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段风华 《神州学人》2008,(11):22-24
一 2008年7月26日,来自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东盟秘书处等13个机构,东盟国家、澳大利亚以及国内65家高校的负责人、代表汇集贵阳.参加由外交部、教育部和贵州省政府联合主办的首届”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在”中国·东盟大学校长论坛”上,云南大学(以下简称云大)校长何天淳作了《在区域经济发展的推动下.进一步加强与东盟高校的合作与交流》的主题发言,介绍了云大近年与东盟高校合作交流的经验与成绩.  相似文献   

2.
阿凤 《教育文化论坛》2009,1(1):119-120
8月7日下午,第二届“中国一东盟教育交流周”闭幕式在贵阳花溪迎宾馆贵州厅举行。会议讨论并通过第二届“中国一东盟教育交流周”校长论坛《会议纪要》,15所东盟大学和26所中国大学签署了80份合作协议。  相似文献   

3.
<正>"中国——东盟迎新春增合作系列活动"1月17日在北京举行,此次活动由中国——东盟商务理事会、东盟北京委员会主办。东盟国家驻华使领馆相关负责人、中国与东盟合作成功企业的代表、东盟国家在华商会以及有关行业商业协会和企业等相关人士与会。刚刚过去的2018年是中国——东盟建立战略伙伴关系15周年,中国与东盟及其成员国达成了一系列增进合作的共识,通过了《中国——东盟战略伙伴关系2030年愿景》。中国已连续10年成为东盟第一大贸易伙伴,东盟已连  相似文献   

4.
阿凤 《教育文化论坛》2009,1(1):117-117
8月6日下午,“中国-东盟教育行政官员研讨会”在贵阳花溪迎宾馆西内厅举行,来自中国和东盟各国高校的教育行政官员围绕“中国-东盟教育信息网的共同维护和信息提供”以及“《贵阳声明》与校际合作协议实施情况及未来合作建议”的主题展开了交流与讨论。  相似文献   

5.
继续教育国际合作,是区域经济一体化对专业技术人才支撑诉求的应然选择,也是继续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中国与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为中国——东盟相互之间各个领域教育合作提供了有利的背景,但东盟(ASEAN)是个相对“松散”的国际组织,且其内部经济、政治、文化、教育发展极不平衡,定然存在诸多不利于中国——东盟继续教育合作的障碍因素。明晰这些障碍因素,探索切实可行的合作路径,对促进中国——东盟继续教育发展颇有裨益。  相似文献   

6.
2023年12月24日至25日,由中国—东盟职业教育研究中心举办的“2023中国—东盟职业教育发展论坛”在广西南宁召开。本次论坛以“集聚开放·合作创新”为主题,与会专家学者围绕中国与东盟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职业教育国际产教融合、职业教育国际化等方面进行了深入交流研讨,并就强化职教发展模式交流互鉴、创新中国与东盟职业教育合作机制、共创职业教育国际产教融合新范式和加强职教智库合作等方面形成了广泛共识。  相似文献   

7.
为贯彻《上海合作组织宣言》和《打击恐怖主义、分裂主义和极端主义上海公约》,2006年8月24日至26日,中国和哈萨克斯坦联合举办了“天山一号——2006”反恐军事演习,地点分别在哈萨克斯坦阿拉木图州和中国新疆伊宁地区。这次演习全面展示了两国包括武装直升机和防暴装甲车在内的新型武器装  相似文献   

8.
晓潭 《职教通讯》2016,(25):80-80
2016年9月22日,中国-东盟职业教育发展论坛在广西南宁举行。论坛以“开放合作,共享发展”为主题。论坛由中国-东盟职业教育研究中心主办、广西师范学院承办,来自中国和东盟各国近400位代表出席会议。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所长杨进教授出席会议并作《职业技术教育如何应对不断变化的新需求》的主旨报告。  相似文献   

9.
☆国内 ▲温家宝总理出席第七次东盟与中日韩等领导人会议 10月6日至8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出席了第七次东盟与中日韩(10+3)领导人会议、东盟与中国(10+1)领导人会议及第五次中日韩领导人会晤,并与东盟各国领导人共同签署了“面向和平与繁荣的战略伙伴关系”联合宣言。中国加入《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  相似文献   

10.
2008年7月25至28日,杨林校长率领云南师大外事处、国际语言文化学院、发展研究中心等部门负责人一行6人到贵阳参加“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系列活动,与来自联合国、东盟10国以及国内外近百所大学的教育专家齐聚一堂,共同谋划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合作的宏伟蓝图。  相似文献   

11.
《中学文科》2007,(5):27-29,46-47
南宁“三会一节”于2006年10月30日~11月3日在广西南宁同期举行。 中国和东盟山水相连,文化相通,发展历程相似,人民友好交往历史悠久。上个世纪90年代初,中国一东盟开启了对话合作进程,揭开了双边关系崭新的一页。  相似文献   

