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ChatGPT为代表的新一代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多元化应用,助推人工智能生成内容(AIGC)新业态的井喷式发展。AIGC在外观形式上已经高度趋同于人类创作的作品,但因受限于作品创作主体的逻辑,引发了AIGC“作品”认定的制度困境。从独创性、审美意义、价值宗旨、技术逻辑这四个要素出发,对AIGC的作品认定进行综合解析,不难发现AIGC已经具备可版权性的基础条件。因此,理应加快立法步伐,重构著作权法的作品类型制度,新设AIGC“作品”法定类型,以明确AIGC的著作权法保护路径,为AIGC的出版、发行以及市场交易等版权新业态提供制度规范与支撑。  相似文献   

2.
本文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概念和常用技术,调研了当前人工智能技术在图书馆行业的应用和研究探索,从“技术发展突破”和“与人交互程度”两个角度,分析了图书馆的技术发展的趋势,并以此探讨AIGC技术的兴起对图书馆资源组织和知识服务所带来的挑战。人类社会在不同信息技术发展阶段下,内容生产方式和技术与人的交互程度都有所变化,图书馆跟随这些发展趋势,经历了自动化、数字化和智慧化的转型过程。文章以此为背景,探讨了如何将AIGC技术融到图书馆业务层级,并讨论了在图书馆3.0环境下实现AIGC技术的设计和实施。最后,文章也思考了AIGC技术在图书馆应用中可能面临的风险和挑战。  相似文献   

3.
以ChatGPT为代表的智能机器人定义了AI发展的新里程碑。AIGC(人工智能生产内容)有望塑造内容生产的新范式,成为智能数字交往的基础设施。在《传媒观察》与知名学术社团数字交往小组联合主办的“激荡AIGC”主题对谈中,彭兰、邓建国、王成军、胡泳、张子柯、杜骏飞、曹轲、邹军八位新闻传播学学者分别以“ChatGPT与人机交流的未来”、“AIGC:搬运还是创新”、“AI时代的计算叙事”、“ChatGPT作为文化现象”、“AGI个性化与用户自我化问题”、“AIGC与数字平等”、“AIGC与AI新闻时代”以及“AIGC与数据治理”为题进行内容分享,并就“对AIGC应秉持怎样的预判”、“AIGC对媒介实践和新闻生产的影响”以及“AIGC时代人类世界认知的变化”等议题展开了一场雄辩争锋、思想和鸣的学术对谈。本文梳理了此次对谈中八位学者的代表性观点。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人工智能生成内容的技术逻辑入手,结合ChatGPT的实践,探究以数据为中心的AIGC价值观和伦理问题。由于数据集的种种缺陷,AIGC存在系统性偏见、价值观对抗“、观点霸权”、刻板印象、虚假信息等问题。本文还基于人和机器学习的本质,进一步探讨了一些重要命题。人类学习与人工智能学习都有其各自的优势和局限性,人机互相学习、优势互补,是趋利避害的最优解。AIGC也是人类社会的镜鉴,此前人类未能意识到的自身缺陷,如今通过智能生成内容暴露了出来,人类要反省和提升自身,并且要重视人机伦理关系的大图景。  相似文献   

5.
翁昌寿 《中国出版》2023,(18):16-24
以GPT为代表的人工智能生成内容(AIGC)技术的创新扩散,深度改变了数字内容供给侧结构,带来了人机共生、共创的数字创意生态重构与话语权再分配。文章以我国28家出版类上市公司2023年半年度报告及2022年年度报告为研究样本,呈现AIGC创新在出版业扩散的路径、出版业采纳智能内容科技的实践与布局,由此进一步洞察在人类创意创作与人工智能生成所构成的新型人机关系中,智能出版如何做好价值判断与文化定位,并保有人类文化创意的“灵韵”。  相似文献   

6.
AIGC领域技术发展及结构革新,重构了当前传播格局与治理生态。一方面,驳杂的多元数字媒体平台传播图景,既是新闻传播伦理一体两面的表征实践,又潜藏效用危机化解对策与路径。另一方面,AIGC正处于高速发展期,其在传媒、影视、游戏、电商、音乐等场景的应用已趋成熟,有望成为继元宇宙时代之后的内容生产技术基础。基于该现实背景,通过明确AIGC在信息传播中的算法伦理、用户个人信息和数据隐私等现实难题以及亟待完善的体制机制建设,寻绎媒介融合时代AIGC生产、传播及效用路径中的“为与不为”,进而建构一套符合当下经济社会、媒介语境以及行业发展现状的人工智能新闻规范和观念体系。  相似文献   

7.
郭美婷  祁博 《东南传播》2024,(3):155-157
自ChatGPT发布以来,人工智能生成内容逐渐应用到社会的各个领域当中。文化类综艺节目作为传播中国文化的窗口之一,需要人工智能技术助力,将传统文化以创新方式进行传承与传播。AIGC能够助力文化类综艺节目文本创作、推动视听内容生成以及丰富主持人语言表达,但同时会遇到AIGC无法深度理解中华文化和产生情感共鸣、出现虚假信息和侵犯知识版权、挤压主持人生存空间等问题。因此,需要人机协同为文化类综艺节目提质增效、深化技术研究及提高AIGC使用素养、建立主持人与AIGC互动协作机制,才能使AIGC更好助力文化类综艺节目发展,从而讲好中国故事。  相似文献   

