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l、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这一章的概念时,哪些地方容易失误?教学这一章的概念时,常常出现下面几种错误。①引人长方形和正方形这一章的概念时,提供的感性材料不准确,或对感性材料强调得太多,停留时间太长,没有及时进行抽象和概括引起的失误。例如,认为角尺、三角板、墙角、羊角就是角,把形状象角的物体看作几何图形角。又如,认为黑板刷、文具盒、桌子等就是长方形,没有把物体和物体表面分清。②“形”、“量”不分引起的失误。如误:围成长方形的每条边,叫长方形的边长。正:围成长方形每条边的长度,叫长方形的边  相似文献   

2.
物理概念和物理量历来是物理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为什么物理概念和物理量难教难学?原因是多方面的.笔者想对出现在初中物理中的一类物理概念的操作定义(即物理量)谈谈自己的看法,以求同行们的斧正。密度是不是质量?压强是不是压力?比热是不是热量?……对这些问题的回答当然是否定的.但是,初中学生刚刚接触“密度”、“压强”、“比热”等概念时.往往分别和“质量”、“压力”、“热量”等概念混淆.如在“压强”这一章中,认为拖拉机履带的作用是增大面积以减少对地面的压力;又认为两个截面积不同的圆柱形容器中盛有同样高度的水对底面的压强是不一样的,原因是两个容器中的水的重量不一样,如此  相似文献   

3.
张晓伏 《天中学刊》1997,12(5):87-88
在工程技术测量中,对长度、重量、位移等物理量可以直接测量,但也有许多物理量如比重、效率、摩擦系数等不能直接测得.若想确定这类量的大小,必须先测出一些能直接测量的与被测量有直接关系的物理量,然后再按一定的公式计算出所要确定的物理量,这就属于间接测量的任务.如何由直接测量的误差去计算间接测量的值的误差,此即本文所要研究的问题.在问接测量中常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已知直接测量值的误差,求间接测量值的误差,或者说是已知自变量误差求函数的误差;另一种是给定间接测量值的误差来确定直接测量值允许的误差.即已知函数…  相似文献   

4.
能量和动量是物理学中两个基本而重要的概念,这两个概念分别是人类追寻“物体运动中的守恒量是什么”和“物体相互作用中的守恒量是什么”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这两个概念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它们在物体的运动过程中或物体的相互作用过程中是一个守恒量,而守恒关系又是自然界十分重要的规律关系.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必修(2)中的“追寻守恒量”、选修3—5中的“实验:探究碰撞中的不变量”,是两节突出物理思想、体现物理教育功能的典型教材.  相似文献   

5.
高考物理《考试说明》中列出了13件要求正确使用的仪器。除了滑动变阻器以外。其余的都是测量用的仪器,测量的物理量有长度、时间、质量、力、温度以及电流、电压、电阻等物理量,其中长度的测量及电路中的电学量的测量在中学阶段要求相对较高,也是高考考查频率较高的内容.高考中除掌握这些仪器的使用外,还应明确有效数字的概念,并用有效数字正确地表示直接测量的物理量的值.本文只对长度的测量、电路的测量及其相关仪器的使用及其读数进行说明.  相似文献   

6.
“单位”和“名数”这两个数学概念之间有一定的联系,但也有其本质区别。从定义来看,单位就是计量事物的标准量的名称,如米为计量长度的单位,  相似文献   

7.
自引进负数,学习了有理数后,就出现了许多易于混淆的概念.有些同学学习时过于马虎,判断时经常发生错误.为了帮助同学们掌握概念,现举一些易混淆的概念加以辨析.一、相反意义的量与相反数两个量表示的意义相反,这两个量就是具有相反意义的量.与一个量具有相反意义的量不惟一,如与“盈利2000元”成相反意义的量就不止一个,“亏本1000元”,“亏本800元”等都是.相反数则是指绝对值相同、符号相反的两个数,它们只有符号不同.一个数的相反数只有一个,如2的相反数是-2.二、负数与带负号的数这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像-(-3)虽然带有负号,但它不是负…  相似文献   

