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语言模糊性产生的根源一直是众多学者关注的焦点,他们大多从客观世界、人类认知和语言符号中的部分角度考虑,而没充分认识到认知客体、主体、体现方式这三者在语言模糊性形成过程中的根本性作用。在语义三角理论框架下的分析客观世界、人类认知和语言符号对语言模糊性形成的根本性作用,将利于完整而深刻地揭示自然语言模糊性的根源和实质,利于更好地掌握有语言特点和规律。  相似文献   

2.
本文重点探讨了亚里士多德的符号与指称理论以及词项的语义解释方法。  相似文献   

3.
亚里士多德的语义理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学术的集大成者,他的语义理论代表了当时的最高水平。本文对他关于语义的定义、符号与指称的关系、语义范畴,以及语义解释的方法作了全面介绍和评析  相似文献   

4.
统一建模语言UML是近年来软件工程领域的重要成果之一.在UML规范中,静态语义是用OCL语言和自然语言描述的,而动态语义基本上是用自然语言来描述的,因此UML缺乏一个严格的动态语义定义.本文针对UML半形式化的特点,在采用指称语义学方法对序列图进行形式规范的基础上,采用了可扩展的标记语言XML文档格式对UML序列图进行存储,并给出了UML序列图语义处理的算法,实现了对序列图的语义分析.  相似文献   

5.
从认知的角度探究了传统的Ogden和Richards的“语义三角”关系,即“思维”、“语言形式”和“事物”的关系,用Fauconnier的“认知空间域”(Mental Space)和“整合理论”(Blending Theory),拓展了传统“语义三角”的解释力,从而对“语义三角”的三方进行了更为合理的阐释,旨在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思维”、“语言形式”和“事物”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孔庆友 《现代语文》2009,(12):55-57
对禅宗语言的研究,可以从语义、语法、语用和语言哲学等方面着手。本文从语义角度并结合语义三角理论对禅宗语言观进行了简单的阐释。  相似文献   

7.
对语义三角的再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义三角是在指称论的基础之上发展起来的对意义的阐释.它通过概念(系统意义)把语言表意符号和客观外界的所指对象联系起来,并一直备受语义学家们的关注.但这个图式仍然存在着某些无法解决的问题.因而可以尝试提出语义四面体图式,并用场景集合来替换所指对象,进而阐述其在词汇语义教学中的启示.  相似文献   

8.
语义三角是在指称论的基础之上发展起来的对意义的阐释。它通过概念(系统意义)把语言表意符号和客观外界的所指对象联系起来,并一直备受语义学家们的关注。但这个图式仍然存在着某些无法解决的问题。因而可以尝试提出语义四面体图式,并用场景集合来替换所指对象,进而阐述其在词汇语义教学中的启示。  相似文献   

9.
认知视角下"语义三角"的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认知的角度探究了传统的Ogden和Richards的"语义三角"关系,即"思维"、"语言形式"和"事物"的关系,用Fauconnier的"认知空间域"(Mental Space)和"整合理论"(Blending Theory),拓展了传统"语义三角"的解释力,从而对"语义三角"的三方进行了更为合理的阐释,旨在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思维"、"语言形式"和"事物"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指称词语在语篇的衔接和连贯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后指照应在汉语中是一种特殊的照应方法。VanHoek从认知的角度阐释了英语中的后指现象,并且提出一系列照应约束规则。基于VanHoek的照应约束规则,我们将对汉语中的后指现象进行探讨,并根据汉语的特点,提出了两条补充原则以期对汉语第三人称的后指研究提供更合理的解释。  相似文献   

