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作为一场媒介革命,雕版印刷术在历史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尚未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既有的思想史及文化史著作往往过分强调活字印刷术而忽略雕版印刷术的功用.事实上,恰恰是雕版印刷术而非活字印刷术,适应了中国传统文化和汉字的特征,在中国历史上发挥了积极而重要的作用.恰如柳诒徵先生所说:"雕版印刷术之勃兴,尤与文化有大关系."[1]488它不仅是我国实现从中古时期向近古时期变革的一项根本动因,而且从文化普及、学术形态、思维方式等多个层面推动了宋代文化的整体转型.  相似文献   

2.
正近日购入一册商务印书馆2012年出版的《古罗马宗教读本》,该书收西塞罗、维吉尔、奥古斯丁等人拉丁语原著数十篇,我将之兼作拉丁文教材用。说来有趣,影响近世文明进程极为深远的约翰·古登堡,在1450年印制出的标志着其活字印刷术已进入实用阶段的著作,便是一部拉丁语文法书。这距宋仁宗庆历年间(1041年~1048年)中国人毕昇基于雕版印刷工艺发明泥活字印刷术已达四百余年之久。记载这件事的毕昇同时代人沈括在  相似文献   

3.
活字印刷术的发明人、发明时间和发明地点,一直是学术界关注的热门话题。活字印刷的技术原理与古代玺印完全相同,早在先秦时代就已经被发现并被应用了,《秦陶量》《秦公簋》《能原镈》《攻敔王夫差剑》和《簋》等均系用活字在泥范上钤印然后翻铸而成。采用活字印刷术批量复制文献在北宋毕昇之前已得到应用,时间可以追溯至后晋天福年间。毕昇的贡献在于用胶泥制作活字,改进了排印工艺。木活字也不是元代中期王祯发明的,王祯的贡献也在于对木活字进行改进与完善。活字印刷术的特点是快速排印,快速换印他书,节约成本,适合一次性大批量印刷;但是书版随印随拆,不如雕版印刷适合长线书籍的出版,技术更为复杂,对工匠的要求比雕版印刷高得多。与雕版印刷术相比,活字印刷术发展较为缓慢,没有成为中国古代文献复制方式的主流,这与它的特点以及产生和发展的社会环境相关。参考文献26。  相似文献   

4.
《出版参考》2006,(11S):13-13
为期10天的“中华印刷之光”美国展于2006年10月29日圆满落下帷幕。此次由中国印刷博物馆精心策划、丰富生动的“中华印刷之光”专题展览,展示了被誉为“文明之母”的中国印刷术的发明和发展的历程,并着重展示了我国雕版印刷术、泥活字印刷术和汉字信息处理技术这三个重要的里程碑。  相似文献   

5.
在印刷史上,中国人的发明是多方面的。除了人们熟知的雕版印刷术、活字印刷术外,彩色印刷术同样也是中国人对世界印刷史的一项重大贡献。而对于这方面的成就,今天人们知道的却很少。  相似文献   

6.
英国科学家李约瑟在其主编的《中国科学技术史》中曾推断说:“如果印刷术由东方传到西方的过程中有过那么一个中间环节的话,既熟悉雕版印刷又熟悉活字印刷的维吾尔人,极有机会在这种传播中起重要作用。”现在这一论断由于西夏活字印刷品和回鹘(维吾尔)文活字的大量发现而得到证实。完成《中国活字印刷术的发明和早期传播》这一力作的是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的史金波和雅森·吾守尔(维吾尔族)两位研究员。 活字印刷与雕版印刷一样,有力地推动了中国和世  相似文献   

7.
说到中国四大发明之一的活字印刷术,人们自然而然地想起了北宋、毕昇等等,似乎只有白纸黑字的印象。事实上,印刷所涵盖的,远不止于此。在印刷史上,中国人的发明是多方面的。除了人们熟知的雕版印刷术、活字印刷术外,彩色印刷  相似文献   

8.
本刊综合报道为期10天的“中华印刷之光”美国展于2006年10月29日圆满落下帷幕。此次由中国印刷博物馆精心策划、丰富生动的“中华印刷之光”专题展览,展示了被誉为“文明之母”的中国印刷术的发明和发展的历程,并着重展示了我国雕版印刷术、泥活字印刷术和汉字信息处理技术这三个重要的里程碑。在10月20日举行的开幕式上,新闻出版总署印刷复制管理司司长王岩镔女士首先转达了新闻出版总署龙新民署长、于永湛、石峰副署长等总署领导对此次赴美展出的祝贺,并对有关方面的大力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王岩镔指出,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中国印刷…  相似文献   

9.
展示我国印刷术发明、发展历史的“中华印刷之光”展览,近日回到活字印刷术发祥地河南省“寻根问祖”,成为第十八届图书交易博览会上的一大亮点。  相似文献   

10.
文章从儿童的文化性内涵、生物学内涵、儿童的“社会化”过程三个方面入手,重新审视传统印刷读物的价值,论证并挖掘其在儿童阅读活动中的不可替代性,认为传统印刷出版物是更适宜儿童认知潜能开发的媒介形态,这是由其自身携带的符号类型及组合方式决定的,也是由儿童自身认知能力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所决定的.  相似文献   

