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数学作为小学生感知世界的重要方式,不会孤立于生活之外产生作用,也不能从教材和课堂教学中与现实生活自发产生直接的联系.在数学教学中应重视学生的生活体验,把数学教学与学生的生活体验相联系,把数学问题与生活情境相结合,让数学生活化,生活数学化.  相似文献   

2.
数学“生活化”教学就是要从学生丰富的生活背景中捕捉身边的数学现象,引导学生尽可能把生活中的数学上升为科学,再用科学来解决生活中的数学现象。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采用“生活化”的教学模式,对于学生更好地认识数学、学好数学、培养能力、发展智力,促进综合素质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储备 《体育风尚》2024,(2):62-64
文章旨在探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创设有效情境,以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效果。通过建立在线教学平台,提供丰富的数学课程和多媒体学习资源,教师和学生可以进行互动,并增强学习体验。同时,使用视频分析工具能够优化学生的数学技能教学,通过视频示范和实时反馈,提高问题解决能力。此外,虚拟现实技术的引入提供了沉浸式数学教学体验,包括虚拟实验室和互动数学场景。  相似文献   

4.
张代华 《收藏界》2018,(8):68-68
作为一名农村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中,我们应该经常向学生提供他们熟悉的生活经历,仔细地分析教材的编排体系,剪辑教材中的例子,重组农村小学数学,并运用各种适合农村小学数学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他们所学的知识。本文我就谈谈在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实施生活化数学教学的具体做法:一、教学方法和手段应该以生活为导向在教学方法上,我坚持启发式教学,结合教学的实际需要巧妙地创设问题情境,尽最大努力调动所有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积极思维,引导他们发现和掌握相关规律。  相似文献   

5.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思考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在教学中,如果只是一味让学生学习,而不加以思考,那么数学就将成为一潭死水。通过思考,学生的智力才会不断提升,才能把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联系起来。  相似文献   

6.
计算是我国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它贯穿小学数学教学的始终,无论是数学概念的形成、数学结论的获得、还是数学问题的解决等都依赖于计算活动的参与.新的《数学课程标准》对计算教学在目标定位上提出了新要求,更注重让学生体验计算在生活中的意义,并能运用数学计算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切身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真正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价值.  相似文献   

7.
数学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数学知识的学习,学生有时会觉得枯燥无味。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联系生活实际,为学生创设可探索的问题情境。实践证明,创设的问题情境越贴近学生的生活,就越能使学生体验出数学的趣味和作用,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就越好。下面笔者谈一些问题情境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重要性。一、提高学生创造思维能力情境教学以优化的情境为空间,以创设情境为主线,根据教材的特点、教学的方法和学生的具体学情,在课堂上营造一种富有情境的氛围,让学生的活动有机地投入到学科知识的学习之中,情境教学讲究强调学生的积极性,强调兴趣的培养,以形成主动发展的动因,提倡让学生通过观察,不断积累丰富的感性认识,让学生在实践感受中逐步认知,发展,乃至创造,以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8.
《新课标》又指出:“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观察与操作的机会,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对数学产生亲切感。”教师在课改实验中应充分挖掘数学知识本身所蕴含的生活性、趣味性,调动学生善于质疑、自主研究,主动寻觅数学与生活之间的密切关系,探索生活材料数学化、数学课堂生活化的教法,使学生轻松愉快地掌握数学。  相似文献   

9.
《体育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中学习体育和理解体育”。因此体育教学应力求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发设计体育问题,让学生真正体验体育与生活的关系,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但在当前的体育教学中,不少教师“生活化”的教学已“变味”、“走调”,进入了误区。  相似文献   

10.
把数学模型和数学实验与工程数学有机地结合起来,既能活跃大学数学课堂的气氛,又能充分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不断提高学生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真正把数学从一门单纯的“知识”变成一种实用的“技术”。这切合卓越工程师培养的思想与目的,能促进工科学生从单一学科思维向跨学科思维方式转变,把工程实践和设计贯穿于整个课程教学过程,提升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11.
一、激励创新意识,让学生想创新 1,数学是一门研究现实世界中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学科。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充满着数学。学生的数学知识与才能,不但来自于课堂,还来自于现实生活实际。因此,我们要把数学和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让数学贴近生活,使学生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学起来自然、亲切、真实。此外,  相似文献   

