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21年全国高校高等教育科研论文统计分析表明,全国高校高等教育科研发文分布继续呈现不平衡状态,“双一流”建设高校占据了高等教育科研版图的绝对部分,公办高职高专院校贡献率明显偏低且参与度呈下降趋势。教育部各司局及直属机构等对高等教育科研贡献度不容忽视。东部地区高校的贡献率明显高于中西部和东北地区。年度发表论文中单独署名和两人合作署名的比例基本持平,年度活跃作者呈现出稳定性与开放性并存的状态。高等教育科研始终呈现出教育关切、社会热点、重大政策相互呼应的特征。  相似文献   

2.
2012年全国高等学校教育科研论文统计分析显示,综合性大学、全国重点大学是高等教育研究的主力军·具有高等教育学科博士点的高校、教育学学科背景的人员在高等教育科学研究中起到了领头军的作用;普通高职院校、独立学院发文量仍然比较少,其科研亟待加强;我国高等教育科研论文发表显示了院校、区域高度集中且发展不平衡的特点,东部沿海和经济发达地区的教育科研成果数量远远超出西北部边远地区;教育科研论文中作者单独署名和2人合作署名是两种主要的论文发表方式,涉及较多数据收集分析的文章多为合作署名;作者队伍主要由教师和科研人员、行政管理人员、在读研究生构成,作者主要以高级职称者为主,初级职称比例较少;论文受基金课题资助的比率较高,省部级基金资助所占比例较大;论文研究内容和主题呈集中趋势,研究方法多为规范研究,比较单一.  相似文献   

3.
近5年的全国高校职业教育科研论文统计分析发现,职业教育研究生态趋于成熟,研究机构、研究者和期刊间互动模式逐步呈现稳定状态。公办本科院校和公办高职高专院校依然扮演着研究场域中的主要角色,2022年度公办本科院校的贡献率超过了公办高职高专院校。科研机构和研究者在区域分布上仍然呈现出分化的状态,东部地区的积聚态势明显且持续强化,具有传统研究优势的机构影响力保持稳定。职业教育研究热点分布上呈现传统议题持续关注与政策热点阶段性响应并存的特点。  相似文献   

4.
2011年全国高等学校教育科研论文统计分析显示,综合性大学、全国重点大学以及高等教育学科博士点依然是教育科学研究的主力军;具有教育学学科背景的人员在高等教育科学研究中起到了领头军的作用;普通高职院校发文量仍然比较少,所占的比例较低;我国高等教育科研论文发表显示了院校、区域高度集中且发展不平衡的特点,教育科研成果多集中在东部沿海和经济发达地区,西北部边远地区明显薄弱;教育科研论文中作者单独署名和2人合作署名是两种主要的论文发表方式,文章涉及较多数据收集分析的文章多为合作署名;作者队伍主要以教师和科研人员为主,职称构成中主要以高级职称者为主,初级职称比例较少;论文受基金课题资助的比率较高,省部级基金资助所占比例较大;论文研究内容和主题呈集中趋势,研究方法多为规范研究,比较单一。  相似文献   

5.
2010年全国高等学校教育科研论文统计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10年全国高等学校教育科研论文统计分析显示,综合性大学或全国重点大学依然是教育科学研究的主力军,具有教育学科博士点及师范类院校具有教育学学科背景的人员在高等教育科学研究中起到了领头军的作用;高职高专院校发文量仍然少、比例低;我国高等教育科研论文发表显示了院校、区域高度集中且发展不平衡的特点,教育科研成果多集中在东部沿海和经济发达地区,西北部边远地区明显薄弱;教育科研论文中作者单独署名仍然是主要的论文发表方式,合作署名现象也较普遍,文章涉及较多数据收集分析的文章多为合作署名;作者队伍主要以一线教师为主,职称构成中主要以高级职称者为主,初级职称比例较少;论文受基金课题资助的比率较高,省厅级所占比例较大;论文研究内容和主题呈集中趋势,研究方法多为规范研究,比较单一。  相似文献   

6.
2007年全国高等学校教育科研论文统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7年全国高等学校教育科研论文统计分析显示,综合性大学和全国重点建设大学是高等教育研究的主力军,具有教育学一级学科、博士点及重点学科建设的院校及师范类院校、教育学硕博学生在高等教育科学研究中起到了领头军的作用,显示了我国高等教育研究专业化的特点;高等教育科研论文发表分布具有院校、区域高度集中的特点,不同类别的院校之间、不同区域之间发展极不平衡:高职高专院校、独立学院的高等教育科研亟待加强;西部地区、内地和欠发达地区的高等教育科研明显落后于东部和发达地区及省份;作者单独署名仍然是主要的论文发表方式.合作署名也较普遍;作者队伍主要由教学科研人员、行政管理人员、在读硕博学生三部分人员构成,高级职称比例高;论文受基金课题项目资助的比率较高.  相似文献   

