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德育》2008,(3):6-6
《重庆晚报》2007年12月18日报道:重庆市教委发布该市首个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的考核标准,多方面对教师师德好坏进行打分,对于有讽刺挖苦学生、接受家长贵重赠品等行为的老师将扣分,直接影响其工资、职务、职称等晋升。  相似文献   

2.
师德评价是人们依据一定的标准,对教师行为作出善恶判断、确定其道德价值、表明自己褒贬的一种实践活动。这种评价可以激发教师的职业责任感和道德荣誉感,褒奖和强化正确科学的教师职业道德,改进和提高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师德评价是教师评价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相似文献   

3.
教师的职业道德在教育教学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而确立正确的师德评价标准意义重大。本文对师德评价标准的内容、方式和作用做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4.
师德评价在实践中存在着虚与实、主观性与客观性、实然与应然、功利与道义的内在矛盾。当前,师德评价伦理目标有所偏差,师德评价受到多元文化的冲击,师德评价中教育观念滞后。师德评价应在理念、目标、内容、方法及机制等诸多方面有所改进,以走上科学化、民主化和规范化的轨道。应积极发挥师德评价对教育伦理发展和教育道德进步的推动作用,引领教师的德性状况朝着社会所期待的方向前行。第一,师德评价标准要体现完整性和层次性。既要反映社会普遍的道德要求,又要反映教育自身的特殊道德要求。师德评价标准的层次性,是基于教师德性状况的多样性和不一致性,教育伦理规范的设立应体现价值的等级性。第二,应明晰师德评价的范围和教育行为的道德类型。师德评价中的"师德"是对于特定的教育主体而言的,包含主体的道德品质和道德行为两个方面。在教育伦理学的意义上,教育道德行为可分为善的(道德的)、恶的(不道德的)和亦善亦恶(既道德又不道德)三种基本类型。第三,师德评价应将"具体考察"与"总体判断"结合起来。第四,师德评价实践活动应辅之以一定的伦理教化和道德激励。  相似文献   

5.
师德建设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教师思想、品德、观念、行为正确与否,直接关系高等教育改革实践方向与成败,关系到人才的培养模式,加强师德建设,即是教育发展的迫切需要,也是时代提出的要求,须把师德建设放在突出的地位。  相似文献   

6.
A中学是一所普通的农村中学,教师工作勤奋、踏实,教学成绩在同类学校中一直名列前茅,为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校长效仿高校的师德评价制度制定了《A中学师德评价办法》,其核心内容就是将教师师德的评价权完全交给学生。经过三年的实践,不但没有达到提高教育教学成绩、树立良好师德的初衷,反而使原本和谐的教师间关系变得紧张、干群关系矛盾日益显露,教师的责任感和事业心极度减弱、教育教学质量明显下降,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的现象比以前多了……  相似文献   

7.
蔡舒敏 《广东教育》2002,(11):13-13
教师的劳动与其他劳动不同,不是用工具去影响和改造劳动对象,而是用自己的思想、知识、智能、道德、言行等直接影响学生。教师的劳动对象是人,教师的劳动产品也是人,教师所扮演的特殊角色及其所处的特殊地位,使教师的劳动具有突出的示范性特点。因此,教师的世界观、人生观、道德品质、言行习惯等,都是教育学生、影响学生的重要手段。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职业道德风貌,无时无刻不在对学生发生影响,并通过学生的认同和模仿,逐步内化为学生的道德个性。教师的师德直接影响学生的身心发展和前途,这就是师德效应。在教育活…  相似文献   

8.
新课程改革强调以学生发展为宗旨,教师要对每个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负责,要把促进学生发展作为自己的职业道德。而教师要想保证学生的发展,就应该适时提高自己的师德修养。对于当代教师而言,学习,应该成为教师加强师德修养的有效途径。面对“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的现实,只有不断地学习,思想才不会落伍,知识才不会陈旧,教学才不会僵化。  相似文献   

9.
宋刚  贾建国 《中国德育》2002,(11):29-29
  相似文献   

10.
教师是人类灵魂工程师,教师的劳动具有以人格塑人格的特点。实施素质教育,教师是关键。加强师德建设,培养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学校工作具有战略意义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1.
教师量化评价在今天的学校管理中被广泛应用,但实践证明量化评价的效果并不理想.究其原因,一是量化方法本身的缺陷,二是量化方法不太适合于教师评价.  相似文献   

12.
浅谈师德     
朱纬 《邯郸师专学报》2001,11(4):58-59,65
论述了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时期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重要意义,探讨了落实教育大纲,倡导师德建设与以德治国的关系,提出了师德建设深度与广度的有关问题。  相似文献   

13.
我国的教育,起源于原始社会传授生产经验、生活经验的需要。在原始社会,由于生产力水平极其低下,没有专门的学校和教师,教育的内容除生产、生活知识和技能的传授外,还包括军事、宗教、文艺等方面的内容。这种教育具有社会性,没有阶级性,还没有从社会生产、原始政治、宗教与艺术活动中分离出来而成为专门的活动;由于文字尚未产生,口耳相传与行动的模仿,便成为原始教育的主要手段和方式。也就是在这种教育形式下,逐渐形成一些粗浅的、外在的行为习惯、行为规范和朦胧的师德意识。 我国师德教育的正式产生是在奴隶社会的春秋时期。…  相似文献   

14.
从高校教师的职业特点阐述了职业道德、师德以及师德修养的重要性,及如何提高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措施。  相似文献   

15.
根据国家层面颁发的中小学师德规范(准则)内容,设计涵盖国家与社会、学生、专业、个人品质、同事和家长六个伦理维度的师德评价指标体系,对B市15,925位教师的师德水平进行测评,展现了区域内师德发展整体水平,呈现了教师在六个不同师德维度的发展情况以及不同类型教师在不同师德维度发展的差异性。建议以师德规范为圭臬,建构教师、学生、家长测评三位一体的师德评价指标体系;建立年度“常态化师德发展水平”数据库;充分利用评价结果,有针对性地促进师德水平的提升,切实提高师德评价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6.
一、师德建设的内涵 教师职业道德的内涵主要体现在3个层次,即“学高为师——师德之基,身正为范——师德之本,热爱学生——师德之魂”。  相似文献   

17.
师德是教师进行教育实践时必须遵循的道德规范,是每个教师必备的素质,师德超越了一般的职业道德,它具有全局性,超前性,向导性和示范性,因此,教师队伍职业道德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健康成长,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未来。  相似文献   

18.
师德,就是教师的品德,包括教师本人的人品和职业道德。按照教育部“将师德作为绩效考核的重要内容”的要求,“师德量化”的一次次试水在各地此起彼伏,先有江苏出台的文件作方向调整,然后有湖南推出的Credit SPMS学校智能绩效考核管理系统,令润物细无声的师德可以“以量计算”。  相似文献   

19.
周奇  陈旭 《教育探索》2002,(12):68-69
本阐述了公民道德与师德规范的相互关系,提出师德规范要体现公民道德规范的新要求的观点。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