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王萌  赵伟 《江苏教育》2022,(32):43-45
改善初中生校园欺凌行为是一个涉及学生、班级和学校的系统工程。通过对初中生校园欺凌行为现状进行探讨,从中发现班级氛围、学校归属感和道德判断能力是影响初中生校园欺凌行为的重要因素,通过构建影响因素模型,并从班级氛围、学校归属感、道德判断能力3个角度提出相应的心理干预策略。  相似文献   

2.
初中生的依赖性较强,自我反思和自我管理的意识较为欠缺,被动地接受教师和家长管理的情况比较严重。这种状况不利于初中生的健康成长。为改变这种状况,在班级管理实践过程中,可以尝试采取“自我反思”初中班级管理模式进行班级管理。这种管理模式对培养初中生的独立性和自我反思能力,逐渐克服其依赖性,会有较大的帮助。  相似文献   

3.
通常,初中生的依赖性较强,自我反省和自我管理的意识较为欠缺,被动地接受教师和家长管理的情况比较严重,这种状况不利于初中生的健康成长。为改变这种状况,在班级管理实践过程中,可以尝试采取“自我反省”初中班级管理模式进行班级管理。  相似文献   

4.
在班级生活中,很多儿童看似事事参与,处处存在,实则没有完全融入,找不到内心深处的"归属感"。"归属感"的缺失,是儿童与班级生活精神层面的格格不入,与儿童的自我认识、教师的班级管理方式以及师生、生生相互沟通有关。在儿童成长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加强儿童的身份认同意识和参与活动意识,引导儿童在体验感悟中寻找班级生活的精神寄托,建构真正意义上的班级生活。  相似文献   

5.
笔者担任九年级班主任多年,在教育教学实践中 一直探索打造一个理想型班级模式。本文主要介绍在班级建 设中,如何通过“班级归属感”“班风建设”和“学风建设”三个主 题式教育,打造“有理想”型的班级。  相似文献   

6.
长期以来,"班级边缘人"作为初中生群体中的一部分被忽视在学生教育之外,造成其种种不良表现,班级归属感的缺失是主要原因。通过提升内涵、全纳教育、参与管理、依托活动、营造文化等途径,提高"班级边缘人"的集体认同感,增强集体凝聚力,促进集体和个人的和谐发展,成为当前班级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7.
对北京市1884名初中生非智力因素发展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的问卷调查表明,初中生的学习兴趣处于较好水平,学习自信心和学习意志力未达到较好水平。总体来看,初中女生的非智力因素发展状况好于男生,城市学校和城乡结合部学校初中生的非智力因素发展状况好于农村学校学生。对学校环境的影响因素的分析发现,教师的教学方式、师生关系、教师对学生的支持、同伴关系、学习负担、班级学习氛围、班级竞争以及学校归属感对初中生非智力因素的发展具有预测作用。男生和女生非智力因素发展的影响因素存在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8.
文章以某实体班级作为研究对象,分析班级中个体成员的社会网络,认为影响大学生群体情感沟通的三个原因包括:情境空间、地域归属感和空间归属感,大学生的情感沟通主要以“友伴情感“”原生情感“”共润情感”三种方式呈现,并从组织活动、构建网络情境空间、发挥群体中意见领袖的作用三方面提出了相关辅导策略。  相似文献   

9.
目前,中职院校班级管理中存在着凝聚力、归属感缺乏,学生主动交往意识不强,自我管理意识差等问题,本文对团体心理辅导引入班级管理的可行性进行了实践探索,并通过实际案例介绍了团体心理辅导在班级管理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0.
班级文化,对小学生具有潜移默化的教育影响力和感染力,建设怎样的班级文化就能造就怎样的学生。建设班级文化主要通过让孩子共当班级“设计师”来营造良好的班级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引领班级文化;并让孩子亲手创建自己的“家”,当好“家”里服务员,以形成“班级归属感”,在开展“晨间问候”“对话心语墙”活动中,精心营造“班级亲情感”,让学生真正恋上这个“家”。  相似文献   