8.
“比较法”是对彼此有某种联系的事物通过对照确定其异同,从而区分与认识事物的思维方法。“概括法”是从具有若干相同属性的事物中抽取其本质属性,通过迁移形成关于此类事物的普遍概念的思维方法。“比较和概括”既是一种科学的思维方法,也是一种具体的研究方法。它被广泛地应用于物理学的学习和研究。一、在物理实验中培养“比较和概括”能力初中《物理》第一章第一节“长度的测量”就是用所规定的标准长度(长度单位)与被测的长度进行比较,看被测长度是标准长度的多少倍或几分之几,从而得出被测长度的具体数值。在这里要使学生了解到,从标准长度(长度单位)的确定,到用标准长度去量  相似文献   

9.
在物理教学中,如何讲述物理概念,是很值得斟酌的。讲解一个物理概念,应当说清楚两个重要的方面:一、“是什么”?二、“等于什么”? “是什么”是指这一概念的本质、定义。定义的表述一般是唯一的。“等于什么”是指用什么方法来量度这一物理量。或这一物理量跟其他物理量之间有怎样的关系。可以用不同的方法来量度同一个物理量,在不同场合,同一物理量又可以跟不同的物理量有不同的联系,因而“等于什么”可以有多种形式。必须强调:“是什么”和“等于什么”是有严格区别的。力是什么?众所周知,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等于什么?不同形式的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10.
同学们在初中阶段所学的各种测量中,长度的测量是最基本的.对于某一线段的长度,如书本的长宽高、笔的长度等,我们都可以用刻度尺直接测量,但这些都是对于直的长度的测量.生活中我们还经常遇到一些不好直接测量或由于物体形状特殊无法直接测量的问题,如:乒乓球的直径、一张纸的厚度、某一曲线的长度等,这些长度仅用刻度尺直接去测是测不出来的,那该怎么办呢?下面,就向大家介绍一些长度测量的特殊方法.  相似文献   

11.
韦安东 《考试周刊》2010,(16):88-89
“对应”是现代数学中重要的基本概念之一,它所反映的是两个集合的元素间的关系。对应思想是许多数学概念与数学方法的基础。“对应”是一个不加定义的概念。其实,古代数学中对应的概念已有萌芽,但不明确,主要源于测量或度量。在测量几何的度量问题时,我们用有刻度的尺,量多少就是多少,刻度尺从某种意义上讲,就蕴涵了“数与点的对应”思想。求多边形的面积,其实质是在多边形的集合与实数集之间建立对应。但它不是一一对应。因为两个不同的多边形的面积可能相等。在数学史上,量长度是在直线上取0为原点,1为单位长,我们就可以在直线上点出2,3,…,还有“几分之几”,这实质上是对直线进行坐标化,点与数一一对应起来,这个理论一直到费马与笛卡尔时代才真正发挥作用,由此建立了解析几何。  相似文献   

12.
在初中物理教学进入综合复习阶段后.学生们在两年间所学的大量概念.如散落一地的珍珠.这时,老师应怎样做,才能引导他们找到一条串起这些珍宝的主线呢?一、寻找概念之间的内涵阶梯以简单而熟悉的概念为基础,向与之有关的重点概念推进,从而突破难点.在初中物理中,有许多在同一公式中并存的两个概念,如在速度公式中出现的“路程”与“速度”两个概念,前一个与生活实际非常贴近,极易理饵,而后一个在  相似文献   

13.
在初中物理中,有一节讲“测量”,这本来是内容,比较简单,又比较枯燥的一部分内容,学生也自认为很容易。为了引起学生的兴趣,教师可以通过用米尺测量铅笔长度的例子来引入课题。首先让一个学生来量,例如读数为12.1cm,再让第二个学生量,由于青少年好强心理,他可能读出“12.13cm”的读数,甚至再让第三个学生测量,出现12.135cm的读数,在这个基础。  相似文献   

