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韩梅 《中学生物学》2006,22(4):61-62
新课程改革必将呼唤新的课堂教学评价体系的诞生。与传统的课堂教学评价相比,其基本理念发生了很大变化,评价视角也从评价教师的一元化转向了评价师生的多元化,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行为发生了深刻的变革。因此,本文从3个方面阐述了新课改的评价标准,即教师的教学行为评价、学生的学习行为评价和教师的基本教学素养的评价,以引导广大教师转变个人观念,转变教学风格,促进个人专业水平的提高和学生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2.
数学课堂教学的构成要素应包括数学教学目标、数学教学内容、教学原则与方法、教学环境、教师行为、学生行为和教学效果等要素。这七个要素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它们共同构成一个整体的复杂的数学课堂教学的社会结构体系。在这个社会结构体系中,教师行为、学生行为和学校数学是最基本的要素,教师行为、学生行为与学校数学发生联系的广度和深度。决定着数学教学目标的达成程度。因此,教师行为和学生行为是数学课堂教学评价观测的两大基本要素。  相似文献   

3.
数学课堂教学的构成要素应包括数学教学目标、数学教学内容、教学原则与方法、教学环境、教师行为、学生行为和教学效果等要素。这七个要素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它们共同构成一个整体的复杂的数学课堂教学的社会结构体系。在这个社会结构体系中,教师行为、学生行为和学校数学是最基本的要素,教师行为、学生行为与学校数学发生联系的广度和深度,决定着数学教学目标的达成程度。因此,教师行为和学生行为是数学课堂教学评价观测的两大基本要素。  相似文献   

4.
新课程“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改变了以往对教师教学能力、教学行为的价值认定:教师的一切劳动都必须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服务。作为教师自我适应与专业发展的核心手段,教师的课堂教学反思需要从学生学习的效度、教师教学行为和学生学习行为之间的关系、教师有效促进教学的专业能力提高等方面展开。课堂教学反思的重心必须围绕“能否实现或能否让更多的学生在更大程度上有效学习”进行。  相似文献   

5.
网络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的特点决定了网络教学与传统课堂教学的不同,因此教师的教学行为也要随之改变,在教学中应注重参与交互和及时反馈,注重自己的教学行为对学生协作学习的影响,注重学生成绩的评价,注重教师间的协作活动。  相似文献   

6.
课堂教学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活动,是由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行为等几个相互依存、相互关联、相互制约的要素构成的,将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融为一体的行为活动.课堂教学管理是指教师为了保证课堂教学的秩序和效率,在课堂上对学生心理和行为进行组织和控制,使之朝着有利于接受和理解教学内容和教学信息的方向运转,最大限度提高教学质量的行为过程.  相似文献   

7.
网络教学评价的目的是有效地督促学生自学,发展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因此,明确网络教学的评价要素以及如何实现评价,对网络教学地不断完善有着突出的作用.本文将课堂教学评价四要素(学生、教师、教学内容和媒体)拟和为网络教学评价两大要素学生和学习支持服务系统,并具体讨论网络教学中如何评价各要素.  相似文献   

8.
合作学习是新一轮课程改革所倡导的学习方式,作为对传统教学组织形式的一种突破和补充,已经被越来越广泛地运用于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堂教学之中。但如何有效地组织学生开展合作学习仍是目前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笔者在大量的课堂观察中发现,由于教师的教学行为不当,合作学习存在许多误区,  相似文献   

9.
教师课堂教学行为是在一定教学理念、结构和组织氛围等综合因素作用下所表现的组织、言行等行为方式,具有目的性、序列性、个体性等特点。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受教学目标、教学管理规范和学生学习状态的制约,具有一定的连续性、周期性和个性色彩。在课堂教学这个系统中,教师行为  相似文献   

