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语言是人类进行思维和交际的工具,是教师使用最广泛、最基本的信息载体。语言是教学思想的直接体现,课堂教学过程就是知识的传递过程。教师的语言表达方式和质量直接影响着学生对知识的接受,教师语言的情感引发着学生的情感,所以说教师的语言艺术是课堂教学艺术的核心,它是教师完成教学任务的重要手段。本文作者从中职数学教学实践出发,对数学教学语言的运用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
情感教育同小学语文教育质量密切相关,小学语文的教育目的在于培养学生情感、陶冶学生情操,而良好的情感教育又能同步促进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提升。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各篇文章均普遍渗透着作者的情感体验,是作者情感同现实碰撞而迸溅出的文字火花,展示了作者对人生的独有哲思和对情感的深刻反思,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推进情感教育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3.
语文教学是一种情感教学,要让学生在喜怒哀乐的情感熏陶中深深爱上语文这门学科,真正懂得做人的道理。语文教师应该是一个情感丰富的人,使课堂教学中的情感变化伴随着教学内容而波澜起伏,感情时而激动,时而沉郁,时而浓烈,时而淡泊,可谓“淡装浓抹总相宜”。马卡连柯也曾说过:“要用十五到二十  相似文献   

4.
小学语文教材中编选的文章,无论是议论、叙事,还是抒情,都饱含着作者的深情厚谊。语文教学听、说、读、写训练的过程,也应当是情感活动的过程,教师巧妙地运用移情艺术,通过作品中蕴含的情感去熏陶感染学生,塑造学生的灵魂,丰富净化学生的情操,就能将学生与作者的情感沟通,使师生间的情感交融,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5.
黄黎黎 《成长》2020,(4):31-31
音乐是人类情感的表达,也是特定时代背景下作者表达自己个人经历和内心主观态度的产物,音乐在人类的发展史上占据着极高的地位,而音乐中的情感恰恰是音乐最吸引人的地方,对于初中阶段学生的音乐学习来说,只有以情感教学为基准进行音乐教学,才能够保证学生在音乐学习方面有更大的收获,本文就是根据情感教学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的作用和具体策略展开的论述。  相似文献   

6.
语文教学过程是语言文字训练的过程,也是求索作者思想观点的过程,同时也是感受、领悟、体验情感的过程。情感教育既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又是语文教学目标赖以实现的手段。纵观中学语文教材中的大量作品,无一不凝聚着作者的爱憎,深蕴着作者的感情。因此,必须注意把情感教育贯穿于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启发学生对课文中的情感因素进行挖掘和体验,并以之去感染学生,达到“学文”、“悟道”的目的,真正提高学生的素质。语文教学只有激发学生的情感,学生才容易进入课文情境中去。  相似文献   

7.
在基础教育的各学科中,语文是培养学生情感的最好媒介。教材中的优秀作品无不渗透着作者的喜怒哀乐,这些作品因情而美,因情而动人,为我们培养学生的情感提供了良好的素材。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情感的方法很多。笔者在教学实践中总结了以下几点粗浅的做法,在此与同仁分享。  相似文献   

8.
在高中语文教材中,古诗词占有一定的比例,是重要的教学内容。但是一直有语文教师反映,古诗词是教学的难点,不仅是因为古诗词的语言含蓄凝练、晦涩难懂,更重要的是学生不易理解和把握诗歌中所蕴含的思想、情感。而意象是诗歌中不可缺少的元素,承载着作者的思想,寄托着作者的情感。若我们能准确找到古诗词中的意象,将有助于我们领会作者在古诗词中营造的意境,也能帮助我们把握诗人所要抒发的情感。因此,在高中古诗词教学中,教师应当引导学生找到其中的意象,通过意象解读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古诗词的主题及其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  相似文献   

9.
正语文是一门工具性很强的学科,同时也是一门富于情感的学科。之所以说它富于感情,是因为在语文教材的篇章中都流露了作者的思想感情。即便是作品中所描绘的景物,诗歌里所写的意象,也都包含着作者的情感。有的文章直抒胸臆,有的文章借景抒情,或融情于景,其情景中蕴含着景语。丰富的情感,是每篇课文的特点。由此可见,语文教学应该抓住情感教育,不可忽视情感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一位优秀的语文教师,一堂优秀的语  相似文献   

10.
情感教育是学生人格发展的必要条件,也是学生个体心理是否健康的衡量标准,学生的所有活动几乎都伴随着一些情感体验,而语文学科是一门情感科学,教学活动中伴随着丰富的情感体验,可以说情感教学几乎成了语文教学的生命之源。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以一定的教学要求为依据,以一些丰富的教学活动为载体,带动学生的情感发生变化,不仅使学生产生新的健康的品质,也能促使师生交流。近几年,情感教育在语文教育中的地位越来越高,下面我将结合我的教学说说我在低段语文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的点滴体验。  相似文献   