11.
随着15世纪中期活字印刷术的出现,印刷商开始注重书籍印刷的版权意识。这种版权意识具体反映在图书“书名页”的设计上。本文主要介绍了最早的“书名页”设计形式,以此可以了解有关西文图书“书名页”设计的一些观点及其在书籍发展史上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安徽既是著名徽商的发源地,又是活字印刷术创造者毕异的家乡.笔者作为安徽省印刷复制业管理部门的一位成员,既为身处安徽而骄傲,也常常因安徽省印刷复制业发展速度不快而焦虑.在印刷业向着以数字技术和多媒体技术为基础的数字时代转变的今天,国家相关部门正在制订2010年我国印刷业的发展规划,笔者拟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分析安徽省印刷复制业的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为安徽省印刷复制业发展现状及"十一五"发展规划作一些不成熟思考.  相似文献   

13.
一、科学技术的发展推动了广告媒介的变革从印刷术的发明,到无线电技术的运用,再到计算机网络技术等的普及,广告媒介经历了纸质媒介(报刊)、电波媒介(广播)、图像媒介(电视)、字节媒介(网络)等的一系列变革。在这些翻天覆地的变革中,科学技术发挥了决定性的作用。随着东办活字印刷术传入西方,1455年德国人谷登堡创造使用了铅活字印刷术,首开了两方印刷广告之  相似文献   

14.
本刊讯(记者杨嘉)展示我国印刷术发明、发展历史的"中华印刷之光"展览,近日回到活字印刷术发祥地河南省"寻根问祖",成为第十八届图书交易博览会上的一大亮点。"中华印刷之光"展览由中国印刷博物馆主办,曾在美国、德国、奥地利等国家和我国国内一些省市巡回展出,这次回到  相似文献   

15.
明清时期,活字印刷处于一个传统的发展时期,比唐宋时期有所进步,又没有受到民国时期西方印刷术的刺激,最能代表古代活字印刷的水平。本文以印刷的各个环节为线索,分析了活字印刷的具体生产成本、售价和出版种类,并将之与雕版印刷作对比,得出活字印刷工序复杂,初始成本较高,对出版人的资金和技术要求较高,不适合印刷主流出版物,因此和雕版印刷相比不易推广而发展缓慢的结论。  相似文献   

16.
骆世查 《编辑之友》2022,(1):94-103
中西交往在晚清从京城转向地方,从排斥禁绝转向互动重启,从上层士人交际转向出版印刷传递.由是,文章聚焦19世纪以来中西交往过程中关乎技术路径乃至具体印刷技术的权衡与考量的过程,试图打开中西文明互动中的多重纽结,规避纯粹的政治意涵研判,将中介方式视为影响全球沟通的关键.基于多种公开出版的传教士笔记、日记、书信、回忆录等资料,文章认为,早期来华新教传教士的实地游历不仅为他们同英语世界沟通提供了全新素材,也使他们逐步认识到基于西式活字印刷术的书籍传教乃是中介中西的最佳方式,文章竭力透过多家英文报刊上的意见流通,勾勒这一展示与说服的过程.  相似文献   

17.
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的活字印刷术,举世公认其首创者是我国北宋平民毕升。他在宋仁宗庆历年间(公元1041~1048年)用胶泥刻字,每字一印,用火烧硬,在铁板上排列字印,用松脂蜡和纸灰调制成药品以固定,使之成为一整体,用这种方法可以印千余本书籍。其印刷工艺原理与现代铅字印刷排字大体相当。 毕升所创胶泥活字印刷,是我国也是人类印刷事业发展中的革新,对世界文化的发展交流和文明的传播有着极其深远的影响。我国印刷术曾先后传  相似文献   

18.
文章旨在考察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活字印刷术的发明使用对欧洲民族书面语言标准化进程的影响。通过文献研究法从宏观角度考察这一进程后发现,活字印刷术的发明和使用是引发这场宏伟变革的原生力量,活字印刷对“字粒”最小分割的天然特性提供了最为直接的物质基础。在此基础上,印刷资本主义、人文主义印刷商、职业作家和校对员、方言版《圣经》以及广受认可的语法书等因素共同加速了这一进程。欧洲语言文化史的研究视角有助于揭示印刷媒介对欧洲文明进程带来的颠覆性影响。  相似文献   

19.
吉林大学图书馆收藏的《仙屏书屋初集》,是清代道光年间翟金生泥活字印本中的一部。它对于证明毕升活字印刷术的发明和古籍版本鉴定,都具有重要意义。泥活字,是宋代毕升,于庆历(1041—1048)年间在雕版印刷术基础上最早发明的活字。这是世界印刷史上最早的一项伟大技术变革性的发明。这一发明,北宋科学家沈括在其所著的《梦溪笔谈》中作了较为详尽的记述。其方法大致为:用胶泥制作并刻成单字,将单字入火进行烧结,使之变硬,然后将烧成的活字依韵排在字盘内,  相似文献   

20.
印刷术、造纸术、指南针和火药并称为我国古代科技的四大发明.我国是印刷术的发源地,世界上许多国家的印刷术,都是在我国印刷术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下发展起来的.印刷术的发明,对人类文化的传播、发展起了重大作用.东源位于浙江省瑞安市,东源木活字印刷术传承了中国古代木活字印刷术,被誉为中国古代伟大发明的活见证.本文从印刷术在我国历史上的发展阶段入手,剖析东源未活字印刷术的特点及价值,并对如何开发保护好东源木活字印刷术这一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了初步探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