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新时期背景下,由“思政课程”向“课程思政”的转变要求所有课程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思政元素,坚持知识、能力、思政三位一体。本文以《基础日语》课程为例,对教材中体现的思政元素进行深入挖掘,并探讨在教学中实施思政教育的路径,以期实现课程思政育人目标。  相似文献   

2.
立德树人是高职院校的根本任务,围绕课程思政推行"三教改革",在专业课中探索课程思政的实施方案,应以教师为根本,让教育者先受教育,以教材改革为基础,推动思政和专业的融合,以教法改革为探索,增强课程思政的教学实战性,在教师、教材、教法三个方面采取针对性对策,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高职专业课课程思政实施路径。  相似文献   

3.
在环境工程技术专业课程思政的教学载体和教学方法创新过程中,贯穿全员、全过程、全课程的课程思政教育理念,有利于实现专业课程和思政教育的深度融合。在全员、全过程、全课程的课程思政教育理念下,针对环境工程技术专业课程思政教学中教材缺失思政元素问题、专业课程与思政课程缺乏融合渠道问题、课程思政效果评价机制缺失问题,高校应革新思政教学理念,挖掘课程思政元素,展开多样化、特色化的教学方式,以此实现环境工程技术专业课程思政教学的载体创新和方式创新。  相似文献   

4.
课程思政背景下,为探索符合数学教育实际和思政教育目标的落地模式,充分落实立德树人的任务宗旨,对基础文化课高职数学教材建设改革提出了几点可行的建议:课程思政系统化,分析学情选内容,知行合一重实践,加强数学文化、课后作业思政元素的融入与保障,并在调研分析与教学实践的基础上编写了一套适合财经类高职院校基础文化课的数学教材,期望对提升当前高职基础文化数学教育质量有推进作用。  相似文献   

5.
课程思政是一种思维方式,也是一种教育理念,为高等教育思政课程改革带来契机。教育的本质是育人,而课程思政的教育价值,要求教育工作者以全面育人为导向,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元素,发挥思政课程育人功能,进而实现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机制。本文分析高校"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协同育人机制目标,论述高校"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协同育人机制关键,提出高校"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协同育人机制策略。  相似文献   

6.
在大思政背景下,高职Photoshop课程中融入课程思政教育内容,有利于提升教师的思想政治素养,优化课程环境,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和政治觉悟,实现协同育人、全方位育人目标。文章从教学情境设计、教学活动设计两方面探讨了基于OBE理念的Photoshop课程思政体系的构建,并从修订Photoshop课程人才培养方案和制定课程思政授课计划、编写Photoshop课程思政活页式教材、课程教学中采用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课程考核中纳入思政元素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当前阶段,我国高等教育越来越重视专业人才的培养,注重推动高校专业化教学与创新型教育的有机结合,充分发掘各学科思政教育内容,并在教学中强化学生的创新精神。本文以《金属材料与热处理》课程为例,阐述了课程思政视域下开展课程思政建设工作的必要性,并从深入挖掘教材思政元素、创新思政教学方法、优化课程考核评价方式等方面展开研究,提出了专业基础课程创新实践途径,旨在促进我国高校金属材料工程专业的教学水平和质量的提升,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出更高素质的专业人才。  相似文献   

8.
在精准定位高校外语教学大纲课程思政建设教学改革目标基础上,本文以《新视野大学英语》课程为例,通过探索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内容设计与具体实践研究分析,深入研究挖掘教材中涉及的思政素材,结合听说读写译等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将思政理念潜移默化地融入灌输到学生语言习得中,从而使得学生学习掌握语言的同时也能坚定文化自信,确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理想信念,发挥课程思政的信念引领作用,培养四新背景下德才兼备的复合型与创新型人才。  相似文献   

9.
在“大思政”背景下,高校外语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是培养具备国家意识、文化自信和跨文化交流能力的外语人才。江苏海洋大学俄语专业在课程思政建设方面进行了实践与探索,将人才培养的价值内涵概括为“以德启智,德智相长;以德育人,德才兼备;以德润心,行稳致远”。并从课程思政教师、课堂教学及教材三个重要层面探究“大思政”背景下人才培养的路径,为培养高水平复合应用型俄语人才提供有力支持。  相似文献   

10.
教师、教材、教法改革在高职院校深入推进,课程思政教育作为国家战略部署向全国推广。文章基于课程思政视角,分析了“三教”改革的现实意义和存在困境,提出教师改革应聚焦思政能力提升、教材改革应凸显思政元素挖掘、教法改革应着重思政方法创新的“三教”改革新思路,旨在通过推动“三教”改革,形成课程思政的团队合力,提升“三教”改革和思政教育的效果,更好地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相似文献   

