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多边主义主要包括多边机制与多边外交两个层面,其形态表现为全球多边主义、地区多边主义、跨地区多边主义、同盟多边主义、大国多边主义以及货币多边主义、贸易多边主义等,现已运用到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环境等各个领域.多边主义作为一种组织形式极高的制度自身具有独特的组织原则,如共同利益原则、广泛遵守原则、合法性原则、平等性原则等,并且在国际社会中的作用与价值也越来越突出,同时也存在着机能不良与功能不足的缺陷,已成为国际社会以及中外学术界和外交界关注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2.
全球化和全球性问题催生了全球治理。要解决全球性问题,需要主权国家、联合国和非政府组织等各种行为体共同参与。作为全球治理的重要行为主体,联合国与非政府组织在解决全球性问题中,相互配合、协调,形成了新的联合国—非政府组织治理模式。这种模式的形成有自身的动因,即联合国与非政府组织在世界治理中互有优势与缺陷,只有加强合作,实行优势互补,才能实现全球问题的善治。但是,日益兴起的非政府组织逐渐对联合国构成了挑战,致使这种模式存在一定的结构性矛盾,因此需要妥善处理联合国与非政府组织的关系,对待双方的合作,国际社会的多重角色与因素应对之采取鼓励引导的政策,对待二者的矛盾,应采取多方协调、沟通、弥补分歧、消除冲突。  相似文献   

3.
非政府组织是指合法的、非政府的、非政党的、非营利的、民间志愿性的社会组织。中国的非政府组织与政府的关系是“合作”而非“对抗”,它们作为市场与政府之外的中间调节机制在各个领域发挥着愈来愈重要的作用。非政府组织的合法性主要体现在宪法规定、行政法律规定及国际条约规定中。  相似文献   

4.
我国大学组织存在的同质化现象,是客观的、历史的和过程性的。但过度同质化,势必影响高等教育持续发展。以组织社会学的角度分析合法性和合法性危机对大学组织同质化现象的作用,说明大学是在化解合法性危机中寻求其新的合法性而不断重塑自己。重铸合法性,就要不断加强市场调节,构建大学章程,营造大学生态群落,回归"大学本质"。  相似文献   

5.
冷战的结束和全球化的发展,促使国际社会出现了一体化和碎片化的双重趋势,而全球性问题的普遍出现则对由一国政府处理全部公共事务的机制提出了严峻挑战.全球治理是适应全球化发展趋势而出现的一种世界秩序观.作为国际关系中的新兴行为体,非政府组织在全球治理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承担着重要功能,体现了全球治理的价值和发展趋势.因此,对非政府组织参与全球治理的必要性、存在的困境及其地位进行分析研究,有助于推动国际非政府组织的建设与发展,推进全球治理进程.  相似文献   

6.
我国大学行政化泛滥、学术权力式微,深层次原因是学术权力的合法性基础动摇,引发了合法性危机,以致被迫让位于行政权力。学术权力的合法性危机源于大学组织结构的变化,而大学组织结构的变化又是由整个社会组织系统的变化引起的。学术权力与大学组织结构有着高度的一致性和被规定性,因而,要解决合法性危机,彰显学术权力,必须着眼于大学组织结构的变革。  相似文献   

7.
组织合法性:在组织理性与事实的社会组织之间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组织合法性在组织理性和组织生存和发展的因果链条中处于中间环节,组织理性 通过影响组织合法性来影响组织的生存和发展状态。组织理性与个人理性的一致性是组织内部 合法性的源头,组织理性与社会理性的一致性是组织外部合法性的源头。  相似文献   

8.
阚阅  万年 《比较教育研究》2024,(1):14-23+33
作为当今国际社会中不可忽视的一个政府间国际组织,法语国家组织出于促进多边教育文化合作的历史需求,满足独特政治文化格局的社会需求,以及适应可持续发展议程的全球治理需求,积极开展多边教育治理。法语国家组织将教育与培训融入总体战略框架,旨在加强法语国家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和影响,改善多边主义和全球治理,以及推动实现可持续发展。法语国家组织旗舰教育治理项目主要包括以双语教育为原则的小学教育,以改善就业为目标的职业培训和以信息技术为媒介的教师教育。实践表明,法语国家组织以法语文化扩大了治理影响力,以多边主义提升了治理合法性,以非洲国家放大了治理有效性。  相似文献   

9.
霍淑红 《教学与研究》2004,36(10):43-48
随着全球化不断向纵深发展,世界相互依赖的程度日益加深。我们享受着全球化带来的好处的同时,也面临着全球性环境问题的困扰。作为全球经济主体的跨国公司既带来经济的繁荣,也带来了全球性环境问题。从某种意义上讲,全球性环境问题改变着国际关系的内容,影响着国际事务的发展。传统的以强制力为基础的国家权威在对待全球性环境问题时显得有些无力。非政府组织以其所拥有的权威,无形之中形成一种强大的约束力,它们和国家一道合作增强了对跨国公司的制约。  相似文献   

10.
非政府组织化解公共危机的优势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应对公共危机事件时,政府应发挥主要和主导作用。但在社会日益复杂化的今天,政府单独应对公共危机往往事倍功半。与政府组织比较而言,非政府组织在应对公共危机方面更具有专业化、多元化、灵活性、高效率、汇集资源迅速以及社会沟通快捷等比较优势。非政府组织介入公共危机处理具有合法性和不可替代性,应充分发挥非政府组织在对公共危机事件处理中的比较优势和巨大作用。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组织随着国际关系的转型经历着新的变化。全球治理理念的兴起,强化了国际组织作为独立的国际关系行为主体的意义,国际组织的触角不断深入国家主权的管辖范围。新兴国家的迅速崛起,推动着国际体系结构的转变,冲击了西方国家主导下的国际组织体系。以此为契机,中国与国际组织的关系也在不断加深、调整和重构。国际组织不仅是中国实现、维护国家利益的重要途径,而且是中国承担国际责任的重要平台。中国经济实力的显著增强,为进一步参与国际组织的活动提供了物质基础。着眼于长远发展,中国与国际组织的关系仍亟需从外交战略高度加以全面谋划,切实增强议程设定能力,重点推进周边的地区性国际组织发展。  相似文献   