10.
教师、学生、教材、教学环境是构成课堂教学的四个基本要素。在这四个基本要素中,教师和学生的关系是人与人之间的矛盾,是课堂教学的主要矛盾。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主导学生的“学”,是矛盾的主要方面。要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就要从教师的课堂教学意识和教学行为入手,研究有效教学行为和无效教学行为,使教师明确并且自觉地、有意识地、尽量地追求和发扬有效教学行为,自觉地、有意识地、尽量地防止和克服无效教学行为。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听课、座谈、问卷等调研方式研究信息技术介入课堂后,教师教学行为、学生学习方式的变化,探讨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的应用形式以及在学科教学中的作用,了解教师应用信息技术的习惯与方法,希望能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2.
课堂评价是改善学生学习的重要途径,对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有重要的作用。首先,课堂评价可以促使教师不断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正确了解和认识自己的教学观念与教学行为,并在此基础上确立正确的课堂教学观念,养成正确的教学行为。其次,课堂评价有利于及时掌握学生学习的情况,有针对性地教学,从而实现教学目标,促进学生更好地发展。因此,在教学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3.
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效果,教师的课堂语言、课堂提问、课堂反馈和课堂等待这4种教学行为在课堂教学中有着高频的使用,对教师的课堂教学有着重要的影响,是影响教学行为的4个要素.对这4种课堂教学行为的内涵、性质以及研究现状进行分析和论述,指出可以通过实证研究,厘清优秀教师教学行为的主要特征,这对规范新手教师的教学行为,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4.
对话教学是实施新课程的一个重要载体,也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一种有效途径。对话教学的有效实施,需要每个教师必须从传统的教学行为中转变过来,使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更符合现代的教学要求,更有利于学生的健全发展。那么,如何解读对话教学与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的转变?笔者从对话教学的内涵与教师教学行为转变等角度谈几点拙见,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推动教学信息化建设是高等学校不断深化教学改革的重点。以云班课平台为典型代表的移动云教学是课堂教学与移动互联网相结合的一种新型混合式教学模式。结合近年来北京印刷学院商科教学改革实践,利用云教学平台大数据对移动云教学过程中的资源建设情况、教师教学行为和学生学习习惯行为进行分析和评价,阐述了基于云班课的移动云教学改革在商科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有利于推动移动云教学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促进高校商科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  相似文献   

16.
现在学校最流行的五个字“新课程改革”,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提高素质,更新观念,转变角色,必然要求教师的教学行为产生相应的变化,于是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新的教学组织形式,自然而然地成了目前数学课堂上最流行。最时髦的教学方式之一,已被教师越来越广泛用于“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堂教学中.合作学习为所有学生提供了参与交流的学习空间和成功的机会,促进了多边互动,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  相似文献   

17.
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灵魂,对教学活动的方向、过程和结果都具有重要的引导功能,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教学的价值和效率。规范的课堂教学目标应该包含四个要素:(1)行为主体必须是学生而不是教师;(2)行为动词必须是可测量、可评价、具体而明确的,否则就无法评价;(3)行为条件是指影响学生产生学习结果的特定的限  相似文献   

18.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利用多媒体,在创设教学情境、设计有梯度的问题、择优选择教学方法等方面不断突破,通过多样化的课堂教学形式,牢固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面向全体学生,成功且有效地开展课堂教学。不论是青年教师的优质课,还是骨干教师的观摩课、示范课,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呈现出丰富性、多样性、深刻性的特点,课堂教学日趋显现亮点和特色。  相似文献   

19.
一、弹性化教学组织形式的内涵 1.以课堂教学为主 以课堂教学为主的教学组织形式在教学过程中,以教师讲授为主,采用传统的教学手段和教学结构,处于主导地位的教师以教材为主线进行精讲,讲重点、难点、疑点,讲学生在个体化自主学习中看不出、想不到的地方,容易混淆的地方,指导学生掌握难度较大的课程内容;教师也可以在课堂上直接使用网络或其他媒体手段,充分利用网络上的免费资源,有选择地下载一些图片和文字资料,与课堂教学相结合,丰富学生的知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教师还可以自己设计课件,将flash动画用于课堂教学,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相似文献   

20.
网络教学中交互行为水平的高低,是影响学习者知识建构水平和学习质量的关键因素,其中学生自主学习行为的发生不是自发的,需要教师教学行为的促进,但是这两者之间具体的作用关系还需要更进一步的探索。本研究选取一所高校,利用网络教学平台中师生行为的表征数据,采用基于学习分析的定量方法研究了网络教学环境中教师群体教学行为与学生群体学习行为的内涵及其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师生教学交互行为可划分五种类型,即教师的备课行为、教学指导与协助行为、学生阅读行为、学习反馈行为以及生师交互行为;教师网络备课行为直接决定学生的在线阅读行为,教师网络指导与协助行为同样正向影响学生的在线学习反馈行为;教师的备课行为对学生阅读行为的影响程度要高于教师教学指导行为对学生学习反馈行为的影响。学生的学习反馈对师生交互有正向显著影响,而学生的阅读行为与师生交互之间没有发现统计意义上的直接关联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