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等信息智能技术的发展为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精准变革提供技术支撑,为思政工作提供了新的空间和手段。大数据时代高校实施精准思政,既是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的重要举措,也是把握思想政治教育规律的根本遵循,更是提升思想政治教育针对性的内在需要。然而,大数据支撑下高校精准思政面临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同学生需求匹配度不高、教师队伍缺乏数据治理能力、精准化变革教育存在数据伦理失范等困境。要解决这些困境,克服大数据带来的挑战,需要高校与教师精准供给、精准实施、精准治理,发挥大数据的技术支撑功能,为高校实施精准思政开辟新的进路。  相似文献   

2.
精准思政为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提质增效开辟了新的发展思路与方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场域立体联动、融合协同,涉及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第一课堂、课外实践育人第二课堂和数字空间第三课堂。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场域建设面临“主流场域”话语式微、“聚合场域”多元分散、“虚拟场域”主体弱势等现实困境。在新时代,聚焦精准思政,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场域建设,必须在紧跟精准化、智能化发展趋势的基础上,以“精准思维”“精准设置”“精准融合”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场域的守正创新和优化建设。  相似文献   

3.
精准供给视域下红色资源融入高校思政教育还面临教学供给理论与话语创新不足、教育供给模式有待改进等现实困境。为使红色资源精准融入到高校思政教育中,在深入分析精准供给视域下红色资源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现实意义和本质逻辑的基础上,提出红色资源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的理论创新要有理有据、红色资源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的话语创新要有滋有味、红色资源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的方式创新要有声有色等三大路径。  相似文献   

4.
《考试周刊》2019,(11):127-128
高校辅导员承担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符合当前国家"大思政"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要求,是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工作进一步完善的重点方向,本文从当前"大思政"理论的背景出发,分析当前"大思政"教育的特点和要求,就高校辅导员承担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评价原则、影响因素、实现途径等进行分析,提出实现辅导员承担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有效性的解决思路。  相似文献   

5.
高校教育旨在树德育人,重于培养学生综合素养。高校思政教育是培育学生科学观念、道德修养、政治思想等素养的重要课程,加强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实效性,则无疑是保障我国高校教育可持续发展的要素之一。现目前,我国诸多高校思政教育流于形式,其理论教学空洞化、形式化,难以提升学生主观能动性,也难以保证教学实效。鉴此,高校思政教育急需强化实践教学,以实践促发展,以发展求生存。较之传统教学方法而言,情境教学法是正视学生主体性,并能够促使学生踊跃参与实践活动的教学措施。本文即主要通过分析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之情势,进而阐释了情境教学法的内涵及实施要求,最后辩证的探究了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中运用情境教学之策略。  相似文献   

6.
实施思想政治理论课精准教学,是高校精准思政落地的关键一环。人工智能所拥有的算法、数据、算力三大基石为实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精准教学提供了可能性和可行性。人工智能驱动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精准教学实施框架包括精准学情识别和画像、精准教学内容定制和推送、精准教学活动设计、精准学习跟踪和预测、精准教学评价、精准教学决策等六部分内容。要实现人工智能驱动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精准教学,必须构建全天候、全渠道、全覆盖、全过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大数据收集与整合机制、建立健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精准教学保障机制、建立一体化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精准教学技术支持系统、全面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精准教学素养。  相似文献   

7.
在"大思政"视域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的提升是我国新时期思政教育的重要目标,更是思政教育发展的突破点。亲和力在我国思政工作中的效果显而易见,高校思政教师的工作性质决定教师需不断提升自身亲和力,完善自身教学能力,及时转变教学观念,才能够促使高校思政教育的本质得到有效发挥。本文针对提升高校思政教育亲和力的重要性进行研究,并分析出亲和力提升策略。  相似文献   