12.
教育动态     
中国青少年素质教育专属平台:“8点钟”创刊2007年3月27日,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和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联合召开主题为“中国青少年素质教育专属平台——《基础教育参考·8点钟》杂志创刊暨赠阅发行新闻发布会”,正式  相似文献   

13.
要刊速览     
《教育》2006,(13)
2006年6月10日,中国第一个“文化遗产日”正式拉开帷幕,其主题为“保护文化遗产,守护精神家园”。林晓轩在2006年第12期《环球》的《文化遗产日:守护中国人的精神家园》一文中指出,虽然中国拥有丰富的遗产,近年来却面临过度开发的威胁。  相似文献   

14.
凶兆     
类型:恐怖/惊悚导演:约翰·摩尔主要演员:朱丽娅·斯蒂尔斯、里夫·施雷伯、米娅·法洛上映日期:2006年6月6日Genre:Horror/ThrillerDirector:John MooreChief actors:Julia Stiles,Liev Schreiber,Mia FarrowRelease Date:June6th,2006背景介绍二十世纪福克斯很聪明地把《凶兆》安排在千年一次的2006年6月6日上映,在西“方666”是撒旦的印记。结果《凶兆》击败了2001年威尔·史密斯的《拳王阿里》,并以12,633,666美元的票房成为票房最高的电影。不知是不是巧合,末尾的数字恰好“是666”。20th Century Fox was clever to show The …  相似文献   

15.
龙是以蛇为基干的图腾动物。中国北方的夏人集群和南方的苗人集群都崇拜龙。龙是蛇的尊化和神化,是无翼而又能飞的爬虫。《易·乾》:“飞龙在天。”《韩非子·难势篇》引《慎子》:“飞龙乘云,腾蛇游雾。”它的“基干”——蛇——也有说是会飞的。如《荀子·劝学篇》所说的“螣蛇无足  相似文献   

16.
考考你     
一、单选题(每小题6分,共60分) 1.2003年10月8日,温家宝总理与东盟各国领导人共同签署了“面向——的战略伙伴关系”联合宣言,并出席了中国加入《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的签字仪式。 A.和平与繁荣 B.信任与合作 C.合作与开放 D.和平与发展  相似文献   

17.
徐妍 《神州学人》2009,(9):17-18
交流周盛况 继去年首届中国&#183;东盟教育交流周成功在贵阳举办,今年8月6日,来自东盟各国的27所高校和中国的43所高校,以及东盟秘书处、东盟大学网络、国际大体联学校体育发展委员会等机构的近300名代表重聚贵阳,参加第二届中国&#183;东盟教育交流周活动。代表们围绕“深化中国&#183;东盟务实性教育合作”的主题进行广泛探讨和磋商,进一步落实首届交流周《贵阳声明》达成的共识,推进中国与东盟各大学之间在人才培养、学生流动、学术交流等方面的务实合作。  相似文献   

18.
本刊讯 《广西教育》2013,(40):70-70
9月3日下午,以"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服务经济转型升级"为主题的2013中国-东盟职业教育联展暨论坛(以下简称"论坛活动")在南宁开幕。教育部副部长杜占元、柬埔寨教育部部长尹赛迪、泰国教育部部长差图龙·蔡桑和广西壮族自治区副主席李康等嘉宾出席开幕式。今年恰逢中国-东盟建立战略伙伴关系10周年、中国-东盟博览会举办10周年,中国-东盟职业教育联展暨论坛已被纳入中国-东盟博览会的子论坛活动,并己明确写入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与教育部7月底刚刚签署的《区部深化共建国家民族地区职业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区协议》。  相似文献   

19.
朱熹平,教授,博士生导师。2000年1月至今,任中山大学数学与计算科学学院院长。π法国哲学家蒙台涅说:“真正有学问的人,就像麦穗一样。只要他们是空的,就茁壮挺立,昂首睨视;但当他们臻于成熟,饱含鼓胀的麦粒时,便谦逊地低垂着头,不露锋芒。”锥处囊中,脱颖而出;酒香浓郁,藏于深巷。这,就是朱熹平。——题记2006年6月3日,一条极具爆炸性的消息降临神州大地——新华社以《百年数学猜想破译,中国科学家最后登顶》为题,报道了中山大学朱熹平教授及其合作者彻底证明“庞加莱猜想”的消息。2006·9βΔ∑关注GUANZHU6月4日,《人民日报》等多家…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以及其“外溢”效应进行分析,从而对中国的东盟战略进行了一些浅层次的政策建议,即为了弥补中国东盟自贸区存在的不足,双方应该排除干扰,力推“10+1”、“10+3”机制成为亚太地区核心对话机制;双方应该扩大共识,建设基于共同利益之上的中国——东盟关系;双方应该深化合作,为中国、东盟合作向传统安全领域过渡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