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农村小学德育,应该少一些整齐划一,多一些对症下药;少一点直面训导,多一些情境育人;少一些急功近利,多一些温火慢炖,以此窥见孩子们那鲜活的内心风景,以此找到真正解决学生心理问题的"良药",打造生机盎然的"活德育"。  相似文献   

2.
《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教师要善于利用并创设丰富的教育情境,引导和帮助学生通过亲身经历与感悟,在获得情感体验的同时,深化思想认识。"毫不夸张地说,在新课程背景下,离开了情境创设,思想品德教学将寸步难行。情境之于知识,犹如汤之于盐。盐需溶入汤中,才能被吸收;知识溶入情境之中,才能显示活力和美感。基于这样的认识,情境创设越来越受到思想品德教师的重视,越来越多的精彩情境走进了课堂。但细心观察不难发现,情境  相似文献   

3.
在新课程改革的今天,情境教学法受到越来越多思想品德教师的关注和青睐。思想品德学科内容的丰富性、生动性和时代性因教师的情境设计而得到虚拟再现,许多枯燥、抽象的表述也因此鲜活起来,课堂气氛活跃了,学生对思想品德课的兴趣比以前浓厚多了,呈现出一派"风景这边独好"的繁荣景象。但是在实践过程中也发现,有些教师没有领会情境教学的精神实质,只会生搬硬套他人的成功经验,致使情境教学使用过程中出现一些问题,值得我们反思。一、情境创设目的:盲目"拿来",无明确目的创设各种教学情境,能让枯燥的思想品德知识变得生动有趣,让课堂变得丰富多彩。教师通过创设情境既  相似文献   

4.
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教育过程,是增强思想品德教育成效的法宝。必须在思想品德情境体验教育模式的建构中,调和两种互为依托和催化的心理系统,即认知系统和情感系统。王荣同志通过"敞开心扉学会沟通"的教学实录,生动而深刻地描绘、展示了两种系统如何在思想品德情境体验教育模式中被激活,并在此基础上总结情境体验教育的基本目标和基本原则,为思想品德情境体验教育模式的构建作了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5.
《考试周刊》2020,(45):111-112
作为农村的弱势群体,农村留守儿童长期处于缺乏亲情关爱和良好家庭教育的情境之中,其身心正处于一种不平衡状态,存在"三观"偏移、情感淡漠、性格孤僻、道德行为失范、厌学逃学现象普遍等诸多不良思想品德问题。建议通过加强亲子互动交流,弥补家庭教育的缺失;转变学校教育观念,建立健全农村留守儿童思想品德教育的长效机制;从以人为本,营造全社会关爱农村留守儿童的氛围等方面解决以上问题。  相似文献   

6.
思想品德课是为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健康发展奠定基础的一门综合性必修课程。长期以来,总有一些人认为思想品德学科专业理论少,任何人都可以胜任,造成了思想品德教师专业水平不被认可、专业地位不被承认的现象。这既是对思想品德学科的误解,也是对思想品德教师的误解。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思想品德课堂教学发生了巨大变化,从过去人们印象中的"枯燥无味"变得越来越"有滋有味"。但是,毋庸讳言,仍然存在一些与新课改不和谐的音符,诸如穿新鞋走老路的"填鸭式"教法、新课  相似文献   

7.
<正>情境理论认为,最有效的学习产生于意义情境。《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在教学建议部分明确指出:"教师要善于利用并创设丰富的教育情境,引导和帮助学生通过亲身经历与感悟,在获得情感体验的同时,深化思想认识。"然而,有的教学看似情境丰富,师生互动与学生活动充分,课堂气氛热烈,但教学效果却不甚理想。这引发了笔者对思想品德教学创设高效情境问题的思考。我认为,思想品德教学高效情境不是刻意追求标新立异,若无需要,切勿增添,要避免为情境而创设情境的趋向。高效  相似文献   

8.
"下山入川"项目移民搬迁,13个移民点,约6万多移民,三所初中约1600名学生,小学约2600名学生。学生文化基础差异很大,给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困难。但是,提升移民区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是稳住移民搬迁的一项重要举措。因此学校和教师应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协调发展,着眼于学校的可持续发展,着眼于教育的生命价值,立足于广大移民,服务于广大移民,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提高移民区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从初中英语方面着手,分析了移民区学校教育教学的现状以及如何提高移民区学校英语教育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9.
小学的思想品德课是对小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途径,可由于小学生的生活经历少,在接受教育的时候会产生一定的距离感.加之一些教师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忽视了联系学生的实际,往往是讲大道理多,联系学生思想实际少.课程教材侧重"理想化"教育,过于注重"未来",而忽视了现实生活,从而使思想品德课脱离了实际而进入困境.这是目前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效果低下的主要原因.为改变低效状况,小学的思想品德教育只有回归生活,才能使学生对思想品德课感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相似文献   

