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德国的双元制是一种国家立法支持、校企合作共建的职业教育办学模式,为德国的经济腾飞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我国职业教育的校企合作存在诸多问题,应借鉴德国双元制模式,完善法律保障,发挥行业协会作用,实现经费投入多元化以及对学生进行职业规划与指导。  相似文献   

2.
创新校企合作模式是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重点。地方高等职业院校要在对地方产业需求分析的基础上,创新原有的“一对一”校企合作模式,拓展合作主体,尤其是发挥行业协会在校企合作中桥梁作用,构建行业协会平台下的校企合作模式,实现产业、行业、企业在职业教育中的深度融合。  相似文献   

3.
针对张家港市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积极性不高的现象,本文从张家港政府、企业和高职院校三个方面分析原因,并结合张家港的产业结构和特点,提出完善政策体系、加强行业协会的指导、提高企业对校企合作的认识、建立合理的校企合作模式等对策,来调动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4.
孙健 《江苏高教》2020,(5):114-118
当前中国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存在较多问题,根源之一就是行业协会的缺位与失位,未能在校企合作中发挥应有的引导作用。因此,有必要借鉴发达国家行业协会参与职业院校校企合作的经验,采取有针对性的举措,打造基于行业协会的信息交流平台、强化行业协会牵头的利益共享机制以及完善行业协会参与的法律法规等,从而构建行业协会引导型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模式,推动中国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在更高层次有效运行。  相似文献   

5.
职业教育发展离不开企业的深度参与。目前我国的校企合作存在明显的学校"一头热"现象,企业缺乏积极参与的内驱力,热情不高。为了激发企业参与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我国政府借鉴发达国家校企合作办学的经验,推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但是由于企业对参与校企合作的认识不到位、校企合作中企业的利益无法得到保证、促进校企合作的政策支持体系不够完善等原因导致我国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效果不尽如人意。文章在分析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动因与障碍的基础上,从为校企合作创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在政策上对企业参与校企合作进行积极引导、完善校企合作相关法律、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桥梁纽带作用几方面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6.
李雪  蒋芝英 《教育与职业》2022,1003(3):35-41
市场化视角下校企共建产业学院蕴含着深层次的逻辑源流,其不仅是校企合作共生关系建立的客观需要,也是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规律的内在使然,更是中国特色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构建的现实要求.同时,校企共建产业学院还具有多元化的功能价值,主要表现在能够为深化职业教育产教融合赋能,为提升职业教育专业建设水平增值,为创新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提效,为完善现代职业教育制度体系助力.面向市场化发展方向,推动校企合作共建产业学院,应从以下方面着手实施:以顶层设计为中心,完善法律制度保障;以政府职能发挥为依托,加强政策指导和监督管理;以学校主体责任落实为重点,创新市场化运作的办学和育人模式;以现代治理体系构建为抓手,增强产业学院市场竞争力.  相似文献   

7.
校企合作是我国当前职业教育发展的一个致命弱点.政府对职业教育的管理由控制模式向监控模式转变是世界职业教育发展的总趋势.基于新公共管理理论视角,比较研究发达国家政府在职业教育以及校企合作中的作用给我们诸多启示.当前,我国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必须坚持政府主导,政府各部门要切实履行管理职能,完善职教法规体系,优化校企合作机制,建全考核评估体系,为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保驾护航.  相似文献   

8.
查吉德 《职教通讯》2017,(10):29-34
基于调研发现,校企合作有高度社会共识,合作覆盖面非常广,存在咨询建议型、资源共享型、平台建设型、文化互融型、机制创新型五种典型合作模式;各地出台的校企合作政策法规,对完善校企合作机制、厘清校企合作责任、规范校企合作行为、保障校企合作经费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校企合作存在机制不顺畅、水平不深入、政策不到位等问题。建议完善校企合作政策体系,建立校企合作中介组织,推进院校治理结构改革,加强校企合作督导评估。  相似文献   

9.
基于机制设计理论谈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机制设计理论为视角,审视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机制,发现其存在信息沟通效率较低、议价成本较高等信息效率较低的问题,以及企业“免费搭便车”、行业协会“作用弱化”等利益相关者激励不足的问题。为此,提出校企合作机制创新策略:一是提高校企合作的信息效率,包括搭建校企合作沟通与协调机制、健全职业教育的质量标准制度;二是构建校企合作的激励相容机制,包括构建选择性激励机制和不完全劳动力市场机制。  相似文献   

