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反传统与传统──白朗宁夫人与林子创作比较的一个角度向雨据林子自述,诗集《给他》中的第一辑是在白朗宁夫人《葡萄牙人十四行诗集》的中译本《抒情十四行诗集》(1995年版)的直接影响下创作的。尽管她声称吸取了外来的形式,实际上仅用十四行体来节制诗的篇幅,单...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分析《白朗宁夫人的十四行抒情诗》在创作背景、精神内涵、形象塑造、创作方法和语言风格等五个方面别具一格的特色,结合对作品内部分诗篇的鉴赏,阐述了《白朗宁夫人的十四行抒情诗》流传至今仍然具有深厚艺术魅力和影响力的原因。  相似文献   

3.
白朗宁夫人和李清照都以辞藻采诉衷情,写出了引起读共鸣的诗篇,丰富了世界艺术宝库。白朗宁的诗体现了“慕”的胜境,李清照的诗却体现了“怨”的胜境。  相似文献   

4.
李清照与白朗宁夫人是东西方诗坛上遥相辉映的两颗璀璨之星,本文从她们作品中所体现的爱情与死亡主题入手,探讨了东西方文艺心理的巨大反差。  相似文献   

5.
朱琳 《文学教育(上)》2011,(17):108-109
白朗宁夫人的抒情十四行诗,内容上紧扣爱情的主题,尤其是对爱情和死亡之间的张力把握准确,在写作中对十四行诗的起承转合过渡巧妙,技巧上更是对传统十四行诗进行了继承和超越,是英国文学史上不可多得的珍品。  相似文献   

6.
翻译作品既包含有原作者风格,又渗透有译者风格.然而,文化语言的差异,使作者风格与译者风格产生不可避免的差距.如何在翻译中处理两种风格关系使之更全面地译出原作品的精髓是具有探讨性意义的.通过比较白朗宁夫人的诗歌译本,试图以哲学的辩证观点看待翻译作品中风格的矛盾问题,力争在转译原作艺术风格的实践中,使翻译作品最终达到形似与神似.  相似文献   

7.
一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卓有成就的女作家是屈指可数的,从松花江畔步上文坛的白朗堪称是其中之一位知名者。白朗无论在民主革命时期,还是社会主义建设时期都始终是把自己的笔当作战斗的武器献身干党的文学事业的。她的创作就数量而言,足以跻入高产作家之列。那女性作家特有的细腻的笔致、深婉的感情、质朴的风格、强烈的现实感和鲜明的战斗性不仅吸引和打动过厂大的中国读者,而且她的力作《为了幸福的明天》远远传播到国外。白朗是在“红色的三十年代”崛起于东北文坛的革命作家,是东北作家群的主要成员之一,她的创作既显露着作家本人的艺术个性,又可以从中窥见“东北作家群”创作的思想艺术风貌的某些共性。她的作品题材广泛,体裁多样,兼擅  相似文献   

8.
辛亥革命时期爆发的白朗起义,除了具有土匪活动的一般特征以外,还具有反抗外来侵略与压迫的性质。从白朗起义的军事行动,起义所提出的口号,起义军与革命者的联系,以及白朗对其他土匪首领所造成的影响和起义的结果来看,白朗起义无疑都具有反帝的性质。  相似文献   

9.
白朗起义军在陇南的活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窃国大盗袁世凯篡夺了辛亥革命胜利果实后,对外投降帝国主义,对内“横征暴敛,摧残民气,较清朝为尤甚。”中国人民重新陷入了苦难的深渊。袁世凯的倒行逆施,激起了全国人民的反抗。除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人继续为保卫资产阶级民主政权而斗争外,在大江南北,反袁斗争如火如荼。白朗起义即是此时反袁斗争中发生在河南的一次规模最大、为时最久的农民起义。长期以来,对白朗起义的看法分歧很大。本文拟就白朗起义军在甘肃陇南的活动作一简述,并对白朗起义的性质谈谈我们的看法。一白朗起义发生在河南决不是偶然的。辛亥革命  相似文献   

10.
白朗的《为了幸福的明天》是创作于建国初期的作品,作品发表后,一直被作为英雄的传奇进行解读,但本文认为,《为了幸福的明天》也具有女性写作的韵味,因为作品不仅塑了邵玉梅,章林,王英等一系列女性形象,而且生动地再现了她们被解放后的生活;获得了劳动权,生存权,受教育权,婚姻自主权。  相似文献   

