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河南出版业"走出去"的时代背景 为了使我国企业大踏步"走出去",积极参与国际市场的竞争,国家正致力于构建相关政策促进体系.目前,一些较为完整的政策支持体系已经形成,涉及资金支持、金融保险、外汇管理、通关质检、信息服务、人才培训等多个方面,对我国企业"走出去"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2.
《诗经》的翻译出版迎合了域外读者在意识形态、诗学传统影响下所产生的阅读期待;译者文化身份的多元性、翻译策略的杂糅性以及出版机构的权威性构建的在域外传播的经典地位.这对中国文化“走出去”“融进去”过程中构建和谐的主体间性,对话体系、形成完善的赞助人体系,解决政府助力与市场需求之间的矛盾、解决翻译出版结构不平衡、译介形式单一等方面的问题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分析指出,构建中国诗歌“走出去”可持续发展体系需要建立广泛的联动合作机制和完善的出版数据库.  相似文献   

3.
4.
文化强国视阈下,我国出版行业承担较大社会责任,应对出版“走出去”意义进行分析,提升文化影响力。文本主要阐述文化强国背景下出版行业“走出去”战略应用的必要性,在外在因素和内在需求两个维度,对相关问题进行详细说明,在此基础上,重点研究了文化强国背景下,我国出版“走出去”发展现状。  相似文献   

5.
中国传统文化中有影响力的不仅是服装、饮食等这些浅层次文化,而且是价值观、思维方式等深层文化,图书"走出去"要注重传播深层文化。图书出版要注意文化传承和深入浅出:出版经典著作一定要解释得浅显易懂;出版通俗读物则要赋予其文化意义。如此,基于文化传播的图书"走出去"才有深厚的基础和支撑。  相似文献   

6.
创建于1951年的《中国文学》杂志是新中国第一份外译官方刊物,承担着向西方译介中国优秀文学作品、塑造正面中国形象的任务。50年间,《中国文学》在帮助西方了解中国、引领中国文学走向世界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是中国文学“走出去”的先驱与向导。文章以《中国文学》杂志的出版与传播为例,阐述《中国文学》的发展历程、总结其办刊经验,剖析其停刊原因,以期为当下出版社“走出去”提供可资借鉴的经验与教训。  相似文献   

7.
对香港《译丛》这一份成功将中国文化翻译传播到西方的英文杂志进行个案研究。指出它41年的文化外传历程凸显了一种极具代表性的中国文化"走出去"模式:兼收并蓄、适合国外读者需要的译介选材;具备多重文化身份的中外译者群体;受众意识关照下的文化翻译与诠释策略;国际视野下的独立运营与多渠道出版发行举措。《译丛》的成功案例对于当前"中国文化‘走出去’"宏伟战略的实施具有重要的启示与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作为中国文学对外翻译出版史上的典型成功个案,翻译文学杂志《中国文学》与《译丛》在出版定位、译介内容、翻译主体与出版发行等方面,探索出了可资借鉴的运营模式。毋庸置疑,对于当前正在孜孜探寻翻译出版模式的"中国文学‘走向世界’"宏伟战略而言,这具有重要启示意义与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瞿芳 《出版参考》2007,(7S):16-16
6月20日,贝塔斯曼直接集团在京宣布,正式与湖南魅丽优品文化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魅丽优品)、湖南华文俪制国际传媒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文俪制)达成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将共同致力于国内优秀青春文学作品的海外出版计划。自(《中国读本》成功“走出去”后,此次贝塔斯曼联姻国内两大内容提供商,标志其已进一步规划国内作品的海外出版蓝图,为它们打开国际市场之门。  相似文献   

10.
中国拥有5000年中华文明,中国文化的影响历久弥新。世界渴望了解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大国的昨天、今天、明天。中国图书出版“走出去”是传播文化的渠道,也是增进各国了解中国,缔结和平友谊的桥梁。长期来,中国与世界的文化交流存在严重逆差,文化市场份额偏低。  相似文献   

11.
中国出版“走出去”是围家文化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对外传播文化的主要途径之一,其关键是要将中国文化介绍到海外主流社会,形成较为广泛的影响,增强国家的软实力。为此,政府有关方面采取多种措施,积极推动中国出版“走出去”。“中国图书埘外推广计划”正是在这个大背景下出台的一项重要政策,它有力地推动了中国图书版权输出和中外出版合作。  相似文献   

12.
2005年11月3日,新闻出版总署署长石宗源接受了英国金融时报记者的专访,再次谈到了“引进来”与“走出去”的问题。与此同时,中国出版集团转制为中国出版集团公司,北青传媒股份在香港联交所挂牌上市,《中国证券报》、《电脑报》整体转制为企业。这些事实证明,我国正在稳步推进新  相似文献   

13.
中国外文局信息技术中心常务副主任闵令超在《中国新闻出版报》撰文说:在新的数字阅读环境下,解好数字出版“走出去”这道题,我认为有4个关键步骤。  相似文献   

14.
我国最大的出版科学研究机构—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在以出版学术服务中国出版“走出去”方面取得重大突破。由该所及下属的《出版发行研究》杂志与全球最著名的英文出版学术期刊—美国《出版研究季刊》(Publishing Research Quarterly)合作编辑的《出版研究季刊》“中国专号”(英文版)已正式出版,并已向全球发行。  相似文献   

15.
民族出版,作为党和国家民族政策的具体体现和中国出版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但在加强民族团结、繁荣少数民族文化事业、促进少数民族及少数民族地区的全面发展、维护国家安全与稳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而且在“走出去”方面具有特殊性及不可替代的优势。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在中国图书“走出去”战略的推动下,《话说中国》、《中国读本》、《中国文化读本》等图书,以“中国”为主题,展示了中国文化传播的宏观思路,受到了海内外读者的欢迎。这也启发人们思考:如何通过多种媒体以及创意活动,让中国文化得到更为广泛的传播。2007年一个以“中国元素”命名的网站,借助北京举办奥运会的时机,  相似文献   

17.
陈丹桦  吴迪 《视听界》2013,(1):102-104
放眼全球传播环境,《感动中国》将要面对的是来自不同意识形态、不同价值取向、不同符号认同的受众,其中巨大的跨文化差异可想而知。因此,当多元群体带来多元的需求和解读时,文化产品在传播过程中必然会遭遇到“文化折扣”的现实。  相似文献   

18.
随着出版“走出去”战略的不断推进与深化,各大出版集团、出版社、文化机构和版权代理机构等都积极发展与规划。我国出版业在版权贸易、实物出口、印刷出口、文化服务贸易等方面取得显著成绩的同时,“走出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也日益突出,出版行业“走出去”下一步发展有待深入研究和思考。  相似文献   

19.
《出版参考》2011,(15):11
本刊讯由中国版协国际合作出版工作委员会、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出版参考杂志社联合发起主办"年度输出版、引进版优秀图书"的评选近日启动。自2001年起,"年度输出版、引进版优秀图书"的评选,已经举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