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梁小飞 《考试周刊》2015,(7):145-146
<正>一、教学理念遵循技工院校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思维特点,在学生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将对矛盾的理解从生活常识层面提高到哲学的层面,帮助学生学会用矛盾的观点分析和解决问题,实现生活逻辑与理论逻辑的有机统一。二、教学目标分析1.知识目标了解并识记矛盾的概念;理解营造和谐人际关系、正确对待人生矛盾、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对人生发展的重要作用。2.能力目标通过矛盾对立与统一、内因与外因的学习,提高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2.
张立双  杨淑艳 《教书育人》2023,(36):102-105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传播、弘扬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主阵地和主渠道,同时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也为高校思政课特别是“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以下简称“纲要课”)提供了生动丰富的素材和营养,二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融入使思政课教学目标更鲜明、理论教学内容更生动、实践教学形式更多样。将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有机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中,进一步凸显了精神谱系的历史意蕴和当代价值,并直接助力教学目标的达成。  相似文献   

3.
高校思政课应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思政课教学坚持"八个统一"的讲话精神,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基本理念和基本思路,推进教学改革与创新。教学设计是教学改革的重要一环。以高职院校《形势与政策》课为例,思政课教师应结合教学要点与学生特点,对课程总体目标、课程模块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习活动与评价以及课程总体考核方案等方面进行综合改革与设计。  相似文献   

4.
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讲话,为新时代思政课改革创新指明了方向[1]。而教师的教学设计是保证思政课品质的关键要素,直接决定着课堂效果和教学质量。近年来,随着思政课改革发展的不断推进,高职院校把教学设计作为思政课教学改革的关键。但调研发现,思政课教学设计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迫切要求创新教学设计,增加优质供给,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2]。因此,本文针对高职院校概论课教学设计现状,分别从教学目标、主体性作用、教学内容等方面提出了高职院校概论课教学设计的有效路径[3]。  相似文献   

5.
<正>陶行知说过,“教,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还是教人求真,学,也不仅仅是学习教材的知识,而是在知识的习得中学会做人”。作为历史教师,我们更应该利用历史学科独特的教学设计,以生为本,为孩子的成长保驾护航。因此,追求真实、朴实、扎实的教学设计,应该成为我们教学设计的方向和指导思想。如此,才是以生为本的课堂,以学为本的课堂。反之,则是虚假、低效、负效的课堂设计。如何才能够设计出以“生”为本的课堂,让历史课堂更加真实有效呢?下面就以九年级上册第15课“探寻新航路”为例,谈谈教师如何设计以“生”为本的课堂教学。  相似文献   

6.
案例教学法的精髓在于启发学生的智慧,在于学生是否认真思考过问题或提出问题,而不在于结论。但"思政课"案例教学不仅要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还必须遵循课程本身具有的政治性、思想性、教育性和导向性的特性,科学、合理地选择一些恰当的教学方式方法,加以整合,创新应用,引导学生得出正确结论。  相似文献   

7.
<正>微课是指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在课堂内外教育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精彩教学活动的全过程。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各类微课网站、微课比赛方兴未艾。这些优质的微课,既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了宝贵的资源,也为教师备课授课提供了丰富的素材。我也尝试着将一些微课引入自己的课堂教学环节,改善课堂教学质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开展思政课活力课堂的教学改革实践,为解决学生思政课学习兴趣不高、深入参与教学不够,思政课教师数量不足、能力参差不齐等问题提供思路:通过开发信息化教学资源、职业特色案例资源和时事政治资源,丰富教学资源形态与内容;着力于人才选聘、组织管理和培养培训,加强思政课师资队伍建设;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推进思政课实践教学,实现思政课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统一。  相似文献   

9.
《考试周刊》2017,(79):1-2
"O2O"即Online To Offline(线上到线下),"O2O"课堂教学是指一种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双向教学模式,此模式打破传统授课的单向模式,将课堂延伸至教室之外,有利于解决思政课等课堂存在的授课效率低,学生被动学习等问题。本文将具体结合高校思政课的教学情况,阐述基于智能终端的"O2O"课堂教学的应用。  相似文献   

