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互联网+背景下,促进网络时代、信息共享时代的创新发展,也给高校思政教育带来网络时代的教学新挑战,为满足学生多样化思政学习需求,促进辅导员思政教育工作水平提升。还需要积极结合网络信息技术和平台,开展思政教育工作。目前以易班平台为主的教学方式被广泛地应用在思政教育中。因此,还需要充分发挥辅导员教育教学引导作用,充分运用易班组织思政教育工作,进而更好地吸引学生学习注意力,促进新时期背景下,辅导员思政教育工作的全面发展,弥补传统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相似文献   

2.
互联网为高校教育发展带来极大便利,同时互联网所带来的弊端也是明显的,复杂的网络信息很容易对学生的思想行为产生影响。高校思政教育工作是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环节,在针对学生网络素养培养过程中是区别于传统思政教育工作的有独特特点。在新时代教育发展背景下,对于学生网络使用中所暴露出的网络素养问题如何进行有效的对策教育。本文以此开展对大学生网络素养教育途径研究,通过对学生思想行为的正确引导,发挥互联网应用于教育中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3.
互联网技术高速发展给高校思政教育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高校教师亟需提升自身网络信息素养以应对网络信息多样化。文章分析了高校教师网络信息素养对思政教育水平的影响以及网络文化背景下高校教师面临的思政教育困境,并提出了相应的优化对策。  相似文献   

4.
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给我国社会和经济建设水平的提高带来了巨大动力。在高校教育方面,互联网的普及也让其产生了变化。尤其在思政教育方面,网络的应用不仅让教学模式做出改革,还让辅导员也逐渐认识到了自身的角色定位,在教育中更好地发挥作用。本文简单分析了网络思政视阈下高校辅导员角色定位的转换的相关问题,提出了几点建议,希望对高校辅导员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5.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既面临着机遇,又充满着挑战。网络信息参差不齐,高校学生很容易受到网络不良信息的侵害与侵蚀。在网络信息碎片化时代下,占领网络道德阵地,已经成为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首要任务。因此,本文着重分析网络信息碎片化的特征,以此论述网络信息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学生发展需要,并提出网络信息碎片化时代下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策略。  相似文献   

6.
面对当前社交网络载体的发展现状,高校思政教育工作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与机遇,并且其互动关系较为复杂,教与学双方之间的交流互动性较低。为此,发挥网络教育工作的引导能力亟待提高,并且社交网络载体以及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内容需要进一步的整合与改善。所以高校应该始终坚持思政教育工作的根本目标以及最终方向,建立健全强有力的工作队伍,调动受教育者的主观能动性,从加强教育阵地的建设与发展等方面出发,以利于实现网络思政教育创新路径的发展与进步。  相似文献   

7.
随着当前互联网信息技术不断成熟,新媒体行业得到了蓬勃发展,在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融合发展之下,高校思政教育工作也受到了一定程度影响.基于此,本文围绕融媒体时代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展开创新探究,分析了新时代背景下,创新思政教育工作的几种方法:重视思政教育工作者队伍建设、积极创建融媒体思政教育平台、加强融媒体平台与思政教育联动....  相似文献   

8.
在网络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推动下,网络信息技术正以各种形式对人们的生活、生产、工作、学习以及娱乐方式产生着巨大的影响,使人们的思维方式发生改变。对于教学而言,网络技术的运用为教学活动的开展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促进了教学改革的进一步实施。再加上新一轮教学改革在高校思政课教学中的推进,翻转课堂——这一极具网络信息技术特征的新型教学模式逐渐被运用到高校思政课教学当中,对教学质量的提升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受到了广大教师、学生以及家长的青睐。本文首先对翻转课堂的相关概念、特点等进行了简要的介绍。其次,对高校思政课运用翻转课堂教学的理论依据进行了简单的论述。最后,就高校思政课翻转课堂教学改革具体策略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希望通过以下研究对进一步推进翻转课堂在教学中的应用,促进高校思政课翻转课堂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9.
社交网络是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创新的重要载体,基于此,文章首先探究了高校思政教育工作面临的困境,继而明晰了社交网络载体对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积极影响、消极影响,从增强学习意愿、拓展教育手段、优化教育资源以及助力师生交互四个方面探讨了社交网络载体在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创新中的应用,并提出了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创新的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10.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网络新媒体已经成了大学生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必需品。但网络新媒体是把双刃剑,一方面为学生的学习和沟通交流提供了便利,另一方面也因其强大的吸引力影响了学生的健康发展,为高校的思政教育工作提出了挑战。本文以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为例,对学生使用网络新媒体的情况进行了调查,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高校网络新媒体发展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1.
在高校网络思政教育中运用"易班",可有效提升教育质量,便于纠正学生的政治观、价值观。在此之上,本文简要分析了新时代高校网络思政教育要求以及"易班"在高校网络思政教育中的实践价值,并从开创特色教育模块、创新易班管理模式、设计网络互动课堂、加强易班功能开发等路径,以此促进高校学生的全方位发展。  相似文献   

