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曹晓峰 《中学文科》2009,(9):127-127
回首从教之路,感慨颇多,但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我始终与学生的心灵“零距离”,亦友亦师,用事实印证了“亲其师,信其道”的古训。跨越年龄的沟壑,拉近师生的距离,踏上心灵的桥梁,彼此“零距离”接触,和着时代的节拍,伴着青年人的心跳,朝气蓬勃的我用流行和时尚诠释着课文的内容,用周杰伦、F4、街舞、日韩剧来作为聊天的话题。  相似文献   

2.
心灵零距离回首从教之路,感慨颇多但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我始终与学生的心灵“零距离”,亦友亦师,用事实印证了“亲其师,信其道”的古训。跨越年龄的沟壑,拉近师生的距离,踏上心灵的桥梁,彼此“零距离”接触和着时代的节拍,伴着青年人的心跳,朝气蓬勃的我用流行和时尚诠释着课文的内容,用周杰伦、F4、街舞、日韩剧来作为聊天的话题。一次次师生共同参与的活动,高潮迭起,让人回味;一回回促膝谈心,生活、学习、真善美;一部部名著一扇扇窗,一首首诗词荡气回肠;一本本周记一颗颗心,喜怒哀乐师生共享忘不了,分批把学生请到家中,团团围坐吃水饺的情景忘不了,数九寒冬夜,从温暖的被窝爬起,把生病的学生送到医院,守到天明;忘不了,伴着我嘶哑的“加油”声,我班学生把校运会团体总分第一的奖状高高举起;忘不了寒暑假期,一拨拨来探望我的学生那张张可爱的脸庞;忘不了……至今,我的教龄和所教学生的年龄相仿,但我只想说,我永远和我的学生是“同龄人”因为我们心灵“零距离”。  相似文献   

3.
班主任工作中,师生之间恰当的距离将成就师生之间的融洽关系;班主任亦师亦友、良师益友的角色塑造,最终会带来学生在人格、情感与人生观、价值观的发展,让师与生之间实现“用一颗心灵呼唤另一颗心灵”,在师生的共同成长中,实现自己诗意的栖居。  相似文献   

4.
“床前小女儿,人间第一情”,这份浓浓的第一情融入我生活中的时时刻刻,让我深刻感受母女“零距离”接触的亲近与温馨,母女朝夕相处心心相印的默契。随着女儿一厘米一厘米地增高,我也品尝着女儿点滴进步的欣喜,惹人心牵的感动。然而,母女“零距离”的接触,少不了磕磕碰碰,免不了唠唠叨叨。我于是尝试着用“距离产生美”的学问,用letter为她撑开更  相似文献   

5.
记不清什么时候,《山东教育》成了我的精神乐园,我特别清楚地记得乐园中的“雕塑心灵”栏目。那一篇篇充满真情的文章,深深触动着我的内心世界,教我如何为人之师,教我如何与孩子一起成长,教我如何塑造自己的心灵。曾几何时,我常常抱怨自己付出的多,收获的少,常常抱怨自己的工作无聊,常常抱怨家长怎么一点不领教师的好心,抱怨孩子们怎么那么烦人,那么不听话。后来,我读了“雕塑心灵”中《一个班主任的日记》,作者的做法、想法深深地感染了我。我不禁扪心自问:“同是班主任,我怎么不会这么做?”别人能用自己的智慧创造自己的天空,用自己的心灵…  相似文献   

6.
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提高教学效率的前提。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作为教师,要想使学生“亲师”,那就要走进学生的心灵,与学生进行心灵沟通,通过沟通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信其道”。那么怎样才能做到与学生进行心灵的沟通呢?我认为,沟通要从以下几点开始。  相似文献   

7.
在学校德育工作中经常讲的“零距离”,我的理解是,唯有发生在学生层面上的,并且与学生内心产生真实互动的德育,才是“零距离”。怎样用“零距离”托举德育工作的新天地,我认为要在下列三个“板块”上下功夫。  相似文献   

8.
学报,是一所高校的学术交流阵地,一定程度上标怎着所在学校的总体学术水平。可以用不同的词来形容一个高校赦师和他(她)所在学校学报的关系:近之者是“文友”,互相扶持共同提高,疏之者亦是“同事”,盖者相同的地缘印记。于我而言,她更是历经时间考验的“蜜友”,带我一步步走进浩瀚的学术天地。  相似文献   

9.
任金玉 《学周刊C版》2014,(5):118-118
在省研修学习模块二专题中.方老师讲道.文学作品的阅读教学要“让三颗心一起跳动”。我对此感触良多.方老师讲的“三颗心”,即文本作者的心灵.教师的心灵和学生的心灵.“一起跳动”即文现作者、救师、学生之间的多重对话。  相似文献   