7.
2009年全国高等学校教育科研论文统计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9年全国高等学校教育科研论文统计分析显示,综合性大学或全国重点大学依然是教育科学研究的主力军,具有教育学科博士点及师范类院校内具有教育学学科背景的人员在高等教育科学研究中起到了领头军的作用:普通高职院校发文量仍然少、比例低:我国高等教育科研论文发表显示了院校、区域高度集中且发展不平衡的特点,教育科研成果多集中在东部沿海和经济发达地区,西北部边远地区明显薄弱:教育科研论文中作者单独署名仍然是主要的论文发表方式,合作署名现象也较普遍,文章涉及较多数据收集分析的文章多为合作署名:作者队伍主要以一线教师为主,职称构成中主要以高级职称者为主,初级职称比例较少;论文受基金课题资助的比率较高,省厅级所占比例较大:论文研究内容和主题呈集中趋势,研究方法多为规范研究,比较单一.  相似文献   

8.
2006年全国高等学校教育科研论文统计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2006年全国高等学校教育科研论文统计分析显示,综合性大学和全国重点建设的大学是高等教育研究的主力军,教育学博士生或教育学一级学科、师范类院校等是高等教育学研究重要的专业化和学科性的力量。高职高专院校、独立学院的高等教育科研有待加强。高等教育研究区域分布不均衡,发达地区、东部沿海地区发文数量明显高于内地和欠发达地区。作者队伍中合作署名现象普遍,主要由教学科研人员、行政管理人员、在读硕博研究生三部分人构成,高级职称比例高。  相似文献   

9.
2008年全国高等学校教育科研论文统计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8年全国高等学校教育科研论文统计分析显示,综合性大学或全国重点大学依然是教育科学研究的主力军,普通高职院校发文量仍然少、比例低.我国高等教育科研论文发表显示了院校、区域高度集中且发展不平衡的特点,教育科研成果多集中在东部沿海和经济发达地区,西北郜边远地区明显薄弱.教育科研论文中作者单独署名仍然是主要的论文发表方式,合作署名现象也较普遍;作者队伍主要由比例较均衡的三部分构成,其中具有高级职称的人员比例较高:论文受基金课题资助的比率较高.  相似文献   

10.
连续3年的全国高校职业教育科研论文统计分析发现,职业教育研究领域规模保持相对稳定,科研机构、研究者和期刊间的互动模式趋于常态化。公办本科院校和公办高职高专院校依然保持着职业教育研究场域中主要角色的地位,在影响和塑造职业教育研究规范中起到重要的作用。同时,科研机构和研究者在区域分布上呈现出较强的集聚和分化态势,初步形成了3个较大的研究活跃中心和其他较小的研究活跃中心,与区域职业教育发展水平基本保持一致。研究热点呈现出持续关注传统议题与紧密结合政策热点的特点,活跃作者的流动性和开放性较高,也显示了职业教育研究领域尚处于探索发展的成熟化过程之中。  相似文献   

11.
文章应用DEA方法对“十三五”时期江苏省46所公办本科高校的人文社科科研效率进行评价。研究发现:江苏省高校人文社科总体科研效率水平较高“,规模效率”是影响部分高校无法实现DEA有效的重要作用,人文社科科研效率水平存在校际差异,各层级、各类型高校的人文社科科研效率均衡性还有待提高,部分高校人文社科科研存在严重的投入冗余及不同程度产出不足。需要推进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与创新,建议完善高校内部人文社科研究管理制度、推进高校人文社科科研均衡发展、优化高校人文社科科研投入、推进高校人文社科科研成果产出与转化。  相似文献   

12.
开展高校引进人才智库研究,能够促进高等教育内部人才、学科和机构间的有效联动。文章以学科布局、机构合作、科研产出以及期刊源分析为视角,以西部某高校人才引进与培育的相关政策为例,利用文献计量法、履历分析法等方法,挖掘现行政策对推动引进人才提升文献绩效的作用,探析引进人才对学科发展与机构合作布局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潘虹  唐莉 《复旦教育论坛》2023,21(4):105-113
随着科技全球化进程的深化,人才的国际流动日益频繁。那么海外经历能否提升科研论文产出?本文聚焦我国高层次人才“长江学者奖励”计划,以1998-2017年入选的1782名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为研究对象,构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履历数据库与科研数据库,从学习、工作两个维度实证研究了海外经历对高层次人才科研论文产出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海外经历正向影响国际科研合作与国际科研生产力。具言之,不同类别的海外经历对科研论文产出的正向影响具有差异性,海外学习经历的正向效应远远大于海外工作经历的正向效应,海归学者在科研论文产出上的优势因学科领域与高校平台的不同而差异性显著。  相似文献   

