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2018年《国家监察法》出台“监察留置措施”逐渐走进大众的视野。监察留置措施与刑事强制措施的有效衔接是实现惩治职务违法犯罪的重要环节。2018年新《刑事诉讼法》针对两措施衔接问题在刑期折抵、证据适用、场所设置等都作出了相关规定,但就目前试点经验来看,监察留置措施与刑事强制措施在衔接问题上还存在着诸多需要细化的空间。留置辩护权亟待有效保障,各项人权问题也亟须进一步落实与完善。  相似文献   

2.
《决定》是试点地区设立监察委员会行使监察职权的法律根据,对试点地区提出了依法推进改革的法治要求和实现依法监察的法治目标。试点地区全面实施《决定》的内容,依法行使地方立法权以填补《决定》对法律实质修改形成的法律空白,细化《决定》中较为原则和概括性的规定以建立区域性国家监察体制,便是遵循法治的轨道依法推进改革试点工作。具体而言,改革试点工作的首要目标是完善监察法律制度,基本路径是依法行使地方立法权进行地方性法律的立、改、废,主要内容是建立完善的监察委员会人员产生规范、组织规范、职权行使规范和监督规范,规范监察职权的行使。  相似文献   

3.
《监察法》的出台,标志着我国监察体制改革成果进一步固化成为国家法律制度,其以法律的形式将原属于检察院的职务犯罪侦查职能与机构转移至监察委员会,并对监察委员会与司法机关的相关职能与程序的衔接与协调做出了具体规定。《监察法》与《刑事诉讼法》的衔接内容,主要体现在监察调查程序与司法侦查程序、审查起诉程序的承接与过渡。因此,明晰监察委员会管辖权范围,细化监察调查证据移转的程序与要求,处理好监察调查程序中强制措施的衔接,进一步明确其接受检察院的监督,对于监察法的具体实施以及刑事诉讼法的进一步完善,都具有极其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针对我国财政反腐制度立法不统一、体系不完善以及操作性乏善可陈等问题,对现有立法进行梳理,提出完善《政府采购法》和《预算法》、制定《财政监督法》、设立国家预算与管理局、施行国家财政财务监督员制度等措施,以期从根本上铲除滋生财政腐败的土壤。  相似文献   

5.
漫画·时评     
立法保护未成年家暴目击者体现法治进步日前,《广东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家庭暴力法〉办法(草案)》[以下简称《办法(草案)》]提请审议。《办法(草案)》在《反家庭暴力法》基础上做了细化规定,并创新有关工作制度和措施。其中明确规定,目睹家暴的未成年人也是家暴受害人。  相似文献   

6.
隐蔽作证对证人合法权利的保护具有重要的意义,但同时也会限制被告人对质权、辩护权等正当权利的行使,影响审判程序的公正性和公开性。从确保程序公正和实体真实的角度考量,域外法治国家均在利益衡量的基础上从实体限制和程序控制两个方面对隐蔽作证进行了法律规制。虽然我国2012年《刑事诉讼法》首次以立法的形式对隐蔽作证制度予以肯定,且2018年《刑事诉讼法》延续了这一规定,但规定的宽泛性和原则性极易导致隐蔽作证在司法实践中的无限适用。基于此,我国立法和司法解释有必要在借鉴其他国家隐蔽作证制度的基础上,对该制度的适用条件、对象、手段,以及程序作出进一步细化和完善,以此实现刑事诉讼中不同利益之间的协调。  相似文献   

7.
从网络反腐的法律依据、法治文化基础、法治环境、技术基础等方面对网络反腐的正当性与合理性进行了理论阐释;阐述了法治背景下网络反腐的风险与挑战以及网络反腐的制度困境,从培育民众理性参与意识、完善网络监管制度、健全网络反腐的运行机制、加强隐私权保护四个方面提出了网络反腐的法治化路径。  相似文献   

8.
中国《公司法》中对股东请求解散公司的请求权的规定,存在解散的主体过于宽泛、解散的事由规定不明确、行使权利的先决条件不明确等主要问题,对于防止滥诉的规定也有待进一步完善。应当在借鉴外国公司法相关制度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限定和细化诉讼主体、明确解散事由并增强可诉性、明确先决条件的判断标准、增加防止滥诉的措施等途径,进一步完善中国《公司法》股东请求解散公司诉讼制度。  相似文献   

9.
《监察法》没有明文规定律师能否介入监察委办案过程,对监察机关及其监察工作人员监督的规定侧重于内部的自我监督。律师可以以合理的方式适时介入监察委办案过程,《监察法》应形成两种监督机制:在内部,细化监察委的自我监督,形成双规自我监督机制;在外部,监察委与检察院形成双向监督机制。  相似文献   

10.
在《立法法》中规定监察法规制定权,首先要明确监察法规在何种程度上进入到《立法法》的调整范围,这表现为相关规定的详略选择。参照现行《立法法》对现有立法活动规范程度的差异安排,并结合监察法规的属性和监察立法活动的现实,《立法法》宜增设“监察法规”一章就监察法规制定权作出专门规定。在内部视角上,《立法法》明确监察法规的制定权限,包括执行性立法和创制性立法两类,同时以监察立法的民主化和科学化为指引,合理设计国家监察委员会制定监察法规的程序;在外部视角上,考虑到监察法规是我国法律体系的构成部分,《立法法》还需妥善处理监察法规与其他法律的关系,表现为对监察法规效力位阶的合理设定,因应监察法规的特征完善备案审查制度,以及规定国务院和国家监察委员会可以联合制定行政法规。  相似文献   

