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深度报道是阐明新闻事件因果关系.预测新闻事件发展趋向的一种报道形式。这种报道形式,不仅要讲清新闻事件的来龙去脉,过去和现在,还要预测事物的发展和未来;不仅要报道新闻事件发生的地点,还要报道涉及的地方;要报道当事人,而且还要报道相关的人物;要阐明新闻事件的背景,意义和影响;要有具体的情节和细节,而且更要用事件本身的典型人和典型实事说话,因此,深度报道具有更大的舆论引导作用,是提高新闻宣传质量的有效形式。  相似文献   

2.
黄益娇 《东南传播》2014,(10):130-131
受地域限制,城市台民生新闻报道内容雷同、题材重复,新闻同质化现象严重,如何改变现状,走出城市台民生新闻发展困境?本文从重大事件报道、同一事件报道、典型事件报道、热点事件报道中新闻资源的挖掘和拓展入手,多方面探讨城市台民生新闻如何多重开发新闻资源,提升城市台民生新闻报道力。  相似文献   

3.
一 些重要新闻事实因得不到及时反映 ,报道和传播就成为旧闻或历史。那么 ,如何报道已过期的重要新闻呢?笔者以为可以从扬长避短 ,避急求深 ,转化为非事件性新闻 ;撰写记者述评 ;撰写一定程度的新闻评论 ;通过人物访谈把整个事件凸现出来 ;留意发展 ,抓住新闻由头以及作后续报道等多个方面作努力。扬长避短、避急求深 ,转化为非事件性新闻重要新闻体现在报纸上的新闻文体 ,以事件性新闻为主 ,其新闻价值受新闻事实所发生的时间的限制。而非事件性新闻 ,时效性差 ,但指导性强 ,报道的是一个阶段持续发展的事物 ,时间概念在“前一个阶段” ,延…  相似文献   

4.
深度报道的一个显著特征是理论分析,事件性新闻的一个显著特征是离实际、生活、群众近。有人以为,深度报道和事件性新闻,二者难以兼顾。其实,深度报道也可以反映事件性新闻,是实现新闻作品叫好又叫座的重要方式之一。  相似文献   

5.
一、通过调查取证,用事实说话,展示新闻事件真相。在深度报道中,记者为了能够真实生动地反映新闻事件真相,深入新闻采访现场,克服重重阻力,摸清新闻事件发生发展的来龙去脉,对新闻事件进行深入细致地调查取证。由于深度报道中所报道的新闻事件往往是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焦点问题,涉及社会敏感区域,因而增加了新闻事件的采访难度,在调查取证过程中,有时需要克服人为设置的重重障碍,拨开假象的迷雾,才能探寻到新闻事实的真相。二、鞭辟入理,分析新闻事件发生的深层次根源,揭示新闻背后的新闻。记者在采访过程中,不仅向观众展示调查取证的全…  相似文献   

6.
陈雪晔 《新闻实践》2009,(12):58-59
事件类深度报道网络专题,一般是对新闻事件的整合性报道。这些事件以突发性事件为主,事件性较强,在策划上比较被动。报道时间由新闻事件的发展所决定。虽然,由于这类新闻事件常常因为不可预见性而不能进行很好策划,但网络媒体却可以利用自身的平台优势,加大对各类资源的整合力度,从新闻的纵深方向来报道动态新闻。  相似文献   

7.
尹平桂 《新闻三昧》2006,(11):50-51
《中国新闻实用大辞典》这样解释非事件性新闻:非事件性新闻是与事件性新闻对立和相区别的新闻。它的常见形式有:解释性新闻、专题新闻、综合报道、述评、工作通讯、工作研究、人物通讯、记者来信、调查报告、采访札记等。它所报道的多为实际工作、社会问题。其事实具有渐进性、广泛性和常见性,其存在空间比较宽阔。与事件性新闻相比,作者对其更具有主观能动性,即在客观报道的前提下有更多的开掘余地。在全球信息共享媒体竞争深入发展的当今,要获得独家的事件性新闻报道已经非常困难,而把非事件性新闻做大做深做出特色则成为媒体竞争的主要…  相似文献   

8.
记者的新闻敏感来源于记者对新闻事件的深入理解。新闻的价值要靠记者的眼睛去发现,然而,并不是所有记者都能很好地发现新闻事件的最大价值。社会生活纷繁复杂,记者只有深刻地了解社会,把握社会,才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判断出新闻事件的价值所在,并使新闻事件在报道中产生最大的社会效益。前段时间,关于南京长江大桥“跳桥事件”引发的报道,如果记者能够对新闻背景进行全面的了解,也许报道的社会效果会更好。  相似文献   

9.
现场报道是指记者走进新闻事件现场,以事件目击者、参与者的身份,当场叙述自己的所见所闻,或通过采访,请新闻当事人、目击者讲述新闻事实的办法,对新近(正在)发生(发现)的事实进行报道的特殊报道方式。它最能体现电视报道的个性,可以充发挥电视报道传播速度快、现场感强、视听兼备、与观众面对面交流等优势。记者亲临其境,由此产生的真实感和可信度,是报纸、广播等其它传媒所无法比拟的,尤其在事件性新闻和现场感强的新闻中,  相似文献   

