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Y大学教师教育双学位的215名学生和12名教师为调查对象,了解他们对教师教育双学位教育实践过程中的目标、内容、实施和评价等要素的认识和看法。通过对研究结果分析,认为:确立教育实践性课程地位,明确教育实践性课程目标;构筑专业发展核心素养体系,精心设计实践性课程内容;深化教育信息技术与实践课程整合,构建在线教育实践平台;树立科学合理评价观念,实施教育实践电子档案袋评价是其有效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2.
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是开展教育活动的核心要素,提升其针对性对于保证教育效果具有先在性和决定性意义。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针对性的内涵要求体现为内容目标设立针对性、内容要素选择针对性和内容呈现方式针对性的“三维一体”。为此,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针对性需要做到“三引领”“三结合”和“三打造”:在教育内容目标制定上以国家意识形态教育要求作为政治方向引领,以时代发展要求作为社会需求引领,以大学生自身发展要求作为个人需求引领;在教育内容要素选择上将政治性内容和生活性内容相结合、普遍性内容和特殊性内容相结合、可变性内容和不变性内容相结合;在教育内容呈现方式上打造话语呈现新方式、图像呈现新方式、活动呈现新方式。  相似文献   

3.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的设计模式是由其设计要素构成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的设计要素是由其结构要素决定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的结构要素包括四个方面,即活动对象、活动目标、活动策略和活动评价。心理健康教育课的这四个设计要素分为八个基本因素,即心理发展需要的分析、活动内容的分析、活动主体的分析、活动目标设计、活动策略设计、活动媒体设计、活动过程设计和活动设计评价。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设计模式。  相似文献   

4.
教育评价学是一门较年轻的科学。20世纪30年代,美国学者泰勒通过长期研究证明,如果把培养高级智慧技能作为教育目标的话,那么这些技能就必须加以测量。在此基础上,泰勒提出了以教育目标为核心的教育评价理论。教育评价学就是在泰勒的教育评价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实践证明,科学的评价活动是教育活动科学化的需要,正确地运用教育评价对提高教育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根据评价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和功能,教育评价可分为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而这两种评价方式之间的关系是教育评价有效运行的一个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5.
以系统论为构建创新教育原则的方法论基础和视角,把创新教育活动划分为目标、主体、环境、方法、过程、终结和评价六要素;融主体于其他各要素之中,从目标性、环境性、方法性、过程性、终结性五个方面,构建一个完整、有机的创新教育原则体系。  相似文献   

6.
1967年斯克里芬(Scriven)提出了形成性(Formative)评价的概念,强调开展以调节教育活动过程,保证教育目标实现为目的评价活动,此后,它与终结性(Summative)常常以同种评价类型一起出现。本就形成性评价、终结性评价和大规模调查评价(Largescale surveys)的最新发展和研究作一论述。  相似文献   

7.
高职院校的教育质量保证体系是指为提高高职院校的教育质量,按照——定的运行规则围绕教育质量评价这个核心而设立的各种机构和进行的各种活动。其主要目标是提高教育质量,实现高职院校的可持续发展;其构成要素是保证质量的各种机构或活动;其运行机制是质量要素之间相互作用、彼此联系的规则所形成的制度;其主要功能是目标引领、过程控制、诊断纠偏和评价反馈。  相似文献   

8.
本文针对当前高校合作学习评价存在的评价目标及内容单一、忽视过程评价等问题,认为必须以培育核心素养为主线,采用灵活多样的评价方式,对大学生的学习活动进行全方位、多层次的发展性评价,建立符合教育规律和新时代特征的评价体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相似文献   

9.
高职院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评价体系是高职院校价值观教育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评价体系的构建对于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思想、推动高职院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和时代价值。高职院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评价体系是由目标要素、内容及指标要素、途径与方法要素、保障体系构成的一个有机系统。通过建立科学的评价内容和指标体系、优化评价过程、丰富评价形式、完善评价保障体系,构建科学、合理、可持续的高职院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10.
一、试验背景(一)理论基础。教育评价学是一门较年轻的科学。20世纪30年代,美国学者泰勒通过长期研究证明,如果把培养高级智慧技能作为教育目标的话,那么这些技能就必须加以测量。在此基础上,泰勒提出了以教育为核心的教育评价理论。教育评价学就是在泰勒的教育评价理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实践证明,科学的评价活动是教育活动科学化的需要,正确地运用教育评价对提高教育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根据评价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和功能,教育评价可分为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而这两种评价方式之间的关系是教育评价有效运行的一个基本要求。目前,…  相似文献   

