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油田开发过程中注采井间的注采对应关系一直是开发过程中的重难点,它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油田生产过程中的的产量和含水率,而要对注采关系作出合理的调整就必须弄清楚注采井网之间的注采对应关系,这样才能合理的作出调剖、堵孔、补孔等措施,从而提高产量,降低含水率。由于成本和施工条的的限制,很多油田没有动态测井资料或者资料不全,这使得对油田井间注采对应关系的研究更加困难。本文通过油田基本都具备的常规测井资料和生产资料,利用沉积相分析、生产资料分析并结合油藏数值模拟来研究注采井间的对应关系。实践证明这种综合性的方法很好的确立了油田的动态生产关系,为油田生产方案的调整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尚跃强  栾智勇  王志敏 《内江科技》2011,32(9):121+127-121,127
本文首先分析了注蒸汽热采井套管在完井过程中的受力情况及变形情况。在此基础上对注汽热采过程中的套管受力情况进行了分析:一方面套管温度升高,热应力急剧增加,导致套管发生变形伸长;另一方面,套管自重、套管外壁的泥浆、水泥(仅指水泥破坏段)等的摩擦作用将会对变形产生阻尼作用,导致井口可视变形复杂化。本文在分析了管柱的综合受力情况的基础上,建立了井口可视变形计算公式。通过该公式计算的可视变形与现场测量值较吻合,对确定注蒸汽井井口补偿距离具有较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方栋梁  彭利 《内江科技》2011,32(9):133+61-133,61
面19-6井区为高孔、高~特高渗普通稠油Ⅱ类油藏,具有良好的热采地质条件,本文通过理论计算和数值模拟两种方法确定了区块热采开发的合理井距,对区块的合理、高效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河南油田稠油老区特超稠油热采井口蒸汽干度平均为76.8%,地面输气管线热损失为6.26%,注汽过程中井筒热损失为9%~16%,井底蒸汽干度为40%~50%,热能利用率偏低,严重影响了热采开发效果。通过对整个注采系统热能损失点研究分析认为,要保证井底蒸汽干度,需提高注汽锅炉蒸汽干度,改善蒸汽集输过程保温措施,优化配套井筒隔热工艺,从而提高热能利用率,改善热采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5.
周建 《内江科技》2012,(8):139-140
随着八面河油田勘探开发地不断深入,稠油热采产量比重不断加大,稠油开发需要成熟,而热采注汽的投入和原油的产出比指标是衡量稠油开发效果的重要标准,需对其进行系统而渐进的分析归纳,为稠油热采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反相乳化井降粘技术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秀华 《内江科技》2007,28(7):125-125
稠油热采中出现W/O型稠油,使得稠油的粘度增大,开采变得更加困难.利用化学荆来改变乳状液的类型,使W/O的稠油转变为O/W的乳状液,是降低稠油粘度的重要方法.通过降粘剂在稠油中的分散、乳化等作用,与稠油发生乳化,将w/o型乳状液转变为o/w型乳状液,达到乳化反转降粘的目的,可增加原油的流动性,延长蒸汽吞吐周期,提高稠油井产量.  相似文献   

7.
陈南稠油热采井主要采用高压充填防砂技术。该技术是将防砂砾石——石英砂一次充填至油层空间;同时充填滤砂管与套管环形空间,经高压一次充压结实,形成高效能、大半径的挡砂屏碍。针对陈南油田稠油区块热采井的防砂技术改进,提高了采液强度,延长了防砂有效期,确保了防砂效果,为该区块井的正常注汽和投产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相似文献   

8.
热胀式塑料封隔器利用蒸汽热源使特制塑料密封封隔器膨胀,起到了密封油管与套管的环行空间、保护套管、减少井筒热损失、提高注汽的效果,在众多热采封隔器中是一种较为先进的热采封隔器。  相似文献   

9.
针对文96储气库投入运行后,为了加强注采井管柱腐蚀的预防和治理,本文对注采过程中气井管柱腐蚀机理、腐蚀介质等因素进行了深入研究。建立切合文96储气库的理论模型,结合投运以来的生产数据,模拟气井在注采过程中的运行状态,分析腐蚀的机理、类型、位置、形态等主要因素,以及冲蚀与气体的流速比之间的关系,预防腐蚀对注采管柱的加剧损伤,来达到延长气井管柱的使用年限,保障文96储气库安全平稳运行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内江科技》2016,(3):78-79
常规气井的配产是多层合采井的配产,而针对长井段气井多层合采,存在层间干扰的影响。为使气井分层产能贡献达到最大,针对长井段气井分采特点,基于"系统优化"思想,结合产量影响因素建立考虑层间干扰的分层产能优化模型。通过对井下气嘴优化来达到不同分采段最大产能,从而使气井的总产能达到最优。经现场效果验证方法合理。  相似文献   

