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已经成为中学生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重要内容,学习、娱乐、购物、交友,网络的影响无处不在。中学生在享受网络带来的便利性的同时也在被各种不良信息所污染,产生各种网络道德失范行为。本研究以蚌埠第四中学和第六中学为样本,抽取高一至高三543名被试开展问卷调查,结果显示:1)中学生是网络沉迷的易发人群;2)中学生网络道德失范现象普遍存在;3)中学生网络道德失范行为种类多样;4)中学生对网络道德失范行为认识浅显。  相似文献   

2.
网络的迅速发展,形成了一个相对于现实社会的网络社会,本文阐述了网络社会的特点,分析了大学生在网络社会中网络道德失范的几种类型,并且提出了预防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网络的出现普及对大学生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它的出现给大学生开创了一个全新的生活环境。然而由于网络及大学生自身心理发展水平的局限性,导致网络道德失范在大学生中日渐凸起,严重影响到大学生的心理发展,滋生了诸多心理问题。因此利用现有的教育资源,通过采取各种措施积极应对具有重大的现实与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4.
网络的出现普及对大学生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它的出现给大学生开创了一个全新的生活环境。然而由于网络及大学生自身心理发展水平的局限性,导致网络道德失范在大学生中日渐凸起,严重影响到大学生的心理发展,滋生了诸多心理问题。因此利用现有的教育资源,通过采取各种措施积极应对具有重大的现实与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5.
网络时代成长起来的大学生正处在人生发展的关键时期,极易在网络环境中出现各种道德失范现泉.对大学生网络道德的教育要通过多种途径,依靠学校、家庭、社会等多方配合,优化网络环境,规范大学生网络道德.  相似文献   

6.
《科学与管理》2017,(5):68-73
网络道德教育有"网络道德"的教育以及道德教育"网络化",既培养主体"网络德性"又以网络作为"教育工具"三种观点。失范问题归因为网络技术因素(开放性、虚拟性等特征);社会环境影响;技术保护措施失灵、法律监控失效,市场机制弱化;政府、高校、社会、家庭等对教育重视不足;网络主体道德知行不一、言行脱节。从外部环境入手,优化网络思政教育队伍、网络立法、行政、执法和司法队伍,健全网络道德行为规范,完善制度法规,变革传统道德教育方法、模式,加大网络管控、治理力度,构筑生态环境教育载体,约束网络行为。从内部环境入手,提升大学生网络道德意识,强化网络媒介素养教育,增强其信息甄别力、选择力和运用力。  相似文献   

7.
网络已成为受众获取信息、寻求娱乐、参与社会事件的重要场所。受众借助网络在一系列事件中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推进了社会的民主进程,然而,网络传播中受众伦理的缺失也造成了现在的网络生态危机。  相似文献   

8.
在网络普及的信息时代,网络在中学生的生活中有着重要的地位。本文以武钢三中部分学生为样本,调查了中学生在网络使用中的现状,作出了相应的分析研究,并且对于如何营造有利于中学生的网络环境作出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在网络体育新闻的发展过程中,新闻道德失范现象时有发生。所谓道德失范指的是在网络体育新闻传播中传受者由于道德原则或规范的缺失而出现的社会行为的无序、失控和混乱等。它严重阻碍了网络体育新闻事业的健康发展,因此有必要对这一问题进行专题研究。  相似文献   

10.
网络时代衍生的新型社交方式降低了社交成本,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但在网络社会中诞生的新型伦理问题成为影响青少年身心发展的不利因素。该文通过分析当前青少年网络伦理失范现象,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对策,力求为完善网络伦理秩序、保护未成年群体身心健康发展贡献新思路、新方向。  相似文献   

11.
网络时代衍生的新型社交方式降低了社交成本,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但在网络社会中诞生的新型伦理问题成为影响青少年身心发展的不利因素。该文通过分析当前青少年网络伦理失范现象,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对策,力求为完善网络伦理秩序、保护未成年群体身心健康发展贡献新思路、新方向。  相似文献   