11.
基于对深度学习的核心目标和内涵特征的剖析,结合教学设计的基本要素确定了目标、情境、活动、评价四个关键设计要素;围绕促进思维能力发展的深度学习核心目标,细化生成了教学设计路径,包括指向思维能力发展的目标、具有挑战性的真实问题情境、触发思维活动的问题探究活动及关注思维能力发展的评价;借助案例改进应用效果证明深度学习视域下的...  相似文献   

12.
聚焦重要概念的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是中学生物学教学中落实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单元教学设计的主要教学要素包括:指向学科核心素养的单元学习目标;依据学习目标选择引领性学习主题;以“任务—情境—活动”为主线的教学设计路径;以学科素养达成为导向的贯穿整个学习活动的单元教学评价等要素。结合“运动让生活更精彩”单元,阐述新课标背景下初中单元教学设计的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13.
STSE教育关注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的协调发展,以培育学生核心素养,培养具有科学精神与人文底蕴的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为目标,课程内容具有跨学科性。课程的实施注重问题情境、活动体验和对话交流,课程评价强调发展性目的、激励性原则和多元评价方式。  相似文献   

14.
梁好 《辽宁教育》2012,(23):32-34
聋校教育应当确立大语言教育的观念,把握语言教育的核心目标,发展适合聋生实际的语言形式,开展丰富多彩的语言教育活动,通过发展性的语言评价方式,促进聋生语言能力的逐步提高,使其获得步入社会、融入社会、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本文拟从聋校语言教育目标的核心性、语言教育形式的包容性、语言教育活动的灵活性、语言评价的科学性四个方面阐述笔者对于聋校"大语言教育观"的思考与实践。  相似文献   

15.
施振华 《教书育人》2013,(12):50-51
一形成性评价的理论根据及其价值意义(一)形成性评价的概念最早的教育评价,可追溯到20世纪20年代,比较系统的当推泰勒的观点,泰勒提出了一套以教育目标为核心和依据的课程和测验编制的原则,试图以此把社会的要求、学生的需要反映在课程与测验中。为了把这一思想与早期的测量区别开来,泰勒正式提出了"教育评价"的概念。根据泰勒的理解,教育评价就是衡量教育活动达到教育目标程度的一种活动[1]。  相似文献   

16.
所谓“四要素”耦合评价是指以教师、学生、课程、教育资源“四要素”的整体评价为核心,系统研究四要素及其关系和生成状态,为班级学生“量身打造”的个性化与多元评价相结合的一种评价方式。它旨在将评价从他评转移到自评,从单一化走向四维,从产品分析性评价走向教育过程中的生成性评价,比较充分地体现了新课程评价的基本特点。  相似文献   

17.
聋校教育应当确立大语言教育的观念,把握语言教育的核心目标,发展适合聋生实际的语言形式,开展丰富多彩的语言教育活动,通过发展性的语言评价方式,促进聋生语言能力的逐步提高,使其获得步入社会、融入社会、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本文拟从聋校语言教育目标的核心性、语言教育形式的包容性、语言教育活动的灵活性、语言评价的科学性四个方面阐述笔者对于聋校“大语言教育观”的思考与实践。  相似文献   

18.
学生评价是教育评价的重点,也是教育评价的核心.它包括了对学生的学业以及情感等各个方面的评价,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环节.现代的教育评价标准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主题,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本研究以小学生的英语教学为例,以促进学生自身的发展为目标,深入探索了发展性学生评价体系的构建.研究认为发展性学生评价体系必须以形成性评价为主,结合诊断性评价以及总结性评价,强调个体的差异,重视对个体自身发展的评价.  相似文献   

19.
如何对活动、作业、评价等要素进行目标定位,使核心素养的落实在设计路径上贯穿始终,是单元教学设计中的难点。依据上海市长宁区小学科学教研团队提炼的核心素养导向下小学科学单元教学设计路径,围绕单元教学设计的“整体性架构”“一致性规划”特征,以沪教版《科学与技术》中“水和空气”单元为例,阐述核心素养导向下,从形成单元学习价值起步,依次定位单元教学目标、核心活动目标、作业目标、评价目标,确保各要素目标达成一致。  相似文献   

20.
精品课程建设目标及实现途径的研究与实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精品课程是以现代教育思想为先导,以适应相应层次教育的优秀教材为核心,以高素质教师队伍为前提,以优化的教学内容为基础,以现代教育技术为平台和以科学规范管理体制为保障,集教育理念、教师队伍、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制度于一身的整体建设。本文结合吉林大学精品课程建设实践,将精品课程建设的目标分解为五类要素,即基本建设要素、主体建设要素、过程建设要素、教学评价要素和成果特色要素,对精品课程建设的具体要求进行了探讨。同时,本文研究了保证精品课程建设预期成果和目标所应有的实现途径,即确立指导思想、制定科学建设规划、明确目标内涵和建设过程的动态监管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