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有一个山里的孩子,与同学产生了矛盾,这使他的心里时常感到很不愉快。终于有一天他实在忍受不了那个同学,便独自跑进山里,放声高喊:“我恨你!”山谷里瞬间传来了阵阵回声:“我恨你,我恨你……”这声音使小孩心里很害怕,他匆匆跑回家对妈妈说:“山里有个孩子恨我。”妈妈带孩子来到山里,并告诉孩子高喊:“我爱你!”小孩照着妈妈说的做了,于是,大山深处传来了声声亲切的回声:“我爱你,我爱你,我爱你……”小孩的一声呼喊.却得到了数声爱的回声。小孩终于乐了。妈妈乐了,大山也乐了。  相似文献   

2.
各位家长,你是否问过自己:我懂孩子吗?我要给孩子一个怎样的未来?有专家认为,一般情况下,孩子生理上的成长是必然的,而孩子是否能发展自己各方面的潜能,继而有所成就,很大程度上在于家长的教育,所以教育专家建议各位家长:首先,要读懂你的孩子。●爱孩子先懂得他的需求做母亲的都说孩子是自己身上掉下来的肉,所有母亲都会毫不犹豫地说:“我爱我的孩子。”但如果摸不透孩子的心思,不了解一定年龄的孩子特定的需求,你表达爱的方式就可能不到位,到头来孩子也接受不了你的爱。例如一个小孩和另一个小孩发生矛盾后大哭,妈妈以为哭的症结是小孩间的…  相似文献   

3.
偶然的一次机会,我和一位家长一起聊天,她对我说:"在家里我是孩子的妈妈,在学校你是孩子的妈妈,你这位妈妈比我更了不起,爱自己的孩子是人,爱别人的孩子是神。"听了她的话,我心里激起了波澜,我明白那是一种久违的感动。是的,当孩子有事急着想汇报时,他往往会脱口而出:"妈妈,………"发现自己喊错时,又  相似文献   

4.
高燕 《家庭教育》2010,(7):36-37
我是一位教育工作者,也是一位年轻的妈妈,多年的工作,让我感慨的是现在的孩子越来越不会感恩,很多孩子不懂爱,不爱父母,不爱老师,也不爱自己。一个不会感恩的人,一个连自己都不爱的人,还能企盼他去爱国,去为这个社会做些什么吗?  相似文献   

5.
少益 《初中生》2009,(11):4-7
一个小孩摔了一跤。他先是哭着求助,他的妈妈就在一旁,却无动于衷,并不伸手去拉他一把。小孩哭了一会儿,见无人相助,只好自己爬起来。另一位母亲对此表示不可理解。  相似文献   

6.
我的妈妈     
我的妈妈40多岁了,高高的个子,胖胖的身材,时常穿着那套校服,朴实、大方。妈妈是一位人民教师,她很爱自己的工作,对待学生比对我还好,常听家长夸妈妈。有一次,天色已经很晚,可就是不见妈妈回来,等我吃完饭,写完了家庭作业,妈妈才回家。妈妈关心同学比我还重,她班上一个学生失去了父母,妈妈拿他当自己的孩子看待,用自己的钱为他买学习用具、生活用品,还常常把那个学生领到家中吃饭。有时还把我的衣服拿出来给他穿,为此,我常常和妈妈闹意见。可妈妈说:当老师不光要教学生知识,还要关心和爱护学生。妈妈,对我的要求很严格…  相似文献   

7.
牙齿风波     
早上8点,正是孩子入园的高峰期,大二班的活动室门口突然吵闹起来,只见一位神情气愤的妈妈一手拉着自己的孩子,一手拉着旁边一位满脸惊恐的男孩,大声向围观的家长们诉说着:“你们来评评理,我孩子的牙齿都被他打成那样了,他妈妈居然还在强词夺理,真是让人气愤。”旁边站着一位着急给自己孩子辩解的家长。班主任老师正忙着接待孩子,由于事情来得突然,她还没有搞清事情的原委,只有不断地一会儿劝说这个,一会儿劝说那个,她的调解声在她们高八度的吵嚷声中,显得那么苍白无力。许多好心的围观家长也纷纷劝说:“有什么事慢慢说,不…  相似文献   

