情之理解”民初私立大学的生存境遇,另一方面也有助于深化理解20世纪20年代前 后中国大学办学模式的变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