10.
席文举  薛洪 《传媒》2002,(4):27-28
“新闻活动”就是在对新闻事件进行报道,发掘新闻事件社会效益的同时,利用新闻事件潜在所涉及的经济领域或经济事件,对某一个新闻事件进行追踪报道,以期在取得社会效益的同时,对该事件所涉及的经济效益进行挖掘,最终取得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现就报纸在从事“新闻活动”时,如  相似文献   

11.
时政深度报道是对时政新闻的深度分析与解说,追求的是系统而深入地分析新闻事件,揭示新闻本质,探索事件发展的趋势和方向,有效地引导舆论,提高正面报道的影响力。时政深度报道可以把读者想知欲知的信息通过新闻解读的方  相似文献   

12.
网络新闻,标题引人注目,行文鲜活灵动,篇幅短小精悍。要在较短篇幅内,做到既要讲述新闻事实、界定新闻性质,又要阐述新闻意义、给人以启迪则绝非易事。 网络深度报道,即以新闻主体事件为基本依托,以相关主题词、关键词为主要线索,以建立标题列表、相关链接和延展阅读为大体形式,对新闻事件的5个"W"做以进一步的解释性报道,对新闻事件的背景资料、外界反应和意义影响等进行全方位的呈现式报道,凸显出新闻的内涵和深度。  相似文献   

13.
顾鹏 《新闻窗》2013,(2):95-95
新闻是新近发生新闻事实的报道,在新闻的现场报道中也可认为是新近发生的新闻或是正在发生的新闻的报道,特别是重大的新闻事件和突发的新闻事件,受众应该第一时间对新闻现场的情况进行了解,新闻现场的报道更能展现新闻报道的感染力,满足人们对新近发生新闻或者是突发性新闻的求知欲望。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对新闻现场中的记者提出了更多的要求,我们应该充分的提高新闻现场报道的能力、记者的表达能力和遇到突发事件的应变能力。  相似文献   

14.
在地方党报的日常新闻报道和宣传工作中,非事件性新闻占有很大比例。各行业的典型报道,反映经济社会发展和问题的深度报道,各单位、各部门经验性报道等等,都属于非事件性新闻。非事件性新闻是相对事件性新闻而言的,是对一段时  相似文献   

15.
新闻界有句俗话:新闻的生命是真实。①这说明,真实性是新闻的首要因素,离开了真实的本质,就颠覆了新闻的意义。新闻的真实性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指的是新闻所报道的事件是否真实存在;另一方面指的是新闻工作者对所报道事件的认识与评价是否客观。真实贯穿于新闻要素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经过,新闻事实必须完全符合事物的本来而目。  相似文献   

16.
刘国喜 《记者摇篮》2007,(7):102-102
电视新闻深度报道对于新闻事件的一般动态性报道,即对新闻事实做深层次剖析的报道。电视新闻深度报道是凭借画、声,形象地对重大的新闻事件、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有典型意义的社会现象  相似文献   

17.
新闻报道的质量引起受众的关注。一些新闻事件在报道过程中,报道人员缺乏对新闻事件的讲述技巧,使得事件的主要内容无法有效传达给受众,受众在新闻事件的了解和认识上也增加难度,影响了新闻报道的质量和效果。由此可见,新闻事件的报道需要引起相关部门的关注,事件之间的联系性和承接性都需要加以研究和分析,从而将事件内容准确清晰地传达给观众。基于故事的新闻视频事件主体分析方法是一种较为科学有效的新闻事件报道方法,本文针对这一方法进行了以下的探讨。  相似文献   

18.
骆正林 《新闻知识》2005,(12):24-27
深度报道是在深度和广度上对新闻资源进行深入挖掘的报道。在新闻事业发展的初期,报纸曾经把告知“新闻事实”作为主要任务,进入新闻竞争的时代后,优秀的报纸不再停留在新闻事件的表面,而是注重挖掘事件背后的内涵,用深度报道来帮助人们解读新闻背后的原因。《人民日报》主管的《江南时报》自2003年底改版以来,明确了“都市新闻杂志”的定位,投入了大量精力经营深度报道,  相似文献   

19.
新闻有没有前瞻性和预见性?此话语初听乍看似乎有点背离新闻的常规:新闻怎么超前?难道事件还没有发生、事物尚未出现而可以提前去报道吗?报道什么呀?按照一般的新闻的概念或定义: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所以报道必须基于事件已经发生的前提。一个事实若尚未产生,对其的报道只能是茫无目标、无所适从、虚空无形,又如何去提前报道。世上万物总是相互联系,有其内在的规律维系。许多事物的产生,都是有预先的征兆、线索的,可以说是事件主题的辐射,或是事物的外围表象的征候。所谓新闻的预见性,其实是指对未来必将发生的事物早在预料之中的猜…  相似文献   

20.
非事件性新闻,即反映事物发展变化的阶段性、概貌性、经验性或典型性的报道,而不是仅仅报道一个新近发生的新闻事件。1998年,解放军南京政治学院新闻系的蔡惠福主任对部分军区军兵种报纸所刊发的新闻稿做过这样的统计分析:当年9月,各报所发的新闻稿件中,非事件性新闻平均占到了71.8%。今年3月,笔者对部分军区军兵种报纸的再一次统计结果表明,非事件性新闻比例有增无减,大约占到了73.1%。由此可见,非事件性新闻在军内报纸上依然占据着主导地位。鉴于非事件性新闻在军队报纸中的主导地位,它的成功与否已经成为军队提高报纸质量的关键。增大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