11.
新修订的《刑事诉讼法》亮点之一是包括审前羁押制度在内的刑事强制措施进行的修改与完善.对监视居住措施进行适当定位并明确规定适用条件,严格限制采取强制措施后不通知家属的例外情形,增加规定拘留后应当立即将被拘留人送看守所羁押且送押的时间至迟不得超过二十四小时.增加关于人民检察院审查逮捕程序的规定.这一系列规定使羁押条件和程序更加明确和细化,为保护犯罪嫌疑人的权利提供了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12.
邵兴江  许迈进 《教育》2013,(11):60-61
近年来,英国政府不断加强全社会的廉政建设力度。2010年,英国《反贿赂法》的颁布对高校的反腐提出了全新的要求,也为英国高校建立更为卓越高效的反腐治理机制提供了契机。在《反贿赂法》颁布前,英国大部分高校都有各自的反腐制度。然而,《反贿赂法》的颁布及其新要求迫使各高校重新反思学校原有的反腐理念,做出调整,制定新的反腐政策,并着力建构主动预防、过程与风险管理、惩防并举、持续完善一体化的反腐治理平台,从系统层面提升学校的反腐能力。  相似文献   

13.
知情权为股东了解公司经营管理的基本条件,但因诉讼成本较低,司法实践中知情权诉讼越来越多。相较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司法解释四》进一步细化了股东知情权制度,但对隐名股东、抽逃出资股东、同业竞争股东是否享有知情权未作规定,也未涉及股东是否有权复制会计账簿、查阅会计凭证等。司法实践中需要衡量各方利益,制度不明确会造成司法裁判的混乱,股东知情权立法仍有完善的必要。  相似文献   

14.
动态     
部委《就业服务与就业管理规定》出台11月5日,劳动保障部颁布《就业服务与就业管理规定》,对《就业促进法》中就业服务与管理、就业援助的相关制度作了进一步细化和完善。《规定》指出,国  相似文献   

15.
《行政诉讼法》的颁行是我国法治建设和宪政发展史上一座重要的里程碑,十多年来,该法的实施对于推进“权利保障”、“有限政府”等法治理念的普及以及宪政和法治的发展功不可没。但是,1989年制定的《行政诉讼法》在实践过程中也遇到了很多问题,迫切需要修改。本文以改革现行行政诉讼管辖制度为切人点,论证我国建立和完善全面的司法审查制度的法理基础和现实条件,提出了通过设立宪法行政法院系统来完善我国行政诉讼管辖制度的构想。  相似文献   

16.
高校纪检监察体制改革稳步推进,高校职务犯罪案件查办协作配合工作呈现强化态势,但理论研究尚显滞后。从工作中监察机关与公检法等机关配合现状出发,深入分析其中诸如对监察权认识不足,存在消极配合的现象;协作机制不够完善,程序性规定亟待细化;法法衔接不够顺畅,纪法衔接不够贯通等协作配合工作机制问题,要树立新时代法治反腐理念,健全案件协作配合机制、纪法衔接机制、案件考核评价机制,以健全高校职务犯罪案件查办协作配合工作机制。  相似文献   

17.
作为一部改善和保障民生的重要法律,《物权法》做了若干保障民生的制度创新。落实《物权法》,应制定配套的法律法规如《征收征用法》、《住宅法》等,明确和细化《物权法》的有关原则性规定。  相似文献   

18.
我国《精神卫生法》规定对于符合特定条件的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可以实施强制住院。《精神卫生法》的这一规定与《行政强制法》的相关规定存在难以衔接甚至相互冲突之处。为保障精神障碍患者的合法权益,防范和处理因行政强制进行住院治疗带来的纠纷,应展开《精神卫生法》相关条款"二次立法"的探索,即对"由公安机关协助医疗机构采取措施对患者实施住院治疗"这一规定结合《行政强制法》进行明晰和细化,深入分析行政强制住院的性质、权限、程序、责任等,从而完善我国精神障碍患者行政强制住院治疗的具体制度。  相似文献   

19.
《中华人民共和国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监督法》(简称《监督法》)在《立法法》已有的立法监督规定的基础上,专设一章对"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作了规定.这一规定在中国法治社会建构中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但《监督法》在完善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制度的方面也存在着一些不足,本文试图对如何进一步完善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制度提出肤浅的思考.  相似文献   

20.
黄毅 《天中学刊》2014,(2):10-13
2012年新修《民事诉讼法》规定的"实现担保物权案件"与《物权法》相关规定实现了对接,初步建立了我国的抵押权非诉实现制度。该制度所追求的经济、高效,以及其与抵押权内含的变价权、抵押登记的公示公信效力、民事诉讼证明标准的契合,构成了其现实和理论依据。要实现该制度的有效运行,需要在案件受理范围、操作程序以及当事人权利义务的平衡等问题上作出细化规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