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化传承与创新是民族高校的重要使命之一。新时代,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是当前民族高校面临的重大时代课题。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工作具有丰富的理论内涵,但目前这一工作面临“缺乏氛围”“形式单一”“人才不足”“文化冲击”等诸多严峻的现实挑战。因此,在具体实践中,民族高校要不断加强环境营造、科技赋能、人才培养和国际交流,从而不断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两创”工作的“持续化”“数字化”“学理化”和“国际化”。民族高校通过推动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有利于更好地担负起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增强中华文明的凝聚力、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时代使命。  相似文献   

2.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历史精粹,具有博大精深的显著特性和常做常新的无限潜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能够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提供强大的动力支持。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中,存在着文化自卑心理产生、负面思潮影响和传承体系不够完善等问题。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两创”,有利于增进文化自信自强、充分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提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国际影响力。要依靠深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的融合程度,以最新实践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加新内涵,以全新话语体系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话语表述的策略,为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两创”赋能增效。  相似文献   

3.
地方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是大势所趋,是地方经济文化发展的题中之义。在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思想的指导下,结合开封优秀传统文化特色,以高校为平台,以高校教师和学生为主体,分析“双创”思想在当地高校课程思政中的内涵影响、在校园文化中传承和弘扬的功能意义以及在专业学科中促进知识向技能转化的现实价值,并呼吁社会、高校、行业和企业联合协作,实质推动开封打造地方优秀传统文化IP。  相似文献   

4.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中华传统文化是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在发展,时代在变迁,中华传统文化也要实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应遵循价值结构、情感结构、生活方式的基本结构。传统文化要实现创新性转化,就要创新表现形式,吸引人们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创新呈现方式,让人们热爱中国传统文化;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让经典阅读成为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推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汉服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 能够在推动初中生文化自信发展上发挥重要作用。本文通过对文化自信和汉服文化的浅析,认为将汉服文化融入初中英语框架具有可行性,汉服文化是建立初中生文化自信的新平台。并提出了如何将汉服文化从课内及课外全方位的渗透进初中英语教学体系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习近平人民观对儒家民本思想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是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这一重要理论的具体表现。儒家民本思想与习近平人民观血脉相连、高度统一。习近平人民观是在儒家民本思想的基础上对仁者爱人的横向延伸、对仁者爱物的纵向发展、对天下为公的外向接续、对以德治国的积极推进,实现了在主体范围、实践方式、理想目标、治理方式上对儒家民本思想的创新性发展。  相似文献   

7.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是新时代提出的重要理论与实践命题。守正创新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原则,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根基与动力。守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根基,应以守马克思主义之正、守中国共产党领导之正、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正为主要内容;激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动力,应以创马克思主义理论之新、创社会主义文化之新、创人类文明形态之新为基本方向。  相似文献   

8.
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要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必须以更新颖的表现形式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贴近现实生活,必须紧扣时代之需,借助科技和产业,开拓文化市场,从而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相似文献   

9.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构筑起全民族共同的精神家园,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之根。中国式现代化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民本、共富、天人合一等养分,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促使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更有深度、厚度,引导中华民族更加坚定文化自信、历史自信,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  相似文献   

10.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平等观涵育了中国式现代化平等观,体现了文化自强。在“以中化马”的过程中铸牢中国式现代化平等观的文化根基,有助于增强文化自信:“以中化马”是马克思主义平等观中国化的文化逻辑,彰显了中国式现代化平等观的价值优势,为其践行赋予文化动能。在“以马化中”的过程中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平等观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体现了文化自觉:“以马化中”为传统平等观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提供方法论指导,推动其实现三大“转向”,赋能中国式现代化平等观解决平等的实践难题。  相似文献   

