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科技动态     
<正>我国确定七个产业为加快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国务院总理温家宝近期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会议指出,加快培育和发展以重大技术突破、重大发展需求为基础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对于推进产业结构升级和经  相似文献   

2.
许迎 《中国科技信息》2012,(18):142-143
当前,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已成为各主要发达国家和新兴国家经济政策的焦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和壮大决定未来国家的整体竞争优势。本文针对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现状,提出如何加快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对策思考。  相似文献   

3.
分析和研究广东省LED产业发展态势和发展特征,从全局性、长远性、导向性和动态性等4个方面论述广东省LED产业高度契合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基本特征。发展LED产业的成功实践经验,对广东省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具有重要的启示,为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提供了有效的借鉴。为发展广东省战略性新兴产业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4.
我国沿海地区海陆战略性新兴产业协同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与陆域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耦合协调发展有助于推动沿海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快速发展,进而加快地区经济的和谐发展,逐步实现我国由海洋大国向海洋经济强国的转变。通过海陆战略性新兴产业耦合协调模型,构建耦合协调评价指标体系,测度了2007—2012年我国沿海地区11个省(区、市)的海陆战略性新兴产业间的耦合度和协调度。结果表明:我国沿海地区的海陆战略性新兴产业系统的耦合度,除海南之外,都在磨合型耦合与高水平型耦合之间交替出现。广东海陆战略性新兴产业系统间的耦合协调发展程度最高,逐渐由中级协调向良好协调发展水平改善;河北的耦合协调程度最低,处于严重失调衰退水平;其它地区居中,大致在中度失调和轻度失调之间反复和倒退。  相似文献   

5.
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也是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的必然选择。近年来,各地纷纷布局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体制机制,多措并举,积极探索。文章对国内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主要做法进行了梳理和分析,对云南省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提出了加强决策咨询、建设产业聚集区、培育骨干企业等7点建议。  相似文献   

6.
9月8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会议确定了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重点方向、主要任务和扶持政策。从我国国情和科技、产业基础出发,现阶段选择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和新能源汽车七个产业,在重点领域集中力量,加快推进。  相似文献   

7.
钱军 《华夏星火》2011,(6):30-32
鼓励外商投资进入战略性新兴产业,将会在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中引发“鲶鱼效应”,不仅是在资金上,更能在技术上、管理上、经验上有效促进我国产业升级,有利于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加快经济转型。  相似文献   

8.
战略性新兴产业成为"后危机时代"的新宠儿,当前世界主要发达国家和新兴经济体都在大力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中国也提出发展节能环保产业、新能源产业等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分析了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特征、我国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背景与意义。阐述了战略性新兴产业形成与发展的动力因素以及战略性新兴产业与其它产业的关系,概述了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现状,最后,提出了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和《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指出,要把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成为先导性、支柱性产业,其发展已经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目标。首先分析了政府引导基金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影响,再以此为基础构建了政府引导基金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运行模式,并指出进一步优化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王征 《内江科技》2014,(1):55-55
<正>内江市战略性新兴产业正进入一个快速发展期。记者近日从市经信委获悉,我市在贯彻实施省委、省政府多点多极支撑发展战略中,以培育发展创新能力强、竞争优势明显、能源资源节约和低碳高效高附加值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为突破口,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优化产业结构。今年前三季度,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规模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8.8%,比去年底提高了1.8个百分点。到2015年,我市力争建设省级高新产业园区(基地)5个以上,战略性新兴产业总产值突破200亿元。  相似文献   

11.
徐莉  邓昇 《科技广场》2011,(12):60-65
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我国应对金融危机和促进产业升级的必然选择,系统地了解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研究状况对于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本文从战略性新兴产业战略意义、内涵与特征、产业选择与分类、发展思路和对策等方面梳理了近些年国内战略性新兴产业研究文献,并给出了相应的总结和评析。  相似文献   

12.
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区域发展中抢占经济和科技发展制高点的重大战略。九江新兴产业的发展,相对于传统产业表现出创新能力强、产业带动能力强和科技成果转化能力强的优势,同时也存在掌握的关键核心技术少、产业集群优势尚未形成和高端人才短缺问题,对此,建议做好"四个强化、四个提高",依靠科技创新加快培育和发展九江的战略性新兴产业。  相似文献   

13.
战略性新兴产业,代表了科技创新和行业发展的未来趋势,引领着经济社会的长远进步。"十四五"时期长沙进一步加快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建设一个能量更大、实力更强、城乡更美、民生更爽的"四更"长沙,必须把长沙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摆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更加突出的位置。文章分析了长沙市重点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现状,针对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发展路径,以期加快培育和推进长沙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经济社会新旧增长驱动力的转换。  相似文献   

14.
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当前促进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优化经济结构的重点,而财政支持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过程中具有引导与扶持的关键作用。以广东省战略性新兴产业财政支持DEA效率测度结果为基础,构建分析效率影响因素的Tobit模型。实证结果表明,广东省战略性新兴产业财政支持综合效率均值较低的原因是规模效率较低,财政补贴、税收优惠和政府采购都有助于提高财政支持的效率,但财政补贴的效果是最明显的。因此,应利用市场化操作的手段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实现财政资金的循环使用,而且在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不同发展阶段应采用不同的财政支持手段。  相似文献   

15.
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或主导产业,增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融资能力是我国抢占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制高点的关键。而突破传统实物抵押模式的知识产权质押是一种创新的适合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融资方式。本文分析论证了我国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的可行性、融资模式选择及其运作流程,并提出了相关的立法和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国发[2010]32号 民营企业和民间资本是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力量。鼓励和引导民营企业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对于促进民营企业健康发展,增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活力具有重要意义。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国发[2010]32号)精神,增强社会各界对民营企业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重要性的认识,鼓励和引导民营企业在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形成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优势企业,制定本实施意见。  相似文献   

17.
"十二五"规划中,把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列为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日前,<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也已正式发布.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新兴科技和新兴产业的深度融合,代表着科技创新的方向,也代表着产业发展的方向;战略性新兴产业引发的旺盛需求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十分明显,谁抓住了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先机,谁就掌握了未来发展的主动权.阐述了辽宁战略性新型产业发展现状,以及目前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大力发展辽宁战略性新型产业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8.
张阳 《科技管理研究》2012,32(22):198-201
加快发展新兴产业,是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增创发展新优势的重大战略举措。探索了当前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内涵及发展特征,分析了无锡市新兴产业发展现状,并借鉴国际产业集群发展经验,探讨集聚化下无锡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化的发展措施;通过集聚世界先进技术,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着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推进城市新一轮加速发展,建设创新型经济领军城市。  相似文献   

19.
后金融危机时代,转变增长方式,调整经济结构,促进产业结构升级是我国面临的迫切问题.要改变过去尾随式产业结构升级模式,规避我国产业结构升级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空洞化,亟需探索出适合我国国情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模式.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军民融合式发展是“面向两类需求,依托两种资源,服务两个市场”的现实需要.本文依据战略性新兴产业中新能源、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和高端装备制造业对国防科技工业的依赖性和专用性的程度归结为依托型、互动型和嵌入型三类军民融合式发展模式.最后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军民融合式发展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涂文锋 《科技广场》2011,(12):66-68
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引导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是从根本上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必然选择。扶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已经成为我国未来产业发展的重要举措。高等院校具有丰富的科教人力资源,能够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作出积极贡献,应突出科研人才对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支撑作用,以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为导向,实现战略性新兴产业与科研人才的紧密结合,充分发挥大学教育的优势机制,积极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