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受众研究30年回眸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的受众研究,特别是广电媒体的受众研究,在改革开放中前行,研究成果与媒体运用成效彰显。30年受众研究,前承马克思主义人民报刊思想对读者调查研究的优良传统,后续传播学受众研究理论和方法。研究从学界到业界,从学理到实践,再由实践到新的理论层面。思想解放引领了新闻改革,新闻改革提供了受众研究契机,受众研究为新闻改革寻找新的突破口,并不断支撑传媒的进步和发展。回眸30年受众研究轨迹,可获得诸多有利于广电发展的领悟和启迪。  相似文献   

2.
本刊讯 来自全国各新闻传播学研究机构、大学新闻传播院系和专业调查公司的学者、专家 ,以及一些媒体的研究者共约 50多人 ,2 0 0 1年 9月 2 2— 2 3日聚集在保定河北大学图书馆报告厅 ,参加全国第三届受众研究学术研讨会 ,透析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关于大众传媒的受众调查和受众理论问题。会议共收到论文 43篇。此前的 1 986年和 1 992年 ,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曾分别在黄山市和萧山市召开过第一届和第二届全国受众研究学术研讨会。此次会议是该所与河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联合主办的。除两个主办单位外 ,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  相似文献   

3.
来自全国各新闻传播学研究机构、大学新闻传播院系和专业调查公司的学者、专家,以及一些媒体的研究者,共约50多人,2001年9月22-23日聚集在保定河北大学图书馆报告厅,参加全国第三届受众研究学术研讨会,透析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关于大众传媒的受众调查和受众理论问题。会议共收到论文43篇。此前的1986年和1992年,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曾分别在黄山市和萧山市召开过第一届和第二届全国受众研究学术研讨会。此次会议是该所与河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联合主办的。我国首次采用社会科学研究方法和计算机手段进…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2010年1月起至今,在全国主要的新闻传播学期刊及部分高校学报上发表的文章为研究对象,评述电视受众研究的相关成果,旨在勾勒出2010年电视受众研究的大致图景,并在此基础上对我国电视受众研究进行整体上的把握。  相似文献   

5.
受众,是指通过大众传播媒介接收信息的人,包括报刊读者、广播听众、电视和VCD等电子媒介的观众,以及互联网的网民。本文主要阐述改革开放20年来,中国内地运用随机抽样方法研究受众的历史过程,分析受众接受新闻信息的某些特征。 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在新中国成立的50年中,新闻事业也同共和国的历史一样,经历了曲折和磨难,新闻受众工作和受众研究也走过了曲折的道路。 建国初期,为继承和发扬重庆《新华日报》、延安《解放日报》和邹韬奋同志主办的《生活》的优良传统,贯彻“全党办报,群众办报”的方…  相似文献   

6.
谈“受众本位”与“迎合受众”之区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伴随着新闻改革,受众本位论在我国得到确立。受众本位论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结果,是特定历史时期的必然产物。然而,在市场竞争的条件下,有些媒体片面追求经济利益,竟把“受众本位”等同于“迎合受众”,给新闻事业和广大受众带来极大的消极影响。本文主张新闻界应厘清是非,树立理性的受众本位观念。  相似文献   

7.
加入WTO已经一年多了。尽管我国政府并没有直接就新闻传播业的核心部分作出任何承诺,但西方文化产品的大量涌入对新闻传播业的影响仍然巨大。在大量接触这些文化产品的同时,受众“由于价值观念的转变,进而对媒介、媒介信息、媒介服务内容和方式的要求也会产生相应的转变”。根据中美谈判的结果,在15年内,中国依然被视为一个非市场经济国家,新闻传播业开放与否完全取决于中国自身。本项实证研究的目的,正是试图了解“入世”以后,价值观念已经发生变化的受众将如何看待目前本国新闻传播的水平以及对未来传媒的心理期待,从而为未来15年本国传…  相似文献   

8.
网络受众的定量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通过对大量的有关网络受众的调查数据的研究 ,得出以下规律性结论 ,网络受众呈现大众化 (“平民”化 )趋势 ;网络受众上网的主要目的是获取信息 ,常用工具是电子邮件和搜索引擎 ;网络受众对网络广告的认可程度在不断提高 ,开展电子商务的时机日趋成熟 ;网络受众对黄色信息存在猎奇心理 ;网络受众浏览的网站日趋集中 ,网络受众的注意力呈现“马太效应”。  相似文献   

9.
目前,“受众中心”观念已经成为新闻传播学界的普遍共识。受众研究也随着媒介市场的发展和变迁而进入一个崭新的研究阶段。作为一个重要的方面,受众的满意度研究却迟迟未能成为关注的重点。  相似文献   

10.
中国受众研究之回顾(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8年张学洪用等差分成抽样法在江苏城乡调查了658人,用主体意识、效益意识和创新意识测量受众的现代观念,研究影响受众观念现代化程度的诸因素。发现新闻媒介接触对创新意识有影响但不大,因径系数为0.156;对主体意识的影响力较弱,因径系数不及0.10;对效益意识没有什么影响。研究者认为新闻媒介对受众现代观念的影响力有限。{23} 1987年中共中央宣传部与广播电影电视部合作开展的“中国不发达地区农村广播电视调查”,发现对农民现代观念产生影响的因素如表2:表2 影响农民现代化程度的诸因素(不发达地区1135个样本,发达地区304…  相似文献   