11.
白朗起事是辛亥革命后反袁斗争的重要事件之一。白朗军自1912年春天开始到1914年8月止,历时二年多,它与北洋军阀转战于河南、安徽、湖北、陕西、甘肃五省,自称“公民讨贼军”,颁发了声讨袁世凯的文告,拟订“打富济贫”的口号。1913年4月曾攻克禹县,进军鄂、豫边境,配合了孙中山二次革命讨袁之役。  相似文献   

12.
《婴宁》与《青凤》是《聊斋志异》中爱情描写的两篇优秀作品,蒲松龄为读者塑造了婴宁与青凤这两个美丽、善良的少女形象。青凤是一个世家出身,阁训严谨,温柔典雅,情礼兼备的传统少女形象;婴宁则是一个充满山野之气的、活泼灵秀、纯真烂漫、独具光彩的少女形象。通过对蒲松龄笔下这两种类型的少女形象的塑造进行了分析比较,探讨了这两篇小说的篇章结构、写作特点、表现方法及作者的文化意蕴进行了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13.
英子与婴宁     
通过对比汪曾祺久负盛名的短篇小说《受戒》与蒲松龄《聊斋志异》的经典名篇《婴宁》,发现《受戒》中的英子宛如婴宁。她们均成长于理想的世外桃源,一样的年龄,一样的爱花爱笑,天真烂漫,在意中人面前都采取了积极主动的态度。作者在二人身上也都寄托了共同的人生理想。两个艺术形象的不同之处在于:婴宁是一个悲剧,体现了作者对封建礼教的批判,英子是一个喜剧,体现了作者对人性本真的乐观态度。  相似文献   

14.
引言《葡萄牙十四行诗集》(Sonnets from Portuguese)出版于1850年,是英国文学史上的一朵奇葩。白朗宁夫人,十九世纪英国著名女诗人,十三岁便开始发表诗集,十五岁不幸骑马跌损了脊椎,从此抱病卧床二十四年。然而她三十九岁那年,结识了小她六岁的诗人Robert Brownong.在迟暮的岁月里赶上了早年的爱情。这份爱情使在病室中被禁锢了二十四年的她奇迹般地重新站了起来。1846年9月12日,巴莱特和白朗宁结婚,后移  相似文献   

15.
1914年1月,白朗军由河南进入皖西继续流动作战,先后攻陷六安等县,烧杀抢掠,对皖西地区造成了极大的破坏。安徽都督兼民政长倪嗣冲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最终将白朗军逐出安徽,并平定了附势而起的皖省匪乱。开启了其本人真正意义上的督皖时期。  相似文献   

16.
如果把《聊斋志异》比作我拉言小说之桂冠,《婴宁》则是这顶璀璨桂冠上的明珠。《聊斋志异》所塑造的流光溢彩的绝妙女子当中,婴宁以其真、纯、自然之美卓然独立。  相似文献   

17.
《婴宁》是蒲松龄的《聊斋志异》中最为精彩的篇目之一.文中精心塑造了婴宁这一典型形象.婴宁爱花爱笑、亦憨亦黠、纯真善良、有孝心,是蒲松龄所塑造的众多女性形象中,最钟爱的一个,蒲松龄亲切地称她为“我婴宁”.代表了蒲松龄的理想和愿望.  相似文献   

18.
《婴宁》中婴宁之名颇有深意,寄寓了蒲松龄深厚的蕴藉。婴宁性格的转化,也深蕴着作者儒道结合的思想观。本文从以上两点入手,对《婴宁》一文进行解读。  相似文献   

19.
<正>《世说新语》是中国文学史和文化史上最富有魅力的著作之一,是魏晋风流栩栩如生的传神画廊,向来为读者流连忘返之处。当代读者研读《世说新语》,南开大学宁稼雨教授的成果是绕不过去的里程碑。如果从1990年开设中文专业选修课算起,宁教授在《世说新语》教学和研究领域辛勤耕耘长达三十年了,这三十年不但桃李遍天下,《魏晋士人人格精神》等相关研究成果也享誉学界,  相似文献   

20.
白朗的短篇小说倾力描写了东北沦陷区广大民众的现实生活,分析其创作揭露社会黑暗、日寇暴行、探索民众精神世界、揭示反封建的深刻主题及其缘由,我们可以看到其创作蕴含的丰厚思想内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