14.
拜读一些物理教学方面的文章以及物理测试卷,发觉实验用词“测量”与“测定”,“仪器”与“器材”的表述欠妥,下面浅谈己见,愿与大家商榷.中学物理实验对“数据”的提法有记录数据、测量数据、测定数据等.“记录数据”,是指直接观察登记而得到的数据.例如钩码、砝码的标量,注射管的容积值,物理常数等.  相似文献   

15.
温度、内能、热量是初中物理热学内容的三个重要物理量,它们之间既有着密切的联系,又有着根本上的区别。认清三个量之间的关系对全面准确地掌握热学知识至关重要。而这三个概念比较抽象,在解答问题时有些同学对“温度”、 “内能”、“热量”这三个概念容易相互混淆,如对“高温物体含有的热量多,低温物体含有的热量少”, “吸收热量多的物体最后温度高”, “温度为0℃的物体不具有内能”等问题,解答时解释不清。学生在认知上常常存在偏差,在解决这方面的实际问题时出现了不少的错误,出错率较高。为突破这一难点,必须要搞清它们的含义及之间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16.
“认识厘米用厘米量”是在学生一年级上册已经学习了“长短”、“高矮”,会用直接和间接的方法比较物体的长短、高矮的基础上教学的。重点是让学生掌握1厘米的实际长度和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难点是建立1厘米的长度概念。在教学这一部分内容时,应做到以下几点:(1)知道知识形成过程,体验实际需要让学生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教学时要注意创新情境,充分让学生用不同测量工具估计和测量物品的长度。进行时学生会在测量中发现矛盾:测量的是同一长度,但由于所用的标准不同,所以量得的数量不同;二是虽然测量…  相似文献   

17.
算符不是测量符号。算符对态矢量的作用并不和力学量的测量直接对应,本文讨论了算符与力学量测量的关系、对两个力学量同时进行测量的物理含意,以及算符的对易性与测量的相容性之间的联系。从而澄清了某些习以为常的模糊概念。  相似文献   

18.
一、语文知识在物理教学中的渗透1.句子成份在物理教学中的运用。一些学生学习了物理概念和规律,往往理解不透,如果对某些概念或规律进行必要的句子成份分析,就会有深入的了解.例如,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这个概念的主干是“力是作用”,“物体对物体”是定语。句子意思主要是由定语、状语、补语加以说明的,这句话也就是说力的作用是两个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两个物体~个是施力物体,一个是受力物体,象手推门,手是施力物体,门则是受力物体。可见,句子呢份不但适用于语文教学中,在物理教学中,它同样也占有举足轻…  相似文献   

19.
高中物理实验中有两处出现U-I图线,一处是“测定金属的电阻率”实验中的“用伏安法测定金属的电阻”,另一处是“用电流表和电压表测定电池的电动势和内电阻”,由于这两个实验都使用伏特表和安培表.U-I图线中的U轴上数据对应?的读数,I轴上的数据对应?的读数.因此,这两个实验都可由U-I图线表示,但是图线所代表的物理意义各不相同,对应的实验电路图也不一样,在物理教学中,学生对两个不同的物理实验所对应的不同图线,其物  相似文献   

20.
研究影响平行板电容器电容大小的因素的实验是高中物理典型实验之一,实验中体现很多物理思想方法,如控制变量法、间接测量法(电势差的测量)等等。教科书对这一实验中用静电计测量电容器电势差的原理,以及实验过程中认为平行板电容器电荷量不变的原因等两个问题没有明确说明。教师在教学中针对以上两个问题往往讲解不透彻,分析不充分,给学生理解掌握本实验的实验原理带来困难。“实验的灵魂是实验原理”,本文通过对这一实验原理的分析,使教师认识到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充分理解和掌握实验原理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