11.
中华文化传统的“创造性转化”是近年来中国文化理论与实践的核心议题。就其概念内涵与实践效果而言,创造性转化也是中华文化传统之一,是近代中国文化变迁和发展的基本经验。合理地锚定转化的对象和内容,应当区分“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两个概念,需要转化也可以转化的是“文化传统”而不是“传统文化”。根据文化传统的民族性、时代性和开放性的特征,创造性转化的基本方式是“接着”传统并以“层累式”创作来延展传统,以“接合”/“去接合”的方式拓展传统,以释放被排斥、压抑的内容和实践来优化传统。应予强调的是,文化传统的“创造性转化”重在创造,重在探索。作为中华民族精神自由舒展、自我实现的过程,创造性转化有丰富的历史经验而没有刻板的程式,有明确的方向也需要民族的集体实践。  相似文献   

12.
习近平外交思想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创新,是中国文化和中国精神在我国外交实践中的体现。习近平外交思想吸收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营养,并赋予其新的时代意义和人文内涵。习近平外交思想启示我们,要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炼中华民族精神标识,讲好中国故事,增强亲和力,提升话语权。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通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的必经之路,也是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题中之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在社会理想、思维模式、价值观念等方面存在着天然亲和性,促使两者实现双向互动。推进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通,对于重建马克思主义信仰、维护意识形态安全、构建新时代对外话语体系具有深厚的时代意蕴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4.
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是新时代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环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是顺应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现实需求,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自身发展的内在要求。检验、评判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成果标准在于是否满足新时代需要,实现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的前提在于坚定文化自信,顺利实现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的根本在于立足伟大实践。  相似文献   

15.
新媒体的诞生为传统文化类节目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同时,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也促使受众由信息的被动接受者变为主动创造者、分享者,人们对信息内容的质量要求也更高。在传统技术条件下,传统文化类节目普遍存在内容同质化、形式单一化、传播渠道固定化等问题,对观众吸引力不足。在新媒体背景下,传统文化类节目需要充分利用新技术,创新呈现形式和传播模式,深度挖掘传统节日、历史故事、文物作品等的传统文化元素,打造富有吸引力的文化精品。其创新之路应从内容上注重深掘文化内涵,刻画视听亮点,推动传统文化内容生产与传播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从形式上紧扣内容本身,打造在场叙事,以全新节目形式为观众营造沉浸交互式节目氛围,为传统文化节目呈现形式树立新范式;从渠道上打通传播路径,以实现传统文化类节目的“破圈”之道。  相似文献   

16.
在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有许多内容与现代化学、现代科学彼此相通。在化学教育教学中进行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德育融入,讲好中国故事,有助于弘扬中华优秀的传统思想文化,培养民族自豪感,建立文化自信。通过赋予其新的思想文化内涵,推动传统思想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发展。  相似文献   

17.
习近平指出,黄河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助推黄河文化实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是打造优越的黄河形象的必然要求,也是大力推进黄河文化产业发展的现实要求,还是深度研究黄河文化的内在要求.因此,大力推动黄河文化实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必须坚持领导主体与实践主体心心相印、历史传承与时代创新同频共振、文脉赓续与资源开发互动融合.新时代,助推黄河文化实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既有益于展现中华文明独有魅力,又有利于赓续历史文脉,坚定中华文化自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智慧力量.  相似文献   

18.
民族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既是保护与传承传统文化的有效路径,也是推动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改革开放以来,广西巴马县利用当地特色资源优势,以旅游业带动经济社会发展,使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得到了有效传承与发展,推动了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研究发现,当下巴马县优秀传统文化发展还存在缺乏整体性规划、开发与保护存在矛盾、缺少文化旅游精品景区与拳头产品、人才匮乏等诸多问题。文章提出了制定整体性规划、打造文化产业精品、促进区域联动合作、培养专业人才、保护生态环境、提高教育质量等对策性建议,认为文化创新性发展是推动广西巴马县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必由路径。  相似文献   

19.
处在新时代,民族饮食文化发展的社会土壤已经发生改变,饮食已被卷入文化经营的领域。按照时代发展的要求,对青海民族饮食传统文化中具有现代价值的内容、形式进行改造,通过补充拓展、完善等方式,将新时代的内涵和表达方式赋予其中,使其最核心的文化基因与新时代中国主流文化相适应、相协调,实现其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相似文献   

20.
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是篇大文章。写好这篇大文章关键是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与糟粕进行科学和具体的分析,并且结合新时代特点,按照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需要来加以利用和转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