8.
徐祥伍  韩笑 《档案》2023,(10):9-14
“AIGC+虚拟数字人”为探索人工智能时代档案馆数字服务提供了全新方向,结合人工智能时代档案馆数字服务发展新机遇,研究依托于AIGC运行原理及技术优势,分析了AIGC赋能档案馆虚拟数字人借助神经网络算法与语音识别技术实现智能AI问答;结合数据模型预先训练进行档案资料的虚拟讲解;通过信息数据检索实现档案内容的精准推送服务以及语义模型应用实现特殊人群人性化服务等四类应用场景;最后提出了AIGC赋能档案馆虚拟数字人以档案信息多模态检索完善用户服务体验;借助人机协同技术实现动态交互问答服务;依托架构多元内容服务场景拓展沉浸体验;以算法赋能智慧档案搭建丰富产品服务线四类实践路径建议档案馆从数据检索、技术支撑、场景拓展以及智慧档案搭建等方面出发,以更好地实现人工智能时代档案馆数字服务。  相似文献   

9.
从AI到AIGC再到ChatGPT,人工智能将个体与技术紧密关联,“智能媒介化”成为当下热议的话题。关于ChatGPT,众说纷纭,但对“生成式图像技术”的研究较少。本研究从媒介学视角,以Midjourney为研究对象,探讨生成式图像技术对图像生产及创作主体的影响与变革。研究发现,在生成式图像技术构建的虚拟图景中,“虚拟思维”促使人类观察逐步脱离经典的实体观察框架,转变为对计算机算法构建虚拟世界的高度抽象的构想,更深刻地反映了AIGC背景下实体与数据化的深度转化。  相似文献   

10.
[目的/意义]生成式人工智能在智慧图书馆服务中应用具有较大的潜力和优势,能促进智慧图书馆提供更高效智能的服务。但是,人工智能生成内容法律地位和责任归属的不明确等所带来的法律问题也不容忽视。[方法/过程]文章回顾了生成式人工智能与AIGC的概念;分析了生成式人工智能在智慧图书馆中的虚拟咨询、学科知识服务、中小微企业专题推送、阅读推广以及信息素养教育与培训等主要应用场景;讨论了生成式人工智能在智慧图书馆主要服务场景中AIGC的准确性引发的责任、用户隐私权、著作权归属与相关规则失效以及算法歧视等法律问题及应对之策。[结果/结论]深入剖析这些法律问题背后的内在逻辑,从法学理论层面寻求系统的解决方案,需要在后续研究中进一步探索。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人工智能法律地位不仅在于保障人类基本权利和价值观的实现,也在于促进人工智能技术健康发展和创新,保障人工智能应用安全和稳定。在研究人工智能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人工智能法律地位重要性和研究意义,探讨人工智能法律地位的内涵和意义以及人工智能与隐私保护、社会责任、智能产权相关问题,提出相应法律构想以及未来可能发展趋势和应对策略,展望人工智能法律的未来。  相似文献   

12.
人工智能创作物的版权保护具有文化、经济和技术上的正当性.在文化方面,这种保护可以增加知识学习的素材,拓展人类思维的广度和深度,以及激励人类创作出更优秀的作品;在经济方面,这种保护可以促进人工智能的开发以及维持版权市场的均衡竞争;在技术方面,这种保护符合版权法应对技术革新的一贯态度,并可以避免增加版权制度运行的成本.人工智能创作物由其产生过程所反映出来的特点,客观上符合“作品中心主义”的独创性判断标准,为其版权保护提供了现实可能性.从法律上的能力、责任以及公共政策考量的角度而言,相较于人工智能本身、人工智能设计者和使用者,将人工智能创作物的版权归属于人工智能所有者是最佳的立法选择.  相似文献   

13.
2022年,AI绘画工具MidJourney、Stable Diffusion、DALL-E2等与生成式对话模型ChatGPT成功引爆AIGC,千万级用户的参与使AI模型快速迭代,同时也加速了潜在问题的出现。从发展进程来看,AIGC正处于高速发展期,其演进路径可以划分为辅助阶段、协助阶段与自主阶段。从产业应用来看,AIGC在传媒、影视、游戏、电商、音乐等场景的应用已较为成熟。从发展趋势看,AIGC将成为元宇宙时代的内容生产基础设施,“AI+人文”则是AIGC的主要发展趋势,而AIGC的发展关键点在于技术要素与商业要素的共同进步。  相似文献   

14.
文章在介绍AIGC技术基础上,分析图书馆基于AIGC技术开展服务创新的机遇和价值,重点探讨AIGC技术在图书馆多维应用场景、信息素养教育和服务内容拓展中的具体应用,并对基于AIGC技术的图书馆服务发展趋势进行展望,即图书馆应以ADAPT为指导主动适应环境变化,批判性认知图书馆发展环境的“变”与“不变”,以及协同多组织实现集群突破。  相似文献   

