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徐特立同志,于一九六八年十一月二十八日逝世,离开我们已经十一年了。他一生从事革命工作,特别为党的教育事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真是桃李满天下。他的学生有许多是党和国家的领导干部。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和战略家毛泽东同志就是他的学生。他是一个真正不要名誉、地位,赤胆忠心、完全彻底为人民服务的典范,是党的卓越的老教育家。陕甘苏区时期我在他身边工作过,总觉得应当把他的革命精神和优良作风记下来,传下去。因为这些革命精神和优良作风,是党和人民的财富,是徐老给我们革  相似文献   

2.
刘斌 《职大学报》2014,(4):70-75
土地革命时期农民阶级是中国革命的主力军,能否争取农民群众的支持决定着土地革命的成败。为了争取广大农民群众,中国共产党苏区政府制定了一系列的方针政策对农民进行教育,不仅保障工农劳苦群众及其子弟优先受教育的权利,还大力推进文化教育改革,主张教育活动与生产实践结合。此外,为了解决经济条件落后以及师资匮乏等问题,还动员广大工农群众兴办学校。这一系列教育方针政策的制定和落实,推动了整个苏区教育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苏区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时期形成的优良传统,也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刻而全面的理解苏区精神有利于我们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提升,有利于大学生信仰教育工作的开展。当今高校大学生信仰教育工作都面临着各式各样的困惑,导致大学生的信仰与我们期望中的轨道发生了偏差。如何解决要解决大学生信仰偏差问题,在新时期引导大学生树立价值观,是一个迫在眉睫的问题。本文从苏区精神的内涵出发,剖析当代大学生的主流信仰,指出如何用苏区精神引导大学生的信仰教育。  相似文献   

4.
中国共产党人在早期革命斗争中形成了以工农大众为主要对象,自觉服从于社会革命需要的新民主主义体育思想;在苏区时期形成了人民性、革命性体育思想;根据地时期形成了民族性、大众性、科学性体育思想;在新中国建立后形成了体育为人民服务的体育思想。  相似文献   

5.
皖西苏区是鄂豫皖苏区的三大组成部分之一。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皖西苏区在党的领导下,采取有力的教育教学措施:积极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建立各级教育管理机构;着力解决教师、经费及教材难题;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皖西苏区的教育发展为人们提供了宝贵的历史经验:党和政府高度重视,领导干部身先士卒;各个部门通力合作,广大群众积极参与;发扬艰苦创业精神,克服重重困难;联系实际,开展形式多样教育,采取灵活的教育方法。  相似文献   

6.
苏区精神是民族精神在土地革命年代的结晶,是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独有的宝贵的教育资源,在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中发挥着巨大作用。  相似文献   

7.
中央苏区时期是新中国成立之前中共局部执政的重要阶段,在这近十年时间内,中共在赣南、闽西一带整军经武,将此前停留于理论层面的蓝图擘画诉诸实践,诸多创设成为日后延安时期和新中国成立之后进一步发展的基础,其中就包括军事体育在内。军事体育有效融合了军事和体育两个方面,既能作为部队日常训练的重要内容,也能以竞技比赛的形式呈现,达到娱乐大众、增强战士体质、提升部队作战能力等多重目的。中央苏区时期的军事体育虽然条件艰苦、简陋,但其受到党中央、苏区政府和红军的高度重视并给予大力支持,取得了良好成效,留下了宝贵经验,且深受红军官兵的欢迎。  相似文献   

8.
为解决中央苏区人力、物力和财力匮乏的窘况,尽可能的筹备和整合中央苏区有限的资源与动员更多的民众支援革命,苏区政府运用了诸多动员策略,对民众进行强有力的革命动员。合作组织自然被纳入到苏维埃革命动员的体系之内,成为苏区革命动员的诸多技术手段之一,承载着"扩红"、"优待红属"、"筹措战费"等革命动员之重任。在此过程中,合作组织逐渐成为苏区革命动员倚重的主要手段。  相似文献   

