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海上花列传》这部处于传统小说向现代小说过渡时期的作品结束了古典的传统而另辟蹊径,在题材内容、人物设置、艺术技巧及发行渠道等方面都带有鲜明的转型期的特点。本文从小说的叙事方式入手,从叙事时间、叙事空间、叙事角度三方面探寻这一作品的现代化特质,揭示小说断代性价值。  相似文献   

2.
《狂人日记》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白话体小说,鲁迅突破传统写作模式,以独特的艺术表现手法对束缚了中国几千年的传统的封建制度进行猛烈的抨击,展现出其小说独特的叙事艺术。本文从叙事角度出发,分别从叙事结构、叙述视角及叙述者形象三个方面深层挖掘《狂人日记》的叙事艺术。  相似文献   

3.
自传体小说诞生于18世纪初,是小说和自传结合产生的一种新的文学形式。目前,对自传体小说叙事艺术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传统与现代两个阶段,较少涉及后现代的部分。本文以后现代自传体小说《曾经沧海》为例,从叙事视角、叙事身份、叙事时间三个维度出发,分析其在叙事艺术上的承继与革新,以期凸显后现代自传体小说迥异于传统和现代自传体小说的叙事特点。  相似文献   

4.
新感党派小说的叙事艺术,以新、奇、怪的特点给新文学带来了新鲜的感觉,探讨新感觉派的叙事艺术,对正确认识新感党派小说的艺术价值、风格、特点具有较大的作用。本文即力图从叙事入手,分别从叙事角度、叙事时空、叙事结构三方面进入小说的阅读空间,来捕捉并体味这种“新感觉”。  相似文献   

5.
崛起于20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的新感觉派小说,以新、奇、怪的特点给新学带来了新鲜的感觉。探讨新感觉派的叙事艺术,对正确认识新感觉派小说的艺术价值、风格、特点具有较大的作用。本从叙事入手,分别从叙事角度、叙事时空、叙事结构三方面进入小说的阅读空间,来捕捉并体味这种“新感觉”,从而把握此小说流派的主要艺术特征。  相似文献   

6.
罗建波  丁旭 《文教资料》2008,(34):33-34
作为2泄纪杰出的短篇小说家.凯瑟琳·曼斯菲尔德对短篇小说的发展作出了非凡的贡献.主要体现在她开创性地使用了许多现代主义技巧.她注重细节的表现,对内心世界观察敏锐,语言含蓄优美.本文从叙事结构、叙事视角及叙事语言等方面分析她的短篇小说<苍蝇>,探讨曼斯菲尔德的现代小说叙事艺术.  相似文献   

7.
学术界对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文小说《狂人日记》进行了诸多的解读剖析。现借助叙事学视角,从四个方面逐一阐述文本于传统小说所表现出的不同面貌:在叙事时间上突破连贯叙述、在叙事角度上突破了全知叙事、在叙事结构上注重非情节因素的运用,在叙事语貌上形成了以古意入白话的艺术特色;并在此基础上初步探讨了文本叙事模式发生转变的深层原因应当归结为作家在时代背景下对世界与自我认识的突破和革新。  相似文献   

8.
新时期以来安徽乡土小说与城市小说的叙事地位不断变迁,乡土小说与城市小说出现了各自的叙事困境,乡土叙事与城市叙事的融合成为提升叙事品质的重要选择。文章阐释了安徽乡土叙事与城市叙事地位的变迁、叙事的困境,并从叙事视角、叙事艺术、叙事结构和叙事题旨等方面,论述乡土叙事与城市叙事融合的实践与思考。  相似文献   

9.
古龙小说中叙事策略的极变表现在:从人物身份、侠客武功等"形象"的塑造实现了叙事权威;利用独特的干预叙事策略,使叙事者、被叙事者与读者关系交织,从而极具艺术张力;同时,对传统武侠模式进行颠覆,体现了过分追求"个体"完整性等现代意识。  相似文献   

10.
根据现代叙事学理论,叙事文本不同于故事本身。分析小说作品的叙事结构可以帮助我们从结构的角度来揭示隐藏在文本背后的深层内涵和艺术魅力。薛忆沩小说特有的双重叙事结构,在精湛的谋篇布局和多声部叙事之下隐含着小说的深刻指向。  相似文献   