12.
对上海市浦东新区四所中学学生进行了抽样调查,验证了中学生网络教育产品的使用比例大,使用较频繁,弥补课堂教育的不足是其主要的选择原因.目前中学生网络教育产品付费用户不多,消费群体两极分化现象突出,产品内容质量等问题成为当前需要解决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保护好优质资源、注重产品质量,提供更有特色的内容服务,以及进行产品细分,满足大众化需要等建议.  相似文献   

13.
由于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作为信息传播的重要媒介互联网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也改变了当代中学生接受信息的途径,丰富了信息内容。当代中学生接收信息的途径越来越多样化,接收信息的内容也越来越复杂化,而对于这样的发展及改变所产生的两面性效应则需要学校的深思  相似文献   

14.
信息网络空间道德失范与规制问题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分析信息网络空间道德行为失范现象的主要表现入手,剖析了信息网络空间道德失范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规制信息网络空间道德失范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15.
伴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中学生与网络结下了“不解”之缘、但随之而来的社会问题也不断发生:暴力、黄赌毒、刑事案件在中学生中时有发生。作为一名德育工作者一方面不能谈“网”色变,另一方面也不得不思索,对于中学生上网如何引导、如何教育、如何利用等问题对症下药,促使中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6.
王惠英 《科教文汇》2008,(29):64-64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络成瘾症对中学生身心的危害日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本文对中学生网络成瘾的原因进行探究,并提出重点提出了应从家庭、学校以及中学生自身等方面采取一系列科学有效的教育对策,以充分发挥网络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7.
本文采用网络行为问卷和卡特尔l6PF人格量表,对职业院校学生进行调查.结果显示网络行为失范倾向的发生率为40%,职业院校生在忧虑性和紧张性上表现出最明显的人格异化,在有显著变异的两个人格因素中,忧虑性对于所分析的人格异化更有预测作用和效果.从而揭示了高职学生在网络失范行为中表现出的人格异化特征及其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18.
中国正在由传统社会迈向现代社会,实现着现代性的发育。社会转型根本起源于社会经济体制的变更,我们由计划经济转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必然引起包括道德状况在内的上层建筑领域的深刻广泛变革。纠正当代中国道德失范需要我们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合理处理好国家与社会、政府与市场、个人与集体(组织、社会)之间的各种利益关系,在遵循科学发展的基础上、在遵循显秩序和隐秩序相统一的基础上,回归人的现实世界和意义世界。  相似文献   

19.
严玲 《科教文汇》2009,(21):40-40,51
目的:研究高职学生在网络失范行为中表现出的人格异化特征及其相互关系。方法:采用网络行为问卷和卡特尔16PF人格量表,对587名职业院校学生进行调查。结果:(1)网络行为失范倾向的发生率为44.1%~51.6%;(2)在稳定性和紧张性上表现出最明显的人格异化;(3)在有显著变异的八个人格因素中,紧张性和恃强性对于所分析的人格异化更有预测作用和效果。结论:有网络失范行为的学生较易在紧张性和稳定性上产生显著的变异,网络人格异化与紧张性和恃强性相关。  相似文献   

20.
对当前科学道德失范问题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杨水旸 《学会》2003,(3):51-54
目前国际上日益重视科学道德问题。“基因皇后”事件、“核酸营养”事件、浮躁瘟疫、剽窃抄袭、学德失范等,是当前我国科学道德失范现象的突出现象;其成因错综复杂,有科研体制机制、社会历史文化和科技人员自身等方面的原因。加强我国科学道德研究和建设,要关注国外的研究动态、借鉴科技发达国家的经验,从“以德治国”的高度来认识科学道德建设的重要性,在全社会宏扬以德治学、以德为先的道德风尚,健全维护科学道德规范的社会支撑体系,深入探讨我国科技创新系统整合的最佳效率机制和规律性,并要认识到这是一项复杂而长期的研究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