9.
中央苏区红色文化是土地革命时期苏区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文化,是今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来源。作为中央苏区红色文化资源的挖掘重要手段的口述史,已越来越引起学界的重视,口述史在研究、宣传中央苏区红色文化的历史和现实意义,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0.
徐特立是中国20世纪彪炳史册的无产阶级教育家,是新民主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主要奠基人。徐特立在70余年的执教生涯中始终将德育置于教育之首,形成的德育思想丰富而深刻。身教法与关怀法是徐特立的两大特色德育方法,深入挖掘关于徐特立的这两大特色德育方法思想,对于推进当代中国的德育理论和改进当前的德育工作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11.
水利建设是1931年湘鄂西苏区抗灾斗争中光辉的一页,苏区军民书写了在河湖港汊地区与敌人较量、绝处逢生的成功范例。面对国民党兼施"水淹苏区"、军事"围剿"和经济封锁的反动政策,中共湘鄂西省委英明决断,领导和组织苏区军民开展水利建设,把党的建设、反"围剿"斗争和春耕保收运动有效地结合起来,不仅战胜天灾人祸,保卫了人民,而且提升了党和苏维埃政府的声誉形象,巩固了红色政权,深刻地说明苏维埃社会制度对灾荒的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2.
苏区时期的少年先锋队性质随着形势和任务的变化几经演变。在少先队成立之初定性为青年群众参加的武装组织,苏区成为后从单纯的军事武装组织演变为武装训练组织。继又交为青年群众半军事性的武装自卫组织和苏区建设组织。苏区时期少先队的性质呈现从单纯军事性逐渐向苏区和平建设性组织转换的趋势。  相似文献   

13.
苏区精神是中国革命精神史上一座不朽的丰碑,其伟大的精神内核在新时代依然发挥重要作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内涵之一,是新时代文化自信的重要体现。苏区精神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虽然具有各自不同的内涵,却存在密切的内在关联,并且统一于培育和弘扬伟大中华民族精神的过程之中。  相似文献   

14.
对广大党员干部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是教育引导党员干部筑牢马克思主义信仰、走好新时代长征路的重要举措。中国共产党在鄂豫皖苏区通过干部学校对广大党员干部开展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教育实践,培养了大批合格的人才,巩固和扩大了鄂豫皖苏区。梳理鄂豫皖苏区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经验,为新时代下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20年代的中国大革命是中国共产党成立后领导的第一场席卷全国的反帝反封建革命运动。大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结合马克思主义理论,在岭南历史文化底蕴的基础上,掀起以广州为革命策源地和中心的大革命运动,构建了“敢为人先、追求真理的创新意识;坚定理想信念、不忘初心的政治品格;视死如归、英勇斗争的革命精神;既讲究团结、又坚持原则的工作作风”的革命精神内涵,形成独具特色的广州大革命时代,推动中国大革命洪流的发展,也推动了岭南文化的创新与发展。广州大革命的精神是新时代的思想教育武器,对培育新时代青年人的理想信念等综合素质有重要时代作用,对推动红色文化建设、提升广东文化强省建设有着极强的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16.
延大简介     
抗战开始。全国各地革命青年大批涌进中共首府——抗日总后方延安。希望在这个民主圣地学习马列主义基本知识,献身于伟大的抗日战争。中共为了抗日与建国的需要,在延安先后创办了抗日军政大学、陕北公学、马列学院、鲁迅文艺学院、新文字干部学校、自  相似文献   

17.
新民学会诞生于五四运动时期,其注重自身发展,接受和宣传了马克思主义,推动了新文化的传播和五四爱国运动的发展,在当时国内的众多社团中起到了楷模的作用。新民学会在毛泽东的指导下,在大批爱国青年的共同努力下,成为湖南地区五四时期的领导核心。在带领青年学生、知识分子以及社会各界响应五四爱国浪潮的同时,开展了具有湖南特色的地方革命运动。  相似文献   

18.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我们党长期奋斗、创造和积累的重大成就。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局部执政的制度建设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形成奠定了重要基础,积累了丰富经验,留下了宝贵遗产。纵观中共民主革命时期制度建设的轨迹可以看出,民主逻辑与革命逻辑的相互交织、中国实际与外在模式的有机结合、制度继承与制度创新的辩证统一,构成了影响中共局部执政时期制度演化走向的三重逻辑。深入研究和系统总结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制度创新成果和宝贵历史经验,对于深化社会主义制度建设史研究,科学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历史渊源,在全面深化改革的新的历史条件下更好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9.
在苏区、抗日革命根据地和解放区,由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大众广泛参与的体育运动,是体育史上的宝贵财富,在中国体育史进程中具有十分独特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学校结合校情、学情、着力将“革命精神”贯穿于日常教育教学中,努力打破学科间的壁垒,通过跨学科的“红色教育课程”,贯彻五育融合理念,全面推动学生的思想建设。学校在开展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革命精神”活动过程中,充分利用了各学科的资源,将弘扬“革命精神”的教育思想从多方向进行融合,让学生通过各类活动、课程增强对“革命精神”的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