11.
在本案例中,该男生认为班级不是大家的,当然也不是他的,主要是因为对班主任的一些做法(如看重分数)不认同甚至有抵触.当学生觉得班级的事情和自己无关,甚至希望自己使班级蒙羞的时候,这现象背后折射的其实是严重的师生对立和学生班级归属感的缺失.班级归属感是指学生对所在班级在价值观念、行为取向、情感意识和心理状态等方面的接受、认同和执行程度,主要体现个体对班级的信赖和依附程度.归属感对于学生的成长和社会性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在当前中职班级教育管理过程中存在凝聚力低下、归属感缺乏、学生交往意识淡薄等问题,严重影响了中职班级教育管理的效率。本文通过具体分析团体心理辅导在中职班级教育管理中的应用策略,旨在全面提升中职班级教育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13.
杨文华 《考试周刊》2023,(12):11-14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大力深化,班主任不仅强化课堂教学活动的提质增效与创新发展,也开始自觉推进班级管理走向精细化、立体化、品质化以及高效化,因而加速了班级网格化管理的科学应用。为此,班主任倾力探寻班级网格化管理的活动定位以及结构剖析,还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深度考量以生为本实施班级网格化管理的可行性、实践作用与方法探析。另外,初中生已经具备良好的是非观念与对错意识,因而有助于班主任推动初中生成为班级管理与自我管理的主人。因此,以生为本理念开启了班级网格化管理新局面,为初中生提供良好的人文诱导与思想教育,切实提升初中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实现初中生的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4.
杨玉芳 《江西教育》2023,(31):18-19
在班级管理中渗透德育,与学生积极进行心理沟通,是初中班主任落实新课程标准的重要体现,它不仅有助于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还对培养学生的“德育意识”和“理想精神”有积极作用,是新时代初中班主任做好班级管理工作的有效手段。本文对初中班主任的德育与心理沟通工作进行了进一步的探索,希望能切实提高班级管理工作的有效性和创新性,为初中生的成长奠定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5.
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养人格健全、知识全面的人才,帮助学生学会做人是从事教育工作的基本要求。本着这个宗旨,经过自己多年的艰辛努力,所带的班级形成5个特点:一是班级学习气氛浓,学生知识面宽、基础扎实。二是班级凝聚力强,学生集体荣誉感、归属感强。三是学生发展全面,讲文明、懂礼貌,接人待物举止得体。四是学生社会环境意识强,珍惜和爱护校园的一草一木。五是劳动积极主动、劳动卫生出色。之所以能形成这样的特点,主要是在实际工作中做到发掘不同学生的特点,对学生做到“五心”结合,从消融师生之间“冰雪隔阂”入手,因人施教的结果。  相似文献   

16.
王丽新 《辽宁高职学报》2011,13(10):106-107
高职学生班集体归属感普遍缺失,因而应大力培育和发展高职学生的班集体归属感,以增强班集体凝聚力和向心力、培养班集体荣誉感、树立团体协作意识。主要途径是抓好班级日常管理,搞好教学活动,优化校园育人环境,达到育人目标。  相似文献   

17.
高中生已经有了一定的文化积淀,班级文化作为一种特殊的教育力量,渗透于班级的一切活动中,像润物细无声的春雨一样,滋润学生心田,陶冶学生情操,塑造学生灵魂,增强班级成员的使命感、自豪感、归属感,从而形成强烈的向心力、凝聚力和群体意识。  相似文献   

18.
归属感在中小学生的成长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而班级归属感则是其中最基础和重要的一部分,良好的班级归属感有利于学生正确行为的塑造和健康人格的培养,也有利于教师对班级.和学生的管理。倡导公平的教师言行,营造民主的班级氛围,创设和谐的同伴关系是培育和增强班级归属感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9.
一、有意无意,强化读图意识 有意读图.“游戏”帮助初中生树立读图意识。陶行知先生特别推崇“做中学,学中做”,游戏既能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又能使学生在活动中学习知识,确实是一种事半功倍的学习途径。对于初中生来说,开展“找地名”、“说方位”、“猜谜语”等游戏活动非常有效。通过“找地名”,学生会发现地名不同,字体、颜色、大小都不一样,有利于学生积累找地名的窍门。  相似文献   

20.
苏瑗  徐月娟 《学周刊C版》2023,(18):160-162
初中阶段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自主管理意识和能力,班主任在落实班级管理过程中可以将学生的自主管理作为基础,鼓励并且引导学生参与到班级管理中,创新管理措施,激发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动意识,同时通过观察学生及班级整体氛围的变化来调整管理思路和方法,在实践中验证管理措施的可行性,进而在完成班级管理任务和实现管理目标的基础上,全面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综合素质、责任意识,并且通过良好的自主管理氛围提升学生对班级的认同感以及归属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