8.
爱的回应     
一个山里的孩子,由于妈妈时常爱唠叨,他感到异常烦躁。有一天.他实在忍受不了妈妈的唠叨.便独自跑进山里,放声高喊:“我恨你!”山谷里立刻传来了阵阵回声:“我恨你,我恨你……”小孩很害怕,匆匆跑回家对妈妈说:“山里有个孩子恨我。”  相似文献   

9.
妈妈喜欢谁     
我是一名幼儿教师,也是一位年轻的妈妈,我有一个天真、聪明、活泼可爱的宝贝儿子──经文。自儿子近两岁起,我对他的要求就比较严格,儿子两岁零八个月进幼儿园,从过了三岁生日那天起我便把他送到了别的幼儿园,除了夏天最热的一个月和冬天最冷的一个月外,其余的时间全部外送。作为孩子妈妈同时又是幼儿教师的我,很清楚把孩子放在自己身边,对孩子的成长有何利、弊。当然,把孩子放在自己身边,吃、喝、拉、撒、睡全没问题(这只是一般妈妈的想法)。但我认为,这对孩子的成长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让孩子从小就养成一种自理、自立、民主、…  相似文献   

10.
请教给孩子一个“不”字朱小艳广东电视台曾播出的几幅画面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个小孩在商场向妈妈要这要那,妈妈都买给了他;一天,小孩指着天上的月亮说:“我要那个。”显然,妈妈不能给他,于是他就拨出刀来刺向妈妈;妈妈惊惶失措,惊醒过来才知是一场梦!梦境...  相似文献   

11.
我是一位中班老师。我班上有个叫冬冬的孩子,在幼儿园各方面都不错。但是有一次他妈妈告诉我:孩子在家里把碟片、书籍、玩具都搞得乱七八糟的,从来都不知道收拾。我就告诉冬冬妈妈,针对冬冬的这种情况,家长要随时提醒孩子,如看完碟片以后及时放好,不能随手乱扔。开始的时候妈妈可以帮他一起收拾,养成习惯以后冬冬就可以自己收拾了。没想到冬冬妈妈反问我:“我们工作这么忙,我这样整天盯着他,我不是成了专职保姆了?”她的这种想法实在太出乎我的意料了,当时我都不知道怎么回答了。我想告诉这位妈妈,孩子的成长离不开妈妈的呵护和教育。为了孩…  相似文献   

12.
<正>不知不觉在教海虚度将近20多年了,曾以为自己已过了感动的年龄。偶然一次机会,和一位家长聊天,聊生活,聊孩子,没想到她说:"在家里我是孩子的妈妈,在学校你是大家的妈妈,你这位妈妈比我更了不起,爱自己的孩子是人,爱别人的孩子是神。"听了她的话,我心里顿时百感交集——我是大家的"妈妈",不是一个孩子的妈妈,做老师,做班主任的自豪感油然而生,我知道那是一种久违的感动。联想到平日里经常看到的一幕:当孩子有事急着想汇报时,他往往会脱口而出:"妈妈,……"发现自己喊错时,又急忙用小手捂住嘴巴偷笑;课堂上,当孩子抢着回答问题时,我们也往往会听到,"妈,老师"可爱的错误发生。  相似文献   

13.
这样爱过     
30岁生的儿子,儿子与我是如此的重要,以至于经常不知该如何爱他?看了无数的育儿宝典,听了数次专家讲座,不厌其烦地和同事,和BBS上的妈妈们探讨育儿经验,有一段时间我感到巨大的压力,这样一个天使,会扼杀在我手里吗?我会给他一对翅膀吗?我是一个称职的妈妈吗?我能给他一个最好最灿烂的将来吗?这种折磨在面对孩子笑脸和孩子有优异表现的时候尤其明显。然后有一天,我突然就想通了:只要我爱孩子,我就是孩子最好的妈妈,一个亲吻,一个拥抱,一次抚摸,孩子都能感觉到爱的传达。爱,让孩子有一种内在的安全感;爱,让孩子有一种健康的心理。还有什么比这种给予更重要的呢?  相似文献   

14.
跳到月球上     
有个孩子的妈妈在厨房里洗碗,她听到小孩在后院蹦蹦跳跳玩耍的声音,便对他喊道:“你在干什么?”小孩回答:“我要跳到月球上去!”孩子的妈妈没有给他泼冷水,而是说道:“好,但不要忘记回来哟!”这个小孩后来成为第一位登陆月球的人,他就是阿姆斯特朗。跳到月球上@李霞  相似文献   

