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内生素材是体育课程思政建设进程中的重要素材类型,同时也是生成体育课程思政优质案例的重要支撑。运用文献资料、案例分析、逻辑推理等研究方法,对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内生素材朝向优质案例转化的问题、方式、机制和路径等进行了系统研究。研究认为:目前用于支持体育课程思政优质案例设计的素材,主要存在主题偏离、视野偏窄、存量偏少、层次偏低等问题。需要从体育课程与教学实践活动中教师组织、开展和参与的“学”“练”“赛”“研”等4个环节着手,梳理和总结体育课程思政的内生素材。按照目标设计专业化、结构设计系统化、方法设计多样化、评测设计精准化的向度开展,解析其形成过程。内生素材能够推动与体育课程思政优质案例的设计、扩充、组构、教学、核验等方面的要求有效结合,形成体育课程思政建设内生素材向优质案例转化的高效路径。  相似文献   

2.
目前高校毕业生就业面临着毕业生人数逐年攀升、疫情影响下的就业率下降、毕业生知识能力结构与企业需求不对接的困境。“应用文写作”课与提高毕业生的就业能力方面有着天然的联系,也担负着艰巨的使命,但“应用文写作”课教学仍存在着多元教学主体重视不足,课程设置不合理;教学团队建设不足,师资力量较弱;课程理念传统陈旧,教学方法单一等问题。破解这些问题的实践进路在于:高职院校应积极推进课程改革进程,增强“应用文写作”课对就业形势的适应性,具体包括增加“应用文写作”课学时数,建设高水平教师团队,开发高质量校本教材。教师应主动更新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法,增强“应用文写作”课的实践性,具体包括更新陈旧的教学理念,轻理论重实践;创新教学模式与方法,凸显学生主体地位;增强教学设计的科学性,重视提升学生就业能力的训练等。  相似文献   

3.
课程思政是新时期高等体育院校践行育人初心使命的关键抓手。运用文献资料法和个案研究法,结合国家课程思政建设相关要求及北京体育大学生动实践,分析了“大思政”格局下高等体育院校开展课程思政工作的现实意义、内在优势、实施路径。研究认为:高等体育院校课程思政工作是构建“大思政”格局的关键一环,对提升学校人才培养质量、促进学校高质量发展、创新三全育人机制至关重要;高等体育院校要善于整合课程育人资源,以深挖运动项目思政元素、用好冠军师资示范效应、弘扬红色校园文化作为课程思政工作的着力点;高等体育院校应通过加强课程思政顶层设计、打造课程思政协同教学团队、建设“通识-专业”优质课程群、融通课内外教学场域、完善评价标准和反馈机制等路径持续增强课程思政实施效果。  相似文献   

4.
分析高职高专应用文写作课存在的教学内容陈旧、教学方法单一、重讲授轻实践等问题,指出该课程要结合高职高专培养目标,注重技能训练和培养,采用案例教学、实践教学等方法强化写作训练,切实提高高职高专学生的写作水平.  相似文献   

5.
在“立德树人”“三全育人”的要求下,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旅游管理专业研究生“旅游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课程中,“教学案例与思政融合”是一种有效途径。文章首先分析本土案例在与“思政”融合方面存在的不足,进而提出开发和编写具有一定思政水平的旅游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案例的对策及有效路径,从而实现课程思政赋能教学案例开发的目标。  相似文献   

6.
在高师院校应用文写作教学中积极进行案例教学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创造能力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初步探讨了应用文写作中实施案例教学的必要性及如何实施案例教学。  相似文献   

7.
作为高职学生应掌握的一项必要的实践技能,应用文写作能力对于学生综合素养与职业能力的提升均有重要意义。通过分析当前高校应用文写作教学存在的问题,包括课程地位边缘化、教学效果不理想等,在此基础上提出基于情境创设的应用文写作教学方法。从以下角度分析情境教学在应用文写作教学中的应用途径:一是合理选择生活实例,丰富应用文写作素材;二是创设工作情境,提高学生应用文写作实践能力;三是将课堂延伸至社会,密切应用文写作与学生之间的联系。  相似文献   

8.
在资源库建设背景下,“生物化学检验”课程思政教学紧随教育部指导纲要,将思政融入一流核心课程建设。“生物化学检验”课程作为湖南省精品在线开放课程,通过模块化设计,明确核心价值观,实现家国情怀、科学精神、工匠精神、创新精神的融合。在实施中,通过优化教学方法,全程贯穿思政元素,构建专业知识与思政理念相得益彰的学习体系;探索出专业课教学与思政同向同行的课程育人新模式。  相似文献   

