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是文明古国,文化传统源远流长,内容丰富,情况复杂,我们必须以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根据"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原则,审慎地对待之.  相似文献   

2.
邓小平重视批判继承中国传统优秀文化遗产。他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科学阐述了继承文化遗产的价值意义和科学原则,并对传统文化的精华与糟粕进行了具体且精辟的分析。  相似文献   

3.
传统孝与社会主义新孝道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讲“孝道”是中华民族的道德传统,“孝”作为一种伦理道德观念,其功能和作用均有二重性。我们应批判地继承孝这一道德遗产,剔除其封建性糟粕,吸收其民主性精华,从中继承其养老、敬老的合理成分,构建社会主义新孝道,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服务。  相似文献   

4.
中国传统文化作为我们民族安身立命之根基,其重要地位在任何时代都不应该动摇。然而传统文化在经历过汉唐盛世的辉煌之后,现在却因受到外来文化的冲击陷于低迷。面对此种现实,我们应该重拾信仰,振兴传统文化,为本民族开创更美好的未来。  相似文献   

5.
祝黄河 《九江师专学报》1996,15(3):35-40,34
延续数千年的中国传统文化,它是一个巨大的资源、一笔巨大的财富。怎样对待这笔财富?怎样开发这个资源?作者阐述了自己的思考意见。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价值问题为核心,提出了批判继承中国传统文化的四个原则。其一是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统一的原则;其二是社会选择与个体选择统一的原则;其三是物质利益与精神追求统一的原则;其四是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统一的原则。四个原则中,第一条是基础,后三条是发自不同维度的考察。  相似文献   

7.
传统文化与党风廉政建设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党风廉政建设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从不同方面进行长期不懈的努力。传统化对廉政建设具有深刻影响和当代功用。传统廉政化虽然不能从根本上消除腐败,但也不失为一种有效的社会控制力量。要促进廉政建设的有效开展,必须善于利用传统化的道义力量。  相似文献   

8.
对于传统文化,我们有一个流传甚广的说法:要一分为二,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相似文献   

9.
反思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前中国正处于经济、政治、文化、伦理的变革时期,如何使传统文化适应并服务于当今发展形势,是理论界着重研究的一大课题。反思传统文化,剖析应扬弃的层面,有助于我们更加准确和深刻地认识民族自身和当前国情,以理性态度和务实精神,进行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相似文献   

10.
传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在传统文化研究中,应该采取科学的实事求是的态度,正确认识研究传统文化的目的,对传统文化的内容进行具体的分析,吸收外国优秀文化以补充本国传统文化之不足,批判继承历史文化遗产,使优秀的传统文化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发挥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用现代眼光审视中原传统文化,就会看到它既有凝重、朴实,至今仍闪耀着鲜活生命力的精华,又有封闭、守旧,已远远不能适应现代社会发展需要的糟粕。本着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原则,认真分析中原传统文化,扬其精华,弃其糟粕,乃是中原现代思想文化建设的立足点。  相似文献   

12.
文化传统是经过长期的历史积淀而形成的,对现实社会仍产生巨大影响的文化特质或文化模式,它反映了人类社会的历史相似或历史延续性质。一般说来,民族文化传统与“文化传统”和“民族传统”在某种程度上是等概念。因为文化具有民族性,所以,说“民族传统”,就是指该民族的文化传统;说“文化传统”,也往往是就一个具体的民族而言犤1犦。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是两个互相联系又有区别的概念,传统文化是外在的一些客观东西,如器物、典章、制度等,而文化传统却是一种内在于心的东西,如人的精神、心态,或者说是传统文化作用于人们心理并影响其文化行为…  相似文献   

13.
《考试周刊》2017,(70):81-82
我国在五千年历史长河中积淀下了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这些传统文化是我们家国民族的灵魂,是我们每一名中华儿女思想的根源。在初中德育教育中,我们要对这些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将其中的精华为学生的道德发展所用,将学生培养成为继承传统立足现代的社会主义新青年。  相似文献   

14.
毛泽东思想是马列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马列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光辉典范。以毛泽东为首的创立者们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批判地继承和融合了中国传统文化,从而使得毛泽东思想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风格。  相似文献   

15.
批判继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和传统伦理道德文化,是邓小平精神文明建设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传统文化和传统伦理道德文化,毛泽东、邓小平都坚持枇判继承的方针,其目的在于继承优良传统,创建社会主义的新的伦理道德文化和新文明;当代中国,要在邓小平理论指导下,让中华传统美德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16.
传统廉政文化虽然不能从根本上消除腐败,但也不失为一种有效的社会控制力量.要促进廉政建设的有效开展,必须善于利用传统文化的习惯力量.  相似文献   

17.
18.
中国传统文化不等于儒家文化、本土文化和古代文化.我们应该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对传统文化采取批判继承的态度,"弃糟取精"弘扬优秀传统道德.  相似文献   

19.
中国传统文化既有精华又有糟粕,这是对其进行批判继承的根本依据。在马克思主义与传统文化相结合过程中,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思想能否适应生产力的发展需要并推进社会进步作为评判中国传统文化精华与糟粕的根本标准,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批判继承。只讲批判不讲继承是对传统文化采取虚无主义的态度,会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失去思想基础;但继承也只能是在批判基础上的继承,只讲继承不讲批判是对中国传统文化采取全盘肯定的态度,会导致马克思主义封建化、儒家化。而且,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批判继承还不能代替中国传统文化的创新,更不能代替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20.
处于中国近代社会急遽变革的时期,孙中山对中华传统文化进行了深刻的思考探索,提出了对今天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依然富有价值的理论.孙中山认为,对中华传统文化要在分析、批判的基础上加以继承发扬,传统文化只有在结合当时的社会实践并与外来优秀文化交流中才能得到改造和发展.虽然,孙中山对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封建因素批判得不彻底,甚至还有欣赏的成分,但他所提出的理论在当时则是独树一帜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