11.
经过多年矿场实践,海上稠油热采技术取得了显著的进步,无论是多元热流体还是蒸汽吞吐开发,热采作业过程中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井口装置抬升现象,热采井井口抬升是一种不可避免的物理现象,海上平台对安全生产的高要求需要针对这一现象开展安全控制设计。为确保井口装置抬升幅度不影响平台和生产流程安全,护航海上首个热采示范平台应用自动化监测与防护设计满足海上平台规模化热采安全需求。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杏八九区纯油区萨Ⅲ组油层特点以及历年开采情况进行了认真的分析,认识到萨Ⅲ组油层注采系统不完善的矛盾,并及时对该区块进行注采系统调整,在认真分析2004年转注效果的同时,为2005年注采系统调整的分析和产量预测提高了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3.
转SAGD生产初期,蒸汽腔较小,供液能力有限,承受压力波动幅度较小,采液速率不易太快。高压生产阶段,主要以扩展蒸汽腔为首要目的,加大注汽量,但加大汽量会导致蒸汽汽相热焓下降,不利于汽和油之间的热交换。SAGD生产稳定期,建立相关较好的油层泄油—液面高度(Sub-cool)—采液速率关联性,可使产油达到峰值。如何顺利进入SAGD生产稳定期,快速提高产量是SAGD采油技术在实际生产中最重要的应用,因此各个阶段操作压力和液面高度的控制技术研究,对SAGD现场调控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以风城油田浅层超稠油油藏(重32井区)蒸汽辅助重力泄油(SAGD)为研究对象,针对各生产阶段操作压力和液面高度的控制对生产效果的影响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4.
风城油田超稠油油藏具有埋藏浅、非均质性强、隔夹层发育等特点,目前已进入高产稳产阶段,为指导生产,分析了注采情况,结合温度压力联动变化关系,对现有调控技术进行了优化。通过分析压力变化可以了解单井注采情况;对于多井蒸汽腔连通区域可使用系统采注比分析;井底操作压力,高压增能扩腔、中压节汽控温、低压补汽保腔。  相似文献   

15.
简要介绍了稠油热采井机采系统效率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杏八九区纯油萨Ⅲ组油层特点以及历年开采情况进行了认真的分析,认识到萨Ⅲ组油层注采系统不完善的矛盾,并及时对该区块进行注采系统调整,在认真分析2004年转注效果的同时,为2005年注采系统调整的分析和产量预测提高了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7.
《内江科技》2015,(7):29-30
海上稠油多元热流体吞吐是一项集热采、烟道气驱等机理于一体的新型、高效稠油开采技术。该工艺已在渤海湾M油田成功进行了现场试验,增产效果显著。基于能量平衡原理,建立了多元热流体吞吐井加热半径的计算模型,并以海上现场试验井为例进行了计算,得到了一些有益的结论,为海上稠油热采规模化设计起到了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8.
张徽  盖玉叶  范荣菊 《内江科技》2010,31(4):98-98,36
飞雁滩于2010年11月注聚,2006年9月进入后续水驱:目前平面矛盾突出,局部注采井网不完善,储量动用程度低,且地层能量水平坻,单井液量低:通过合理注采比和剩余油分布规律研究,综合应用热油藏工程方法,采取了局部完善注采井网、调剖、增注、分注等综合治理措施,在生产实践中取得明显效果,有效控制产量递减,改善了油藏的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19.
垦东32断块热采井产量占到该块总产量的70%,随着08年区块加密调整,12口水平井注汽投产,热采规模不断扩大。本研究从区块油藏地质特征入手,结合吞吐井开发效果与室内研究,对注汽参数进行了进一步优化,使注汽参数与区块储层特征相配套,最大限度提高吞吐开发效益。  相似文献   

20.
卡车智能调度系统控制的设备为矿车和电铲。系统通过计算机对装、运、卸的全过程进行控制与管理,自动实现各种生产资源的合理配置利用,从而实现效率最高,消耗最低,产量最大的智能派车的目标。并为进一步促进采场加强生产组织提高采场安全管理水平:加强设备管理能力:加强企业管理,促进管理提升;实现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提升管理、决策水平并为数字矿山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