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为了进一步研究S02的化学性质,加深学生对其知识的掌握,我们把H2S气体和SO2气体的反应增补为演示实验,通过不断的实验研究,探索了一种简便、快捷、环保、实验现象明显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为了进一步研究SO2的化学性质,加深学生对其知识的掌握,笔者把H2S气体和SO2气体的反应增补为演示实验,通过进一步的实验,具体改进如下:  相似文献   

3.
贵刊2005年第12期登有《二氧化硫和硫化氢反应演示仪》一文。我们初看后,为作者张奉国老师"二氧化硫和硫化氢反应演示仪"的设计叫好,便试着进行模仿实验,从中发现,原设计及操作有下列问题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4.
一、实验原理2H_2S SO_2=3S 2H_2O 二、仪器及操作步骤1.先在实验室用两个体积为100mL的盐水瓶分别收集满H_2S气体和SO_2气体,塞上胶皮塞。演示时让学生观察到H_2S气体和SO_2气体均是无色气体,盛H_2S气体的瓶壁是透明、干燥的。  相似文献   

5.
6.
按图所示装置加好药品,先在右边小试管中加人数滴稀盐酸,后在左边小试管中加人数滴浓硫酸。  相似文献   

7.
8.
简化实验操作、缩短实验时间,增强实验现象,减少有毒气体H2S和SO2对空气的污染。  相似文献   

9.
取两只同样大小的集气瓶和两片毛玻璃,将其中一只集气瓶内壁用水润湿。用向上排空法将两瓶分别收集满H_2S气体和SO_2气体,盖好玻璃片,待用。  相似文献   

10.
1 SO2气体性质实验改进理由根据2002年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第一册【实验6—1】SO2与水的反应;【实验6—2】SO2的漂白性。按教材准备实验存在以下几点不足:1·1如果事先在实验室准备好SO2气体,在教室实验时效果不理想或失败。1·2 SO2是无色、有  相似文献   

11.
本文按磺化反应原理设计了一套以十二烷基苯作为原料,以65%的发烟硫酸蒸发得到的SO3气体作为磺化剂的磺化反应实验装置,并对工艺条件进行了研究.该实验装置操作安全,可用于学生实验及科学研究.  相似文献   

12.
SO_2是大气的主要污染物之一,将SO_2还原为单质硫,既能消除SO_2对大气的污染,又能回收硫.综述了以C,H_2,CH_4,CO和NH_3为还原剂,用催化还原法将SO_2转化为硫的研究进展,讨论了各种催化还原脱硫方法的特点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采用新的微型化学实验测定了Na2S2O8与KI反应的反应级数与速率常数,并与常规实验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微型化学实验的试剂消耗量是常规化学实验的10%以下,其实验数据与常规化学实验数据基本一致.说明微型化学实验能满足了绿色化学的发展要求,是绿色化学思想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14.
提出先把钠块嵌入螺孔后跟水发生反应的实验方法.在装置及步骤上又根据演示实验与学生实验的各自特点,采取了独特设计.  相似文献   

15.
取直径为30mm、12mm左右的大试管和小试管各一支、一个与大试管配套的橡皮塞,塞中央用打孔器打两个孔,将两个长颈胶头滴管由孔插入.实验时,先在大试管中加入少量的Na2SO3或NaHSO3固体,小试管中加入少量的FeS固体,再在A滴管中吸入一些稀H2SO4,B滴管中吸入一些1∶ 1H2SO4,将湿润的品红试纸和胶塞一起小心地塞在试管口内壁上(如图1),然后用B滴管向大试管内逐滴滴加H2SO4,当看到湿润的品红试纸褪色后,再用A滴管向小试管内逐滴滴加数滴H2SO4,此时不仅FeS发生反应,同时看到大小试管内生成大量黄色的烟.  相似文献   

16.
SO_2气体是形成"酸雨"的主要成分,也是大气主要污染物之一,其本身能直接伤害植物的茎叶,严重时造成植物死亡,结合中学环境教育课将教材中的验证性实验设计为探究性的实验,就SO_2对植物的影响作了有意的探索。  相似文献   

17.
自制模拟工业SO2吸收实验装置的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整体上分析了微型化SO2吸收实验装置的一些需要改进之处,从提高实验结果的重现性和准确性等多方面进行了阐述,最终实现了提高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重现性的目的,同时实现了保护教师和学生的身体健康、提高教学科研效果以及保护环境。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三苯甲基自由基、三苯甲基正离子和三苯甲基负离子的实验方法.  相似文献   

19.
亚硫酸钠与碘酸钾反应速率测定是普通化学中的一个重要实验 ,但实验中经常出现不遵守Van tHoff规则的异常现象。大量实验发现 ,此反应只有在 35℃以下才有单质I2 生成 ,并较好地遵守Van tHoff规则 ,当温度高于 35℃时无单质I2 生成 ;我们从化学热力学角度对此做出了解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