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陶行知的教学实践观认为,“事怎样做就怎样学,怎样学就怎样教;教的法子要根据学的法子,学的法子要根据做的法子”。小学音乐教材教法课基础性、专业性和操作性较强,遵照陶行知“教学做合二”的教学实践观和《音乐课程标准》,在小学音乐教材教法课中引进了“模拟小学音乐课堂”的教学形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蓝杰 《科教文汇》2007,(7X):83-83
所谓音乐探究性学习,就是教师要根据音乐学科的特点,积极创设各种方式和方法,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音乐的学习和体验,主动去探索音乐中的各种问题,以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传统音乐欣赏教学教师满堂灌的方法居多,学生只能被动地参与音乐的学习,以致造成现在许多学生“喜欢音乐,但不喜欢音乐课”的尴尬局面。而探究性学习是把课堂真正地还给学生,使他们不仅学会音乐,而且会学音乐。  相似文献   

3.
王金凤 《科教文汇》2008,(34):124-124
现代课堂教学强调从教师为中心转向学生为中心,教师的“教”服务于学生的“学”。教师山“教”到“不教”,学生由“学会”到“会学”、“乐学”、“爱学”,这需教师从“学”的角度审视“教”的行为,而从“厌学”到“乐学”是教师在教学巾重要的努力方向。  相似文献   

4.
王英 《科教文汇》2009,(20):172-173
运用兴趣教学法,在一定程度上使学生从“学会”到“会学”,从“要我学”变成“我要学”,使学生愿学、好学、善学、乐学,所学的知识就能在愉快的情境中轻而易举地掌握,为学生进一步的学习创造好的条件。  相似文献   

5.
刘桂平 《金秋科苑》2008,(1):126-126
新课程的实施,关键是要以学生为本,培养他们的探究知识能力,为他们营造“探究”氛围;与学生平等、信任学生、赏识学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学生的探究需要;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从而让学生体验“探究”的乐趣,创造出和谐的学习环境。  相似文献   

6.
李玉鸿 《今日科苑》2010,(2):202-202
音乐教学的意义到底是什么?那就是把音乐和学生的生活联系起来,和学生的情感世界联系起来,用音乐的泉水浇灌学生情感的心田,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对于音乐的兴趣。在整个高中音乐教学中要紧紧围绕一个“情”字,把学生引入一个“情”的氛围中,激发学生的“情”。音乐教育是学校教育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音乐是情感的艺术,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让学生体会到音乐是亲切的、可爱的、温馨的,用音乐这清润甘甜的泉水,去催生学生的情感之花!  相似文献   

7.
探索源自于兴趣,学生学习兴趣和方法来自教师引路、促进、开窍。在数学教学中,如何以趣引“探”,促学生学习数学方法改变,可以通过激趣,变“要我学”为“我想学”;引趣,变“怕学”为“能学”;寻趣,变“跟师学”为“我善学”等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8.
卿泽 《内江科技》2006,27(9):159-159
普通学校音乐教育的目标不是培养音乐家,而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目的是要使学生具有一定的审美能力和音乐素养,引导学生喜欢音乐、懂得音乐、欣赏音乐、表现音乐,这就是普通学校音乐教育的宗旨。本文通过对音乐教学中的三个要素“听”、“感”、“动”的分析,提出了实施音乐情感教学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朱新民 《科教文汇》2009,(30):134-134
职业学校学生学习兴趣不浓,学习目的性不明确,没有信心,所以职业学校的教学工作很难顺利开展,加强课改、改进课堂教学艺术、激发学生的学〉-7兴趣和求知欲显得尤为重要,变“要你学”为“我要学”、“我喜欢学”,这样肯定会产生一种“一石激起千层浪”、“一花引来百花香”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李小芳 《知识窗》2014,(8):24-24
情绪,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态度,是人们心理活动的重要表现。积极的情绪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在教学中,教师应借助幽默的语言、想象创造、故事情境等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使学生“善”学、“乐”学、“爱”学、“愿”学、“会”学,真正构建高效课堂。  相似文献   

11.
民族音乐学是音乐下属的一门音乐理论学科,在未使用这一名称之前,它曾被广泛地称为“比较音乐学”,至本世纪50年代初,作为学科名称的“比较音乐学”开始被“民族音乐学”替代。“民族音乐学”是一个复合词语,它是由“民族学”和“音乐学”两个概念复合而成。1、民族音乐学在世界范围内的形成与发展民族音乐学在本世纪50年代前称“比较音乐学”,大约萌芽于18世纪中叶,它的产生与发展,与欧洲殖民主义的兴起和扩张有关。以18世纪为开端,欧洲发达国家的人类学家、历史学家、和文化学家们感受到异国的新奇的音乐文化,并极力想把这些不为欧洲人鲜…  相似文献   