8.
董烨 《江苏高教》2023,(9):110-113
进入新时代,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精准性和针对性是适应时代变化和教育对象新特征的必然要求,文章借助大数据学生画像技术探索高校精准思政实现路径,形成高校思政工作新模式。基于基础数据资源整合进行需求分析和标签设计,构建学生画像模型,以问题检测为切入口精准识别学生需求,精准开展思政教育工作,并对育人效果进行动态反馈。及时评估调节,帮助思政工作者把握育人时机,提升思政教育实效,实现全过程动态监管和实时预警。基于学生画像开展精准思政工作时,需要加强高校数据资源建设,提高思政教育大数据集成程度,同时还需加强学生画像技术伦理监管,遵守大数据道德观念。基于学生画像技术构建的高校精准思政工作可以实现以生为本,因材施教,对思政工作提质增效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八大报告对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高校是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阵地,青年教师在思政教育工作中存在教学实践经验不足、角色的转换不到位、教师队伍不专业等问题.因此,应该有针对性地进行相关教学能力的提升,方能提高思政教学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发展推动了媒体的智能化发展,"智媒时代"已然来临。一方面,媒体的智能化发展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众多机遇,有利于丰富教育教学资源、改进教育教学方式、推进"精准思政"的教育理念;另一方面,智媒时代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也面临着纷繁复杂的网络信息影响大学生的价值立场、智能推荐机制漏洞加剧西方意识形态渗透、教学情势变化对教育提出更高要求等挑战。基于此,政府应加强思政教育指导,推进网络空间治理;媒体平台当承担社会责任,维护价值理性;高校要布局网络思政教育,探索"精准思政"模式。最终集各方合力,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11.
新时代背景下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教育的主阵地,也是立德树人、培根铸魂的关键课程。文章以高校思政课实施五环教学法教学改革的时代背景为契机,在分析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现实困境基础上,结合高校思政课实施五环教学法的基本原则,提出自学辅导、专题讲座、主题讨论、视频教学和实践教学为主要内容的五环教学法,以期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12.
在互联网、信息技术和计算机科学技术的推动下,我们已经进入了全新的数字网络时代。新时代背景下,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和艺术类高校的管理层,特别重视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推进和开展,同时对学生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创新、有效地进行思政教育研究和探讨,并将其结合到实际工作当中,是高校管理者和艺术类高校辅导员均要深入思考的问题。在分析新时代思政教育工作内涵、意义和时代特征的基础上,具体阐述了艺术类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策略。  相似文献   

13.
“大思政”格局是指积极运用社会、高校中一切可能的力量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落实“三全育人”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理念。当今,各高校通过多种方式丰富思政教育的形式、提升思政教育质量,但高校教辅人员在此中发挥的作用却相对较弱,作为广大师生的服务者,教学秘书在高校思政工作中的作用长期得不到重视。在“大思政”格局下,加强教学秘书的思政学习,丰富其参与思政工作的方式和渠道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高校资助助力生活困难学生顺利成长成才,是高校育人推动实现教育公平、公正的重要手段。高校资助工作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部分,具有导向、调节、激励、育人等思政教育功能。加强政策引导,推进精准资助,转变资助理念,突出情境优势,创新资助活动,注重文化培育,提升资助教育力度,注重提升大学生综合能力,发挥资助育人实效,进而帮助、引导生活困难学生顺利走向社会。  相似文献   

15.
随着电脑网络、手机等数字交流平台的出现,对传统的高校思政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学生们使用这些数字平台的频率越来越高,而对数字平台视野下的高校思政教育存有不足,因此加强校园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具有紧迫性和必要性。思想政治工作者要掌握数字平台思政教育主动权,不断更新校园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发挥网络阵地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特别是现代互联网信息技术的持续进步,互联网新媒体对当下社会经济的影响是深刻而广泛的,众多行业和领域在互联网视域下面临着重构生存业态、重塑发展模式的时代命题,高校思政教育也不例外。互联网新媒体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便利,使思政教学内容的丰富化、形式的多样化、教学途径的多元化有了实现的可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互联网新媒体的持续深度融合是大势所趋,也是思政教育与新媒体技术两者实现发展的客观要求。本文紧密围绕互联网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优化路径探析这一主题,结合当下高校思政教育教学的实际情况,重点阐述和探讨互联网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优化提升途径。  相似文献   

17.
树立学生立场是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加强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基本要求。这是一项系统性和整体性的生态工程,必须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而新媒体的时代背景使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呈现出复杂化、多样化的新特征。构建和谐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生态,必须牢固学生立场,坚持服务导向,遵循生态教育规律,优化思政生态环境,拓展新媒体平台,全面提升思政工作的深度和广度。  相似文献   

18.
美育与高校思政教育是相辅相成的,而网络美育则是数字时代技术条件下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美育形式。网络对当今高校的思政教育和美育都具有很大的影响,将网络美育引入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不仅可以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还可以丰富高校思政教育的方式和内容。因此,从顶层设计、学校、个人三个层面入手,形成网络美育视域下的高校思政新工作模式,可以大力提升高校思政工作的实效。  相似文献   

19.
在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开展精准教学是思政课教育的本质要求,是保证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学习实效性的需要,对于改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理念,更好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育人作用,具有重要意义和实际效果。针对高职院校在思政课教学组织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加强对思政课教学管理人员和教师精准教学能力进行培训,构建具备数据处理功能的信息化教学平台,推进教学精准供给,实现思政课精准教学。  相似文献   

20.
红色音乐文化对于高校思政课的教学有着重要的价值,有助于增强思想政治教育说服力、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互动性、提升思想政治的育人功能。高校思政教师承担着传承和弘扬红色音乐文化的历史重任,应当明确红色音乐文化的教学目标,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互动性,创新教学方法和策略,进而提升高校思政课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