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该通过对《法国民法典》与《德国民法典》的比较分析,认为它们虽然本质上都是资产阶级的民法典,但却反映了不同时期资本主义的民事法律关系。两部法典在某些民事法律制度、对封建法的态度、对罗马法的继承等方面都存在很大差异。  相似文献   

2.
《民法典》第987条是关于恶意得利人返还义务的规定。第987条在《民法典》编纂过程中虽无实质变化,但其中的细微改动值得推敲。第987条旨在更大幅度地去除恶意得利的冗余,践行不当得利制度的衡平理念。第987条是一种任意性规范,这种规范属性与恶意得利人返还义务的表述并不冲突,而且条文与《民法典》第122条、第986条存在密切联系。恶意得利的成立,不仅需满足不当得利的一般构成要件,还要从产生时间和内心状态两个方面满足恶意的成立条件。在恶意得利的法律效果上,恶意得利人应当返还其取得的全部利益,而且第987条的“赔偿损失”是不当得利返还义务的特别化。举证分配上,得利人要对所受利益的法律依据进行举证,否则将承担败诉的不利后果。  相似文献   

3.
4.
民事法律行为居于民法的核心地位,其“不只是价值上确立全面私法自治的工具,而且还是技术上精确规范私法自治的工具”。民事法律行为据其效果,可分为有效、无效、可撤销及效力待定等,而各类行为界定的准确与否直接影响到法制的成败。因而理清各种行为的范围及条件就显得尤为重要。由此认识出发而考察我国民事法律所建立的有关无效民事行为的法律制度时,不难发现其存在的不合理性,文章将就此作进一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5.
《民法典》居住权作为物权编中新增法律制度,正式用法律的形式确定了居住权制度,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然而,居住权在《民法典》中仅涉及到居住权的定义、转让、继承、出租、合同的订立形式与条款法律规定,内容相对笼统。在司法实践中缺少详细解释,导致居住权的法律适用陷入困境。因此,亟需通过立法完善居住权,解决主体与客体、权利与义务、设立与消灭、居住权与抵押权冲突等问题,突破居住权法律适用的困境。  相似文献   

6.
情事变更源于《优士丁尼法学阶梯》中的“情事不变条款”理论,目的在于修正合同严守原则下的显失公平问题,历经发展终在20世纪的三次社会巨变中被确立为债法之重要原则,并为我国所借鉴。适用《民法典》第533条规定的情事变更必须同时满足客观、时间、结果和程序等四个方面的条件,法院或仲裁机构在适用过程中必须注重不可抗力及商业风险与情事变更的界分,准确适用情事变更。此外,法院和仲裁机构在适用情事变更时还应注意以下问题:磋商义务的履行是适用的前置条件;适用不再需要履行审核程序;应当优先考虑变更合同,仅在合同变更无法解决问题时方可解除合同;不利方因情事变更中止合同履行的不承担违约责任。  相似文献   

7.
2011年2月25日颁布的《刑法修正案八》对刑法第二百七十六条增加了一条规定,即"恶意欠薪罪"。此罪反映了拖欠工资这一严重的社会现象之危害,但究其罪行的本质,还应属合同违约。通过合同的自由主义与法的后现代性之间的博弈、权衡对"恶意"进行认定与考量,转而对一般民事违约入罪的规律性及可能性进行总结和评价,有助于我们对民法调整失灵、违约行为入罪的研究打开新的思路,梳理出一些的容易入罪的合同品种,引起民法学界的关注探讨。  相似文献   

8.
民事法律行为制度与私法自治原则在现代民法和民法学中居于重要的地位。在民法典的制定中应完善民事法律行为制度与私法自治的最佳结合,使私人自治应具有的功能在法律行为的理论与实践中得以更好的发挥。因此,本文在分析民事法律行为制度与私法自治的内涵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二者的关系,既两者互为表里,前者是外壳,后者是内核,私法自治原则的贯彻和实践离不开民事法律行为,同样,民事法律行为的设立也需要私法自治为其保驾护航。  相似文献   

9.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1176条首次将自甘风险规则纳入法律规制范围内具有重大意义。对于该规则适用范围,《民法典》将其限定于“有一定风险的文体活动”,此举排除了除文体活动外其他特定风险行为适用自甘风险规则的可能性,与司法实践存在一定脱节。自甘风险规则适用范围的扩大化具有必要性及合理性,应将自甘风险规则的适用范围扩大至“一般风险活动”。  相似文献   