10.
本文立足高职思政课课堂教学改革,主张以生为本。采用激励性评价、自主性学习能力培养、创造力培养等教学策略,通过"让学生主讲"这一教学实训形式,实施了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双结合的校内实训实践教学改革尝试,旨在探索高职思政课获得学生认同、参与并真心喜欢、终身受益的最佳途径。  相似文献   

11.
以高职院校"中西文化比较"课为例,试从推进课程思政的可行性、实施路径、教学效果三方面论述课程思政的教学框架,探索实践"清淤正名、溯根筑基、化文证信、弘道归心"四阶段教学法,从而实现"知识传授—文化传承—价值引领"三位一体的育人目标,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和爱国情怀。  相似文献   

12.
《教师》2017,(36)
数学概念是对现实形象的抽象概括。学好基本概念能为学生后续理解掌握各种理论技能奠定根基,加强培养他们在实际问题中量化建模的能力,为未来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文章以公开课微分方程的基本概念为例,从备课预习、课题导入、主题教学、小结辅导四个方面试论高数概念课的教学。  相似文献   

13.
14.
高中思想政治课对学生思想成长、知识结构建立起着重要的作用。但现实中,由于客观上新高考改革和主观上学生个人因素,会出现一些学生对政治学科学习积极性不高、价值感认同度低的现象。文章结合教学实例,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15.
一节好课的关键是课堂提问真实有效。要适当引入社会热点问题,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况,注意提出的问题难易度要适中,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  相似文献   

16.
常国刚 《考试周刊》2013,(38):141-142
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如何才能真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有效地提高学生信息素养,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已经是摆在信息技术教师面前的一大难题。树立新的教育理念、构建新的教学模式已成为解决问题的主要途径,"生本教育"的诞生为解决这一问题带来了曙光。  相似文献   

17.
十九大报告结合时代发展提出了"工匠精神"的基本要求,这为新时期各行各业的发展,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构建注入了新的元素。思政课程是高校实现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基本课程,从时代发展角度出发,将工匠精神渗透到思政课程实践中来,无论是对于学生的培养,还是对整体教学质量的提升都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基于此,本文以思政"概论"课为例,对工匠精神与高校思政课的有效融合进行分析与探究,以此对高校思政课程改革提供科学指导。  相似文献   

18.
基于“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学理念,针对“原理”课程性质,构建完成了“三位一体、四步走”的SPOC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该模式充分激发了学习者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从而高效实现“知识性”“认知过程”和“价值引领”三个维度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三位一体”有机统一,解决“原理”课程学习中理论与实践脱节问题;“四步走”的实践路径,可以有效解决“机械化灌输”带来的“学习者”自主性缺失问题;“化整为零、零存整取”的形成性评价模式,可以转变学生不合理学习方式,保障课程高效运行。教师观念转变与能力提升、学生主体身份认同与适应等问题制约课程改革实效。  相似文献   

19.
在国家教育改革大背景下,湖北文理学院提出“211”人才培养模式,应对新的人才培养模式需要,思想政治理论课应顺利实现教育内容与对象的对接、国家统一要求与地方具体实际的对接、思政课与专业素质课的对接,贯彻学科交叉、大类培养、淡化专业、增强交互、鼓励创新等思政课改革理念,从人才培养理念、培养规划、教学方法手段改革、课程建设、能力素质考评等方面实施全方位教学改革,走出了一条具有基础性、通用性的富有地方特色的高校思政理论教学改革之路。  相似文献   

20.
将课程思政融入初中生物学“人的性别遗传”一课,在教学设计时根据教学内容的梳理,挖掘课程思政的内涵,找寻教学内容与课程思政的联系点,并通过创设贴近生活的真实情境、设置层层递进的问题链、融合应用现代信息技术等方式在教学中融入思政元素,使学科教学与思政教育形成协同效应,为初中生物学课程教学中融入思政教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