12.
一、激励创新意识,让学生想创新1,数学是一门研究现实世界中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学科。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充满着数学。学生的数学知识与才能,不但来自于课堂,还来自于现实生活实际。因此,我们要把数学和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让数学贴近生活,使学生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学起来自然、亲切、真实。此外,个性在创新活动中具有重  相似文献   

13.
新课程实施后,给教师的教学带来前所未有的冲击,不少教师把传统的教育教学方式全部打包封存,重起炉灶,重形式,轻实效。引导学生认真分析生活情境中的数学因素,发现数学问题的主要矛盾,分析数学问题中的内在联系,以及学会一些构建数学模型的具体方法等等,都可以成为小学数学课改时,老师引导学生去“自主地从实际问题情境中探索隐含的数学模型,然后试图去解决的学习过程,体现数学化的过程”值得传承的好办法。合理运用联系、分析、想象等基本解题策略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是一种具有广泛迁移性的解任何题都需具备的能力,是一种终生受用的本领。  相似文献   

14.
如何激发学生上体育课的兴趣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一、课堂设置疑问,启发学生体育兴趣 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有目的、有预见地给学生"设置疑问"亲身体验,解决问题.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开拓了学生的思路.课堂教学中"设疑"的方法较多,如"疑问式设疑",即在体育课的一开始设置一些悬念,让学生带着问题上体育课,学生自己通过亲身体验把问题解决.  相似文献   

15.
廖建军 《收藏界》2018,(8):17-17
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把生活中的材料带入课堂,不仅能够丰富课堂教学,而且有利于学生理解抽象的课堂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高中数学教学生活化,能够给课堂注入新鲜的活力,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精神。下面,本文对高中数学生活化教学做了简单的探究和阐释。一、创设生活化情境,丰富数学知识数学教师可以在讲授数学知识时设置一些和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情境,提高学生的兴趣,同时也使抽象的数学内容形象化。数学教材中给出了抽象数学知识的生活背景,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教材中的资源,也可以结合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对书本中的情境做创造性的修改,使其更易于被学生接受。  相似文献   

16.
新课改提出了“数学教学应该贴近学生生活,让学生把学到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当中去”,运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来解决学习当中的问题。近两年的中考试题便紧密结合新课改精神,加大了对应用题问题的考察力度,出现内容充实、联系实际、解法灵活的应用性问题,构成了中考数学试题一  相似文献   

17.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只有当情感的血液在知识活的机体中欢腾流动的时候,知识才能促进人的精神世界。"因此,体育课堂应该是流淌着情感,能动的课堂,激励评价的课堂,更应该是紧密地和学生的生活联系的课堂。教育教学的改革要求在课堂教学中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重视学生的自我组织、自我调控、自我探索等自主学练活动,人只有在自主活动中才能不断积累社会经验,增强感悟能力,提高主动性。体育教学应力求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发,选择学生身边的事物设计问题,让学生真正体验体育与生活的关系,体会体育  相似文献   

18.
经过认真反思,认识到数学教学必须重视教育规律,以人为本,使课堂教学从内容到形式都应强调学生学习过程的体验,重视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创造性与开放性的培养,尊重学生的成长规律,突出学生的个性发展.本文将谈一谈数学学科“先学后教”生态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做法及研究.  相似文献   

19.
高职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存在课时紧张、师资匮乏等问题,为提升教学实效性,提倡运用体验式教法。采用不同于心理学专业课和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以活动为载体,教师作为引导者,从生活逻辑和问题逻辑出发选择体验活动内容,依据教学重点选择生动有趣又富有意义的体验活动形式,心理学理论知识以通俗易懂的形式作为背景化知识呈现。通过各种体验活动,促进学生心理发展,提高学生心理素质。  相似文献   

20.
李萌 《体育师友》2009,32(3):51-53
文章提出了体育教学与生活世界融通的观点。对生活世界的本真做出了阐释,并认为体育与生活相融通的现实意义要从教学理念,从教学目标、内容和方法上来体现。认为我们应当考虑将学生的整体生活纳入到学生现实的生活世界中去,关注学生的生活体验及其未来的发展,注重满足学生多样化发展的需要,从根本上强化体育教学的生活意义与生命价值,充分体现出体育教学的实用性和体育精神下的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