10.
该文通过对《法国民法典》与《德国民法典》的比较分析,认为它们虽然本质上都是资产阶级的民法典,但却反映了不同时期资本主义的民事法律关系。两部法典在某些民事法律制度、对封建法的态度、对罗马法的继承等方面都存在很大差异。  相似文献   

11.
12.
田麟 《华章》2007,(12):98-98
民事法律行为制度是民法学理论的一项基本内容,它是联结权利主体制度、物权制度、债权制度这三大民法理论的纽带,本文通过研究法律行为概念的由来、界定及其在民法中的功能,对法律行为制度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3.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规定的居住权是对当今时代发展之回应。作为一种新型的用益物权,居住权不仅要注重其公私属性的开放式运用,也要达到各类私权利间的利益平衡。文章以居住权的功能意图作为出发点,对居住权的要件逐步分析,明确居住权设立的法律效力,参照租赁合同的立法规范厘清居住权与所有人、抵押权人、受让人的深层次关系;凭借居住权利用财产的特点,进一步发挥投资性居住权在私法领域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民事权利的保护方法一是公力救济,二是私力救济。对于私力救济,我国现行《民法通则》只规定了自卫行为,而缺少关于实际生活当中已经存在的自助行为的法律规定,与发达国家民法典相比,出现了权利保护的真空。为此,有必要探析自助行为的制度渊源及其必要性、要件及其法律效果、相关法律冲突等,以兹为《中国民法典》的立法借鉴。  相似文献   

15.
越南经济改革是《越南民法典》编篡和修订的原动力,外国法律援助是该法典编篡成功的重要原因,但我们不能不注意外国法律援助背后的动机,在学习借鉴外国法律时应当注意和本国国情相结合。《越南民法典》在体例和内容上都有不少值得我们学习和思考的地方,比如知识产权纳入民法典、强化土地使用权保护等。  相似文献   

16.
《民法典》合同编以专章对保理合同的内容、保理欺诈、追索权、履行等做了规定,这是我国民事合同制度的重大创新。然而,保理合同的具体法律适用仍存在诸多问题,如客体范围狭窄、保理人虚构债权、各主体抵销权规定不明等,导致相关规则在适用时出现梗阻。需对保理合同的要素、各主体间的法律关系及法律适用进行分析,厘清司法实务中的争议焦点,以实现对保理合同各方主体利益的平等保护。  相似文献   

17.
《民法典》第406条在明确了抵押财产可基于抵押人的意志自由转让的同时,也明确了当事人可约定"禁止或者限制抵押财产的转让".如该约定未向有权机关登记,则既不影响抵押财产转让合同的效力,也不影响受让抵押财产的善意第三人取得抵押财产所有权.如该约定向有权机关进行了登记,则受让抵押财产的非善意第三人不能取得抵押财产的所有权,但...  相似文献   

18.
该文通过对《法国民法典》与《德国民法典》的比较分析,认为它们虽然本质上都是资产阶级的民法典,但却反映了不同时期资本主义的民事法律关系。两部法典在某些民事法律制度、对封建法的态度、对罗马法的继承等方面都存在很大差异。  相似文献   

19.
婚姻法向民法的回归不应仅是具体规则层面的回归,《民法典》婚姻编对于其他编规则的参照适用应当尽可能保守和谨慎.婚姻法与财产法规则之间存在三对基本矛盾,即伦理秩序与权属规范的矛盾、法内空间与法外空间的矛盾、权利累积与义务集成的矛盾,这决定了财产法规则的介入对婚姻关系的破坏效应.婚姻法回归民法,应当通过高度类型化的方式有限制...  相似文献   

20.
恶意点击类制造虚假流量行为系网络黑灰产业链中的一种,其复杂性和关联性使得相关犯罪行为得以通过网络空间肆意传播,不仅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也增加了相关行为的定性难度,已成为中国刑法理论亟需解决的问题。虽然恶意点击行为的出现对传统罪名的适用提出了一定挑战,但刑法在规制相应犯罪行为时也不应过度“积极”,而应当注意适用的限度。针对恶意点击类制造虚假流量行为,司法应总体把握恶意点击的行为样态,以上下游相结合的方式,对恶意点击行为进行整体评价,既要判断上游行为是否构成侵犯计算机信息系统类犯罪,也要重点审查下游行为是否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287条的规定,以实现对恶意点击行为的合理规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