15.
山谷回音     
有个来自城里的孩子,初次和父母到山上的叔叔家度假,在一个山谷前他兴奋的说了一声:“喂!”没想到山谷中也回了一声:“喂!”他以为是有人跟他开玩笑,就大声说:“你是谁?”回答居然也是:“你是谁?”小孩有点生气了:“你给我出来!”回答也是:“你给我出来!”小孩这下可更气了:“我要揍你!”回答也是一样:“我要揍你!”这个小孩气得告诉妈妈说有人戏弄他,聪明的妈妈当然知道那是山谷中的回音,就告诉孩子,你现在对他说:“我爱你!试试看。”当孩子试着如此说时,果然听到是“我爱你!”的回应。山谷回音@田里  相似文献   

16.
我是一名普通的幼儿园教师。十年前,我怀着满腔热情走上了幼教岗位。我曾经为自己是一名幼儿园教师而自豪,更为每天能和天真烂漫的孩子在一起而兴奋。我精心组织每一个教育活动,善待每一个孩子。我用真诚、爱心启迪童心。可是辛勤的付出没有回报,复杂的社会环境也不时困扰着我。记得那天走在街上,迎面走来了一位我们幼儿园的小朋友,虽然他不在我班上,可是他还是在远处认出了我。只见他兴奋地对他妈妈说:“那是我们幼儿园的老师。”我正准备上去和他打招呼,只见他妈妈拉着他的手急急地往前走,一边还说:“什么老师,不就是每天看看孩子,帮孩子…  相似文献   

17.
橡皮泥活动“我帮妈妈做事情”中,斌斌做了个小孩代表自己,又做了一把扫帚,表示自己在帮妈妈扫地。我看到他做的小孩没有头发,就跟他说:“这个孩子可不太像你。”斌斌认真地说:“这就是我,哪里不像呀?”我启发他:“你看,你有头发,这个孩子怎么没有头发?”斌斌说:“可是,我不会做短头发,我只会做妈妈的长头发。”我说:“没关系,我来教你,好不好?”  相似文献   

18.
爬石阶     
提示才学会走路的孩子爬石阶,步履不稳,爸爸妈妈在两边护着他。他一只手拉爸爸,一只手拉妈妈,举步蹒跚,重心不稳,但还是“吭哧吭哧”迈动着小脚爬上了石阶。在这种场合,常常见到有些父母抱起孩子,走上石阶。但童谣里的父母没有包办代替,而是明智地让孩子自己学着走,自己去克服困难。因此,孩子也才会“爬上石阶笑哈哈”,享用到用自己的努力换来的那份特别的喜悦。父母可以和孩子一起念这首童谣,让孩子真正理解“爬上石阶笑哈哈”的含义。一只手,拉爸爸,一只手,拉妈妈。小娃娃,爬石阶,石阶高,他不怕。爬呀爬,爬呀爬,爬上…  相似文献   

19.
黄淑文 《生活教育》2014,(13):32-33
正有一天女儿放学回家,居然跟我说,她的同学很羡慕,希望可以当我们家的小孩,又自由又开心。我反问女儿:"你呢?如果有来生,你还要不要再当妈妈的孩子?"女儿调皮地扑向我,哈哈大笑说:"下辈子当然还要当妈妈的女儿啊!因为妈妈总是听我说而不是要我听妈妈的话。"你给出的爱,孩子了解吗?我想,父母都是爱孩子的,为什么有些父母给出的爱却让孩子拒于千里之外呢?有些父母是不是急于给出自己想给的,而忘记聆听孩子真正的需要?  相似文献   

20.
让爱永恒     
爱,是人世间最伟大最神奇的力量。爱,如春雨,播洒在每个人的心间,催生着希望。世上有万般情感,但倘若逐流溯源,源头必定是爱1912年,“泰坦尼克”号在北大西洋触冰将沉,由于救生设备有限,有人提出让老人、小孩和妇女先上救生艇。这是怜惜、保护弱者之爱。一艘救生艇最后抱上去两个小孩子已经满载,不能再带走他们的妈妈了。看着即将永别的亲生骨肉,她绝望地痛哭起来:“我是他们的妈妈呀!”这是出于母XIANG爱。这时一位女士毅然走回了“泰坦尼克”号,换孩子的妈妈上了救生艇,只留下一句话:“孩子不能没有妈妈。”世界在那一刻静默。多么平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