12.
全球危机的多发、频发、突发、重发给人类带来了广泛危害性、持续威胁性、巨大破坏性和深重灾难性,对此国家力量无力全面应对,国际组织、区域组织也能力有限。国际非政府组织自身的特征和功能决定了它在全球危机治理中具有机制、服务、理念、专业等方面的独特优势,能够在危机前预防、危机时决策、危机中救援及危机后重建等各个环节发挥独特作用,从而可以有效弥补国家、国际组织及区域集团等行为主体在危机治理中的缺陷、疏漏与不足。  相似文献   

13.
随着国际组织的发展以及国际组织对国家事务介入的加深,国家主权与国际组织的权利不可避免地产生了冲突.这种冲突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国际组织中的大国作用、国家主权的让渡等等.但是由于国家和国际组织在国际舞台上的重要作用,我们必须努力协调这些冲突.寻求国际组织中各成员的平等关系,以及国际组织成员国之间多种形式的合作.通过这些协调使主权国家与国际组织在国际舞台上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苑大勇 《成人教育》2012,32(12):18-21
终身学习理念在国际组织中具有独特的地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经合组织、世界银行和欧盟都不同程度地成为终身学习理念发展的推动力量。随着20世纪70年代终身学习理念出现开始,国际组织对终身学习理念的理解也在不断加深和提升,终身学习的观念在国际组织中不断发生变化。由于国际组织对成员国具有一定的政策影响力,国际组织通过相关政策制定和推行等方式来实现终身学习理念以及政策目标。  相似文献   

15.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国际合作成为各国面临的现实问题.多边外交相对于其他外交形式来说,具有多边性、公开性、包容性和平等性等特点,决定了多边外交在促进国际合作中具有巨大的优势;但是,由于受到当今国际现实的约束,多边外交局限性也是不可忽略的.多边外交的局限性具体表现在:受到权力因素和国家利益、数量和主权国家能力的影响,因而多边外交相对于双边外交和秘密外交而言,效率低下,执行困难并且稳定性受到影响,具有集体行动的难题.这些对中国参与多边外交具有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16.
While there is a great demand to share training programs globally, there are few methodologies to implement effective instructional development processes in multicultural organizations. Based on lessons learned from a Fortune 500 company, this article presents an instructional development model for global organizations. Three main gaps are identified in a practice of instructional design (ID) model for international settings: language, culture, and needs gaps at local sites. In order to solve these problems, the proposed model includes a decentralized process and collaborative efforts between the originating site and local sites. The virtues of the proposed model are just-in-time training, flexibility, and adequateness. The current situations in global organizations are ill-structured and require the sharing of multiple perspectives through collaboration in order to accomplish social consensus. The characteristics in the presently proposed model are that a) there is limited predetermined content, b) there is a sharing of multiple perspectives, c) there is needs negotiation, and d) learning is occurring within a context.  相似文献   

17.
在国际组织人才培养方面,瑞士、日本和韩国从外交、教育和人事的角度给予政策扶持,通过发挥驻地优势和人才能力建设,有效提升公民在沟通力、交流力和创新力方面的全球胜任力.美国高校注重从全球治理的区域与专题、行业与学科交叉的"矩阵"知识结构入手设计课程,采取的措施有:将第二课堂拓展至国际组织实习岗位;通过模拟联合国活动提升青少年的国际问题意识.中国近年来积极培养国际组织人才,形成了自己的培养机制,具有涉外学科通识化、培训项目扁平化和知识谱系本土化的特点.  相似文献   

18.
国际组织的特权与豁免是国际组织法的重要理论问题。本文讨论和分析了国际组织享有特权与豁免的理论依据,认为职能必要说、组织独立说和公平受益说等学说是国际组织享有特权与豁免的主要理论依据,它们对于国际组织需要特权与豁免的原因做出了合理的解释,尤其是职能必要说,是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During the last decade, the debate over higher education took up a significant space on the agendas of various international agencies, including multilateral development banks and other intergovernmental agencies. This fact points to the importance of the subject within a broader discussion that refers to national development projects and their articulation within the new international economic and political order. In this context, the purpose of this article is to discern the principal lines of argument at work and their implications for the transformation of higher education in Latin America. To this end, we have chosen four cases that we consider relevant for the region: The United Nations Education, Science and Cultural Organization (UNESCO), the World Bank, the Economic Commission for Latin America and the Caribbean (ECLA) and the Interamerican Development Bank (IADB). In the first part of the text we characterize the particularities of each of these organizations, highlighting their relation with the processes of educational change. In the second, we approach the subject of the recommendations made by the multilateral agencies on change in the higher education systems in the world and, particularly, in the Latin American region.  相似文献   

20.
自20世纪80年代与国际组织开展合作起,我国高等教育政策及发展历程中就有了国际组织影响的痕迹.本文以世界银行和世界贸易组织与我国的合作为例,阐释了这两个国际组织在我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中所发挥的影响,在分析合作所带来的机遇和挑战的同时,认为我国高等教育应继续积极参与国际合作,与国际组织建立更为密切的工作关系,从而扩大我国在全球经济和知识发展中的作用,并使我们更好地应对来自诸方面的挑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