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安石变法和张居正改革都是在政治腐败、阶级矛盾激化的背景下进行的.改革的目的都是为了挽救统治阶级的统治,缓和各种矛盾.但他们采取的措施和策略有所不同:王安石变法重在整顿财政却忽视了吏治,变法中障碍重重;张居正改革则先行改革吏治,然后再推行经济、军事诸方面的改革,改革顺利进行.改革者的地位和权限、改革者的用人制度对王安石变法和张居正改革的成败至关重要.当今的改革,要加大用人的监督机制.  相似文献   

2.
试论王安石变法与张居正改革成效不同之原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从"改革策略"、"改革步骤"、"改革者的地位与权限"、"和同僚的关系"、"改革者信念和毅力"等五个方面,论述了王安石变法与张居正改革成效之不同的原因.  相似文献   

3.
变法和改革是统治者运动政权的力量,对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某些环节所进行的变革和调整。古代历史上无数次革新与变法实践表明,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中国古代重要的变法与改革有:管仲改革、商鞅变法、王莽改制、孝文帝改革、周世宗改革、王安石变法,金世宗改革和张居正改革等。  相似文献   

4.
本从“改革策略”、“改革步骤”、“改革的地位与权限”、“和同僚的关系”、“改革信念和毅力”等五个方面,论述了王安石变法与张居正改革成效之不同的原因。  相似文献   

5.
王安石变法与张居正改革,都是在国家面临“积贫积弱”的相近背景下进行的。尽管都是为了革弊图兴,但改革却产生了迥异的社会效果。究其原因,主要在于改革的策略不同、改革的步骤不同、改革者的地位与权限不同、和同僚的关系不同、改革者的信念和毅力不同。  相似文献   

6.
1.北宋诗人王安石在《商鞅》中吟道:"自古驱民在信诚,一言为重百金轻。今人未可非商鞅,商鞅能令政必行。"王安石如此述怀,最有可能的原因是A.同情商鞅因变法被车裂而死B.自己变法遭遇巨大阻力,半途而废C.大宋腐朽之极,改革无力回天D.王安石变法不合时宜,且力度过大  相似文献   

7.
北宋王安石变法与明朝张居正改革是我国古代两次重要的改革运动。这两次改革都是统治者针对社会生产力发展的现实压力。被迫在不触动其所有制的前提下,力求调节和革新已落后的陈腐社会关系而进行的。两次改革都围绕经济、吏治、武备等尖锐的社会问题展开,改革的目的相同,但实施的内容、结果却有差异。两次重大改革的成败对今天也不乏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8.
《宜宾学院学报》2019,(5):18-26
王安石与商鞅变法有不同的结果,这可从他们的观念基础和变法理念中找到原因。商鞅通过历史哲学中的"势"的观念建立自己改革的逻辑基础;而王安石则将自己的变法依托于儒家的道德哲学,建立在人性善、中道以及均平的理念之上。前者以"合势"为本,后者以均平为主。这两种变法理念,典型反映了人性与理势、价值与理性的冲突。  相似文献   

9.
以王安石为中心的"变法",以司马光为中心的"更化",以蔡京为中心的"变质",构成了北宋晚期历史叙事的主流三部曲。"王安石变法"的本来含义是"王安石变乱祖宗法度",这种表达最早出现在元祐时期编纂的《神宗实录》之中,南宋绍兴修史继承了这一观念。元祐之政在南宋具有典范意义,"元祐更化"的说法是南宋"更化"政治理念在元祐历史上的投射。近代以来"变法"的含义转为正面,意义相当于"改革",而"更化"一词本身所具有的"善治"含义不再彰显。新法"变质"说主要是为王安石变法辩诬,其形成与近代以来的国家主义、阶级分析法、商品经济论等新思潮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北宋来年的王安石变法,由于实行了一系列貌似近代化的经济政策而引起了现代学者的浓厚兴趣.从政府干预经济的角度对王安石变法运动进行考察,用市场失灵、政府失灵理论分析变法兴起和变法失败的原因,为王安石变法研究提供一种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1.
王安石变法是中国古代一次重要的政治改革 ,虽然最后失败了 ,但认真总结其教训 ,不仅关系到对王安石的评价问题 ,而且对当今的社会改革也能提供借鉴作用。文章试图从新的角度 ,对王安石变法的失败原因及其教训进行剖析。  相似文献   