10.
周振宇 《考试周刊》2013,(80):178-179
教育一定要付出更多的诚心、爱心、关心和耐心,特别是与学生应进行“以心换心”的心灵对话,解开他们的心锁,给学生足够的尊重。辅导员角色应该从以往的高高在上的领导型、家长型教师转化为学生可敬畏的、可信赖的、可倾心交流的亦师亦友型教师。这才有利于新课程环境下的班集体的发展,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辅导员应以诚动人.与学生进行心灵对话,用鼓励焕发学生热情.实现共同目标。  相似文献   

11.
牵手     
“牵手”往往是形容一对志同道合的情侣或是一个长者携着幼者共度人生旅程的情形。“牵手”隐含着一种主动的密切的心灵相通的关系,“牵手”是一种“零距离”的接触,它可以传递彼此的情感、力量、需求与理解,可以协调步伐……。  相似文献   

12.
张宝萍 《班主任》2007,(5):36-36
“祈盼作一只红烛,点燃学生们求知的火花;祈盼作一只红烛,照亮学生们的心灵之路”,这曾经是初为人师的我最朴实的人生追求。然而,当我像蜡烛一样燃烧自己却不能照亮学生的心灵,当我满怀爱心却不能被学生理解、接纳时,我开始不断地审视自己,不断地思索,找寻着真正能够获取成功的教育途径。  相似文献   

13.
情感与共鸣     
古人说“亲其师,信其道。”这是具有教育与心理学基础的。那么如何跨越鸿沟,贴近孩子的心灵,用真情打动心灵.进入孩子的情感世界并与之产生共鸣呢?  相似文献   

14.
诗五首     
驻足讲坛○吴 华德江县荆角中学  为续父亲的那个梦啊不慎掉过伤心的泪水在那报考的“志愿栏”上“中专”将“中师”碰撞然而 命运之箭将我偏偏射向了“三尺讲台”驻足讲坛我耕耘的沃土从此 我负着一种愿望行到大山深处去开垦那一片荒凉那绿茵地上的小苗哟才是我浇灌的希望曾经心灵的黑暗瞬时被几十颗星星照亮了“老师”富有色彩的字眼渐渐撒在肩上此刻 才真正感到为师的自豪 肩上的那份重量父亲悄悄地走了带着墨水和粉笔灰的香味儿他临走时告诉我———要接过他的接力棒人生因此而变得辉煌为了圆父亲的那个梦在育桃李的土地上用汗水…  相似文献   

15.
师:同学们,最近几天,老师一直在欣赏你们写的“一个印象深刻的人”。读完文章,我很想结识一些同学,比如——陈雨林(陈雨林起立),我是你的粉丝(生笑);陈新凌,哦,很清秀的小男孩;林之惟,你就是林之惟?久仰久仰!(生笑)我是从同学们的文章中认识你的。今天零距离接触,你给我留下了新的印象,特别是那个“平顶山”(指该生理着小平头)。  相似文献   

16.
做并快乐着     
青春的激情让我走上教育岗位,求索中的甘辛使我的心灵与意志更加成熟。我始终默默地学习着,悄悄地提升着,幸福地谱写着对心理教育事业爱的赞歌。 一、学习着 “德高为师,学高为范”。自从学校安排我来到心理辅导岗位,我时刻提醒自己,时代在变,岗位在变,教育的模式和方法就应随之改变,这种改变的前提是必须努力学习,不断更新知识。  相似文献   

17.
<正>我对传道授业解惑的教师职业,一直心驰神往。“用智慧创造智慧,用心灵赢得心灵”,生动地诠释了教师以智化人、以慧育人的责任与使命。在得偿所愿之后,“做一名优秀的语文教师”成为我新的追求。尽管道阻且长,但我坚信心之所向,笃行终至。点亮微火,唤醒成长1998年,我成为一名高中语文老师。初为人师,看着讲台下学生们青涩的笑脸和期待的眼神,我不免激动、兴奋,心想一定全力以赴上好每一堂课。  相似文献   

18.
赵学英 《青海教育》2011,(12):23-23
今年9月中旬,我参加了省教育厅师培中心安排的“影子校长”培训,有幸到西宁七中进行跟岗。虽然只有一个多星期的时间,然而使我零距离、全方位感受到西宁七中学校管理、教育教学活动、课堂课间、校本培训等工作成效。对我的教育和震撼是巨大的,感想颇深。  相似文献   

19.
<正>文题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清代袁枚在其《随园诗话》中,曾有一句重要的有关如何学习的经验之谈,“不取亦取,虽师勿师”。其中之意可以这样理解:“不取亦取”指的是“取”其精华,而“不取”其糟粕:“虽师勿师”指的是“师”法其长,而“勿师”其短。看似矛盾的表述,其实并不矛盾。这样的理念,不仅适用于个人的成长,也可以运用于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国与国之间的交流以及全球意识的树立和各种世界关系的处理等。  相似文献   

20.
幕起:从"站着读书"说起师:站着读书,大家是怎么理解的?生:只有站着读书,才能把书读出感情来。师:就是说,站起来拿着书读,这个理解完全对。这是一想。二想呢?生:我觉得,应该是全神贯注地读书。师:全神贯注地读书。站着读书,还是一种姿态。站着读书,是用自己的心灵去读书,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