12.
周健 《科学中国人》2014,(8S):246-246
节奏作为音乐的灵魂、音乐的骨架,是音乐赖以生存的原动力,因此在音乐里节奏是至关重要的。在音乐课节奏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音乐实践,尊重个体的不同音乐体验和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形成良好的人文素养,为学生终身喜爱音乐、学习音乐、享受音乐奠定良好的基础。即在一定程度上让学生“从做中学、从乐中学”,让音乐充满人生,让快乐伴随终身。  相似文献   

13.
随着这些年新课改理念的不断深入,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课堂教学,已经深入人心,且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音乐愉快教学法,作为一种模式、一条基本原则就是以学生为本,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课堂的主人。小学音乐教学,为小学生了解人生、认识世界提供了色彩斑斓的空间,更为其有正确的审美而奠定基础,然而一味的学唱、概念化的讲述传授,对他们来说却是毫无乐趣可言的,这样就势必导致强迫,结果学生自然是被动学习低效吸收。因此,灵活、科学的运用“愉快教学法”的模式,来有情有趣地学习音乐,是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有助于儿童的认知,并由感性向理性发展,情感变得乐观向上、丰富多彩,最终能够把学习音乐作为一种乐趣。下面我就结合自己几年的音乐教学经验,谈谈小学音乐课的愉快教学法。  相似文献   

14.
谢飞 《科教文汇》2008,(2):55-55
文章主要阐述了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方法,让学生产生主动学习的强烈欲望,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相似文献   

15.
王菲菲 《科教文汇》2009,(6):206-206
《新课标》的实施给音乐课堂形式带来了“百花齐放”,使得音乐课堂是那么的“热闹”,学生各种感官的共同“谐作”,让听者感觉老师在“秀”、学生在“演”,呈现一片的“喧哗与骚动”。这样的课堂我们不得不思考:我们的音乐教学的主旨是审美,我们的“乐”(音乐)要“乐”(快乐),我们要“律动”引领的“心动”,我们应该好好审视当下课堂的“喧哗与骚动”。  相似文献   

16.
殷坚  潘波  唐曦  余清平  陈安 《科教文汇》2014,(34):88-89
为了适应现代医学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我们对系统解剖教学的手段和方式进行积极的探索和改革,在教学实践中融入“三习”模式,以摆脱“授予”式的基本教学套路,超越“牵着学生走”的基本态势,形成“化教为学、因学设教、顺学而导”的良性互动教学格局,达到“还教于学、以学评教”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做到以下六方面的转变:变被动的“要我学”为主动的“我要学”;变“一味”的领读单词为教学音标,独立拼读单词;变教师逐字逐句的翻译代替为学生自己阅读感悟;变教师单纯讲授语法为学生自学讨论、归纳与教师指导相结合;变教师“包办式”批改作业为学生“自改”与“互改”相结合的方式;变学生盲目地写为教师提出具体细致的要求,再让学生按要求去写的方式来进行。  相似文献   

18.
张慧飞 《科教文汇》2020,(4):154-155
本文通过分析音乐元素在幼儿艺术体操教学中的重要价值,肯定了使用音乐元素的必要性,以及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兴趣、加强学生动作节奏感、帮助学生学习课堂知识内容、提高技术和技能、消除运动疲劳、培养奋斗精神和爱国情怀中的重要作用。提出了要想最大化发挥音乐元素在艺术体操课堂教学的价值,必须把握“合拍”“合适”和“合理”三大原则,并强调了音乐元素在教学实践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19.
创新意识,确切地说不是在“学会”中形成的,而是在“会学”的基础上形成的。“学会”是学生侧重于接受知识,积累知识,以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会学”是学生侧重于掌握学法,主动探求知识,目的在于发现新知识,提出新问题,解决新问题。“学会”是“会学”的前提,“会学”是“学会”的创造。因此,我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坚持把教师的“教”变成教师的“引”,把学生被动地“学”变成主动地“学”。  相似文献   

20.
教育应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作为一线教师,应从行动上彻底改变教师“主宰”、学生“依附”的局面,以学定教,把课堂转变为“学”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