10.
班主任在日常工作中要讲究管理语言的艺术。惩罚教育时,我们要多一些威严,少一些威吓;赏识教育时,我们要多一些恩厚,少一些恩赐;常规教育时,我们要多一些套路,少一些套话。班主任如果能做到这"三多三少",那么我们的教育应该是可以真正走进学生内心深处的。  相似文献   

11.
<正>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创设情境、实践操作、小组讨论、合作交流等新理念在课堂教学中得到体现,学生学习兴趣得到激发,学生参与热情得到调动。但许多课堂数学问题少了,思考感悟少了,思维交流少了,能力提升少了。我认为,教师在落实新课程理念的同时,对如何扎扎实实教数学,让数学课堂返璞归真值得思考。一、善于提出问题在数学教学中,要树立"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的思想。一个好的数学问题情境应具有衍生性,也就是通过这个情境能够产生一连串、环环相扣、由浅入深的问题。我们要让所创设的情境,数学问题多一些,思考价值高一些。如"椭圆的定义"  相似文献   

12.
长期以来,由于受片面追求升学率及"唯分数"的影响,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往往只重视基本知识的教学,忽视思想品德教育的渗透;只重视解题结果的教学,忽视思维过程的训练;只采取"满堂灌"的教法,忽视学习能力的培养。教学是由教师和学生共同组成的双边活动,是教师根据一定的教育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掌握系统的文化科学知识和技能、发展智力与体力、培养学生思想品德的过程。教学情境是一种重要的教学要素。教学情境是具有一定情感氛围的课堂教学活动。良好的教学情境,可以使学生以纯真的情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使整个课  相似文献   

13.
从近几年扬州市思想品德学科中考试卷中我们了解到这样一些信息,客观题少了,主观分析题多了;空谈理论的少了,能实际应用的多了;古代的,外国的知识点少了,与当今  相似文献   

14.
"育人"是教学的首位。在初中教育阶段,思想品德课程是实施德育的最主要学科之一。信息技术与思想品德课程的融合能够为初中生创设具体的教学情境,并且整合不同时空的教育资源,丰富思想品德课程的信息含量,大大促进思想品德课堂的高效发展。对于信息技术与初中思想品德课程的整合策略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5.
在思想品德教育中,学生践行离不开教师的引领,引领最好的途径是创设教学情境,回归学生的生活。从教师心中要有"本",教师眼中要有"人",教师课前要有"数",教师要干"活儿"四个方面研究思想品德教育中的引领与践行。  相似文献   

16.
余毅军 《教师》2014,(10):61-62
初中思想品德作为初中教育的基础性课程,对于促进学生思想健康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初中思想品德教学改革更是成为基础教育改革的重中之重。为了尽快地实践新课程改革的理念,提高初中思想品德的课堂效率,提出了一种新的教育理念——情境教学。本文主要就初中思想品德情境教学问题发表自己的浅见,望与广大的同行朋友们共同探讨和研究初中思想品德情境教学问题,打造初中思想品德高效课堂。  相似文献   

17.
<正>一、什么是生活化的思想品德课堂陶行知先生说:"我们深信生活是教育的中心。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生活化,是指在思想品德教学中努力将教材与生活相结合,找到与教材相契合的生活情境,力求将思想品德教学内容生活化、教学过程生活化、教学方法生活化。教学内容生活化,是指课堂教学材料要以学生身边的实际事实为背景,将生活情节有机地渗透到教材之  相似文献   

18.
苏俊清 《教育》2015,(2):33
高中课程改革是近二十年来课程文化再创造的最大一次课程变化,是涉及课程理念、课程结构和课程实践等方面的深刻变革,也是一次从教育理念到教学实践的全面改革和创新突破。课改的主阵地是课堂,找到当前历史课堂教学的一些症结和成因,探索既易于操作推广,又符合课改教学理念的课堂教学模式,是教育者必须认真思考和积极实践的。课改下历史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高中新课改实施后,历史课堂教学仍存在"六多六少"的传统格局,即"平铺直叙多,创设情境落实少;重复作业多,分层布置少;教师讲得多,学生活动  相似文献   

19.
<正>随着新课程的实施,思想品德课程理念、教材的呈现方式都发生了根本性转变。《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强调以人为本、回归生活、注重发展的教育理念,教材的呈现方式由原来的"教本"向"学本"转变,教材内容也呈现出情境化、生活化、活动化的特点。为此,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转变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启发学生独立思考,注重学生的行为实践,以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1.情境创设要突出生活化的要求。思想品德课程是以初  相似文献   

20.
<正>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要"加强口算、重视估算",并且对估算提出了明确的要求。那么如何在教学中进行估算意识的有效渗透和培养呢,笔者进行了一些尝试。一、从培养数感起步,巧用数轴,发展学生初步的估计意识在第一学段教学估算,要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大约、差不多、多一些、多得多、少一些、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