15.
刘琼  刘桂锋  王鹏 《图书馆学研究》2024,(2):108-118+107
AIGC技术赋能图书馆阅读推广服务,可以为图书馆阅读推广从数字化向智能化转型注入核心驱动力,推动阅读推广的高质量发展。从阅读推广实践工作和智慧图书馆发展两方面梳理图书馆阅读推广智慧服务的必要性,构建图书馆阅读推广智慧服务的框架,采用GitHub托管平台和ChatGPT在腾讯QQ聊天软件中部署虚拟数字人,作为“馆员助手”辅助活动实践和阅读文化创作,加入QQ群,作为“虚拟馆员”为读者提供导读和咨询。AIGC工具作为“馆员助手”,能出色地协助完成阅读推广的文本处理和创作工作,但作为“虚拟馆员”与读者进行“一对多”交互的效果较差。图书馆应主动树立AIGC技术的理念意识,建立阅读推广信息库,提升馆员的人工智能素养,推进AIGC与阅读推广服务融合,深化阅读推广的智慧化服务。  相似文献   

16.
于文 《编辑之友》2024,(3):23-29
由人类提供创意构思、机器自主完成表达呈现的人机混合创作正在成为人类知识生产的主要方式,但各方对AIGC产权归属分歧巨大,严重制约了权益保护与产业发展。文章认为分歧的深层原因并不在于各方对人类智力投入的定性差异上,而在于对知识产权的制度功能存在认识误区。破解问题的关键在于正视知识生产的社会性以及知识产权对社会性生产的利益分配功能,从生产转型层面重建AIGC环境下知识生产的分配正义。由于人类创作与人机混合创作在利益保护上存在原则性冲突,文章提出在知识产权体系中增设与版权并列的新权利类型,对AI知识生产中的人类智力投入提供专门化的保护。  相似文献   

17.
技术的革新往往会很大程度上解放人类的双手,而与时俱进的新闻业也希望搭乘人工智能的快车,于是“写作机器人”应运而生.但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对劳动力的取代或是行业的再造一直是我们关注的焦点,因此机器人进军新闻业让中西方的新闻工作者均产生了恐慌感,也由此衍生出了“记者消失论”.然而技术之所以不断革新正是在于它的非完美性,而“写作机器人”亦如此.让写作机器人与新闻人各展所长,新闻业方有更辉煌的明天.  相似文献   

18.
面对全球变局,人工智能技术在为多个行业提能增效的同时,也引发国际舆论场的深刻变化,为中国国际传播带来诸多挑战。作为人工智能技术的新形态,人工智能生成内容(AIGC)技术的发展将加剧全球范围的技术垄断与偏见、信息污染与失序、技术依赖与专业失守、数字鸿沟与素养赤字。同时,AIGC给中国国际传播也带来数字赋能的重大机遇,有助于促进人机协同、讲好中国故事、增强用户体验,从而实现主体强化、叙事迭代和传播升级。要完成AIGC时代中国国际传播的生态重构,中国需要推动国际传播技术创新、增强全球数字沟通能力、加强AI国际传播法律规制、提高国际传播风控能力,以及提升公众国际传播素养。  相似文献   

19.
AIGC大大推动了人工智能技术与数字出版行业的多样交融,文章具体分析了AIGC的技术本质及其沿革历程,梳理了AIGC嵌入与重塑数字出版行业的技术过程与实践图景,进而对AIGC浪潮下的数字出版发展进路进行了思考。文章认为,AIGC的技术本质是深度学习,具有强大的认知力、创作力和生产力,能够与数字出版的全过程形成多元嵌入与全面耦合,重塑数字出版编创、分发与反馈的所有环节。在AIGC的浪潮下,数字出版行业应从传统出版的三要素着手,在编辑阶段积极把握人机传播新场景,在复制阶段抵御智能化冲击下的伦理新危机,在发行阶段充分完善出版链条新延展,最终实现数字出版行业的智能化新发展。  相似文献   

20.
生成式人工智能革新了内容创作关系,推动了群体智能创作的兴起。群体智能创作兼具创作主体广泛性、创作过程协同性与知识产出共享性特征,现有基于AI提供者利益、使用者利益或者公共利益的AIGC权属方案难以兼顾“效率”与“公平”,基于使用协议的实践方案出现权责失衡。而以控制原则与权益分享原则为基石的权属方案能够兼顾个体性利益与群体性利益,顺应AI风险治理思路,有助于促进AIGC的利用和传播。依据控制原则将AIGC归属于使用者符合劳动财产理论,能够实现创作与传播的正向激励,满足权责一致的要求。依据权益分享原则,可以在AIGC上设置共享协议,针对AI提供者与在先创作者分别设计“限定用途”与“署名-非商业性使用-相同方式共享”的许可模式,并附随于AIGC全生命周期,实现各主体间的实质公平与群体智能创作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