11.
新闻监督报道受众不满意的原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1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舆论监督研究”课题组,抽取全国9个省(直辖市)作为调查地区,对新闻从业者和广大受众进行抽样调查(见《新闻与传播》2003年第5期《中国新闻舆论监督现状调查报告》),得出的结论中有3点应引起重视:1、普遍反映舆论监督对象的层次偏低,批评最多的是“行业不正之风”,舆论监督最多的是“一般干部”。2、舆论监督报道一般化,监督力度不够。多数被调查者认为舆论监督报道“不敢碰硬”、“批小不批大”、“只打‘死老虎’不打‘活老虎’”等。3、新闻从业人员普遍反映舆论监督难。  相似文献   

12.
来自全国各新闻传播学研究机构、大学新闻传播院系和专业调查公司的学者、专家共约50多人,9月22-23日聚集在保定河北大学图书馆报告厅,参加全国第三届受众研究学术研讨会,透析市场经济  相似文献   

13.
来自全国各新闻传播学研究机构、大学新闻传播院系和专业调查公司的学者、专家,以及一些媒体的研究者,共约50多人,9月22日—23日聚集在保定河北大学图书馆报告厅,参加全国第三届受众研究学术研讨会,透析市场经济新形势下  相似文献   

14.
新闻娱乐化的受众心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市场经济对媒介的最大改变是在消费领域确立了新闻产品的消费——受众的主体地位,在生产领域确立了媒体自负盈亏的独立经营的地位。对受众的“迎合”和市场理念,使传媒在商业化操作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出现了“新闻娱乐化”现象。新闻娱乐化产生和发展源于深刻而复杂  相似文献   

15.
王敏 《新闻记者》2024,(2):31-43
新闻工作者如何理解受众,如何寻求与受众之间的连接,是媒介社会学研究中的一个基础性问题。前数字时代的一些经典研究认为,组织管理和专业直觉主导了媒体运作,受众事实上在新闻生产中处于边缘性地位,存在于从业者的“想象”之中。数字技术为媒体打开了受众的“黑箱”,受众变得日益数据化与可测量,带来了新闻工作者受众观念建构的背景性变化。本文在“技术的社会建构”思维下,考察了省级移动新闻客户端“S新闻”从业者的受众观念,发现“量化受众”已建构成为一种新的合法性机制,其背后的实质是平台逻辑对新闻业的渗透和改造,但S新闻的编辑室文化并不完全支持量化数据主导新闻生产,而是体现出一种与科层制组织约束、传统新闻专业主义规范、从业者个体选择等的冲突和协商。未来编辑室需要建构起清晰的价值规范、语境策略来指导从业者更好地理解受众数据,才可能增进对受众的理性化理解及赋权。  相似文献   

16.
翟红蕾  李明月  陈一凡 《传媒》2021,(21):91-93
数据新闻以全新的新闻表现形态改变了受众对新闻的感知和理解方式.但由于数据新闻受众认知基础薄弱,受众数量积累困难,故而造成其舆论影响效果和社会传播功能受限,研究数据新闻受众的采用行为及其影响因素就显得十分重要.本文以受众采用数据新闻的影响因素为实证研究对象,基于UTAUT理论模型和文献分析设计调查问卷,通过数据分析发现:绩效期望、性能预期、个体创新性和社会因素正向影响受众的采用意愿;同时根据实证结论提出数据新闻优化策略,以期有效扩大数据新闻的社会影响力和舆论引导力.  相似文献   

17.
一、受众研究10年的简要回顾众所周知,新闻传播活动包括新闻的传播者和新闻的接受者,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我们将新闻的接受者称为“受众”。受众,是一个集合概念,是指一切通过报纸、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介获取新闻的人,而不论其社会地位如何。受众研究,旨在研究受众接受新闻传播的规律。它以新闻传播的接受者为研究对象,以实地调查为研究手段,借鉴传播学、社会  相似文献   

18.
社会新闻与受众心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现代社会中,社会新闻是最吸引受众的一种新闻类型,也是媒体赢得市场、战胜竞争对手的一项有力的武器,因此社会新闻受到了各种媒体无与伦比的重视。这不仅是因为社会新闻能够抓住受众的“眼球”,容易获得独家头条,更重要的是社会新闻满足了受众一定的心理需求。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大众传播模型中受众主体性展开论述,结合电视节目受众调研的现状,解读电视收视率的有限作用;比较分析了不伺地区市场的电视节目受众“欣赏指数”的调研,并且指出此类研究中调研方法的困惑和实施难点,从而得出“多元化”对于受众研究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受众本位VS传播者本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受众研究是上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传播学研究中逐渐兴起的。尽管人们目前对受众本位的提法还有争论,但大多数理论和实际工作者最终还是认为,从功能的单一到功能的多样化;从传播者本位到受众本位;从宣传本位到新闻本位;从仅仅把新闻事业视为上层建筑意识形态到承认新闻事业的产业性并将市场机制引入传播领域,这是我国大众传播业发展的历史轨迹和趋势。电视业要想获得大的发展,就必须加强受众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