11.
课程思政建设是高校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任务。为了有效实施德艺双修、以美育人,培养出高素质的社会主义幼教人才,改变当前声乐教师思政意识薄弱、思政元素挖掘不足等现状,学前教育专业声乐课程建设提出了基于教师、教材、教法改革的课程思政实施路径,即声乐教师应明确声乐课程思政核心要义;声乐教材以及配套课程资源库建设应凸显思想性、学前性、审美性;声乐教法应突出"寓教于理、寓教于乐"。  相似文献   

12.
立德树人是高校教育教学的根本任务,在立德树人的视域下,高校要做好课程思政建设。本文就立德树人视域下的高校课程思政建设进行探析,首先分析了高校课程思政的内容体系,然后阐述了课程思政建设的原则,最后提出了课程思政建设的有效路径,旨在为高校的课程思政建设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提升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的水平。  相似文献   

13.
高校课程思政建设是提升人才培养质量、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已成为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研究热点。然而当前鲜有关于高校课程思政建设影响因素的系统性研究,不利于揭示其影响因素体系。研究利用系统文献综述法对高校课程思政建设有关文献进行系统性分析,发现高校课程思政建设主要受学校因素、教师因素、评价因素和教材因素的影响。未来高校需要通过建立科学运行机制、打造一流师资队伍、健全多元评价体系、推动智能教材建设等措施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  相似文献   

14.
课程思政为文科课堂教学改革和立德树人提供了正确方向,助力文科课程和思政课程同向同行,确保育人和育才深度融合。为加快开放大学文科课程思政建设的进度,本文在深入分析课程思政的概念、研究课程思政融入文科课堂教学的前提下,从课堂教学层面分析文科课程思政的实践活动,提出合理的应用策略和优化建议,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讲好百年党史是时代之需、育人之要,是加强高校党的政治建设、深化思政课内涵建设、协同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和增强大学生“四个自信”的需要,其在课程体系、教材体系、教学体系和教育体系等方面具有内在融合性、契合性。在全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背景下,高校思政课应当发挥思政育人主阵地作用,发挥课程建设主战场作用,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发挥思政课教师主力军作用和社会实践大思政作用,构建讲好百年党史的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16.
高校思政理论课教学应在不断改革创新的发展背景下,探索育人培养的教育新路径,以适应时代发展和学生需求。本文将以课程思政教育为内容切入点,明确新时期高校思政理论课教学的主体方向,并结合应用学科及基础学科的课程思政教育应用价值,探究课程思政视角下高校思政理论课的教学改革发展策略,为高校提升思政理论课教学资源提供教育参考。  相似文献   

17.
高职院校国际合作专业英语课程思政的开展,在提升学生思想道德水平、文化自信等方面具有重大意义。高职院校英语“课程思政”受到教学模式、教材内容等方面的制约,发展程度与课堂效果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本文从“课程思政”的内涵出发,分析了限制高职院校英语“课程思政”发展的主要原因,并从教师授课水平、教材建设以及课程评价体系等方面提出优化建议。  相似文献   

18.
在高等教育"课程思政"教改背景下,本文以"课程思政"理念为出发点,探究"课程思政"融入大学英语课程的必然趋势、前提条件以及实施方案,实现大学英语课程与思政教育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19.
课程思政教育新理念的提出、贯彻与实施,是教育深化改革的重要措施与手段,更是对我国提出的"立德树人""全程育人"人才培养策略的响应与反馈.以英语课程为核心,建设课程思政教育内容的过程中,教师应切实发挥教材本身的文化教育、德育教育功能与价值.且注重丰富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育模式、突显网络思政教育的优势与价值、加强大学英语教学与课程思政的关联性,充分发挥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育的价值与内涵.  相似文献   

20.
目前,高校专业思政、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即“一专两课”)协同育人体系的构建还处在探索阶段,制度体系还有待完善,专业课教师对专业思政和课程思政育人的功能定位、目标要求、建设内容存在认识上的偏差。“一专两课”思政育人体系构建要以建立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为先导,以完善制度体系建设为抓手,以整合教学内容体系建设为重点,以提高专业课教师的思想政治水平和课程思政建设能力为关键,将思政教育贯穿于专业体系、教材体系、课程体系和教学体系,搭建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的“立交桥”,构筑学生抵御各种思想侵蚀的“护城河”,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