10.
推行校企合作模式是深化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改革,创新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人才培养模式的必由之路。由于高校、政府和企业对校企合作认识的不深入和实践运行机制的不完善,导致目前我国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校企合作模式实际效能发挥有限。今后我国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应从加强战略管理,明确校企合作定位;重视组织建设,设立校企合作机构;健全运行机制,搭建校企合作平台;推进文化创新,营造校企合作环境等四个方面着手改进校企合作模式。  相似文献   

11.
我国高职教育在不断发展壮大的同时,出现了校企合作深度不够、教师团队技能差、缺乏科研能力、人才流动性大等不适合职业教育的现况。为此,应改革校企合作模式,拓展校企合作思路;组建科研团队,培养创新人才;调整人才战略,完善激励机制;深化教学改革,突出职业教育特色。  相似文献   

12.
我国的职业教育体系与比较成熟的教育体系相比,仍然存在较大差距。要解决这些不足,除了要从宏观上加大统筹协调力度,完善制度保障,建立和完善行业企业主动参与职业教育的激励和保障机制,促进校企合作法制化、规范化以外。同时,从校方角度出发,还应借鉴市场经济运作模式,把校企合作当成商业项目来筹划和实施,以行为模式的规范化促进校企合作的规范化。  相似文献   

13.
现代学徒制是政府引导、行业协会参与,依托校企深度合作,兼顾理论学习系统性和岗位实践育人的一种人才培养模式。探讨现代学徒制的深层次内涵与必要性,分析现代学徒制实施存在的制约因素,包括国家顶层设计和法律法规制度不到位、国家职业资格认证与教学标准不匹配、过度自由人才市场制约培养主体积极性、职业教育体系缺陷导致升学路径狭窄等。对此,提出相应制度对策,涉及制定主体职责清单,厘清政府、行业协会、企业、高校的主体职责;完善具体工作机制,明晰多方主体协作、校企合作育人和赋予行业协会更多职权的运行机制;建立详细标准体系,健全职业能力认证、关键能力培训、师傅资质认证、培训过程监管等标准体系。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民办高校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目标为着眼点,分析了当前民办高校校企合作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结合行业协会的特殊地位,提出行业协会的参与不仅对民办高校传统的校企合作具有促进作用,而且行业协会直接与民办高校合作的模式也会越来越完善。  相似文献   

15.
我国高职教育中校企合作的法律保障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易峥英  段明 《文教资料》2006,(21):13-14
职业教育的发展需要法律的保障,校企合作需要法律的支持。而中国职业教育中的校企合作却流于形式,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校企合作得不到法律的强有力的支持。本文在对校企合作在高职教育中的重要作用以及我国校企合作法律保障现状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完善我国职业教育法律体系的若干思考。  相似文献   

16.
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离不开学校与企业的合作,校企合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现阶段我国中等职业学校在和企业进行合作方面存在许多问题,合作效果欠佳。推进校企合作制度化,需要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行业协会的中介作用,需要探索区域特色的校企合作模式,把校企合作推向更深层次。  相似文献   

17.
高职教育校企合作的法律保障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职业教育的发展需要法律的保障,校企合作需要法律的支持。我国职业教育中的校企合作多流于形式.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校企合作得不到法律的强有力支持。因此,应对校企合作在高职教育中的重要作用以及校企合作的法律保障现状加以分析,并对完善我国职业教育法律体系加以思考。  相似文献   

18.
从协同发展的角度出发,通过学校、政府、企业和协会四个方面,分析目前市场营销专业校企合作存在学校自身条件不成熟、企业和行业协会参与意愿不强烈、政府执行不到位等问题。明确四方主体的职责,建立以政府为主导,其他各主体间相互渗透、相互介入的深入持久的校企合作模式。同时,政府应从宏观层面出发制定校企合作制度,学校、企业、行业协会从微观层面制定并完善执行方案。  相似文献   

19.
高职教育校企合作办学模式的确立,推动了我国高职教育发展.政府主导、行业引导是推进和发展校企合作的关键,应借鉴发达国家成功经验,构建校企合作办学模式运行机制,才能有模式作用的正常发挥.  相似文献   

20.
校企合作的深度是决定职业教育质量的重要因素。通过对推进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实践进行比较分析发现,保障企业利益,发挥政府职能,完善制度建设,利用行业协会的重要作用是各国主要的共同经验。基于我国的现实,形成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国家制度,建立健全校企合作的相关机制,形成校企"事业共同体",通过逐步培育社会力量参与推动校企合作以及回归企业办学模式,形成职业教育校企合作问题的整体解决方案,是我们从国际经验中获得的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