12.
一、单项选择题穴每小题2分,共50分雪改革是历史上一个经久不衰的话题,历朝政府部门都非常重视,特别是在“积贫积弱”的两宋时期。据此回答1~4题。1.王安石变法中的青苗法、募役法和方田均税法要解决的共同问题是A.抑制土地兼并B.限制高利贷的盘剥C.增加政府财政收入D.减轻农民的负担2.王安石变法是历史上著名的封建政府进行的赋税改革,其出发点是要解决①地主与农民的矛盾②封建国家与农民的矛盾③封建国家与地主的矛盾④政府财政危机A.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3.庆历新政和王安石变法的相似之处有①背景相同②措施相同③性…  相似文献   

13.
王安石变法是历史教材七年级下册中的新增内容.教材从背景、内容、目的、结果等方面介绍了王安石变法.学界从肯定或否定王安石变法,背景、失败原因、王安石和司马光的政争几个方面进行了探索.在教学实践中,可以适当地引入学界的研究成果,丰富教学内容.  相似文献   

14.
王安石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和文学家。有关王安石及王安石变法的评价,可以说在王安石变法时就已开始了,褒贬毁誉并存,至今尚无定论。本文就王安石变法指导思想之一的王安石的历史观进行初步探讨,以阐明其理论意义和实际意义,希翼有助于对王安石及王安石变法的研究。  相似文献   

15.
考课法是王安石变法中的一个极为重要的内容,是变法中不可缺少的人事制度的改革。本文就此问题,谈些看法。理财必先理官王安石变法“以理财为方今先急”(《长编》卷二二○)。学者多据此论断:王安石变法是一次理财运动。但是,靠谁来理财呢?这是变法需要解决的一个根本问题,也是王安石非常注意的一个问题。王安石从作县官  相似文献   

16.
从比较史学角度,分析了王安石,张居正两类不同性格的人改革的成败,认为改革的结果与个人性格因素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北宋熙宁科举改革中颁布的、由王安石领衔编撰的《尚书新义》,既是官方的经解,又是新学学派的代表著作之一,影响科场达六十多年.它集中体现了王安石的政治理念与学术思想.在诠释《尚书》时,王安石标举"天道"与"人事"的对立,并在两者之间建立起普遍而紧密的联系.其目的是"以道揆事",即把自己的政治理念附会于《尚书》,通过解释《尚书》来介入政治实践,达到推动变法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专题复习目标   1.了解和掌握历史上重大改革的基本史实 ,春秋战国时期的各国改革、商鞅变法、庆历新政、王安石变法、洋务运动、戊戌变法、中国当代的改革开放、俄国农奴制改革、日本明治维新、苏联新经济政策、美国罗斯福新政、2 0世纪五六十年代东欧社会主义改革等。2 .能  相似文献   

19.
北宋时期的改革家王安石为配合其变法,在用人制度上和教育、科举制度上也进行了一些改革,这些改革推动了变法的进程。但由于在用人和育人上的不当,它又成为变法失败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20.
宋神宗熙宁元丰年间,王安石领导了一场挽救赵宋封建统治危机的改革运动。历史上被称之为王安石变法。这次变法,从封建统治阶级的利益出发,在政治、经济、学校教育诸方面进行了变革。吏制的变革是其重要内容,特别是其中王安石针对宋初以来吏人枉法受赇之弊实行了重禄法和仓法,使变法时期的吏治有了明显的好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