11.
自传体小说从十八世纪初诞生以来,鲜有研究其叙事聚焦的历时性演变问题。本文以19世纪至20世纪的四部西方自传体小说为研究对象,立足于经典叙事学理论和修辞叙事理论,通过文本细读和文本间对比阅读两个维度,分析叙事聚焦与叙述者、作者、读者三者间的关系,探讨西方自传体小说叙事策略从传统到现代的演变特征,以期丰富自传体小说叙事艺术的研究。  相似文献   

12.
"叙述视角"是理解小说的关键因素之一,其选择不仅直接影响作品的结构与内容的表达,也关系到读者对作品的接受情况。运用叙事理论与具体文本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中国现代市镇小说的全知叙事、限制叙事、纯客观叙事视角进行深入的探讨,叙述视角不仅具有结构功能,更具有意义内涵;不仅是形式的表达,更是内容的呈现。中国现代市镇小说作家对叙事视角的探索与运用,呈现了文本形式和故事内容相互依存的意义与价值,体现了作家独特的艺术眼光与审美敏感。  相似文献   

13.
一部小说的成功,首要的是其叙事的艺术,也就是其讲述故事的方式,而后是看其用什么样的语言去讲述。在日常生活节奏日趋紧张的现代生活中,小说的可读性往往被众多的作家及其读者所重视,而叙事技巧的综合运用也在当今小说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凌叔华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专注于小说叙事的作家之一。她的小说结构精巧,叙述视角灵活,在叙事艺术方面的积极探索,为中国现代女性小说的充实与发展作出了独特贡献。  相似文献   

15.
蒲松龄在《聊斋志异》中不仅"以酒言志",更"以酒运文",在叙事时间和叙事结构两个方面充分发挥了酒描写的叙事功能,增强了作品的艺术表现力。通过对《聊斋志异》酒描写的叙事功能进行研究,有助于更好地认识这部文言小说巨著,同时也可以启发我们进一步探讨影响小说叙事艺术的因素,促进小说艺术的发展和小说创作的繁荣。  相似文献   

16.
现代作家深层心理结构中的“围城意识”进入家族文本空间,形成现代家族小说的“围城叙事”。“围城叙事”是现代家族小说的叙事总模式,这种叙事模式决定了家族小说的深层结构和叙事主链的同构性。历史寓言叙事模式、全息影像叙事模式和个人心史叙事模式是“围城叙事”的三种基本模式。  相似文献   

17.
美国黑人作家拉尔夫·埃利森的小说《看不见的人》.无论是趣旨意蕴还是艺术魅力都极富特色。它是现代叙事模式与传统叙事模式完美结合的典范。本文着重从叙事顺序和视角两方而,对《看不见的人》进行艺术分析,旨在探明作品的叙事技巧,并力图从这个侧面揭示出拉尔夫·埃利森创作的整体艺术风貌和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18.
巴尔加斯·略萨既秉承了传统小说的现实主义创作观讲述故事 ,又借鉴了多种现代叙事技巧和艺术表现方法创作“立体”小说。为此 ,从“植根于现实”、“钟情于讲述故事”和“致力于现代性叙事”三方面 ,逐层递进剖析略萨的“结构现实主义”小说 ,力求对略萨的小说创作观做一个总体的勾勒。  相似文献   

19.
随着近代小说观念的更新.中国传统小说的叙事艺术受到了严峻的挑战。晚清小说的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限制叙事突破了传统小说的全知叙事模式,在叙事结构上.由于心理描写因素的增多.突破了传统小说以情节为中心的结构模式。  相似文献   

20.
薇拉·凯瑟最后一部小说《莎菲拉和女奴》以其独特新颖的叙述艺术而独树一帜。从叙事学的角度对小说进行文本细读,认为凯瑟通过叙事视角转换、多重叙事方法、叙事空白的使用将自己的个人经验和审美观念融进小说,模糊了叙事的虚构性和现实的真实性,使作品游离在真实和虚构之间,大大丰富了小说的主题内涵,反映了作者对小说形式的实验与创新,赋予了作品的现代主义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