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刘玉玲 《教育革新》2007,(10):36-37
兴趣是指一个人积极探究某种事物的认识倾向。兴趣在学生的学习活动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俄国大教育家乌申斯基指出:"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  相似文献   

2.
兴趣是人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爱好某种活动的意识倾向。这种意识倾向使人对某种事物或某种活动给予优先注意,并具有欲罢不舍的心情。兴趣在学习活动中是最活跃的因素,是自觉的行为,是一种和谐的学习动力。  相似文献   

3.
兴趣是一个人力求接触、认识、掌握某种事物和参与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兴趣对人的实践活动起着积极的作用,是学生实践活动积极性中一个最积极、最活跃的心理因素。"兴趣是成才的起点""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相似文献   

4.
正所谓"快乐教学",就是激发学生学习语文兴趣,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不知不觉地掌握知识。这是减轻学生压力,促进学生个性多方面发展为目标的素质教育的一种新思路。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布鲁纳也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兴趣。"兴趣是一种带有感情色彩的认识倾向,它以认识和探索某种事物的需要为基础,是推动人去认识事物,探求真理的一种重要动机,是学生学习中最活跃的因素。当一个人对某种事物产生兴趣时,就会积极自觉地参与。兴趣指向的地方,总是伴着快乐  相似文献   

5.
兴趣是一种带有感情色彩的认识倾向,它以认识和探索某种事物需要为基础,是推动人们去认识事物、探索真理的一种重要动机,是一个人学习中最活跃的因素。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作为非智力因素的一种,对学习和掌握知识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学习,是  相似文献   

6.
培养和发展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增进他们的求知欲,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任务之一。兴趣是人们力求接触、认识、掌握某种事物或关心、参与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是一种在生活、学习和工作实践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带有情绪色彩的活动。一个人如果对某种事物发生兴趣,他就乐于接触、认识这种  相似文献   

7.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因此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引导他们自主发展,是培养学生具备各方面能力的需要。兴趣是指个体积极认识探究某种事物,从事某  相似文献   

8.
陈浩 《小学生》2012,(9):79-79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世界著名物理学家爱因斯坦也曾说过:"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现代教育提出:使人愉快,要让一切教育活动有兴趣,富有感情色彩。因此,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只有产生了兴趣,把学习当作一种享受,才会积极主动地去认识和探究知识。那么,在教学活动中我们该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一、兴趣、学习兴趣的界定兴趣是人们积极探究某种事物或爱好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是引起和维持人的注意力的一个重要内部因素,是激发和引导人在思想和意志上去努力探索某种事物的内动力,直接促进其智力的  相似文献   

9.
兴趣是人们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倾向。当一个人对某种事物有兴趣时,他就把自己的注意力经常集中和趋向于某种事物上,同时也对该事物产生一定的情感。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也是教学成功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兴趣是人们积极探究某种事物的认识倾向,这种认识倾向能使人对某种事物给予注意,并且有向往心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前提,对于教学是一种积极心理因素,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积极注意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11.
兴趣是人们认识、探索某种事物的一种心理活动或情感体验。在各种非智力因素中,培养兴趣是最重要的,因为只有当一个人对某种事物发生了兴趣,才会对该事物表示出特别的关注,并积极大胆地探索。早在2000多年前,孔子就提出“知之者不如好之者”的重要理论,可见,兴趣对学习的重  相似文献   

12.
邢建明 《教师》2011,(36):106-106
兴趣是一个人力求认识某种事物、研究某种事物的心理倾向;兴趣是推动学习的动力,是促进学生认识事物,探求知识的内部动力。学生只有对某一种事物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才会产生学习的动机,并积极主动地探索其奥秘。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经验谈谈培养学生学习生物兴趣的方法和措施。  相似文献   

13.
兴趣是人的认识需要的情绪色彩,是人们认识,掌握某种事物或参与某项活动,并具有积极情绪色彩的心理倾向。一个人对某种事物或某项活动产生了兴趣,她就会对其首先注意,并进行仔细观察,思考,不断提出问题,  相似文献   

14.
林起汛 《考试周刊》2010,(40):187-188
兴趣是人们爱好某种活动或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探索某种事理的倾向。学习兴趣则是学生对于学习活动或学习对象的一种力求趋近或认识的倾向。学习兴趣的存在,是一个人求知的起点,是思维的培养和能力的提高的内在动力.因而要提高历史学习积极性,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  相似文献   

15.
兴趣是学习的原动力,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兴趣是一种喜好的情趣,它以认识和探索某种事物的需要为基础,是学生学习中最活跃的因素。在提倡素质教育、推行课程改革的今天,教师不失时机地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本文对如何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进行浅谈。  相似文献   

16.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拉扎勒斯等人的研究表明,兴趣比智力更能促进学生勤奋学习。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里说的也是"兴趣"问题。所谓兴趣,是指人们积极探究某种事物的认识倾向,这种认识倾向使人对有兴趣的事物积极地探究,并带有情绪色彩和向往的心情,它是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的,需要的对象也就是兴趣的对象,它对活动的作用一般有三种:①对未来活动的准备作用;②对正在进行的活动  相似文献   

17.
瑞士著名教育家皮亚杰说过:"所有智力方面的活动都要依赖于兴趣。"兴趣是人们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爱好某种活动并伴有积极情绪色彩的心理倾向,是推动人们进行活动的最现实,最活跃的内部动机。浓厚的兴趣可以培养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学生强大的学习动力,促使他们顽强拼搏,努力学习。根据有关调查表明,随  相似文献   

18.
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兴趣是人们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爱好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它能激发和引导人们从思想和意志上去努力探索某种事物的底蕴,直接促进其智力的发挥和学习效率的提高.正如科学大师爱因斯坦所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相似文献   

19.
兴趣是积极认识某种事物,愉快接近或探讨某种事物而进行学习的心理倾向。它是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因子,是人学习的一种内动力。它能诱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调动学习的积极性,使大脑处于活跃状态。  相似文献   

20.
浅析在手风琴演奏技能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心理学的角度上解释,“兴趣”是个体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从事某项活动的心理倾向,它表现为个体对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选择性态度和积极的情绪反映。因此,“兴趣”对人的活动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教授给学生知识及科学的学习方法的同时,应该调动一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