14.
民办高校试点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不仅能对民办高校起到引领和示范作用,也能对其它新建本科高校的改革与发展提供借鉴与经验,有利于民办高校提高办学质量,实现良性可持续发展。文章通过分析5所民办高校专业硕士微观层面的培养方案及激励政策,给出如下宏观建议:一是相关高校应联合起来组成中国民办大学专业硕士培养委员会。二是与欧美、港台高等教育发达国家或地区展开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合作。三是与国内公办高等教育机构展开联合培养工作。  相似文献   

15.
对2012-2017年间工业和信息化部7所部属高校的科研情况进行研究,采用文献计量法、知识图谱分析和可视化分析,从高校科研水平现状、研究视角、数据来源及研究方法等方面展开,分析了论文、资助基金、学科分布及合作机构等内容。结果显示:哈尔滨工业大学和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论文总量具有较强的数量优势;7所高校的论文产出质量都比较好,且论文以EI为主,具有鲜明的理工院校特色;7所高校的论文资助基金多为国家级基金,且各省自然科学基金发挥的作用较为明显;7所高校的特色学科优势明显;7所高校的合作关系存在"熟人效应"和"地缘效应"。  相似文献   

16.
高校科技论文产出的年度分布、被引频次、机构分布可以反映学校科技工作发展的现状与趋势,因此,研究科技论文产出对于提高高校科研效率有着重要意义.高校要通过实施竞争激励机制,完善考核体制,加强学科建设和抓好人才队伍建设来提高科研管理的效率.  相似文献   

17.
伴随高等教育普及化进程,高校办学规模逐渐扩大。基于我国各本科院校公布的客观统计数据,分析高校办学成就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高校办学成就存在地区差异和类型差异,东部地区和综合类高校办学成就水平相对更高。高校占地面积、藏书总量、办学层次以及师资规模与结构正向预测高校科学研究和国际竞争力水平;高校办学层次正向预测高校重大项目与成果产出。因此,需要优化高等教育资源的区域配置,加强不同类型高校之间的跨校合作,充分利用高校的物质资源,适度扩大高校研究生招生规模,合理优化高校师资规模与结构,以增强学校科研效率、提升国际竞争力。  相似文献   

18.
黄家庆 《文教资料》2009,(7):162-164
政府既是高等教育的管理者,又是公办高校的举办者,也就是公办高校本科教学评估对立统一的主、客体.但是,政府在高校本科教学评估中的客体缺位,有意无意地脱离了应负的责任,引发了评估的异化,影响了其健康发展.因此,应对政府在高校本科教学评估中的客体缺位予以矫正,一要建立高校本科教学水平逐级评估督导制度;二要将政府相关的责任列入高校本科教学水平指标体系;三要建立高校本科教学水平中介评估机构,完善评估制度.  相似文献   

19.
民办本科院校及独立学院是中国高等教育事业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为了持续地收集和深入地分析中国民办本科院校及独立学院的科研状态数据,笔者在2015年继续组织开展了中国民办本科院校及独立学院科研竞争力评价的研究工作。2015科研竞争力评价指标及权重分配如下:人文社科引文索引(CSSCI)和自然科学引文索引(CSCD)论文的比重合计占35%,SCI、SSCI和A&HCI论文的比重合计占10%,中国知网(CNKI)期刊论文占10%,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教育部课题及文化部课题等的比重合计占20%,发明专利的比重占15%,科技奖励的比重占10%。指标数据采用的有效范围是被评高校2013-2014年间的数据,其中2013年的数据权重占30%,2014年的数据权重占70%。根据以上评价方法,计算得出2015中国民办本科院校科研竞争力评价排序前10位的高校。综合分析中国民办本科院校及独立学院2010-2014这5年的科研数据,可以得到以下几点结论:(1)民办本科院校及独立学院目前的整体科研实力还十分薄弱,相当多的学校在科研上尚未起步,超过一半的高校在CSSCI论文、CSCD论文、SCI论文、部级及以上课题、发明专利等方面仍停在"零状态"。(2)近5年来,每次都进入民办本科院校排序前10位都有浙江树人学院等。每次都进入独立学院排序前10位都有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等。这些高校是目前中国民办本科院校和独立学院中科研业绩最好的几个高校。(3)近几年来,民办本科院校及独立学院的整体科研水平变化不大,除SCI论文年均增幅超过30%以外,其它各项指标增幅缓慢。(4)相比而言,民办本科院校群体的整体科研竞争力要稍好于独立学院群体。  相似文献   

20.
我国研究型大学科研产出的计量学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以科学引文索引数据库收录的国际论文为科研产出指标,对我国研究型大学1997-2006年间的科研产出规模和影响力进行研究。研究显示,我国研究型大学近10年科研产出数量增长近5倍,产出影响力持续显著提升,科研产出拐点与"985工程"重点建设时间节点基本一致。我国发表在影响因子最高的25%期刊上的论文,其中50%由"985"高校完成。但我国各层次高校科研产出影响力均低于国际平均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