9.
信息化时代对高校的教学活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很多学科正在面临信息化变革的命运,应用文写作课程也不例外。应用文写作能力正在被用人单位重视,成为学生未来工作和生活的一项必备技能。因此,应用文写作在高职院校中普遍开设。从目前的现状来看,高校应用文写作的教学效果并不理想。本研究使用经验总结法探讨了目前应用文写作教学存在的弊端,使用问卷调查法了解学生对于信息化教学手段的态度和接受程度,对比现有信息化手段的优缺点,探讨应用文写作信息化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10.
应用文写作课程的教学窍门,在于当堂引领学生建立既定应用文种的“内容结构格式化识记脑图”,并运用这张明确易行的图示主导起草以及改稿等训练活动。这种教法符合本门课程的性质和课程标准,遵循了应用文写作的教学规律,对纠正目前以讲代写、重讲轻练的偏向以至普遍提高学生应用文格式化处理技能比较切实有效。  相似文献   

11.
2020年教育部印发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中提出要求在高校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论文以《国际货运代理实务》课程思政教育为例,从该课程融入课程思政教育元素的重要意义入手,分析“国际货运代理实务”课程思政的现实境遇,制定融入思政元素的课程教学目标,进而对在课程思政案例教学中产生的问题进行反思和总结,使该课程的思政教育案例教学能够得到持续优化和改进,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和道德修养。  相似文献   

12.
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是高校专业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是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文章以烟台职业学院“船体建造工艺”课程为例,分析开展“课程思政”建设的意义,并在“课程思政”教学整体设计、思政元素挖掘、思政育人教学实施策略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与实践。  相似文献   

13.
软件技术专业课程思政教育需要关注专业知识的传授与思政育人元素的有机融合。本文通过介绍软件技术专业相关专业课课程思政教育开展的特点,分析软件技术专业课课程思政的切入点,并以“Web API开发”课程为例,从课程思政教学目标、教学思政融合、教学方案设计、教学方法、师资建设等方面,探讨了课程思政的实施策略。  相似文献   

14.
目前,高职院校应用写作教学难以实现高质量的教学效果,主要由于学生对该课程无兴趣。因此,培养学生对应用文写作的学习兴趣,是该课程教学急需解决的问题。结合教学实践,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学生生活实际三方面探索提高高职学生应用文写作兴趣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5.
以机电类专业“数控加工编程与操作”课程为例,从其课程特点出发,将“培养具有家国情怀与生活担当高端技能型人才”作为课程思政建设目标。首先,从“三大一前沿”和“有用性”方面对本课程思政分层次地开展内容建设,突出育人价值;其次,以课堂数控加工技术为主体,采用“在需处入、在分析中通、在用处融”模式的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将专业知识与思政元素进行融合;最后,从学生对课程思政参与度、思政价值认可度以及提高学生综合成绩等方面展现课程思政的实践成效。  相似文献   

16.
本文基于中国学生核心素养目标挖掘出高等数学课程思政若干案例,进一步结合应用型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数学学科特点、数学教师特点、学生特点分析在现有情境下融合高等数学课程思政的痛点。对此,滇西应用技术大学数学教师团队进行了教学模式改革研究,实证“5E”教学模式能有效实现高等数学课程思政,进而有效提升高校理工科类学生的核心素养,并结合教学实践的具体案例展开探讨,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课程思政在立德树人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将思政元素融入专业课教学中,实现思政铸魂和专业筑基的目的。通过挖掘中国公司金融故事中所蕴含的思政元素,探索建立“公司金融”课程思政体系。为实现新时代德才兼备的金融人才培养目标,采取研学、案例教学、小组展示等教学方法,探索“公司金融”课程思政教育的有效路径,提升课程思政育人效果。  相似文献   

18.
为实现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推动高校教学思政改革就显得十分必要。本文首先分析审计学“课程思政”的重要意义,其次提出“课程思政”的建设思路,最后从全面提高教师开展“课程思政”的底蕴素养、将“课程思政”元素嵌入教学内容中、发挥学生“课程思政”建设中的主体性作用三个方面分析了其建设路径,把教师的知识传授和对学生的价值引领有机结合起来,以期更好的实现教育目标。  相似文献   

19.
《应用文写作》课是秘书专业的主要课程,也是我校现阶段校级重点建设课程之一。在《应用文写作》课教学中,教会及提高学生利用各种计算机办公软件迅速有效完成公文应用文写作是《应用文写作》课程建设的重要内容。 本文着重讨论《应用文写作》课程中应涉及到的计算机应用教学内容。  相似文献   

20.
人教版(2019)普通高中英语教材非常重视读写技能的综合训练,特别设置了读写结合板块。如何利用该板块有效开展形式多样的应用文写作,培养学生以读促写的能力是许多老师关心的问题。笔者以自己的教学案例探讨基于教材读写板块开展的应用文写作策略与课堂设计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