11.
夏晓琳 《海外英语》2013,(21):285-286
指称论作为早期西方哲学中影响至今的意义理论之一,对于语言学中意义的研究起到了重要的基础作用。在指称论中,客观事物及其指称之间的关系成为研究意义的钥匙。文章从指称论中指称、意义及其二者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梳理前人对该理论所作的评价以及在指称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语义三角理论及符号学三角理论,深入了解指称与意义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指称论在语言意义理论的讨论中是一个有争议的根本性的问题,其朴素的和较精致的两种形式的诠释都因各自的矛盾而遭批驳。其实,指称关系应被看成是一种概念,一种基本的意义关系,即人类在其文化历史过程中对语言和使用语言谈论的一切东西之间所具有的关系形成的概念,是人类语言能力的体现。这个概念对于明确并完成“说的是什么”和“关于这个什么说些什么”的任务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从而使说出的语词和语句都成为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13.
"语义三角"理论在名实区分的基础上,将语言涉及到的几个因素作了很好的区分,即将事物、概念(或思想)与词语三分,并说明各个因素各在何处。这就为很好地阐明语言与我们所处的外部世界的关系搭建了一个良好的平台。然而,要正确地分析语义、语义形式以及语义与外在事物的关系,语义三角理论给我们设定的三个维度是不够的,它忽略了语义三角中每一个维度的各自的多个层面。要从外部世界的实际语音、客观事物到人脑中(内部世界)、语音形象、事物印象等多个角度及其关系考察语义指涉问题,并认识语言在语义指涉中的作用和局限,才有可能对语义指涉这个困扰人类的问题作出明晰可信的说明和解释。  相似文献   

14.
从语义三角原理得知语言学习牵涉到匹配这一认知过程,而一定数量的匹配可达到语义点状态。语义三角状态和语义状态是语言学习过程中反应状态的两个端点,它们中间存在不同反应状态。词频是产生不同反应的根源。根据Anderson认知理论,构建了外语自动化学习模式。  相似文献   

15.
苏都 《考试周刊》2008,200(2):63-64
本文从心理语言学及语言习得理论的角度分析了指称性和非指称性符号之间的关系.文章首先质疑Bühler(1934)最先提出的符号的三分法,然后给出自己的相关定义和分类.接着主要是讨论了指称分布的认知过程的各种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认知语言学中的语义研究越来越引起语言学者的关注,它与传统语义学有着极大的区别。它强调人类的认知范畴、心理因素、社会环境,着重从体验角度深入探讨人类的思维、语言与身体经验、外部世界诸因素之间的辩证关系。Jackendoff依据Chomsky的语法生成性的基本思想创立了一套完整的概念语义学。该理论由本体概念元和概念结构构成,句法结构由概念结构按一些规则投射而成。理解Jackendoff的概念语义理论,有助于了解认知语言学的语义学。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墨家与亚里士多德指称论思想的比较研究,揭示出亚里士多德对语词的研究主要涉及的是上下义关系的词,这正是建立三段论的基础;而墨家却很少谈论上下义关系的词,所以形成了不同于亚里士多德的逻辑。  相似文献   

18.
模糊表达是语言的一个特点。中外许多语言学家对模糊语言的研究成果表明模糊性是人类语言难以避免的一种现象。本文依据这一理论成果及认知语境理论,主要讨论了模糊指称在语言交际中的刻意运用及这种运用的语用意义,即发话者对其话语所指清楚明了,但是却选择了模糊的表达方法,而且使受话者接受认可他的话语并理解明了其所承载的信息,进行了成功的交际。这表明模糊指称在人类的语言交际中发挥着重要且独特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边缘化的他者困境致使职业教育发展受阻,建构优质的职业教育形象是消解发展困境的关键。形象内生于意义开显过程,解构职业教育的语义三角是探究意义生成的可行路径。职业教育以多种称谓、两种公众认知、一种教育实体,映射出符号、思想与所指三元语义角的内容载体。公众观念是勾连语言符号与职教实体的重要中介,但公众观念和职业教育的发展实际存在错位,积极的职业教育语义场域尚未形成。多维互动的语义三角要求职业教育以职业启蒙推动符号向公众思想的跨域演变,以人才产出促进思想与所指实况的共时更迭,以人民满意实现符号与所指对象的语义联结。三元语义角紧密联结,不断优化职业教育的意义呈现,塑造职业教育的优质形象,赋能职业教育强国建设。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认知角度对指称词语进行分析,认为指称对象是一种认知存在,指称词语是指称对象在人脑中活跃程度的标志。要完成明示命题的恢复,就要在结合语境的基础上寻求最佳关联,对指称词语进行正确的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