12.
本文针对网络时代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开展路径展开深入研究,分析网络时代的到来,为高校辅导员思政教育工作带来的冲击与优势,然后以实现网络信息平台在高校辅导员思政教育工作中的有效应用,推进高校辅导员思政教育工作信息化建设为目的,分别为其提供三点有效对策,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高等教育的不断改革,使高校辅导员肩负了更加重大的责任,辅导员不仅要管理好学生的日常学习和生活,还要培育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了确保高校教育事业的发展,促使学生养成综合性的素质修养,高校辅导员必须正确看待思政教育工作,根据思政教育现状改变思想认知和传统的教育方式。借助多样化的方式丰富内容,以信息技术拓宽渠道,增强思政教育能力,提升综合水平。  相似文献   

14.
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让人们步入了“微时代”,微信、微博、QQ、抖音等成为当前高校附属单位职工的主要网络社交工具。“微时代”高校附属单位职工的思政教育工作须转变形式、构筑高校附属单位自己的微平台,迎接“微时代”给高校附属单位思政教育工作带来的机遇和挑战,达到思政教育工作最佳的效果。本文分析了“微时代”高校附属单位职工思政教育工作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5.
数字化时代使网络社会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新态势,高职大学生是在便捷的智能设备、海量的网络信息的浸润下成长起来的群体,然而网络监管的复杂性、信息来源的广泛性以及信息传播的自主化也对如何培育高职大学生的网络素养提出了挑战。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加强高职大学生网络素养的培育是一片新领域,是传统思政工作在虚拟网络中的延伸和拓展。本文从组建思政工作主力军、占据新媒体话语主阵地、强化学生责任意识三方面探究讨论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下高职大学生网络素养培育的路径。  相似文献   

16.
如果想要进一步提高高校思政教育的教学质量,就必须要对其教学模式进行进一步的改革。当下很多高校的教学模式都比较传统化,所达到的教学效果并不突出。对于高校的思政课堂来说,其主要可以由三方面的内容组成,分别是课堂教学以及高校所开展的相应实践教学,还包括在信息化时代下所发展出的网络教学。而这三部分共同构成了高校思政教育的"三面一体"教育模式,而这样的模式也是高校思政课堂进行改革的重要方向。本文就针对高校思政金课"三面一体"的建设模式进行探索与实践,为高校思政课堂的相关改革提供有效的建议,推进实践教学以及网络教学在思政教育中的发展,充分发挥其重要性。  相似文献   

17.
本文旨在探讨高校思政教育与学生管理工作的融合,提出融合模式和建议,以促进高校学生全面发展。文章首先介绍了高校思政教育现状及其重要性,接着探讨了高校学生管理与思政教育工作相结合的意义。然后,文章介绍了高校思政教育与学生管理工作的融合模式,包括其概念、分类、选择依据和方法以及典型融合模式的介绍和分析。接下来,本文提出了高校学生管理与思政教育工作融合发展的建议,包括提高师生思政素养、加强学生管理工作、推进学生管理与思政教育融合发展、加强信息化建设和加强与社会的交流与合作。最后,文章总结了本文的研究成果,强调高校思政教育与学生管理工作的融合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8.
紧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育人要求与使命,研析当前高职学生思政教育工作的现实问题,结合辅导员、专业课教师和思政课教师等大学生思政教育主体的地位和作用,从多位一体队伍建设、依托智能化信息技术手段实施“精准思政”、强化学生工作机制保障等方面,创新优化高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路径。  相似文献   

19.
现阶段,信息技术已广泛运用在社会生活的各方面。无论是在生活、学习还是工作中,信息技术均为社会群体带来便利,新媒体在此环境下得以迅速发展并逐渐运用到教育领域。高校思政教育应牢抓新媒体时代下的发展机遇,积极创新思政教育形式,丰富思政教学内容。本研究以新媒体特征入手,分析新媒体对现代大学生的影响,最终提出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政教育的实施策略,以期为高校创新思政教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意识形态为核心,探索高校思政教育改革工作的有效形式。高校思政课程的有序运行,旨在有效塑造学生思想内涵,使其具备优异的文化素养,坚定党执政工作信念,加强消解负面思想形成的意识侵蚀现象。为此,提出了高校思政意识教育工作的改革建议,具体表现为:借助信息技术,提升思政意识教育工作的先进性;强调马克思主义意识引导主体,提升思政教育改革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