11.
张建成 《学周刊C版》2011,(6):126-126
一节有效的课堂,必须有好的导入。这是一个通过教师的“行动”激发学生“心动”的环节,它既是对文本的积极导向,也决定着整堂课的基调和最终走向。一、披情入文,创设氛围罗丹说:“艺术就是感情。”作品是作者感情的载体,教学是师生双边情感的交流。可以说,情感是语文教学的灵魂,语文课堂应该成为调动学生情感的磁场  相似文献   

12.
语文教学不仅是认知活动的,也是情感活动。新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该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这些内容渗透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之中",教师"要让学生在朗读中通过品味语言,体会作者及作品中的情感态度,学习用恰当的语气语调朗读,表现自己对作者及其作品情感态度的理解"。情感是推动师生双边活动的强大动力,它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直接影响着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13.
目前的语文教学存在着这样一种现象:老师们在关注语言内容的同时,淡化或忽视了语言形式。即注意了引导学生关注课文写了什么,说了什么,而不注意引导学生品味课文是怎么写,怎么说的,作者是运用怎样的语言、方法和形式来表达情感的。正如崔峦老师说的那样:当前一个倾向性的问题是阅读教学往往“得意而忘言”,一味注重内容理解、人文感悟,而忽视语言的理解与运用.  相似文献   

14.
庞德华 《广西教育》2011,(26):37-37
在语文教学中,情感因素是不容忽视的,听、说、读、写训练的过程也是情感活动的过程。激发学生的情感,使学生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是一个很好的教学切人口。课堂上要激发学生的情感必须掌握好“导”、“读”、“讲”、“演”四种基本方式。  相似文献   

15.
董正一 《成才之路》2011,(20):33-33
古今中外的作家在整个写作过程中,始终都是在作者情感的支配下进行的,饱含着作者的自我思想。学生的作文也是如此,那么如何在作文教学中调动并利用学生的情感因素呢?下面是笔者的一些浅见。  相似文献   

16.
焦军 《陕西教育》2007,(5):22-23
语文教学是极富情性化的活动。它既承担着知识与能力的目标,又负载着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重担。长期以来,人们关注的往往是教材中的认知与情感因素的挖掘,而不能足够重视教师情感因素对教育教学的作用。而语文学科是一门人文应用科学,知、情、意、人格、情感、性格、心理品质等多方面因素都对语文教师的教学情感提出了很高要求。可是,日常教学中,我们都重视研究教师的智力因素对学生的影响,而对教师的非智力因素对学生的影响却注意不够,克拉斯沃尔和布卢姆说,长期以来,大多数课程的重点,越来越趋向以牺牲情感目标为代价,而只集中在认知上。其实,情感比认知更重要,情感是认知的内驱力,所以,语文教师的情感特征问题在当今创新教育、课程改革中越来越值得研究和重视。  相似文献   

17.
<正>王荣生先生说过,散文就是"作者要表现眼里的景和物,心中的人和事,是要与人分享一己之感,一己之思……我们阅读散文就是感受作者的所见所闻,体认作者的所感所思,是读者与作者心与心的碰撞和交感"。优秀的散文作品总是饱含着作者对自然、社会与人的情感。教师作为课堂的引导者在散文教学中无疑应该引领学生设身处地地体会作者的独特情感,在体会中获得  相似文献   

18.
常元伟 《考试周刊》2012,(33):33-34
初中语文所实施的审美化教学,是素质教育对语文教学的必然要求,从本质上说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情感教育。在教学中实施语文审美化教学,并从中发掘语文教学本身的审美资源,由此,作者提出了四点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19.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在写作教学中,应注重培养观察、思考、表现、评价的能力,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可见情感体验在作文教学中的重要地位。情感是作文的灵魂,古人云“言为心声”,“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人情”,好的文章往往倾注着作者强烈的感情色彩。引导学生习作,也应撇开为考试、为作文而作文的功利思想,唤醒学生的心灵,倾情抒写,表达自己对自然、对社会、对人生的感受、态度和看法,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相似文献   

20.
语文是一块充满情感的天地 ,语文教学对培养学生的情感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 ,借助语文教学中的情感因素 ,加强语文的感染力 ,学生才能“披文以入情” ,由悦耳悦目到悦心悦神 ,语文学科中的知识和能力才能在乐中得以具体实施。那么 ,教师应该如何去调动语文教学中的情感呢?一、加深了解作者的思想语文课本中的文学作品 ,都是作者用心血蘸着欢乐或辛酸的泪水写成的。文章以其进步的思想内容和完美的艺术形式的有机统一 ,讴歌了真善美 ,鞭挞了假恶丑 ,情感色彩极其强烈 ,作者所塑造的人物形象 ,所表达的情感 ,都会使学生受到情感的熏陶和感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