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很有必要。"这是《人民日报》在1968年12月22日传达的毛主席指示。此后,全国城镇相继有千余万知识青年奔赴农村。因而许多人把今年视为知青上山下乡运动四十五周年,并以多种形式进行纪念。我是七四届中学生,昔日也曾加入"修地球"的知青行列,近四年的崇明农场生活对我来说可算是一道难忘的风景。  相似文献   

2.
《兰台世界》2014,(Z2):11-12
<正>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是20世纪50年代,中国共产党根据我国人口多、就业难的国情提出来的,是我党解决就业问题的一次大试验,并不是"文化大革命"的产物。但是,在"文化大革命"的十年间,被作为政治运动来搞,指导思想偏了,结果造成劳民伤财,人民不满,也损害了上山下乡的声誉。中国知识青年的上山下乡运动的历史,从1955年至1981年,时间长达27年,涉及约1800万青年人。1968年在"文化大革命"的风雨中,我作为一名中学生响应伟大领袖毛主席"知识青年到农村去"的号召,背起行装,告别  相似文献   

3.
20世纪的中国,曾经发生了许多永载史册的大事。其中有一项涉及千家万户的运动——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从50年代中期开始,一直延续到80年代初,25年间从城镇到农村“安家落户”的知识青年多达2000万。到了上世纪70年代末,在农村的下乡知青仍多达千万。  相似文献   

4.
蔡天新 《北京档案》2002,(11):40-41,48
1968年12月22日,<人民日报>发布了毛泽东的最新指示:"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很有必要.要说服城里的干部和其他人,把自己初中、高中、大学毕业的子女,送到乡下去,来一个动员.各地农村的同志应当欢迎他们去."…随后,全国即掀起了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新高潮.  相似文献   

5.
1944年秋,国民政府发动"知识青年从军运动",全国知识青年积极响应,踊跃从军.然而对此运动的评价一直众说纷纭,那么,此运动具体情况到底如何?笔者查阅了相关档案,试图整理出此事件的一些脉络.  相似文献   

6.
上世纪七十年代初期,为了响应毛主席"知识青年到农村去"的号召,我从上海市区来到地处东海之滨的奉贤五四农场二十连(后改为七连)"战天斗地".  相似文献   

7.
在"文革文学"中透视"知青群体"的青春心态,我们发现在这样特殊的年代,文本的创作主体就是实际参与"上山下乡"运动的知识青年,创作者和言说的对象在此基础上是一致的,扎根农村的奉献与激情、青春理想幻灭后的觉醒与批判、阵痛中艰难寻找未来的苍凉与坚忍都是其心态表征,"文革"一代青年的精神成长史从中可见一斑。  相似文献   

8.
近日,鞍山市史志办开展鞍山党史(二卷)的编纂工作。市史志办黄永峰同志到鞍山市档案馆查找关于斗批改运动的开展、鞍山市第四次党代会及干部到农村插队、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相关资料。在市档案馆工作人员配合下查阅了市委、市政府1968年文件《关于坚决落实毛主席伟大战  相似文献   

9.
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是20世纪50年代,中国共产党根据我国人口多、就业难的国情提出来的,是我党解决就业问题的一次大试验,并不是"文化大革命"的产物.但是,在"文化大革命"的10年间,被作为政治运动来搞,指导思想偏了,结果造成劳民伤财,人民不满,也损害了上山下乡的声誉.中国知识青年的上山下乡运动的历史,从1955年至1981年,时间长达27年,涉及约1800万青年人.  相似文献   

10.
40年前,毛主席号召"知识青年到农村去",大批知青随后上山下乡接受改造,形成了特定时期的知青档案。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党的知青政策不断深化,如今的知青档案为日照老知青解决切身利益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中国青年报在登载新华社播发的《新炕围面》这条消息时,以《做农村移风易俗的尖兵》为题发表了一篇社论。社论中说,这篇新闻中所表扬的知识青年李官义的可贵之处,正是他认清了改造旧炕围面的意义,用阶级斗争的观点去看它,使炕围画这个旧形式获得了新内容,积极配合了农村社会主义教育运动。他这种敢于破旧立新的革命精神,是非常值得农村知识青年学习的。我们也不妨这样说,这篇报道的可贵之处,也正是在于作者用阶级斗争观点,分析和估价  相似文献   

12.
今天的城市人到农村去与20世纪60到70年代的“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相差30多年,在我看来,已经发生了根本变化。  相似文献   

13.
<正>1968年毛泽东主席根据当时国际、国内的实际情况,发出了"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很有必要"的指示。广大青年以实际行动热烈响应毛主席、党中央的号召,形成了轰轰烈烈的知识青年上山下乡高潮。隆阳区原保山县从1969至1980年共安排9批5141人,公布在9个公社,58个大队,297个生产队和白花、潞江、新城农场、白花岭林场及棉站5个场队。由于当时大家档案意识不强,一些档案没能及时完  相似文献   

14.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在广阔的中国大地上,一大批知识青年,在党和国家的号召下,纷纷离开城市,或到农村定居和劳动,或到祖国边疆支援建设。随着时间的流逝,人们渐渐淡忘了对这段特殊历史时期的记忆。近日,一组有关当地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老照片,将我们的视线再次拉回到这个特殊的历史时期……  相似文献   

15.
翻开《江阴市志》,有这样的记载:1968年7月25日,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开始,至1969年7月,全县有老三届(66、67、68届)高中毕业生共5813名,全部动员去农村插队插场务农,其中600人插队至吴江县农村。1971年,又800名知  相似文献   

16.
新华日报从去年九月一日起,增出了农村版(五日刊),到二月二十一日已出了三十五期。这是办给生产队干部、社员和农村知识青年看的通俗报纸;它的基本任务是:面向全省广大农民、生产队干部和农村知识青年,围绕“进一步巩固集体经济、发展农业生产”这一中心任务,通俗地宣传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思想;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宣传党的优良作风、工作方法和党的基本知识;介绍农业生产先进经验和科学知识,报道国际国内和本省的大事。  相似文献   

17.
《出版经济》2006,(2):63
对开展社会主义教育运动,即"四清"运动,刘少奇的态度是积极的,还派王光美到河北农村蹲点,直接参加社会主义教育运动工作.  相似文献   

18.
蔡宏俊 《兰台世界》2007,(10S):70-71
1944年秋,国民政府发动“知识青年从军运动”,全国知识青年积极响应,踊跃从军。然而对此运动的评价一直众说纷纭,那么,此运动具体情况到底如何?笔者查阅了相关档案,试图整理出此事件的一些脉胳。[第一段]  相似文献   

19.
<正>我是1969年1月响应毛主席"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的老三届知青,1987年10月招工到云南省商业局百货公司工作,1989年正式调动到五华区科委,后被五华区科委任命为五华区技术市场开发服务中心经理,直到2000年被免职。免职后没有安排其它工作,我就一直义务从事云南知青联谊活动。但到了退休年龄办理退休时,我在五华区人事局、五华区科委、五华区委组织部都没有找到自己的工作调动档案,无法办理社保  相似文献   

20.
在20世纪60、70年代的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高潮中,温州地区共有27500余名莘莘学子离开城镇.奔赴农村、边疆从事农业劳动和边疆建设.回望40多年前的那段艰苦曲折的经历,一种刻骨铭心的记忆令那一代人无法忘怀.沉淀在档案馆藏中有关这场运动的文字和图片,也成了许多知青追寻当年青春岁月的宝贵财富和查阅热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